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9)
2023(5827)
2022(4268)
2021(3712)
2020(3000)
2019(6537)
2018(6709)
2017(12776)
2016(7270)
2015(7888)
2014(8013)
2013(7609)
2012(6871)
2011(5912)
2010(5865)
2009(5393)
2008(5402)
2007(5055)
2006(4580)
2005(4430)
作者
(22590)
(18886)
(18816)
(18116)
(11861)
(9066)
(8455)
(7478)
(7261)
(6650)
(6574)
(6271)
(6259)
(6184)
(6074)
(5983)
(5696)
(5607)
(5597)
(5339)
(4986)
(4868)
(4809)
(4381)
(4342)
(4238)
(4237)
(4187)
(3948)
(3765)
学科
(28766)
经济(28745)
管理(17369)
(17101)
(13103)
企业(13103)
中国(10437)
(9674)
方法(9575)
数学(8257)
数学方法(8169)
业经(7717)
(7395)
(7200)
地方(6929)
产业(6799)
(6480)
农业(6264)
(5915)
结构(5870)
(5399)
(4918)
(4911)
金融(4909)
银行(4896)
环境(4823)
(4704)
贸易(4701)
(4698)
发展(4669)
机构
大学(101103)
学院(100307)
(39969)
研究(39181)
经济(39103)
管理(33119)
中国(28885)
理学(28066)
理学院(27718)
管理学(26956)
管理学院(26802)
科学(26359)
(23109)
(22416)
(20972)
研究所(19303)
业大(18738)
农业(18236)
(17812)
中心(16971)
(16392)
(15033)
财经(14035)
北京(13848)
(13135)
经济学(12942)
(12803)
(12746)
(12608)
师范(12483)
基金
项目(69918)
科学(53717)
基金(50135)
研究(47009)
(46189)
国家(45854)
科学基金(37817)
社会(29491)
(28044)
社会科(27995)
社会科学(27987)
基金项目(26073)
自然(25206)
自然科(24637)
自然科学(24620)
自然科学基金(24169)
(23393)
教育(21454)
资助(20396)
编号(17529)
重点(16900)
(15863)
(14666)
成果(14239)
计划(14132)
(13882)
科研(13700)
课题(13371)
创新(13221)
科技(13201)
期刊
(47770)
经济(47770)
研究(29023)
学报(23037)
(22083)
中国(20978)
科学(19149)
大学(17259)
学学(16517)
农业(14639)
(13924)
管理(13467)
教育(10203)
(9222)
金融(9222)
技术(8636)
(7821)
业经(7685)
经济研究(7682)
财经(7308)
问题(6733)
业大(6729)
(6422)
(6349)
林业(6089)
科技(5461)
农业大学(5365)
国际(4987)
(4652)
现代(4630)
共检索到154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阳  刘莉娅  郑杨  陈金洪  
为研究固化/稳定后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化特性,以硫酸亚铁(FeSO_4)和碱性工业废渣胶凝材料(简称GFC)固化/稳定后Cr(Ⅵ)污染土为试验对象,分别剖析了药剂组分、养护时间对FeSO_4-GFC胶凝材料固化/稳定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GFC的掺量和养护龄期可快速增加修复土的pH、最大干密度、液限、典型粒径,提高修复土的物理性质;但提高GFC的掺量和养护龄期会造成修复土氧化还原电位增大,弱化了Cr(Ⅵ)的还原效果,增加环境风险,FeSO_4-GFC会显著改变修复后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引起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变小.GFC生成的C-A-S-H、C-S-H和AFt等物质,会造成污染土颗粒出现团聚现象,改变了修复后粒径分布、孔隙结构和物质组成,这是FeSO_4-GFC固化/稳定后的Cr(Ⅵ)污染土理化性质改变的内在原因.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晶  王先志  
利用微生物诱导成矿实现混凝土的开裂自修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对菌体进行负载保护,而载体材料是关键。该文选取了掺入质量分数20%硅灰的硫铝酸盐水泥作为低碱性胶凝负载材料,通过对胶凝材料的pH值以及凝结时间的优化,并评价负载后细菌芽孢的活性,探索出了一个有效的负载体系。混凝土开裂自修复的测试结果表明:借助该负载体系,28d可使最大约322μm宽的混凝土裂缝得以完全修复。修复后,混凝土抗压强度恢复到损伤前的84%,水密闭性恢复至未损伤时的水平。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彬  
采用改性磷矿渣(MPS)对铅(Pb)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基于浸出试验、形态提取试验和矿物分析试验,研究了改性磷矿渣(MPS)添加量对稳定土中Pb的浸出特性、赋存形态和矿物成分的影响规律,并与相同添加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OPC)作对比.结果表明:MPS和OPC均可降低污染土中Pb的浸出特性,但MPS对Pb稳定效果明显优于OPC.与OPC稳定土相比,MPS稳定土具有更好的环境安全特性和较低的溶出风险.形态提取试验表明:OPC可促进Pb从弱酸提取态向可还原态转化,而MPS可促进Pb从弱酸提取态向可氧化态转化,污染土中Pb赋存形态的改变是MPS和OPC稳定土Pb变化的主要原因.矿物分析试验表明:OPC对Pb的稳定机制为包裹、吸附和沉淀作用,而MPS稳定对Pb的稳定机制为生成难溶的氟磷氯铅矿沉淀.铅污染土中矿物成分的变化是Pb赋存形态和浸出特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珊珊  孙博  张澜沁  王泽辉  
立足于国内外建材行业管理及信息披露现状,通过对相关利益主体实施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不同主体的披露需求差异,并对披露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梳理;最后基于已有建材数据信息,提出采购信息的披露方案与实施建议,为北京市建筑材料行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傅小萍  姚珊珊  王莹  郭明  
利用溶胶-凝胶原理,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偶联剂,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制备新型基质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固体核磁共振波谱(CP/MAS13C NMR)和X-射线衍射(XRD)对基质载体进行结构表征。通过交联-包埋固定化法制备新型纤维素固载酶,分析研究了固载酶及游离酶酶解不同微观尺度纤维素基质的酶学性能。结果表明:固载酶进行酶促反应的最优P H 4.0,最优温度为60℃,表明固载酶的热稳定性优于游离酶;测得固载酶的米氏常数与游离酶无显著差异;固定化纤维素酶的重复使用性和储存稳定性较游离酶均有较大改善。有关研究可为制备性能...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庞雪蕾  李亚娟  余旭东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荧光Eu(Ⅲ)干凝胶的制备、表征及其传感性能研究的科学研究型综合实验。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荧光Eu(Ⅲ)干凝胶;采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失重分析等对其结构、发光性质和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和表征;通过对不同有机溶剂和阴离子进行筛选,所合成的荧光Eu (Ⅲ)干凝胶对有机溶剂小分子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氟离子具有可视化选择性识别。整个实验合成包含了涉及材料的制备、测试及传感性能评价等多个知识点,可以培养学生了解荧光功能材料的发光性能和其在传感领域的应用等科研情况,掌握稀土发光干凝胶材料的合成方法,熟悉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等大型仪器的操作步骤,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艳霞  顾轶卓  李敏  王绍凯  张佐光  
该实验集成科研积累的材料性能数据开发形成数据库,设计并构建材料工艺性分析和复合材料成型固化过程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快速分析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设计和评价工艺制度、探究制件结构因素对工艺制度和工艺窗口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该虚拟仿真实验,避免了常规实验中设备、原材料、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可开展多因素、多条件下的虚拟实验,增大了变量的选择、设计和分析范围,激发了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知识实践和知识扩展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具有很好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史航  李兵  郭建忠  
【目的】针对介孔分子筛的化学改性合成枝状复合吸附材料,研究其吸附性能对重金属废水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硅源,通过化学修饰方法合成树枝状化合物的复合吸附材料SBA-15-G_3,并用巯基耦合剂巯基乙酸在SBA-15-G_3上嫁接巯基,成功合成功能化吸附材料SBA-15-G_3-SH。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Zeta电位分析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SBA-15-G_3-SH对水溶液中铬离子[Cr(Ⅵ)]的吸附,研究了pH、时间、初始铬离子浓度、温度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SBA-15-G_3-SH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吸附过程,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结论】吸附主要通过SBA-15-G_3-SH表面的—SH基团表面络合作用以及与重金属离子的静电吸引,导致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Cr(Ⅵ)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图10表3参2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媛  韩雁明  范东斌  晏婷婷  李改云  王思群  
作为一种新型轻质多孔的功能性气凝胶,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具有独特的各向同性三维网络层级结构,该结构使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兼具气凝胶的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密度以及碳材料的耐热性、导电性和生物质材料的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是近年来纳米功能性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原材料来源广泛,包括木材、竹材、果蔬等植物及其加工物、海洋生物和细菌等。基于原料形态不同,本研究将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归结为凝胶炭化法和生物质直接炭化法,并详细介绍2种方法的制备工艺。基于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独特的层级孔状结构,本研究概述碳气凝胶的轻质多孔、疏水性、稳定性和导电性以及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的金属掺杂和杂原子掺杂改性,这些优异的材料特性使其在隔热、电化学、吸附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并有望渗透到药物缓释、抗菌材料、组织工程和电磁屏蔽等更多的前瞻性新兴材料领域。围绕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的功能化制备、性能表征和应用,创新性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正在不断涌现,本研究在深入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展望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材料,以其独特的热学、电学、光学及力学性能,可为生物质的高值化、功能化应用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敏  叶书华  谢拥群  吴振增  
将植物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浸入硅溶胶中,采用溶胶—凝胶两步法制备具有良好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复合材料的微观构造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凝胶颗粒不仅覆盖、粘附在发泡材料的纤维表面,同时还填充在材料的内部孔隙中,使材料的密实化程度得到提高,衍射强度降低;同时,在复合材料中发现一些硅凝胶的疏水性基团.表明这种方法可提高材料的防水、防霉以及隔热、隔音等性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明  燕冰宇  王春鹏  周建钟  
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采用新型水热氧化合成方法,制备纤维素基质固定化漆酶载体材料———双醛纤维素(DAC)。红外光谱(IR)、固体核磁共振(CP/MAS13C NM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产物结构。测试制备的纤维素基质固载漆酶的酶学性能,并与交联壳聚糖、双醛淀粉固载漆酶的酶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构建酶学性能理论方程。结果表明:新型水热氧化反应成功制备了高醛基含量的氧化纤维素,所得氧化纤维素载体材料固定化漆酶与交联壳聚糖和双醛淀粉固定化漆酶相比,稳定性好,重复使用率高,可在较宽温度和pH范围内保持酶活性,建立的理论方程较好表征了固载酶酶学性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程  王缓  陈银基  李超  庄昕波  
【目的】研究魔芋胶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微观结构和相分离结构的影响,进而阐释魔芋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和保水特性的调控机制,为魔芋胶在低脂香肠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以添加不同比例魔芋胶-肌原纤维蛋白为模拟体系,测定模拟体系的质构和发生断裂形变时的应力应变、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和持水力,观察魔芋胶和肌原纤维蛋白的相分离行为以及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的微观结构。【结果】当魔芋胶的添加比例<0.05)。低场核磁结果显示在魔芋胶添加比例<0.8%时,复合凝胶体系不易流动水的弛豫时间和自由水所占百分比随添加比例的提高显著降低(P<0.05),而不易流动水所占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同时复合凝胶的持水力由对照组的67.18%显著提高到80.47%(P<0.05)。魔芋胶高比例添加(≥0.8%)显著提高了不易流动水的弛豫时间和自由水所占百分比(P<0.05),而不易流动水所占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同时持水力显著降低到55.24%(P<0.05)。石蜡切片显示魔芋胶以物理填充的形式镶嵌在复合蛋白凝胶骨架中,并形成大量的大小和形状各异的空洞。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蛋白凝胶网络结构中的空洞与沟壑填充了大量水相。魔芋胶在添加比例<0.8%时,能够减少蛋白网络结构中相互交错的水沟壑,使蛋白凝胶网络结构更加致密均一。魔芋胶高比例添加(≥0.8%)会增加体系中水沟壑的数量与体积,致使复合凝胶微观结构更加松散。同时,图像处理分析结果显示,添加0.4%魔芋胶的复合蛋白凝胶网络结构的分形维度2.809为最高(P<0.05),而缺项值0.264为最低(P<0.05)。【结论】低浓度魔芋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和保水特性有显著改善效果,魔芋胶的添加比例上限为0.4%,高比例的添加(≥0.8%)会使复合蛋白凝胶质构劣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鹏  陶毓博  王逢瑚  
A simulation approach of phenolic resin cure was simulated using MATLAB software for wood composite manufacturing.The datum from th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testing and the panel mechanical properties testing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atum from the simul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宝德  牛永章  黄穗兰  冀丽霞  杨芬  
用激素处理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陆地棉与比克棉、色伯氏棉等野生棉种的远缘杂交后代,结合杂交、回交、聚合杂交的手段,使棉花远缘杂种后代的品质性状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了克服棉属种间杂交后代疯狂分离的难题,使新品系的性状尽快稳定,通过半配合材料VSG作母本与之杂交,得到远缘杂种后代低代材料的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等手段得到了稳定的优质棉新品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宁霞  娄宗科  
以杨凌黄土为供试对象,测定了不同固化剂用量和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对固化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聚丙烯纤维能够显著提高固化土的抗压强度,当固化剂掺量为1∶8、纤维掺量为0.9 kg/m3时,固化土的28 d抗压强度最高,较同条件下不掺纤维的固化土强度提高29%。经济性分析表明,该配比固化土较同配比水泥土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