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9)
- 2023(10619)
- 2022(8758)
- 2021(7963)
- 2020(6477)
- 2019(14499)
- 2018(13911)
- 2017(26374)
- 2016(13783)
- 2015(15362)
- 2014(15191)
- 2013(15298)
- 2012(14623)
- 2011(13776)
- 2010(13541)
- 2009(12529)
- 2008(12233)
- 2007(10613)
- 2006(9613)
- 2005(9004)
- 学科
- 济(88040)
- 经济(87977)
- 管理(37448)
- 业(33201)
- 方法(32174)
- 数学(29522)
- 数学方法(29357)
- 企(24887)
- 企业(24887)
- 中国(21928)
- 地方(20252)
- 农(16685)
- 学(15477)
- 财(14598)
- 业经(14558)
- 地方经济(14225)
- 贸(13882)
- 贸易(13875)
- 易(13486)
- 制(12647)
- 环境(12570)
- 融(12188)
- 金融(12187)
- 农业(11428)
- 银(11336)
- 银行(11326)
- 行(11035)
- 发(10160)
- 体(9831)
- 和(9547)
- 机构
- 大学(215807)
- 学院(212969)
- 济(110496)
- 经济(108871)
- 研究(84450)
- 管理(77404)
- 理学(66734)
- 理学院(65903)
- 管理学(65029)
- 管理学院(64611)
- 中国(64394)
- 科学(47591)
- 财(45943)
- 京(45480)
- 所(42703)
- 研究所(39055)
- 经济学(37817)
- 财经(37568)
- 中心(36074)
- 经(34488)
- 经济学院(33878)
- 农(33789)
- 院(29950)
- 江(29233)
- 北京(29047)
- 业大(28280)
- 财经大学(28184)
- 科学院(26816)
- 范(26608)
- 农业(26569)
- 基金
- 项目(142409)
- 科学(114692)
- 基金(108867)
- 研究(102029)
- 家(96346)
- 国家(95715)
- 科学基金(81336)
- 社会(71801)
- 社会科(68531)
- 社会科学(68515)
- 基金项目(56159)
- 省(51028)
- 自然(49816)
- 自然科(48700)
- 自然科学(48688)
- 自然科学基金(47890)
- 资助(44874)
- 教育(44807)
- 划(44325)
- 编号(36137)
- 部(33671)
- 重点(32879)
- 发(32825)
- 国家社会(32608)
- 中国(29952)
- 创(29215)
- 教育部(29113)
- 成果(28994)
- 创新(27795)
- 人文(27781)
- 期刊
- 济(121460)
- 经济(121460)
- 研究(69669)
- 中国(39780)
- 财(33213)
- 学报(32714)
- 科学(31969)
- 农(30275)
- 管理(29913)
- 大学(25085)
- 学学(24061)
- 经济研究(22297)
- 农业(21222)
- 融(20883)
- 金融(20883)
- 财经(20590)
- 经(18064)
- 技术(16906)
- 问题(16278)
- 业经(15119)
- 贸(14876)
- 教育(14303)
- 世界(14247)
- 国际(13253)
- 技术经济(12725)
- 业(12182)
- 统计(11898)
- 资源(10417)
- 策(10329)
- 经济问题(10028)
共检索到323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米运生 程昆
不同用途之间的生产与配置效率的对称即能实现资本的帕累托最优。基于此理,本文对中国FDI生产与配置效率的区域特征及其区域经济收敛含义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发现是:(1)我国FDI边际生产效率从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依次递减;FDI区域经济贡献则按中部、东部、东北和西部依次递增。(2)FDI促进了中部向东部经济的收敛,但继续拉大东北、西部与东部之间的经济差距。(3)四大区域作为整体,具有较高的FDI配置效率,但区域间并无显著差异。(4)FDI配置与生产效率呈非对称性特征:除中部之外,其它三大区域FDI配置效率均不显著且与生产效率不匹配。基于区域间FDI配置与生产的对称性目标,本文提出优化FDI区域...
关键词:
FDI 生产效率 配置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玉林 马运鹏
研究目标:科学测度中国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深入分析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方法:运用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测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运用变异系数与静态面板模型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较小且较为相近;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绝对差异经历了"上升-下降"的过程。具体来看,东部区域绝对差异经历了先降后升最后又微弱下降的态势,中部区域的绝对差异总体波动幅度较大,后期呈下降趋势,西部区域的绝对差异趋于缩小态势。样本考察期内,东中西部区域均未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区域不仅都存在σ收敛,也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创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更科学的测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而研究其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情况。研究价值:揭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及演变趋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 核密度 收敛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米运生 李永杰
在开放模型中,区域FDI的内生程度是较高的。对大国经济来说,FDI区域配置效率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FDI配置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就动态趋势而言,东部总体优势相对减弱,其它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综合优势较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国家、区域间和区域内三个层面上,FDI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国家层面上,市场潜力、公共资本等因素权重较大。在区域间,区位、知识与技术、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作用比较关键。在区域内部,各因素重要性各异。最后,就提高FDI区域配置效率问题,深化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俊峰 伍艳
文章基于DEA的经济生态效率模型,测度了2003—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的超效率生态效率值,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了分解,并使用面板模型对影响经济生态效率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参数进行了估计,核算出产出弹性有效的临界点,最终得出:十年间中国区域经济生态效率值存在动态的漂移变迁过程,高生态效率值地区存在着从西部向东部区域的转移倾向;技术进步在生态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所带来的产出弹性不断提升,但由于环境治理效率的低下,客观上制约了生态效率提升的能力。
关键词:
生态效率 替代弹性 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家明 冯连勇 李波 林承耀
文章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数据为研究样本,将经典TOPSIS模型改进为PFHWD-TOPSIS模型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进行测度,进一步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σ收敛与β收敛模型对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分布动态演进及收敛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各省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东部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差异的σ收敛特征并不显著,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追赶效应”;GDP、科技发展水平、城镇化率、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开放水平对全国及三大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饶晓辉
笔者采用Clements和Krolzig参数检验方法,利用我国1979年第1季度~2009年第4季度实际季度GDP增长率数据,对我国经济周期的深度、尖度及陡度型非对称、经济周期的划分以及持续性等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具有陡度型非对称特征,但并不具备深度型和尖度型非对称特征;我国经济从低速增长状态转移到高速增长状态的可能性较大,远远大于经济从低速增长状态转移到适速增长状态的可能性;经济处于适速增长阶段的持续性最高,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持续性次之,而低速阶段持续性最低,且它具有一定的惰性但又具有较高的概率转向高速增长阶段。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深度 陡度 尖度 持续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晨峰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探讨了学术界关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的实证研究结果,指出中国经济区域的条件收敛得到了学者的普遍支持,并且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后,区域间存在着更强的收敛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收敛性 收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米运生
帕累托式的FDI空间配置有利于区域协调增长。本文研究表明,中国FDI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明显。在动态趋势方面,东部优势减弱,中部综合优势明显。在国家、区域间和区域内3个层面上,FDI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国家层面上,市场、公共资本等因素权重较大。在区域间,区位、知识与技术、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较关键。在区域内部,各因素重要性各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定量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各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影响的动态过程。研究结论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对各地区的人均产出影响趋同,而对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短期内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都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明辉 刘磊
本文基于对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采用经H-P滤波处理后的产出缺口变量对我国经济波动进行动态度量。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我们引入地方政府投资等变量刻画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因素,并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及在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即在经济扩张时期,无论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均大于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2)信贷规模在我国的不同区域对经济波动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对经济波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万军
文章在对Dowrick和Rogers框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在一个框架中同时分析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修正Dowrick和Rogers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2005年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既有新古典收敛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有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收敛机制在发挥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郝大江 黎映宸
基于经济空间本质属性的分析,并将要素流动纳入规模报酬递增和非完全竞争研究框架,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划分可以有效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问题。非区域性要素的空间流动形成了经济活动的集聚过程,而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匹配则决定了经济集聚及其外部效应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经济联系。借助固定效应面板数据以及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配置效率、经济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动态关系进行的经验检验,其结果也进一步表明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了空间规划布局的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文
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收敛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检验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本文基于曼昆,罗默和韦尔在1992年提出的分析方法,将人力资本项加入到经典的索洛模型中,通过构造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上不能拒斥中国区域经济的条件收敛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滕佳东 范庆泉
本文利用H-P滤波对我国各省份实际GDP序列进行趋势分解,以消除经济周期效应的影响,得到各省份实际GDP的长期趋势序列。使用各省份实际GDP长期趋势序列占全部省份实际GDP长期趋势序列之和的比例作为一个可以比较各个地区差异的标准化指标;并将标准化指标对时间求导,整理得出标准化指标增长率,再次对这一指标增长率进行修正,进而用于分析中国经济区域收敛性的特征。结论表明:虽然我国部分地区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变大,但自1992年以来这种差距的变化速度在逐年减小,具有收敛的趋势。
关键词:
标准化指标 增长率 H-P滤波 收敛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学明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收敛性宋学明(德国杜伊斯堡大学)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15元,其中最富有的上海市为2247元,超过全国平均值613%,最贫困的贵州省为156元,低于全国平均值50%,上海的人均收入为贵州的143倍。1992年上海人均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