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3)
- 2023(14283)
- 2022(11524)
- 2021(10444)
- 2020(8779)
- 2019(19122)
- 2018(18929)
- 2017(35805)
- 2016(19335)
- 2015(21679)
- 2014(21040)
- 2013(20519)
- 2012(18490)
- 2011(16296)
- 2010(16839)
- 2009(15857)
- 2008(16137)
- 2007(14849)
- 2006(13232)
- 2005(12292)
- 学科
- 业(90431)
- 企(84128)
- 企业(84128)
- 管理(79436)
- 济(76972)
- 经济(76844)
- 业经(30445)
- 财(29626)
- 方法(29597)
- 农(26419)
- 技术(23514)
- 务(22174)
- 财务(22136)
- 财务管理(22111)
- 制(22046)
- 企业财务(20965)
- 中国(20889)
- 数学(20836)
- 数学方法(20625)
- 农业(18786)
- 理论(17076)
- 体(16276)
- 划(16051)
- 策(15366)
- 和(15148)
- 技术管理(14596)
- 体制(14180)
- 银(13090)
- 银行(13068)
- 贸(13056)
- 机构
- 学院(276260)
- 大学(269489)
- 济(114053)
- 管理(111883)
- 经济(111700)
- 理学(94991)
- 理学院(94097)
- 管理学(92924)
- 管理学院(92398)
- 研究(86845)
- 中国(69938)
- 财(57672)
- 京(56435)
- 科学(49843)
- 江(45156)
- 财经(44214)
- 农(43325)
- 所(42688)
- 中心(40408)
- 经(39947)
- 研究所(37816)
- 业大(37355)
- 北京(35306)
- 州(34745)
- 农业(33659)
- 经济学(33657)
- 财经大学(32253)
- 范(32169)
- 院(31958)
- 师范(31846)
- 基金
- 项目(176692)
- 科学(141608)
- 研究(134684)
- 基金(127655)
- 家(109832)
- 国家(108834)
- 科学基金(95790)
- 社会(86366)
- 社会科(81953)
- 社会科学(81931)
- 省(71444)
- 基金项目(67552)
- 教育(61657)
- 自然(60208)
- 自然科(58862)
- 自然科学(58851)
- 划(57971)
- 自然科学基金(57888)
- 编号(54571)
- 资助(49931)
- 成果(43739)
- 创(43445)
- 重点(40113)
- 创新(39609)
- 制(39408)
- 业(39335)
- 部(38889)
- 发(38715)
- 课题(38213)
- 国家社会(35727)
- 期刊
- 济(135861)
- 经济(135861)
- 研究(83761)
- 中国(62544)
- 财(50323)
- 管理(50116)
- 农(41491)
- 科学(36776)
- 学报(35585)
- 教育(32928)
- 技术(29584)
- 大学(28795)
- 农业(28432)
- 学学(27202)
- 融(26658)
- 金融(26658)
- 业经(24356)
- 财经(22708)
- 经济研究(20739)
- 经(19684)
- 业(18325)
- 技术经济(16767)
- 问题(16673)
- 财会(15138)
- 科技(15036)
- 现代(14402)
- 会计(13583)
- 商业(13365)
- 贸(12950)
- 世界(12692)
共检索到430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黎波 郝安琪 吴易明
引资新常态背景下,具有何种质量特征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能成为推动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键动力?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造FDI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测度,后匹配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制造业FDI质量呈上升趋势,且FDI综合质量的提升对本土企业突破式创新具有正向作用。从分项特征来看,具有高开放水平和高社会贡献水平的FDI正向作用最为显著。该作用主要通过增强企业自主研发意愿、改善人力资本结构来实现,且在易被反向工程的行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的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立法 苏中兴
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亟待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型,但已有研究对于驱动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人力资源要素属性特征并不明确。本研究提出了人力资本榫卯的概念,基于219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双元性HRM系统、人力资本榫卯属性与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系。结果显示:资源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可开发人力资本"卯头",协作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可开发人力资本"榫眼",人力资本"卯头"对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直接作用显著,人力资本"榫眼"对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直接作用不显著;由资源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协作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成的双元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通过促进人力资本榫卯突现进而驱动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傅国华 王涛 楼润平 潘依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在于创新。文章设计了一种面向突破式创新的新度量指标,并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仍是显著的。数字化投资主要通过知识吸收能力来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组织韧性正向调节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数字化投资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投资对非国有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提升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突破式创新理论成果,为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突破式创新提供了参考。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贾大风 吕希琛 杨慧兰
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和技术变革动荡的双重诱因,使得突破性创新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战略工具。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可以获得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及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和隐性知识吸收能力,进而影响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绩效与过程绩效。完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机制、完善突破性创新支撑体系和强化企业突破性创新主体地位等能有效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装备制造企业 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平 吴晓云
制造企业的知识搜寻方式对其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而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和知识冗余程度则对以上关系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本文以知识基础观和双元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以228家制造类企业为样本,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跨界知识搜寻和本地知识搜寻影响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选择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地知识搜寻对渐进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突破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对以上显著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跨界知识搜寻对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与知识冗余的交互不利于促进企业渐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密 邢明强 许龙
数字化转型能否及如何促进制造企业突破式创新、实现新质生产力提升,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有待深入探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能力-动机-机会(AMO)”框架,本文以2012—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并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突破式创新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人力资本的AMO框架能有效解释上述效应,即数字化转型“倒逼”人力资本的能力升级、动机激活并机会增强,从而实现突破式创新。对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突破式创新的边际效应更明显;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提升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仁桥 陈忠卫 钱丽
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区域间创新水平存在差距,且可分解为5大高技术行业。传统研究关注区域间效率差异,并未考虑区域间技术异质性和区域内行业并联等特征,整体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有赖于区域技术差距缩小和各行业效率同步提升。基于此,探讨异质性技术视角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机制。考虑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异质性,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在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下构建并联网络DEA模型,测算分析2007年至2015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和区域间技术差距,并对无效率值进行生产技术差距无效和管理无效分解以及行业无效率分解。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杨如雪
基于1997—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时序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如何影响产业韧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高技术制造业韧性具有正向效应,且对冲击韧性的正向效应更强;从中介效应角度,产业升级在技术创新对产业韧性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存在技术创新通过推进产业升级,进而增强产业韧性的间接效应,且对断裂韧性发挥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从门槛效应角度,产业韧性能够做为门槛变量,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促进作用中发挥门槛效应,高产业韧性水平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研究结论为高技术制造业增强产业韧性水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淑贞 邓群钊
运用两阶段网络DEA模型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国内技术转移、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3种技术转移方式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转移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国外技术引进会阻碍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互补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对国内技术转移具有显著替代效应。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不同技术转移方式作用差异的深层原因,并为促进各种技术转移方式协同互补提出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胥朝阳 赵晓阳 徐广
利用2010—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理论揭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由行为金融学视角出发,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先进制造业中更显著;管理者过度自信可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相较国有制造企业,非国有制造企业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更显著,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在非国有制造企业中的调节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融资约束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制造业突破式创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制造业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寻求高质量发展机遇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吉昌 龙静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中间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正向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并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特征;中间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的提高,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改善企业吸收能力、促进企业适应能力驱动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在数字金融发展较好的情况下,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数字创新韧性增强能够推动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选取2012—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创新韧性能够显著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创新韧性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融合以及优化金融结构间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创新韧性的促进效应仅在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大型企业及高金融监管强度地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创新韧性可发挥产业升级效应,驱动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数字创新韧性增强能够推动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选取2012—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创新韧性能够显著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创新韧性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融合以及优化金融结构间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创新韧性的促进效应仅在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大型企业及高金融监管强度地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创新韧性可发挥产业升级效应,驱动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