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2)
- 2023(7284)
- 2022(6198)
- 2021(5676)
- 2020(4582)
- 2019(10482)
- 2018(10057)
- 2017(19777)
- 2016(10498)
- 2015(11245)
- 2014(11134)
- 2013(11188)
- 2012(10462)
- 2011(9351)
- 2010(9295)
- 2009(8278)
- 2008(7969)
- 2007(7135)
- 2006(6221)
- 2005(5734)
- 学科
- 济(50856)
- 经济(50823)
- 业(31446)
- 管理(28609)
- 方法(24046)
- 企(23166)
- 企业(23166)
- 数学(22256)
- 数学方法(22092)
- 技术(13711)
- 农(13415)
- 贸(13103)
- 贸易(13100)
- 易(12827)
- 地方(12307)
- 中国(11993)
- 财(11875)
- 出(11597)
- 学(10092)
- 农业(10007)
- 业经(8669)
- 口(8262)
- 出口(8235)
- 出口贸易(8235)
- 技术管理(7631)
- 地方经济(7343)
- 融(6848)
- 金融(6846)
- 环境(6838)
- 制(6801)
- 机构
- 大学(152187)
- 学院(151378)
- 济(70035)
- 经济(68838)
- 研究(56314)
- 管理(55675)
- 理学(48648)
- 理学院(48010)
- 管理学(47164)
- 管理学院(46885)
- 中国(40751)
- 科学(35033)
- 京(32222)
- 财(29818)
- 所(29125)
- 农(28833)
- 研究所(26754)
- 中心(25359)
- 财经(24390)
- 业大(24322)
- 经济学(23821)
- 农业(22867)
- 经(22417)
- 江(22238)
- 经济学院(21937)
- 院(20366)
- 北京(19589)
- 范(19326)
- 师范(19092)
- 财经大学(18359)
- 基金
- 项目(108899)
- 科学(86839)
- 基金(82394)
- 研究(74676)
- 家(74535)
- 国家(74073)
- 科学基金(62720)
- 社会(50716)
- 社会科(48516)
- 社会科学(48507)
- 基金项目(43553)
- 自然(40967)
- 省(40737)
- 自然科(40141)
- 自然科学(40132)
- 自然科学基金(39439)
- 划(34996)
- 资助(33798)
- 教育(33521)
- 编号(26645)
- 重点(25117)
- 部(24905)
- 发(24160)
- 创(23170)
- 国家社会(23086)
- 创新(21996)
- 教育部(21105)
- 科研(20972)
- 计划(20357)
- 人文(20210)
共检索到221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林广志 孙辉煌
本文在考虑了技术溢出具有空间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10年各省工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FDI对本地区内资企业以及其他地区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论表明,FDI在地区间也能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但技术溢出效应的强度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而内资企业活动并没有在地区间形成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本地的FDI还是异地的FDI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西部地区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技术溢出 空间效应 生产率 FDI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林广志 孙辉煌
本文在考虑了技术溢出具有空间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10年各省工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FDI对本地区内资企业以及其他地区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论表明,FDI在地区间也能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但技术溢出效应的强度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而内资企业活动并没有在地区间形成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本地的FDI还是异地的FDI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西部地区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技术溢出 空间效应 生产率 FDI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艳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FDI是一国获取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本文采用DEA方法将中国13个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就服务业FDI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2004~2008年期间,中国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提高;服务业FDI显著地促进了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
关键词:
服务业FDI 技术溢出 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欣
本文利用DEA方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知识溢出分析框架,检验了基于FDI渠道的国外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内知识资本和基于FDI渠道的国外知识资本对TFP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对TFP进行分解发现,两者对技术进步促进作用明显,对技术效率影响微弱;采用状态空间模型进一步分析发现,于FDI渠道的国外知识资本对TFP的贡献度在不断上升。
关键词:
FDI 知识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邱斌 杨帅 辛培江
本文使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变量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规律;利用制造业内资部门2000~2005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在控制了研发和出口交货值两个变量的基础上,考察了FDI水平关联和前、后关联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的影响。我们发现研发与出口交货值对生产率存在正的影响,FDI总体上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且更多地是由后向关联促进技术进步带来的;前向关联没有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水平关联与前、后向关联技术溢出的实现方式不同,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渠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分组回归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渠道在技术水平、行业集中...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钟惠波
本文将工业行业归为十个行业大类,结合行业特征,综合分析国际技术溢出和国内R&D在生产率增长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国际技术溢出显著地促进了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提高了技术效率,是我国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2)与国际技术溢出相比,国内R&D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并不显著,这可能和国内R&D过度集中于垄断程度较高的重工业部门有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估计了中国的R&D回归方程,重点讨论了制度对R&D效率和R&D溢出吸收效率的影响,主要发现包括:本地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本国其他地区的R&D溢出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效应,但却不具有稳健性;外国R&D溢出资本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且贡献远远超过了本国的R&D资本;制度是决定本地的R&D效率和R&D溢出吸收效率的基础性因素,产权制度更完备的地区,不仅当地R&D资本的效率更高,而且当地在利用本国和外国两种R&D溢出资本时的效率也更高。
关键词:
R&D溢出 制度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建丽 孟令杰 王琴
本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1997~2011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的门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存在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内资企业研发资金强度和研发人员强度对FDI技术溢出有非线性影响,并存在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当超过各自的门限值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均有显著提高。另外,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都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博 樊秀峰 韩亚峰
文章首先分析服务业FDI技术溢出的机制,接着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003-2011年14个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测算,最后设定面板回归模型就服务业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服务业技术进步在推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各行业的异质性决定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有所不同;除房地产业外,服务业FDI确实存在着技术溢出效应,其显著地促进了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是非线性特征不明显;服务行业内部一些因素也会影响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梁喜 李思遥
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促进地区间要素流动而对经济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采用2005—2015年我国30个样本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慢于GDP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直接效应,高速公路密度和铁路密度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短期溢出效应尤其明显,但各等级公路密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中部坍塌"现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实现各地区间的协同,以充分发挥其促进要素流动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减少交通基础设施原材料生产、建设施工和维护使用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艺 李谷成 叶锋
[目的]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方法]将种植业碳排放与碳汇分别作为非期望与期望产出,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GML指数模型对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核算与分解,接着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其动态演进趋势,最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1)考察期内中国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76%,前沿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97%,技术效率年均下降0.21%;(2)中国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密度曲线由“尖窄型”逐渐变为“宽扁型”,省际差距逐步扩大;(3)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支持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抑制了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结论]重点关注落后地区和省份的种植业低碳生产与发展,积极倡导地区间与省份间合作,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科学合理调整农业财政支持资金投入方向与比重,有效推动种植业低碳转型,促进我国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贺亚亚 李谷成
本文依据1997—2013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一种全新的视角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区域农业TFP空间溢出关联特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总体来看,中国区域农业TFP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地区之间"普遍联系"着,存在115个空间关联关系,且网络稳健性较强;其次,从地区角色来看,中国区域农业可以分为四个功能板块——"净溢出板块"、"双向溢出板块"、"主受益板块"和"经纪人板块";最后,从溢出的传递机制来看,农业TFP的空间溢出中存在双源头——"净溢出板块"和"双向溢出板块",二者主导了整个溢出过程,"经纪人板块"则在溢出过程中充当"桥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豪 何宇 张建华
传统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忽视了行业间的相互影响,实际上部门行业之间往往彼此关联,甚至相互依存。鉴于此,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溢出效应的视角,利用1997—2015年部门行业数据,测度了中国东中西区域以及30省市、自治区七大部门的要素投入(资本与劳动)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及部门间TFP的溢出贡献。研究发现:东部工业在部门TFP溢出的贡献下基于效率驱动,其他行业均基于要素驱动;部门间溢出效应呈现东中西差异,东部溢出最大,中西部次之;各省市增长动力差异明显,应针对性的制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
关键词:
地区经济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豪 张建华
基于产品多样化模型,推演出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动力模型。采用2000—2013年中国242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结合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了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市TFP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市TFP增长主要受到本市与临近城市的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的双重作用;城市的研发投入对自身TFP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周边地区TFP增长的影响不明显;相邻城市的人力资本对TFP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人力资本对TFP增长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豪 何宇 张建华
传统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忽视了行业间的相互影响,实际上部门行业之间往往彼此关联,甚至相互依存。鉴于此,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溢出效应的视角,利用1997—2015年部门行业数据,测度了中国东中西区域以及30省市、自治区七大部门的要素投入(资本与劳动)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及部门间TFP的溢出贡献。研究发现:东部工业在部门TFP溢出的贡献下基于效率驱动,其他行业均基于要素驱动;部门间溢出效应呈现东中西差异,东部溢出最大,中西部次之;各省市增长动力差异明显,应针对性的制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
关键词:
地区经济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