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2)
- 2023(7151)
- 2022(6081)
- 2021(5650)
- 2020(4922)
- 2019(10901)
- 2018(10967)
- 2017(20356)
- 2016(11974)
- 2015(13201)
- 2014(13369)
- 2013(12793)
- 2012(12247)
- 2011(11132)
- 2010(11274)
- 2009(10160)
- 2008(10424)
- 2007(9539)
- 2006(8307)
- 2005(7626)
- 学科
- 济(38115)
- 经济(38053)
- 管理(28654)
- 业(26833)
- 企(21267)
- 企业(21267)
- 方法(15802)
- 学(14746)
- 数学(13018)
- 数学方法(12761)
- 农(11878)
- 中国(11558)
- 财(11272)
- 制(10701)
- 理论(8707)
- 体(8473)
- 业经(8417)
- 银(8326)
- 银行(8274)
- 融(8101)
- 金融(8092)
- 行(7991)
- 农业(7580)
- 地方(7423)
- 贸(7410)
- 贸易(7407)
- 易(7174)
- 务(6761)
- 财务(6736)
- 财务管理(6719)
- 机构
- 大学(170412)
- 学院(168910)
- 研究(67977)
- 济(58187)
- 经济(56647)
- 管理(54372)
- 中国(48379)
- 科学(48079)
- 理学(46209)
- 理学院(45463)
- 农(44732)
- 管理学(44216)
- 管理学院(43908)
- 所(38661)
- 京(38197)
- 农业(35990)
- 研究所(35872)
- 业大(33122)
- 中心(29773)
- 财(29246)
- 江(27940)
- 院(24429)
- 省(24167)
- 范(23860)
- 北京(23660)
- 师范(23393)
- 财经(22789)
- 技术(22718)
- 农业大学(22650)
- 室(22082)
- 基金
- 项目(117065)
- 科学(89016)
- 基金(82946)
- 研究(77941)
- 家(77814)
- 国家(77156)
- 科学基金(61844)
- 省(47230)
- 社会(45361)
- 基金项目(43391)
- 自然(43301)
- 社会科(42718)
- 社会科学(42705)
- 自然科(42329)
- 自然科学(42309)
- 自然科学基金(41564)
- 划(41393)
- 教育(36508)
- 资助(34350)
- 编号(29960)
- 重点(28089)
- 成果(26403)
- 计划(26012)
- 发(25100)
- 部(25022)
- 创(24311)
- 科技(23732)
- 科研(23398)
- 课题(23355)
- 创新(22866)
共检索到257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康晓龙 张莉莉 王昊升 毛浩 杨润 冯登侦
【目的】本文探讨了FTO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绵羊群体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飞行质谱技术检测了FTO基因在杜泊羊和滩寒杂交群体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的AA基因型个体体重在杜泊和滩寒绵羊群体中分别为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低于GG型个体。GG型绵羊胸围最大,且GG型杜泊羊胸围显著大于滩寒羊GG型个体(P0.05);不同基因型间,滩寒群体绵羊体高大于杜泊羊,但只有AA型个体在2个群体间显著差异(P0.05)。FTO基因的rs16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玲 茆达干 曹少先 张俊 孟晨玲 方永飞 朱冬冬
为了探讨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eortin receptor-4,MC4R)基因在绵羊中的多态性以及多态位点对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对湖羊MC4R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后发现9个碱基置换,选择MC4R基因548位点处C/T的单碱基突变,建立CRSPCR-RFLP分析方法,并对6个绵羊群体(湖羊、东弗里生羊×湖羊(东湖杂交羊)、中国美利奴、Romney、中国美利奴×Romney和阿勒泰)共518个个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阿勒泰、Romney、中国美利奴×Romney群体中仅检测到CC 1种基因型,在东湖杂交羊和中国美利奴的群体中检测到CC和CT 2种基因型,而在湖羊群体中检测到CC(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晓萌 轩俊丽 王慧华 袁泽湖 吴明明 朱才业 刘瑞凿 魏彩虹 赵福平 杜立新 张莉
【目的】基于前期绵羊肉用性状GWAS研究结果,旨在探讨RIPK2基因对乌珠穆沁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找到该基因中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同时对GWAS结果进行验证。【方法】在343只乌珠穆沁绵羊试验群体中,选取其中30个个体的血液DNA样本,以相同浓度组成池DNA,设计引物对RIPK2基因外显子及其上下游1 000bP的调控区进行PCR扩增,PCR产物检测为目的条带后测序。使用DNAMAN和ChRoMAS2软件对测序峰图进行分析,采用飞行质谱方法对检测到的SNP位点及前期GWAS得到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使用hAPlovIeW软件对多态位点构建单倍型及连锁不平衡分析。使用SPSS(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志 罗卫星 刘若余 蔡惠芬 承杰 宋桃伟 张依裕
【目的】研究贵州地方山羊品种黔北麻羊、贵州白山羊和贵州黑山羊ras-related and estrogen-regulated growth inhibitor(RERG)基因第2、3和4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本试验通过PCR-SSCP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3个品种外显子SNPs位点进行检测,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3个供试群体中在第4外显子上都检测到4个SNPs位点,即56 bp(C/G)、826 bp(A/G)、1 434 bp(T/C)和1 798 bp(A/T)。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AA型和BB型的体重对AB型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春年 阎萍 刑成峰 裴杰 郭宪 包鹏甲 丁学智 褚敏 朱新书
采用PCR-SSCP技术对大通牦牛、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共277头)肌肉抑制素基因(MSTN)内含子2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多态性研究,分析该基因与牦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牦牛MSTN基因内含子2存在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该基因座上,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大通牦牛呈不平衡状态。3种基因型与牦牛部分生长性状的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MSTN基因内含子2对成年牦牛胸围、体质量、胸围指数、体长指数和肉用指数均显著相关(P<0.05),而不同基因型的牦牛体高、管围、体长和管围指数差异不显著。初步推断牦牛MSTN基因内含子2可作为牦牛标记辅助选择的遗传标记之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长光 刘亚轩 吴悌霖 林金玉 郭长明 朱志明
采集395头核心群的种猪耳样,采用PCR-SNaPshot方法检测长白猪和大白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内含子3的位点多态性,并分析各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白和大白猪中均存在3种基因型,大白猪3种基因型分布为:AA>GA>GG,长白猪3种基因型分布为:GA>AA>GG.大白和长白猪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10、0.541,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90、0.459.AA基因型个体比GA和GG基因型个体生长速度快,等位基因A对猪的生长具有正效应,同时背膘厚变薄.3种基因型个体在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及其估计育种值(EBV)的大小为:GG>GA>AA.因此,在种猪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永凯 李建林 俞菊华 陈雪峰 李红霞
通过PCR和基因组步移法,从吉富罗非鱼DNA中扩增出肌细胞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及其5′调控区。该序列全长2413bp,含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5′调控区462bp,外显子Ⅰ379bp,外显子Ⅱ371bp,部分外显子Ⅲ145bp,内含子Ⅰ305bp,内含子Ⅱ751bp,编码区共编码298个氨基酸。5′调控区含有与肌肉特异性基因转录密切相关的转录调控元件E-box以及其他一些转录调控元件,如TATAbox,OCT1,AP1,AP4。通过随机测序法寻找SNPs(Signal nucleotide poly morphisms),获得了3个SNPs,但在群体筛选中,只有内含子Ⅱ内的1个SN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泉禄 张明军 史金平 付玲娟 刘婷 张全伟 成述儒
为挖掘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基因,探究DLK1多态性与绵羊生长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以240头不同品种绵羊(甘肃高山细毛羊、蒙古羊、藏绵羊和小尾寒羊各50头,滩羊40头)为试验对象,分别测定不同品种各年龄段绵羊生长性能指标;采集绵羊血液,提取DNA,运用PCR-SSCP方法结合DNA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品种绵羊DLK1基因多态性;SPSS 20.0软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各绵羊品种不同年龄段生长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绵羊DLK1基因均具有多态性,其中共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和B)和3种基因型(AA、AB和BB),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为B和AB;DLK1基因第5内含子30 412 bp处发生G→A单个碱基突变;G30412A突变位点与绵羊1月龄和3月龄的体质量和胸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BB基因型个体表型优于AA基因型个体,突变位点与绵羊体长和体高无相关性(P>0.05)。总之,不同品种绵羊DLK1基因均存在第5内含子上G30412A突变位点,该位点显著影响绵羊1,3月龄的体质量和胸围,其可作为选择甘肃地方绵羊品种生产性状的候选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武 张浩 贾聪俊 阎萍 成述儒 梁春年
【目的】探究无角牦牛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FTO)多态性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以期找到与无角牦牛生长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参考GenBank中野牦牛的FTO基因序列,针对其第4内含子和第8内含子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354头无角牦牛的FTO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并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各基因与体质量、体高、体斜长和胸围等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在无角牦牛FTO基因的第4内含子区域检测出A164506C突变位点,有2个等位基因A和C,有3种基因型(AA、AC和CC),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是A和AA,其频率分别为0.694 9和0.485 9;在第8内含子区域检测出G309000A突变位点,共有2个等位基因A和G,有3种基因型(GG、GA和AA),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是G和GG,其频率分别为0.926 3和0.858 4。A164506C突变位点为中度多态位点,纯合度较低,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G309000A突变位点为低度多态位点,纯合度较高,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A164506C位点与无角牦牛的体高和体斜长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AC基因型个体优于AA基因型个体。G309000A位点与无角牦牛的胸围和体斜长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GA基因型个体优于GG基因型个体。【结论】FTO基因第4内含子区域A164506C突变和第8内含子区域G309000A突变均与无角牦牛生长性状具有相关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建磊 张利平 丁强 杨志文
【目的】探索绵羊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性,寻找控制绵羊繁殖力的分子标记位点。【方法】以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同龄已有产羔记录的蒙古羊(单胎母羊和双胎母羊)、无角陶赛特羊(单胎母羊和双胎母羊)、小尾寒羊(多胎母羊)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结合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与分析。【结果】试验羊只存在AA型和AB型2种基因型;AB型个体在BMPRIB基因第864位点发生C→T突变,出现T/C的杂合,所有试验样本的优势基因型均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均为A基因。χ2适合性检验表明,无角陶赛特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均处于Hardyweinber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鹏 张天闻 孟科 邵顺成 邹诗凡 荣轩 强浩 冯登侦
【目的】探讨ADIPOQ遗传变异对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找到与宁夏优质肉羊培育中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为宁夏优质肉羊的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利用液相捕获测序技术获得ADIPOQ在杜泊羊、滩羊和小尾寒羊中的变异位点,同时采集383只3个品种的不同杂交后代群体耳组织,采用飞行质谱技术对确定的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使用Haploview软件对多态性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构建单倍型,与绵羊初生和3月龄的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共筛选到7个SNPs位点,且7个位点在杂交后代群体中均表现出多态性,SNP1—SNP7位点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为CC、GG、GG、CT、AG、GG和AA,优势等位基因分别为C、G、G、C、G、G和A。X~2检验发现,所有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除SNP7位点在所有个体中偏离了平衡)。SNP1(F_2代除外)、SNP4、SNP5和SNP6位点在各杂交后代及所有个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0),SNP2和SNP3在F_2代及SNP7在H1代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0),而在其他群体中处于低度多态(PIC<0.25)。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SNP2-SNP3和SNP5-SNP6形成了两处强连锁,均构建出3种单倍型,组合后分别形成4和6种基因型,其中优势基因型分别为H1H1和H4H6。将SNP2-SNP3和SNP5-SNP6形成的单倍型再组合后产生13种基因型,其优势基因型为H1H1H4H6。单个位点关联分析表明:SNP1位点在F_1代群体中,GG基因型的初生胸围显著高于CG基因型(P<0.05),在H2代群体中,CC基因型的初生体斜长显著高于CG基因型(P<0.05)。SNP2位点在H_1代群体中,CC基因型的初生体高显著低于CG和GG基因型(P<0.05)。SNP3位点在F_1代群体中,AG基因型的3月龄体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在H_1代群体中,AA基因型的初生体高显著低于AG和GG基因型(P<0.05)。SNP4位点在F_1代群体中,CC基因型的3月龄体重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P<0.05),在F_2代群体中,CT基因型的初生体重和初生胸围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在H_1代群体中,TT基因型的初生体重显著低于CC和CT基因型(P<0.05),在H_2代群体中,TT基因型的初生体高和初生体斜长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SNP5位点在F_2代群体中,AA基因型的初生体高和初生体斜长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SNP6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在F_2代、H_1代和H_2代的初生体重、体高、体斜长、3月龄体高和胸围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P<0.05)。SNP7位点在H2代群体中,AA基因型的初生体斜长显著高于GA基因型(P<0.05)。联合所有群体进行分析时发现,SNP2位点CG基因型的初生体重和体斜长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SNP4位点TT基因型的初生体重显著低于CC和CT基因型(P<0.05),SNP6位点AA基因型的初生体重显著高于GG和GA基因型(P<0.05)、初生胸围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单倍型组合关联分析发现:H2H3基因型的初生体重和初生体斜长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而SNP5-SNP6单倍型组合中,H5H5基因型的初生体重显著高于H5H6和H6H6(P<0.05)、初生体高显著高于H5H6(P<0.05)、初生胸围显著高于H6H6(P<0.05),H4H4基因型的3月龄体重显著高于H5H5基因型(P<0.05)、3月龄体高和体斜长显著高于H4H6基因型(P<0.05)、3月龄胸围显著高于H4H5、H5H6和H5H5基因型(P<0.05)。SNP2-SNP3和SNP5-SNP6形成的单倍型再组合后,H2H3H4H4基因型的初生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最高,与其他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差异,H1H1H4H6的3月龄体斜长显著低于H1H2H4H4和H2H2H4H4基因型(P<0.05)。【结论】ADIPOQ的遗传变异对绵羊的生长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中的7个SNPs位点可以作为宁夏优质肉羊选育中生长性状的潜在分子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燕玲 王鹏飞 杨朝云 张岩峰 周小南 史远刚 康晓龙
【目的】探究IGF2第2外显子多态位点与秦川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及新疆褐牛4种品种牛群体的多态性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肉牛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秦川牛等4个肉牛品种共91头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s技术分析IGF2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并将IGF2的基因型与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GF2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在不同牛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且均属于中度多态(0.2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梅 昝林森 王洪宝 高丽 宋付标 王洪程 焦阳
【目的】研究牛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第2、3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单核苷酸的多态性(SNPs),分析其与牛部分体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6个牛群体(鲁西牛、鲁杂牛(鲁西牛×西门塔尔牛)、南阳牛、夏南牛、郏县红牛、秦川牛)共779头3~4岁左右母牛为研究材料,通过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牛MyoG基因上存在的SNPs,并分析其与牛部分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MyoG基因第2外显子及其侧翼区的扩增片段中不存在多态性,第3外显子及其侧翼区的扩增片段中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位于3-′UTR 2 109位点处。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各群体中AA基因型个体的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恩宇 罗玉柱 李少斌 王继卿 刘秀 闫伟 管生栋 徐洪福
为给甘肃高山细毛羊生长标记候选基因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绵羊GH基因第3内含子突变对甘肃高山细毛羊生长性状可能产生的影响。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甘肃高山细毛羊及其与特克赛尔、邦德和澳洲美利奴羊的杂交品种GH基因第3内含子多态性,分析GH基因第3内含子突变对羔羊初生重、3月龄重、断奶重及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及其杂种羔羊GH基因第3内含子第98 bp处有一个C>T突变,共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甘肃高山细毛羊和对照组杂种羊的GH基因第3内含子PIC值均为0.25~0.50,为中度多态。其中BB型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存在与缺失对体重及日增重的关联分析表明,存在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鑫 施启顺 柳小春 黄生强 蒋隽
以IGF2基因作为控制猪生长性状主基因的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对7个品种/群体共528头猪进行了NciⅠ酶切位点基因型检测,计算了该位点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并对品种间基因型频率进行了x2差异性检验.结合生长性能记录,运用SAS软件分析了IGF2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杜洛克、长白、大白中,AA基因型比BB基因型生长速率快,生长性能指数高4.06%~8.31%,等位基因A对猪的生长具有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绵羊脂联素基因(ADIPOQ)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及胴体性状关联性分析
信阳水牛PR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牦牛LPL基因外显子7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欧拉型藏羊UCP2和UCP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西藏牦牛POU1F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绵羊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多态性与产羔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湘西黄牛IGF–IR基因的群体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草鱼GH基因3′部分序列多态性与生长性状及肌肉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缢蛏EGFR基因内含子1内SNP位点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性
7个绵羊微卫星DNA标记在绵(山)羊群体中的多态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