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2)
- 2023(11921)
- 2022(10092)
- 2021(8966)
- 2020(7722)
- 2019(17413)
- 2018(16918)
- 2017(32516)
- 2016(17791)
- 2015(19782)
- 2014(19646)
- 2013(19705)
- 2012(18518)
- 2011(16991)
- 2010(17109)
- 2009(16003)
- 2008(15679)
- 2007(14214)
- 2006(12517)
- 2005(11218)
- 学科
- 济(94161)
- 经济(94082)
- 管理(48365)
- 业(46140)
- 方法(37502)
- 企(35627)
- 企业(35627)
- 数学(33697)
- 数学方法(33443)
- 农(21341)
- 地方(20770)
- 学(20568)
- 中国(20085)
- 财(19584)
- 业经(16978)
- 贸(15651)
- 贸易(15646)
- 易(15132)
- 农业(14795)
- 制(13840)
- 地方经济(13606)
- 环境(12776)
- 和(11832)
- 务(11585)
- 财务(11569)
- 融(11553)
- 金融(11551)
- 财务管理(11541)
- 银(11490)
- 银行(11431)
- 机构
- 大学(268599)
- 学院(267355)
- 济(120332)
- 经济(118136)
- 管理(98231)
- 研究(97624)
- 理学(85257)
- 理学院(84211)
- 管理学(82684)
- 管理学院(82196)
- 中国(71901)
- 科学(62338)
- 京(55546)
- 农(54936)
- 所(51814)
- 财(51556)
- 研究所(47633)
- 业大(44965)
- 农业(43805)
- 中心(43748)
- 财经(41689)
- 江(40102)
- 经济学(38576)
- 经(37824)
- 经济学院(34832)
- 北京(34483)
- 院(34322)
- 范(33128)
- 师范(32649)
- 州(30947)
- 基金
- 项目(180380)
- 科学(140635)
- 基金(132391)
- 研究(122300)
- 家(119080)
- 国家(118137)
- 科学基金(98982)
- 社会(80023)
- 社会科(75931)
- 社会科学(75906)
- 基金项目(70703)
- 省(70280)
- 自然(65674)
- 自然科(64156)
- 自然科学(64130)
- 自然科学基金(63021)
- 划(59770)
- 教育(54736)
- 资助(53567)
- 编号(46494)
- 重点(41642)
- 发(40067)
- 部(39516)
- 创(37065)
- 成果(36820)
- 科研(35700)
- 计划(35637)
- 创新(34874)
- 国家社会(33996)
- 教育部(33041)
共检索到391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婧 孟娟
本文基于我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鉴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模型,探讨在不同城镇化水平下FDI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出倒"U"型的双门槛效应,只有城镇化水平超过特定的门槛值时,FDI与经济增长才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另外,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FDI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放缓。
关键词:
FDI 城镇化 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费宇 王江
本文运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国外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选取了FDI及影响FDI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8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PSTR模型。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之间存在着平滑转换机制效应;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FDI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逯进 华玉飞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文章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近10年金融生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二者关系的稳定性问题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虽然各区域金融生态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由于各区域金融生态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区域间金融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差异明显。而从金融生态的各个分指标看,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其中东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和文化环境、中部地区的金融主体以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障等指标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广义可加模型 金融生态 经济增长 非线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泽想 张龙
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其影响机制具有非线性迁移特征,不同经济区域下的影响效果也具有显著差异。基于此,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模型PSTR并基于金融总体发展和区域金融发展两个层面分析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制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的资金利用效率却没有中西部高。从全国角度来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非线性影响特征,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区制平滑地过度到高区制,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由微弱的负向影响转向为显著地正向影响;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均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影响作用,东部地区迁移速度最快,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的迁移过程最为缓慢;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均呈现显著增强的态势,但中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要强于西部地区,可能的原因是,中部地区受到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辐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红倩 席旭文 庄晓季
在数理分析基础上,文章利用28个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平滑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实证结果显示,公共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该"门限值"约为150%,并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从公共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因看,其作用系数的大小受投资比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但作用系数对投资比率的变化更为敏感。文章进一步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目前公共债务规模较为合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正向效应,但近年来部分地方债务的快速增加和较高负债率需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震 王凯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市1985—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以我国通货膨胀率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了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存在双重门槛值,当通货膨胀率低于6.6%,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当通货膨胀率高于6.6%低于15.9%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当通货膨胀率高于15.9%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潘海英 周敏
基于2002~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金融化指数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检验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与阶段特征。结果表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合理的金融化波动阈值,在合理阈值范围内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效应;超出合理阈值则具有负外部性。此外,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高涨期与衰退期,二者之间均存在"阈值效应",且高涨期内实体经济增长对金融化的波动更为敏感;在正常期,金融化能够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针对性地制定合理有效的经济金融政策,实现金融与实体的良性互动,以更好地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关键词:
金融化 实体经济 非线性效应 阶段特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石风光
利用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影响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为环境技术进步、环境技术效率、环境管制、产业环境结构和要素投入五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各增长源泉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要素投入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省区主要的经济增长源泉,环境管制和产业环境结构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技术创新能力、FDI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省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而提升污染治理强度和基础设施水平则会显著抑制环境管制的产出效应;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污染治理强度有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石风光
利用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影响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为环境技术进步、环境技术效率、环境管制、产业环境结构和要素投入五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各增长源泉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要素投入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省区主要的经济增长源泉,环境管制和产业环境结构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技术创新能力、FDI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省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而提升污染治理强度和基础设施水平则会显著抑制环境管制的产出效应;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污染治理强度有助于产业环境结构的优化,FDI水平、能源强度和大中型企业产值比重的提高则有助于促进要素投入产出效应的提升;各因素对经济增长源泉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在不同体制下的边际效应差异较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辉煌 余昌龙 马添冀 江航翔
针对大多数文献所采用的FDI技术外溢、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存在线性关系的假设,本文探讨FDI技术外溢、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在物质资本中引入FDI、在技术外溢中引入技术差距建立了增长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定量分析的估计方程。基于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且其对中国各地区的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技术差距 经济增长 非线性关系 地区差异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付一婷 刘金全 陈德凯
采用"门限模型",基于1996—2019年的季度数据,从国家和省域两个层面验证杠杆率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非线性特征,实证结果显示,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适度的杠杆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过高的杠杆率则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应该将杠杆率稳定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门限范围内。研究结果为目前宏观"稳杠杆"的调控决策提供了经验和事实支持。估计结果显示,各省近几年的杠杆率水平均超过了第二门限值,意味着所有省份均存在着过度加杠杆的倾向,其中西部省份平均加杠杆程度最为严重,应当引起警惕。因此,从省域角度来看,急需降低杠杆率,以保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和严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关键词:
杠杆率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门限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春生 李珊
本文基于投资和消费的双重视角系统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将会以非线性的方式显著影响农业投资和农民消费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农业投资和农民消费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但是随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投资将先阻碍然后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而农民消费则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并且后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要求要低于前者,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将首先通过促进农民消费进而拉动农业投资的方式来影响农村的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火根 龙建辉
学术界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以线性关系假设为前提。本文在非线性框架下,利用Hansen and Seo(2002)最新发展的门限协整方法(threshold cointegration test)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两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两机制门限协整,当对均衡的偏离小于或等于门限值-7.85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倾向于不向均衡状态调整,而当对均衡的偏离大于门限值-7.85时,他们都倾向于向均衡状态调整,并且能源消费的调整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门限协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本文构建包括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等5个二级指标和23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本文探讨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基于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非线性效应,发现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有关。具体而言,对于中等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呈负相关,制度变迁并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优智
采用1985—2015年中国的相关数据,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分别研究了三种类型的专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非线性LSTR1模型适用于刻画发明专利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非线性LSTR2模型适用于刻画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发明专利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其中实用新型专利的抑制效应相对更为明显,说明中国在这两个专利层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专利"泡沫"现象。
关键词:
专利产出 经济增长 ST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