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57)
2023(6551)
2022(5448)
2021(5234)
2020(4330)
2019(9949)
2018(9463)
2017(17643)
2016(9171)
2015(10810)
2014(10373)
2013(10424)
2012(9562)
2011(9030)
2010(8731)
2009(8542)
2008(8310)
2007(7086)
2006(6161)
2005(5837)
作者
(25255)
(21181)
(20980)
(20165)
(13338)
(9937)
(9438)
(8223)
(8038)
(7410)
(7365)
(6877)
(6849)
(6717)
(6551)
(6473)
(6285)
(6088)
(6023)
(5745)
(5312)
(4999)
(4974)
(4827)
(4758)
(4703)
(4470)
(4377)
(4215)
(4208)
学科
(43156)
经济(43080)
管理(29556)
(27671)
(22703)
企业(22703)
方法(18751)
数学(16864)
数学方法(16761)
中国(14978)
(11418)
贸易(11412)
(11294)
(10734)
(9879)
(9874)
业经(8269)
(7679)
银行(7677)
(7564)
金融(7564)
(7489)
(7384)
(7263)
(6737)
供销(6732)
关系(6643)
环境(6460)
(6325)
农业(6180)
机构
大学(140073)
学院(136314)
(68837)
经济(67993)
管理(52358)
研究(52098)
理学(45257)
理学院(44757)
管理学(44315)
管理学院(44031)
中国(41361)
(30179)
(29956)
科学(27018)
(25138)
财经(24138)
经济学(23187)
研究所(22889)
中心(22276)
(22252)
经济学院(20763)
北京(19951)
(18694)
财经大学(18090)
(17879)
(17424)
师范(17323)
(17242)
业大(16041)
研究中心(15446)
基金
项目(89999)
科学(72970)
基金(70131)
研究(67311)
(61163)
国家(60736)
科学基金(52005)
社会(47369)
社会科(44963)
社会科学(44958)
基金项目(35452)
自然(31316)
自然科(30624)
自然科学(30616)
教育(30237)
自然科学基金(30156)
(29549)
资助(29309)
(26796)
编号(24792)
(22509)
国家社会(21478)
中国(21407)
成果(20680)
重点(20425)
教育部(19965)
(19055)
(18814)
人文(18659)
(18410)
期刊
(72462)
经济(72462)
研究(45006)
中国(27111)
(22418)
管理(19959)
科学(19154)
学报(17880)
(16174)
大学(14527)
学学(13595)
经济研究(13570)
(13282)
金融(13282)
财经(13015)
教育(11903)
(11315)
农业(11233)
(10931)
世界(10402)
技术(10382)
国际(10296)
问题(9881)
业经(9735)
(7276)
技术经济(6594)
统计(6075)
经济问题(5855)
资源(5592)
现代(5497)
共检索到206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童伟伟  
基于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库DESTA和对外经贸大学GVC指标数据库等数据来源,首先分析了中国FTA的条款特征及其深度与灵活度,进而考察了FTA深度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程度的影响以及FTA灵活度对上述影响效应的调节作用。所得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FTA主要聚焦于"WTO+"条款,而与各发达国家的FTA则拓展到了部分"WTOX"条款;(2) FTA深度及其投资条款、竞争政策条款与服务贸易条款的深度对于提升中国在GVC分工中的参与程度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中国FTA的灵活度普遍处在较高水平,其增加将抑制FTA深度对GVC分工参与程度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净雪  湛谌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在GVC分工的上游参与度(增加值供给者)和下游参与度(增加值使用者)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后出现大幅下降。从分工地位看,我国的GVC下游参与度始终低于同期的上游参与度。同时,参与简单GVC分工(中间品跨境一次)程度高于参与复杂GVC分工(中间品跨境多次)程度,我国在GVC分工中的地位偏低。从参与GVC分工的国别结构来看,不管是从增加值供给者还是从增加值使用者的角度,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依存关系均显著高于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依存关系。但是,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应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依存关系,避免过分依赖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从而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良清  温婷  
选取2000—2011年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的服务业附加值贸易数据,研究了中国服务业各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和国际分工地位,并探讨了中国与四个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服务业比较优势。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正逐渐加深,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位置;总体来看,中国服务业对日本和德国具有比较优势,对英国具有比较劣势,而对美国由稍具优势转为略逊一筹;不同服务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变化和双边贸易比较优势状况各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建兴   张少华   张萍  
基于多个GVC国家—行业层面的数据库,利用三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中国FTA中原产地规则对GVC分工地位和参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FTA原产地规则显著抑制了中国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这种抑制作用在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的FTA和低技术行业中更明显。原产地规则主要通过限制进口FTA区域外质优价廉产品而抑制中国在GVC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包含区域价值成分的原产地规则能显著提升中国在GVC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而完全获得、税则改变以及特定技术要求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深度理解GVC是区域性的GVC、发展中国家被锁定在GVC低端以及在FTA战略制定中科学设置各种规则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光锋  杨国才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和调整,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被赋予新的内涵。文章从中间产品和增加值贸易视角,基于WIOD数据库和WWZ模型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制造业国内增加值DVA和RDV比重上升,国外增加值FVA比重下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多环节生产的能力不断提升;2004—2018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度缓慢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呈下降态势,但前向参与度上升,中间产品出口增加值占比提升;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在参与分工中价值链提升及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存在异质性的影响。资源禀赋和生产环节技术密集度差异影响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和地位;计算机光电设备、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前向垂直专业化(VS1)程度有所上升,从依靠进口中间产品逐步向生产中间产品出口国位置转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礼辉  任洁  朱磊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以生产过程分节化和中间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时代,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本文对2000-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及分工地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GVC分工地位指数总体小于美国同期值,美国制造业在GVC分工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这与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分工程度较高相一致。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具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GVC分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需加快受制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大中  
本文通过跨国投入—产出分析从中间品关联、增加值关联、投入—产出关联三个角度综合评估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中国以外国增加值比重衡量与世界的关联程度趋于上升,且高于以进口中间品比重衡量的程度。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德国的关联程度较高;但从趋势看,中国与美国、德国的关联程度在上升,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关联程度在下降。中国大多数行业倾向于从较高收入经济体进口较多的增加值,也倾向于向后者出口较多的增加值。中国大多数行业基于产出和投入的价值链关联指数均超过1.5,关联指数上升的行业远多于下降的行业,表明中国已经通过产出供给和投入需求两个渠道非常深入地融入全球价...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郝凤霞  黄含  
制造业服务化正伴随着世界经济重构而出现重心转移,导致全球产业价值链产生结构性变化。基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视角,引入异质性服务投入结构,运用2000-2014年44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表数据,综合测算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并细化分析我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不同方面的投入服务化水平对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1)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以及分工地位均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2)从服务要素投入异质性的角度分析,金融保险服务化、技术研发服务化以及批发零售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运输仓储服务化、电信服务化等五类投入服务化对于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3)进一步区分行业异质性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更能促进传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的提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盈盈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以及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研究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而抑制了其后向参与,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大于发达国家;不同服务部门的开放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零售、电信、金融和专业服务部门的自由化能够显著提升一国制造业的分工地位,而运输服务部门自由化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助力制造业利用国内外优质服务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价值链跃升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思宇  黄繁华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基础、构成体系以及贸易方式三方面出发阐述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度对出口波动影响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41个国家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前向参与度与后向参与度对出口波动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前向参与度越高的国家其出口波动越稳定,而后向参与度越高的国家其出口波动越剧烈;对前向参与度较高的国家来说,间接附加值对出口波动的影响更大;而对后向参与度较高的国家来说,间接附加值对出口波动的影响要小于国外附加值水平。此外,本文还同时考察了外需冲击、出口产品集中度、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波动要素对出口波动的影响。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最终提出了提升我国出口波动稳定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勇  
随着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贸易结构分析、国际竞争力分析和垂直专业化分析,得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为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最后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伟  吕越  
本文构建反映外资投入产出流量的新型世界投入产出表,估算了各贸易增加值构成的内外资占比,并从部门、双边和双边部门层面评估了外资对中国出口增加值规模和结构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外资凭借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天然联系,强化了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和复杂度,也因高加工贸易倾向促使中国制造业在融入过程中向全球价值链下游移动。从时间趋势看,外资对贸易增加值规模的贡献趋于下滑,对贸易增加值结构的影响与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脱节。因此,进一步积极利用外资既需要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部门开拓新的引资增长点,也应重视打造承接高端价值环节转移的有利环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玉焕  史巧玲  尹斯祺  姚海棠  
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数据库(UIBE GVC Index),本文首先从前向与后向联系的角度对2000—2014年中国整体及不同类型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的程度、生产长度和位置进行测算,关注金融危机尤其是2011年后中国参与GVC分工的新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行业研究参与GVC分工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GVC分工方面:中国整体行业后向参与度远高于前向参与度,两者均呈现"M"型演变趋势并于2012年之后下降;整体行业参与GVC分工的位置居于下游,呈"N"型变动趋势并在2012年后回升;制造业GVC参与度更深,而服务业GVC分工位置更高;高技术行业的GVC参与度和位置都高于中低技术行业,光电设备等高技术行业前向参与度有所提高。对就业的影响方面:不同行业参与GVC分工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行业位置指数尤其是后向参与度的提高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一次跨境的简单GVC对就业的正向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前向参与度;与整体行业不同,相对于服务业与中低技术行业,制造业与高技术行业位置的提高将促进就业;服务业前向GVC复杂生产长度以及整体与细分行业的简单GVC都与就业正相关。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实现中国GVC升级与同步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越  谷玮  包群  
人工智能是各国构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模块,更是关乎产业转型和价值链升级的主要抓手。本文使用International Robot Federation提供的机器人数据、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企业数据构成了研究使用的高度细化的微观企业数据,在实证层面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数据跨度为2000—2013年。本文的主要结论是:①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且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后仍然显著。②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企业。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人工智能对中国参与价值链的促进效应得到进一步释放。④人工智能对价值链参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实现:一是替代从事低端环节生产的劳动力来降低企业成本;二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⑤针对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工智能会显著促进行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现实情况下,重视创新发展,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契机,减少人工投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助力中国企业以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基于WIOD数据,利用WWZ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GVC)进行分解,并据此测算和分析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和地位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DVA)比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参与GVC程度在不断提升。(2)中国高技术产业中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FVA_FIN)显著高于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FVA_INT),主要是从事进口零部件进行最终品加工组装生产活动。(3)中国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长,国际分工程度要明显高于国内分工。(4)中国高技术产业前向垂直专业化率(VS1)要明显低于后向垂直专业化率(VS),其主要是以后向方式参与GVC。(...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