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2)
- 2023(8841)
- 2022(7473)
- 2021(6527)
- 2020(5437)
- 2019(12177)
- 2018(11837)
- 2017(23648)
- 2016(12615)
- 2015(13810)
- 2014(13412)
- 2013(13522)
- 2012(12632)
- 2011(11580)
- 2010(11292)
- 2009(10368)
- 2008(9905)
- 2007(8770)
- 2006(7839)
- 2005(6975)
- 学科
- 济(53621)
- 经济(53564)
- 管理(38503)
- 业(34751)
- 企(25637)
- 企业(25637)
- 方法(25553)
- 数学(23757)
- 数学方法(23657)
- 贸(17480)
- 贸易(17476)
- 易(17216)
- 中国(16595)
- 财(15314)
- 农(15167)
- 环境(13909)
- 出(12776)
- 制(11110)
- 业经(10690)
- 学(10378)
- 银(9822)
- 银行(9786)
- 农业(9721)
- 行(9426)
- 口(8932)
- 出口(8929)
- 出口贸易(8929)
- 划(8750)
- 融(8685)
- 金融(8685)
- 机构
- 大学(188372)
- 学院(186859)
- 济(86707)
- 经济(85364)
- 管理(72189)
- 理学(63377)
- 研究(63243)
- 理学院(62746)
- 管理学(61940)
- 管理学院(61627)
- 中国(48214)
- 财(39712)
- 京(38309)
- 科学(37797)
- 农(35056)
- 财经(32469)
- 所(31850)
- 业大(30603)
- 经(29754)
- 研究所(29069)
- 经济学(28554)
- 中心(28165)
- 农业(28146)
- 经济学院(26449)
- 江(25526)
- 财经大学(24401)
- 北京(23718)
- 院(22821)
- 范(21008)
- 商学(20916)
- 基金
- 项目(128423)
- 科学(101541)
- 基金(96961)
- 研究(88450)
- 家(86804)
- 国家(86159)
- 科学基金(72875)
- 社会(60775)
- 社会科(58047)
- 社会科学(58036)
- 基金项目(51875)
- 省(48245)
- 自然(47188)
- 自然科(46129)
- 自然科学(46112)
- 自然科学基金(45311)
- 划(41560)
- 教育(39251)
- 资助(38719)
- 编号(32578)
- 部(29527)
- 重点(28900)
- 发(27978)
- 创(26992)
- 国家社会(26753)
- 创新(25421)
- 科研(25355)
- 教育部(25257)
- 人文(24505)
- 成果(24395)
共检索到264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毕克新 杨朝均
对于处在经济成长期的我国来讲,降低工业碳排放强度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而FDI的溢出效应是促进我国工业碳排放强度降低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采用我国23个工业行业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对我国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FDI的水平溢出效应、前向关联溢出效应和后向关联溢出效应均对我国工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前向关联溢出效应的影响相对较为明显。此外,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研发投入显著地降低了我国工业的碳排放强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豪 刘辉煌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0~2009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绩效,并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考察了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碳排放绩效测算表明,行业整体的碳排放绩效在研究期内增加了7.8%,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效率则起抑制作用。收敛性检验表明,各行业碳排放绩效绝对收敛,即行业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FDI可以通过水平技术溢出、前向和后向的垂直技术溢出对行业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方扬 李锴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量,分析各个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当地能源强度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体现在纯技术效率上,中部地区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上,西部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上。第二,东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对本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强度,西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东、中部地区应该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和能耗门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要进一...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能源强度 知识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瑜
技术进步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因素。一国可以通过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两个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其技术进步的提高,文章基于1998~2012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协整模型研究并确定进口贸易、FDI与碳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并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进口贸易和FDI对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强度和FDI以及进口贸易之间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进口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碳强度 技术溢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子豪 刘辉煌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的影响日益引起各方重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的影响如何?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何种技术渠道对中国的碳排放产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何种差异?都是当前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利用中国1999-2008年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反映外商直接投资不同渠道的效应的指标,并对35个工业行业按照排放强度进行分类,本文实证检验了FDI的技术效应对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全行业的研究表明,FDI的技术效应对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技术影响渠道方面,FDI的人员流动效应的正面影响显著强...
关键词:
FDI 技术效应 碳排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汪旭晖 黄睿
本文从流通服务业FDI溢出途径入手,研究了FDI溢出效应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FDI溢出效应通过示范、竞争、产业关联和人力资源流动四个途径对我国流通服务业的自主创新产生影响。而本土流通企业通过企业的社会网络,利用自身的吸收能力消化外资企业的溢出成果并实现再创新。本文认为,要有效利用FDI溢出效应,提高本土流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改良产业政策等方面做出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需要流通企业更新观念、引进人才、提高自身吸收能力。
关键词:
FDI溢出效应 流通服务业 自主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沛 杨军
利用面板数据GMM检验了2000~2012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FDI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为负,说明目前FDI对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减少有一定积极意义;此外,工业行业开放程度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也为负,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工业行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对碳排放强度有减少的作用;工业行业总产出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为正。从绝对数值大小上来看,对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大的是工业行业开放程度,其余依次为FDI和工业行业总产出。从不同要素密集度的工业行业实证检验结果来看,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行业、初级产品行业和低技术制造行业的FDI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系数为负,高技术制造行业FDI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系...
关键词:
中国 FDI 碳排放强度 面板GM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张蕙杰
【目的】基于当前“双碳”战略的大背景,厘清农村能源碳排放现状特征、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推进农村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方法】利用碳排放因子法对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进行有效测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而后运用自相关模型对其空间关联格局进行探讨;最后通过STIRPAT扩展模型的引入剖析影响其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分析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总量整体处于持续上升态势,2019年比2005年增加了77.55%,从成因来看主要归结于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在考察期内略有上升,虽存在一定年际起伏但总体波动较小。2019年农村能源碳排放量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且以河北居首宁夏最末,相比2005年仅有5个省(市、区)整体处于下降趋势;2019年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以北京居首而海南处于最后一位,后者甚至不及前者1/10。2008年以来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既表现出明显且稳定的空间依赖性,同时也存在局部空间聚类现象,其中高-高集聚型省份数量较少且相对稳定,而低-低集聚型省份数量较多,且处于增长态势。在社会层面因素中,农村富裕程度提升会导致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增加,而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结构变量却能起到抑制作用,其中仅农村富裕程度表现出了空间溢出效应且作用方向为负。在经济层面因素中,农村金融集聚度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均导致了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的增加,同时二者都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作用方向为正后者为负;而农业财政投资虽不存在直接效应但却表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产业层面因素中,农业产业集聚度提升会导致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增加,但同时却也呈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总量、强度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同时省际差异明显;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农村能源碳排放受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等三个层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硕硕 刘耀彬 骆康
新型城镇化如何影响碳排放强度关系到“双碳”目标的实现与路径选择,更加关系到生态安全较为敏感的湖域地区可持续发展。以环鄱阳湖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构造生态安全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采用SPDM模型实证分析2000—2019年研究区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衰减特征。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对降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降低碳排放强度可以实现二者得兼;(2)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生态安全距离是影响空间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小于经济距离;(3)生态安全约束下湖域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由近及远的“三阶段”衰减特征。由此建议因地制宜并合理定位制定新型城镇化政策,精准推进以县域为单位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推动生态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区生态优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易能静 甘畅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刻画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子系统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非均衡特征逐渐下降,空间格局演化较为明显;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西-中-东”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低强度区和较低强度区呈现出围绕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组团式连片扩张的发展态势;2)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空间正相关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的空间演变态势,在空间关联类型上以H-H和L-L集聚为代表,并且L-L集聚地区显著增多;3)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建设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易能静 甘畅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刻画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子系统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非均衡特征逐渐下降,空间格局演化较为明显;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西-中-东”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低强度区和较低强度区呈现出围绕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组团式连片扩张的发展态势;2)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空间正相关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的空间演变态势,在空间关联类型上以H-H和L-L集聚为代表,并且L-L集聚地区显著增多;3)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建设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强 顾海丽 胡明茜 叶晨曦
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碳减排进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抉择。然而,现有文献鲜有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系统探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为此,基于相关理论分析,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碳排放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2)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强 顾海丽 胡明茜 叶晨曦
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碳减排进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抉择。然而,现有文献鲜有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系统探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为此,基于相关理论分析,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碳排放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2)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桂元 吴齐
文章选取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引入行业集中度概念,基于多种权重矩阵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测算产业结构、人口规模、技术产值、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总量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及空间总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碳排放总量呈现轻度集聚态势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拟合最优;不同因素对于碳排放总量的各种溢出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继贵 叶阿忠
在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的理论框架下,构建并推导了半参数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环境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如下:化石能源消费碳足迹较大的区块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且局部区域的化石能源消费碳足迹呈减小趋势;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环境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和空间滞后效应,其中时间滞后效应为0.8850、空间滞后(溢出)效应为0.6517,两者的贡献差距达15.18%;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环境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