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4)
- 2023(7818)
- 2022(6473)
- 2021(6106)
- 2020(5112)
- 2019(12134)
- 2018(11554)
- 2017(22292)
- 2016(11765)
- 2015(13384)
- 2014(12664)
- 2013(12639)
- 2012(11919)
- 2011(10840)
- 2010(10616)
- 2009(9749)
- 2008(9354)
- 2007(7915)
- 2006(6782)
- 2005(6274)
- 学科
- 济(59194)
- 经济(59137)
- 方法(31688)
- 管理(30817)
- 业(29978)
- 数学(29951)
- 数学方法(29835)
- 企(21751)
- 企业(21751)
- 中国(19436)
- 贸(17060)
- 贸易(17054)
- 易(16790)
- 财(15265)
- 农(13833)
- 出(12546)
- 业经(9943)
- 制(9748)
- 农业(9481)
- 融(9243)
- 金融(9243)
- 口(8888)
- 出口(8886)
- 出口贸易(8886)
- 银(8851)
- 银行(8845)
- 行(8546)
- 地方(8056)
- 务(7659)
- 财务(7641)
- 机构
- 大学(169734)
- 学院(164079)
- 济(87540)
- 经济(86545)
- 管理(65088)
- 研究(59143)
- 理学(56974)
- 理学院(56450)
- 管理学(55952)
- 管理学院(55642)
- 中国(48087)
- 财(38795)
- 京(35235)
- 财经(31920)
- 经济学(31019)
- 经(29747)
- 科学(29329)
- 经济学院(28469)
- 所(27513)
- 中心(27221)
- 研究所(24943)
- 财经大学(24348)
- 北京(22529)
- 院(21141)
- 江(21106)
- 农(21068)
- 范(19114)
- 业大(19073)
- 商学(19035)
- 师范(19001)
- 基金
- 项目(112654)
- 科学(91984)
- 基金(88707)
- 研究(84675)
- 家(76437)
- 国家(75914)
- 科学基金(66097)
- 社会(60363)
- 社会科(57754)
- 社会科学(57747)
- 基金项目(45275)
- 自然(39043)
- 自然科(38266)
- 自然科学(38259)
- 教育(38056)
- 自然科学基金(37672)
- 资助(37469)
- 省(37194)
- 划(32877)
- 编号(31337)
- 部(28467)
- 国家社会(28117)
- 成果(25806)
- 教育部(25638)
- 中国(25637)
- 重点(25029)
- 人文(24279)
- 发(23728)
- 创(23396)
- 大学(22951)
共检索到243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泳 郭南希 段艳艳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对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运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及2007年、2008年和2013年CHIP数据库,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基于竞争效应、前后向关联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对中国非正规就业水平的影响。主要的结论有:(1)外商直接投资程度提高显著地降低了个体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从而对中国非正规就业规模产生了抑制效应。(2)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竞争效应、前后向关联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三个渠道抑制了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增加。(3)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一、二产业非正规就业规模的负向影响相较于第三产业更为显著;自我雇佣者和非正规小企业雇主受外商直接投资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而非正规受雇者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上述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稳健可靠。本文的实证结论对当前中国稳外资、提升"六稳""六保"政策的实施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致陆 肖海峰
本文根据中国1979-2009年的数据,对FDI与中国国内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与国内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FDI对于国内投资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而在短期内,FDI对国内投资具有较强的挤入效应,国内投资对FDI也具有较强的挤入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车树林
本文构建了一个企业融资行为选择模型,提出政府债务规模差异影响企业融资决策的理论命题,利用2005—2016年中国782家上市非金融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企业市场杠杆率和财务杠杆率两种口径之下,政府债务与企业杠杆之间都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且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挤出效应主要是由国内政府债务驱动而不是国外政府债务驱动;第二,考虑企业存在异质性融资摩擦的情况下,企业的规模越大,面临的融资摩擦越小,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的挤出效应越明显;第三,采用动态面板方法估计控制内生性以及删除异常样本点后,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的影响存在挤出效应的结论依然稳健。以上结论说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通过政府阶段性加杠杆,可以有效支持企业逐步去杠杆,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政府债务 企业杠杆 挤出效应 融资摩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席艳乐 张一诺 曹亮
本文以外资管制放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7—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微观数据库样本,采用三重差分法,系统研究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受外资进入影响较小的地区及正规就业,外资进入政策对受其影响较大地区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显著扩大了二者的工资收入差距。在经过一系列有效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外资进入对该收入差距的政策效应因地理区位、非正规就业类型及企业规模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外资进入通过人力资本及以家庭背景、户籍类型为代表的信息获取渠道扩大了该工资收入差距。本研究为客观评估中国近年来外资进入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安全性的改革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福杰 陈玥 江轩宇
本文结合我国供给侧改革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以2003—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僵尸企业比例越高的省份,当地非僵尸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越低,表明僵尸企业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2)当非僵尸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时,僵尸企业的创新挤出效应更为明显,表明僵尸企业占用有限的经济资源是其抑制其他企业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3)上述创新挤出效应在政府干预动机更强的省份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僵尸企业经济后果及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于深入认识僵尸企业危害和布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成 苏梽芳 渠慎宁
本文基于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在采用差值法估算全国及各省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基础上,应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就业保护制度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与各省城镇非正规就业率都呈现出大幅增加趋势,就业结构表现为非正规化;最低工资制度及社会保险制度对非正规就业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以"民工荒"到来的2004年作为分界点进行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民工荒"到来后并不改变上述结论,而且还发现,"民工荒"到来后最低工资制度对非正规就业的负向作用变小,而社会保险制度对非正规就业的负向作用变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成 苏梽芳 渠慎宁
本文基于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在采用差值法估算全国及各省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基础上,应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就业保护制度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与各省城镇非正规就业率都呈现出大幅增加趋势,就业结构表现为非正规化;最低工资制度及社会保险制度对非正规就业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以"民工荒"到来的2004年作为分界点进行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民工荒"到来后并不改变上述结论,而且还发现,"民工荒"到来后最低工资制度对非正规就业的负向作用变小,而社会保险制度对非正规就业的负向作用变大。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薄文广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总投资的理论方程,利用1985-2003年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与国内投资的挤入和挤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2年之前FDI显著地挤入了国内投资,1992年之后FDI则对我国的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但综合来看,在全国范围内FDI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在以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为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FDI的挤出效应比以进口替代和资本深化为特征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加明显。
关键词:
FDI 总投资 挤入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魏修建 张丽淑
在商贸流通业FDI效应研究相对薄弱的背景下,文章以一般性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理论框架为基石,并结合零售产业特质,提出了关于我国零售产业FDI行业内效应的四个理论假说,进而采用1999-2010年我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对假说进行了经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零售产业FDI行业内效应在我国区域之间呈现了明显的异质性,"溢出"与"挤出"并存,且区域分布呈现明显的规律性;(2)高"质"的FDI所带来的溢出效应显著于依靠FDI"量"的集聚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且"适量"的FDI参与程度是"溢出"效应产生的重要前提;(3)FDI规制政策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竞争环境变化等对本土零售企业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文中提...
关键词:
零售产业 FDI 溢出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晓军 张铭洪
基于IS-LM模型和奥肯定律,从宏观层面重新梳理财政支出对就业影响的传导路径,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说,即财政支出对就业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与高经济发展阶段相比,当经济处于低发展阶段时,财政支出对就业具有更高的正向效应。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印证了研究假说的成立。研究还发现,消费的提升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过度投资对就业可能起到反向作用。由此,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支出,注重缓解结构性的就业矛盾,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就业 门限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路晓蒙 侯晓华 尹志超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大型微观数据库,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前和改革后现金持有行为的差异。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改革为非国有企业后,其现金持有率显著上升。为了克服国有企业改革非自然选择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估计,结果保持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方面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后外部融资环境发生变化,非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上升造成了现金持有率的上升;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改革后,企业自身经营绩效的上升造成了现金持有率的上升。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普亮 贾卫丽
中国税收持续快速增长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并存的现实引发了人们对税收负担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关注。本文的分析表明,税收负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十分复杂,理论上前者并不必然会对后者产生挤出效应。基于1998—2011年省际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税收收入增长不仅没有抑制居民消费增加,反而对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挤入效应。这一似乎违背直觉的结论表明,税收收入快速增长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实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进而推动税收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协同增长。
关键词:
税收负担 居民消费 挤入效应 系统GMM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蔼婷 刘波
鉴于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无法为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贸易开放与非正规就业规模同步扩张的现象提供一致解释,文章利用2000-2012年省级数据,从全国、区域和时期多个维度就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考察。从全国来看,贸易开放显著扩大了非正规就业规模,并且进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大于出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从区域来看,内陆地区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劳动力的引致需求大于沿海地区。金融危机后,进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逐步小于出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另外,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失业率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作用也呈现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磊 魏龙
低端锁定是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inas,GVCs)后面临的主要困境。近年来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更多新兴经济体的低端嵌入,又展现出GVCs的"挤出效应"。若"挤出效应"取代"低端锁定"成为主要风险,中国制造业存在与GVCs脱钩的可能。本文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选取就业和工资的角度,从高端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低端环节的工资成本优势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所在。实证结果显示:低技术劳动力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中高端人才规模扩张、质量改善,"低端锁定"尚未彻底解决;低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经济与农民工就业:促进还是挤出?——来自“宽带中国”政策试点的证据
“低端锁定”还是“挤出效应”——来自中国制造业GVCs就业、工资方面的证据
最低工资制度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
非正规就业具有工资惩罚效应吗——来自城镇私营企业劳动者的证据
基于移动支付的数字金融服务能为非正规就业者带来红利吗?——来自码商的微观证据
反补贴抑制了中国出口贸易吗?——来自产品层面数据的经验证据
高房地产价格挤出了服务消费吗?——基于中国地区面板数据的门槛模型研究
地方官员一定偏好FDI吗?——来自我国283个市级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土地资本化的就业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城市数据的经验证据
消费者信心能预测产出波动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