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94)
- 2023(5210)
- 2022(4363)
- 2021(3867)
- 2020(3197)
- 2019(7300)
- 2018(7013)
- 2017(12970)
- 2016(6932)
- 2015(7790)
- 2014(7649)
- 2013(7852)
- 2012(7094)
- 2011(6319)
- 2010(6644)
- 2009(5893)
- 2008(5846)
- 2007(5300)
- 2006(4653)
- 2005(4169)
- 学科
- 济(33380)
- 经济(33362)
- 管理(25765)
- 业(24263)
- 企(20709)
- 企业(20709)
- 方法(14585)
- 数学(13127)
- 数学方法(13019)
- 技术(12829)
- 中国(11408)
- 出(10944)
- 贸(10836)
- 贸易(10834)
- 易(10678)
- 财(8410)
- 口(7867)
- 出口(7847)
- 出口贸易(7847)
- 技术管理(7702)
- 地方(7252)
- 农(6891)
- 城市(6147)
- 业经(6093)
- 环境(5390)
- 划(5236)
- 制(5022)
- 农业(4803)
- 学(4739)
- 理论(4353)
- 机构
- 大学(102955)
- 学院(102211)
- 济(46483)
- 经济(45385)
- 管理(42340)
- 理学(36546)
- 理学院(36155)
- 管理学(35761)
- 管理学院(35555)
- 研究(34654)
- 中国(24915)
- 京(22182)
- 科学(20459)
- 财(19376)
- 所(16702)
- 中心(15952)
- 江(15496)
- 财经(15371)
- 研究所(15099)
- 农(14879)
- 业大(14822)
- 经济学(14804)
- 经(14095)
- 北京(13581)
- 经济学院(13559)
- 范(12932)
- 院(12926)
- 师范(12828)
- 州(12096)
- 农业(11782)
- 基金
- 项目(71604)
- 科学(57851)
- 基金(53562)
- 研究(51287)
- 家(46933)
- 国家(46623)
- 科学基金(40885)
- 社会(35188)
- 社会科(33680)
- 社会科学(33673)
- 基金项目(28815)
- 省(27432)
- 自然(26060)
- 自然科(25547)
- 自然科学(25540)
- 自然科学基金(25062)
- 教育(23304)
- 划(23203)
- 资助(21056)
- 编号(18919)
- 部(16433)
- 重点(16101)
- 创(15967)
- 发(15644)
- 国家社会(15370)
- 创新(15114)
- 教育部(14254)
- 成果(13910)
- 人文(13814)
- 课题(13469)
共检索到153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德刚 苑德宇
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私人部门引进技术的重要载体,其进入公共事业领域是否会对城市基础设施改进存在着技术溢出效应?文章基于2007-2012年我国645个县区级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静态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FDI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会通过技术溢出显著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绩效水平;不同类别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FDI进入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即沿海地区城市低于内陆地区城市、东部地区城市低于西部地区城市以及市辖区低于县级市。这些结论可为我国未来调整公共事业领域吸引外资的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德刚 苑德宇
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私人部门引进技术的重要载体,其进入公共事业领域是否会对城市基础设施改进存在着技术溢出效应?文章基于2007-2012年我国645个县区级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静态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FDI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会通过技术溢出显著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绩效水平;不同类别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FDI进入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即沿海地区城市低于内陆地区城市、东部地区城市低于西部地区城市以及市辖区低于县级市。这些结论可为我国未来调整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炜 张豪 王丰
以信息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溢出机理与效应及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紧密联系。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总体上具有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但区域差异明显,西部地区电信网络基础表现为"负溢出";电信网络基础和信息服务水平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电信网络基础的影响更大;电信网路基础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东部影响最大,中西部次之,信息服务水平则相反。在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布局过程中,充分考虑其空间溢出的特点,加强落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适度考虑其内部结构,不仅要加强电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应的服务水平也要同步提高。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在冉
采用2001年~2015年中国27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力流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城市经济密度、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后,相邻城市劳动力流入对本城市劳动力流入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相邻城市之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为此,各城市应结合自身优势,加强与相邻城市的互动,最大化本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避免造成效率损失,同时应提升本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边志强 杜两省
网络效应的存在使以交通和通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的提高。使用1994~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各地区自主R&D资本以及国际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发现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以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为转换变量,测算了引发自主R&D能力和国际R&D技术吸收能力变化的基础设施的门限特征。检验结果验证了门限效应的存在,并表明各地区在大力发展和完善通讯基础设施的同时,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发展交通基础设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光南 洪国志 陈广汉
基于可变成本函数与外部性因素分析框架,本文采用中国各省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和似无关回归(SUR)实证分析中国基础设施空间溢出的成本效应及其行业溢出。研究发现:基础设施空间溢出对制造业产生的成本效应大于本地基础设施的成本效应,且东部成本弹性高于中西部;基础设施地区分布不平衡导致其网络效应降低,存在产业竞争地区的基础设施空间溢出和市场稠密溢出导致本地制造业边际成本提高和要素投入减少;此外,基础设施空间溢出的成本效应还取决于制造业的集聚程度。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溢出 成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军涛 毕乐强 纪昭君
运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1990—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间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外溢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在本区域内具有外部溢出效应,在区域间也存在显著的外部溢出效应。这表明某一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区的产出,也会对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天籽 王伟
近年来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基础设施在内的网络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其不同的空间溢出效应值得关注。文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交通和通讯两种基础设施溢出效应的大小、溢出距离、区域异质性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后,得出以下结论:通讯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大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特别是互联网的溢出效应更为明显。两种基础设施具有互补关系,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均表现为正;网络基础设施遵循距离衰减规律,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距离为190 km,而通讯基础设施的溢出距离为250 km;在考察网络基础设施的区域异质性时发现,在0~1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条件下,东部地区通讯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而在0~1权重和地理距离权重条件下,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高于东中部地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边志强
通过考察我国省际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溢出效应,发现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技术效率的提高作用显著,本地通讯基础设施对本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都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而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外地通讯基础设施对本地技术效率进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提醒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考虑其他地区的政府行为,在保持最优规模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要对经济政策做出一些主动调整,以保证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音频 王海滨
以沪昆铁路沿线区域及城市经济发展为分析对象,实证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认为沪昆线的基础设施投资既产生了提高沿线区域及城市的运输能力、扩大沿线贸易量、调整沿线产业结构、促进沿线经济增长的空间正溢出效应,也产生了加剧沿线地区及城市要素的非均衡流动、非均衡经济增长的空间负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明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9~2010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和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中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就业密度之间的内生关系和空间溢出关系。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密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后者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前者;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密度对城市交通建设也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此外,城市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就业密度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相邻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密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果忽略这种影响,会低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就业密度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晨 韩庆潇 徐芹芹
运用变量GMM方法对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化进程的空间溢出效应也非常显著。如果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会对政策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小钢 郭晓斌
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以知识溢出为切入点,借助“宽带中国”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1)网络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显著提升了本地的创新水平,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该结论仍然成立。(2)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提升效应存在时间异质性,创新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变大后变小,在网络扩张的第3年达到最大。(3)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城市规模较大和交通基础设施较发达的城市更大。(4)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的创新水平也会产生正向影响,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会高估网络基础设施对本地城市创新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为新时代国家发挥“网络强国”和“创新强国”战略的“合力效应”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凌玮 安虎森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高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但不同类型的高速路网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高速公路建设加大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其市场整合效应也对现阶段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造成了负向影响;高速铁路建设对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高速铁路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劳动力配置效率,促进知识溢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了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米冰
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文献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1年我国城市数据构建相应模型,详细分析了基础设施、空间溢出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外商投资等要素后,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等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也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针对政府公共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