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3)
- 2023(11371)
- 2022(9443)
- 2021(8386)
- 2020(6761)
- 2019(15082)
- 2018(14587)
- 2017(28090)
- 2016(14650)
- 2015(16500)
- 2014(16501)
- 2013(16419)
- 2012(15182)
- 2011(13762)
- 2010(14056)
- 2009(13363)
- 2008(12834)
- 2007(11696)
- 2006(10729)
- 2005(10126)
- 学科
- 济(84761)
- 经济(84676)
- 管理(53193)
- 业(47884)
- 企(40378)
- 企业(40378)
- 方法(27858)
- 数学(24454)
- 数学方法(24313)
- 财(20348)
- 地方(19184)
- 中国(18808)
- 农(18036)
- 业经(17298)
- 制(17295)
- 技术(16065)
- 贸(15700)
- 贸易(15693)
- 易(15347)
- 体(13186)
- 地方经济(13138)
- 学(12959)
- 出(12647)
- 农业(12478)
- 环境(11890)
- 融(11167)
- 金融(11164)
- 银(10929)
- 银行(10914)
- 务(10816)
- 机构
- 学院(221097)
- 大学(219617)
- 济(108718)
- 经济(106793)
- 管理(84366)
- 研究(76620)
- 理学(71899)
- 理学院(71207)
- 管理学(70433)
- 管理学院(69991)
- 中国(58660)
- 财(51028)
- 京(44684)
- 科学(40671)
- 财经(39261)
- 所(37355)
- 经济学(35674)
- 经(35421)
- 江(34635)
- 中心(34306)
- 研究所(33033)
- 经济学院(31866)
- 农(29262)
- 财经大学(28712)
- 北京(27993)
- 院(27654)
- 业大(27128)
- 州(26303)
- 范(25890)
- 师范(25677)
- 基金
- 项目(140406)
- 科学(112658)
- 研究(107235)
- 基金(103622)
- 家(88294)
- 国家(87596)
- 科学基金(76220)
- 社会(73338)
- 社会科(69807)
- 社会科学(69792)
- 省(54756)
- 基金项目(53841)
- 教育(48636)
- 自然(44673)
- 划(44304)
- 自然科(43633)
- 自然科学(43626)
- 自然科学基金(42882)
- 编号(41578)
- 资助(41414)
- 成果(33912)
- 制(32745)
- 部(32425)
- 重点(31804)
- 发(31769)
- 国家社会(31518)
- 创(30636)
- 课题(29695)
- 教育部(28850)
- 创新(28838)
- 期刊
- 济(129263)
- 经济(129263)
- 研究(73376)
- 中国(47134)
- 财(41938)
- 管理(35036)
- 农(27906)
- 学报(27836)
- 科学(27833)
- 大学(22851)
- 技术(22237)
- 经济研究(22151)
- 学学(21808)
- 融(21766)
- 金融(21766)
- 财经(21108)
- 教育(20016)
- 农业(18542)
- 经(18331)
- 业经(18183)
- 问题(16572)
- 贸(15179)
- 技术经济(14087)
- 国际(12803)
- 世界(12028)
- 统计(10649)
- 科技(10477)
- 策(10200)
- 现代(10161)
- 经济问题(10053)
共检索到351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傅元海 唐未兵 王展祥
本地企业在FDI的溢出效应下选择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对经济增长绩效(用投入产出率度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利用我国1999—2007年27个制造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表明: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反映的技术转移对经济增长绩效具有正面作用;外资参与度反映的溢出效应能提高经济增长绩效,但小于技术转移产生的作用;如果本地企业不选择模仿学习而是选择引进技术等路径提高技术水平,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绩效的作用会发生变化。研究还发现,内资企业技术能力、价值增值率水平、外资聚集水平和行业集中度也会影响FDI技术转移或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绩效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昭 欧阳秋珍
本文选取了1990~2007年间中国进口和对中国FDI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扩展了CH模型,建立了包含进口和FDI两个物化型技术溢出指标的面板模型,利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技术,得到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溢出国对华出口和FDI对溢出国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溢出国角度看,对外投资比对外贸易更有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溢出国更倾向于对华FDI,我国招商引资政策需要做出调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江春 龚立彩
本文对国外有关金融市场影响FDI溢出效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提出要使金融市场对FDI的技术溢出产生正效应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就必须继续加大金融改革的步伐,在促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大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对内开放、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成立科技开发银行、大力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
关键词:
金融市场 FDI技术溢出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欧阳秋珍 陈昭
本文选取物化技术溢出渠道的两个因素——FDI和进口以及非物化技术溢出渠道的两个因素——专利和信息技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上述四要素的技术溢出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对中国TFP贡献度最大的是本国的研发存量,其次是FDI技术溢出,接着是专利技术溢出;进口溢出和信息技术溢出效应为负,且进口和专利技术溢出对我国TFP的作用不显著。该结论用脉冲响应函数也同样得到证实。因此,我国应注重自主研发的培养,从效率上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技术溢出 物化渠道 非物化渠道 脉冲响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国华
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进步速度越快,发展中国家越是能收到技术模仿的好处,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越是接近技术前沿的发达国家,创新型企业家的作用越大,离技术前沿越远的发展中国家,模仿型企业家的作用往往更明显。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通过知识过滤、吸收、模仿、"干中学",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为自主创新积蓄力量,最终能实现模仿式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玉娟
以服务业FDI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服务业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效应。技术进步效应的产生可以通过两条渠道:外资企业相对国内企业的要素生产率优势和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外溢。基于中国17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EVIEWS6.0实证分析了服务业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服务业FDI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是通过外资企业提高自身要素生产率相对优势实现的,没有产生技术外溢。在研究期间,服务业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综合技术进步效应为负,没有产生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服务业FDI 技术进步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傅强 王静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消费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二者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利用面板模型,研究了我国不同类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别讨论了东西部地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服务业技术进步均有明显促进作用,消费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对服务业技术进步有阻碍作用,且这一趋势在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枫
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典型化事实。但目前经济增长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或是沿着新古典增长的路线、或是沿着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的文献不多,本文将尝试把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于增长模型中来,考虑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并从这个角度尝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关键词:
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枫 樊士德
在总结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给出中国经济能够顺利实现赶超的理论证明及实现条件,认为技术进步路径将会大致依次经历如下三个阶段:模仿阶段、由模仿向创新过渡阶段和创新阶段。模型中的转移动态分析表明,当某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动力系统的稳态点就会使得技术进步路径收敛到模仿阶段,国家也因此会陷于经济停滞的模仿陷阱状态。政府可以通过扭曲本国生产要素价格和本币贬值,提高企业获利能力,这对于陷于模仿陷阱的国家摆脱经济停滞状态极为有效,亦能够加快赶超国家的增长速度。如果中国由模仿到创新的过渡阶段业已来临,那么对外模仿、吸引外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会出现下降,而自主研发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显著上升。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政府就应逐渐减低对经济的扭曲,将生产资源的定价权逐步交还给市场。
关键词:
模仿 创新 技术进步路径 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景荣 刘冬冬 王亚飞
文章运用2003年~2011年中国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自主R&D、技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考察了中国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自主R&D对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起负面影响;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目前适宜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路径。但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适宜技术进步路径存在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依靠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中部地区则不适宜运用国外技术引进来促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齐
当人力资本由外资生产部门转向国内生产部门或建立新企业时,FDI内生的技术溢出将成为可能,而新企业的建立需要向国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因此,金融市场将起到FDI溢出与经济增长的重要联结作用,其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FDI溢出的效果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通过模型分析和数据检验,本文认为,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将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人力资本学习水平上升进而导致其建立新企业的努力,意味着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将增加FDI的边际社会产出,FDI的溢出效应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
关键词:
FDI溢出 金融市场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元海 张丹 孙爱军
本地企业在FDI溢出效应发生的不同机制下选择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对经济增长方式(用投入产出率度量)产生不同的影响。FDI溢出效应可分为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竞争效应及联系效应三种机制,本地企业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过程中模仿学习促使FDI转移更多的中间产品技术,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竞争效应和联系效应如果诱使本地企业更多地模仿学习以提高技术水平,竞争效应和联系效应与生产本地化的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趋近,也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果诱使本地企业选择引进技术等路径来提高技术水平,不一定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张帆 张年华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地理距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本文引入地理距离和技术进步等变量拓展了传统索洛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方效应,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1997—2013年间中国28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增长收敛特征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储蓄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均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该区初期产出负相关,即初期产出较低的地区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条件收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张帆 张年华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地理距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本文引入地理距离和技术进步等变量拓展了传统索洛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方效应,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1997—2013年间中国28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增长收敛特征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储蓄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均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该区初期产出负相关,即初期产出较低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说明经济落后的地区比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更快,可见在全国范围内各大城市经济增长满足条件收敛规律。研究还表明,地理距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区域内宏观变量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溢出效应,即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第三方效应。分地区研究还表明,东部及中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但后者较前两者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相对更快。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促进城市经济互动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条件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门熙新 黄擎明
第二部分软技术作用下生产函数的理论模式与评价一、软技术进步的含义与度量 (一) 软技术进步的含义 1.软技术进步体现在数量上的增加即根据某一系统目标任务的需要,原来没有采用的软技术,现在已有若干种软技术被采用,这从采用软技术数量上表明其进步。 2.软技术进步体现在质量水平上的提高软技术质量水平的高低,包括二重内容:其一,就某一种软技术的应用来说,其本身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