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6)
- 2023(13334)
- 2022(11528)
- 2021(11010)
- 2020(9486)
- 2019(22144)
- 2018(21699)
- 2017(41836)
- 2016(22717)
- 2015(25665)
- 2014(25658)
- 2013(25257)
- 2012(23490)
- 2011(21356)
- 2010(21217)
- 2009(19968)
- 2008(19750)
- 2007(17387)
- 2006(14887)
- 2005(13630)
- 学科
- 济(97757)
- 经济(97663)
- 管理(62315)
- 业(60037)
- 企(47460)
- 企业(47460)
- 方法(46582)
- 数学(42028)
- 数学方法(41547)
- 中国(28625)
- 农(26011)
- 财(25519)
- 地方(20216)
- 业经(19149)
- 制(19072)
- 贸(18800)
- 贸易(18791)
- 学(18576)
- 易(18315)
- 农业(17021)
- 银(15838)
- 银行(15805)
- 务(15690)
- 财务(15647)
- 财务管理(15605)
- 行(15101)
- 融(15056)
- 金融(15053)
- 企业财务(14817)
- 和(13969)
- 机构
- 大学(325291)
- 学院(323695)
- 济(137526)
- 经济(134798)
- 管理(125752)
- 理学(108638)
- 研究(108455)
- 理学院(107408)
- 管理学(105525)
- 管理学院(104910)
- 中国(83661)
- 京(68495)
- 科学(65699)
- 财(63871)
- 所(54073)
- 农(51446)
- 中心(51063)
- 财经(51027)
- 研究所(49152)
- 江(47289)
- 业大(46928)
- 经(46328)
- 经济学(43262)
- 北京(43032)
- 范(42138)
- 师范(41707)
- 农业(40528)
- 经济学院(39233)
- 院(39217)
- 财经大学(37932)
- 基金
- 项目(216404)
- 科学(171131)
- 基金(158641)
- 研究(157236)
- 家(138086)
- 国家(136988)
- 科学基金(117599)
- 社会(100587)
- 社会科(95428)
- 社会科学(95401)
- 基金项目(83826)
- 省(83679)
- 自然(75883)
- 自然科(74101)
- 自然科学(74079)
- 教育(72890)
- 自然科学基金(72762)
- 划(71167)
- 资助(65485)
- 编号(64278)
- 成果(52098)
- 重点(49237)
- 部(48779)
- 发(46883)
- 创(44669)
- 课题(43337)
- 科研(42237)
- 国家社会(42137)
- 教育部(41913)
- 创新(41856)
- 期刊
- 济(144643)
- 经济(144643)
- 研究(93564)
- 中国(58579)
- 财(49639)
- 学报(49453)
- 科学(45753)
- 农(45015)
- 管理(44460)
- 大学(37679)
- 学学(35300)
- 教育(31237)
- 农业(30437)
- 融(30113)
- 金融(30113)
- 技术(28821)
- 财经(25178)
- 经济研究(24114)
- 业经(23547)
- 经(21678)
- 问题(20103)
- 贸(17526)
- 统计(17502)
- 理论(16677)
- 技术经济(16346)
- 图书(16195)
- 业(15979)
- 策(15420)
- 商业(15298)
- 实践(15052)
共检索到474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金生 王鹤 杨丽
依据1995-2010年的我国七大地区(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分解发现,考察期内,七大地区的就业和FDI的区间差异对各自总差异的贡献度分别为73.17%和66.87%,区域差异主要是区间差异造成的。基于CES生产函数推导出的就业决定计量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实证研究了FDI流动与我国区域就业差异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FDI的差异是导致区域就业差异的显著因素。除华北地区外,整体上FDI加大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就业差异,缩小了中部地区的就业差异。就业的区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FDI在我国区域间的投资倾斜所带来的就业转移、就业替代和就业结构变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军 宋高燕 白极星
本文选取1995-2010年我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城乡面板数据,建立动态GMM估计法,检验持久性收入、暂时性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医疗、教育和住房支出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有较强挤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住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支出、教育支出负担相对城镇居民较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恺钧 潘娟 王舒
笔者基于1996年~2011年度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探讨了东部地区各省市金融发展、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对第一、第二产业就业起着抑制作用,对第三产业就业起着促进作用,而金融效率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均起着正向促进效应。技术进步对第一产业就业呈现负向作用,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具有正向解释力,并且金融发展、技术进步对于各省市之间就业结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就业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华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在FDI和就业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两部门生产函数,建立本文的实证分析模型,并综合利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的多种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多次实证检验,在协整的基础上,进行回归估计,分别量化江西省FDI在三次产业间的就业效应。得出FDI对江西省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逐步减少,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逐步增多,特别是第三产业吸收劳动力的速度迅速加快。
关键词:
FDI 就业结构 面板单位根 面板协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铠维 杨耀淇
我国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实现四大经济区域农业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均衡转移,从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协同演进。文章基于偏离-份额分析Dinc-Haynes拓展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对照这一目标,我国正在进行的就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动因是积极的。但是,在四大经济区域之间,就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正在拉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铠维 杨耀淇
我国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实现四大经济区域农业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均衡转移,从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协同演进。文章基于偏离-份额分析Dinc-Haynes拓展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对照这一目标,我国正在进行的就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动因是积极的。但是,在四大经济区域之间,就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正在拉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孟昌 陈玉杰
在对能源效率变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长达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DEA方法对区域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995-2010年的全国能源效率在弱的"类周期性"波动中总体呈下降趋势,仅有局部阶段的"倒U型"特征,没有在整个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倒U型"特征。分省看,上海和广东的能效最高,山西和贵州的能效最低。在大区域中,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最高,其次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区域产业沿着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化的方向加速发展,可能是能效下降的直接原因,而低资源价格可能是诱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成钢 曾永明
文章提出了"人口流动是否对FDI区域选择有影响及影响的空间差异"的研究议题;考察了中国1995~2010年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流动和FDI的时空演变轨迹和耦合关系。主要结论有:(1)全局Moran's I显示,中国FDI和流动人口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著;(2)FDI和流动人口重心位于我国华中核心地区;两者自1995~2005年都有自西向东的演变趋势,但2005~2010年开始向西转;FDI、省内和省外流动人口三者重心演变轨迹有一定的空间差异;(3)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人口流动、政府服务和经济发展对FDI空间选择的影响,证实了人口流动、尤其是跨省流动对中国FDI的区域差异和空间选择具有重大影响。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模型主要包括:空间重心演变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正华
本文采用1990-2012年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FDI(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不同区域就业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就业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FDI的直接就业效应都为正;FDI的就业总效应为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将分别增加0.0074、0.0091和0.0130个百分点。政策含义是:要大力引进FDI,特别是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着力引进与国内产业结构互补和关联性强的FDI;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外资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程远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国民收入逐步增长,经济总量已达到较高的规模。但由于历史、区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如果长期持续必然会影响到区域间均衡发展。因此,进行政策调整就应深入分析影响区域GDP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省际面板数据,得出结论: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科技支出、储蓄量、能源消费、外贸进出口等都是人均GDP增长的直接因素,但这些因素在东、中、西部地区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因此,为促进中西部落后省份的经济增长就应采取提高金融配置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完善对外贸易格局等措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能源金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水根 周喜辉
文章首先对"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界定,基于凯恩斯经济增长等相关理论分别构建了FDI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并基于1991-2010年全国24个省的横截面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检验,最后得出三个结论:一是FDI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且具有长期效应,同时,FDI可通过影响其他经济变量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二是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有"先增后减"的显著影响,并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长远性和连续性影响;三是FDI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反相悖的显著影响,即在抑制城乡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兴 莫骄 冯志坚
文章利用中国28个省份1985—2004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弹性都呈现出从东部往西部递增的趋势。长期以来中国处于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失衡状态,因此不能依靠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来带动就业,而应该通过优化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来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词:
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 就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远东 陈迅
采用1985~2006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动态最小二乘法模型,研究了我国各区域(即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FDI对相应地区产业结构的长期影响和短期的修正机制,以及FDI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作用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FDI对产业结构变动均具有长期的影响和显著的差异,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影响逐渐增大的态势;而短期中,除东部地区之外,FDI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米运生
帕累托式的FDI空间配置有利于区域协调增长。本文研究表明,中国FDI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明显。在动态趋势方面,东部优势减弱,中部综合优势明显。在国家、区域间和区域内3个层面上,FDI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国家层面上,市场、公共资本等因素权重较大。在区域间,区位、知识与技术、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较关键。在区域内部,各因素重要性各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建军 吕亚萍
采用的理论模型为Cobb-Dauglas生产函数,采用的样本是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1998~2010年的pannel数据,通过建立变系数模型和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研究FDI以及国内投资在我国各区域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国内投资仍然是对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它对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效果,然而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各地区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有所不同。具体来说,FDI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其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9.23%;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相关性不强,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发挥了促进作用,其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低碳背景下节能减排对分行业就业影响的差异——基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面板数据分析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2002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我国FDI流入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
绿色金融、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1995-2017年的区域面板数据
垂直专业化贸易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集聚、产业结构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环境规制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及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中国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就业差异——基于我国四大经济区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