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3)
- 2023(11097)
- 2022(9540)
- 2021(8614)
- 2020(7695)
- 2019(17510)
- 2018(17246)
- 2017(34600)
- 2016(18842)
- 2015(21178)
- 2014(21153)
- 2013(21228)
- 2012(19986)
- 2011(18140)
- 2010(18204)
- 2009(17415)
- 2008(17481)
- 2007(15863)
- 2006(13777)
- 2005(12312)
- 学科
- 济(82941)
- 经济(82846)
- 管理(55710)
- 业(55583)
- 企(43893)
- 企业(43893)
- 方法(43457)
- 数学(39665)
- 数学方法(39425)
- 财(24512)
- 农(21735)
- 中国(21568)
- 贸(18199)
- 贸易(18194)
- 易(17727)
- 制(16357)
- 务(15948)
- 财务(15925)
- 财务管理(15887)
- 学(15679)
- 业经(15634)
- 企业财务(15185)
- 农业(14322)
- 银(14151)
- 银行(14098)
- 融(13503)
- 金融(13501)
- 行(13378)
- 地方(13297)
- 技术(11929)
- 机构
- 大学(288155)
- 学院(284772)
- 济(122690)
- 经济(120419)
- 管理(109953)
- 理学(95807)
- 理学院(94775)
- 研究(94383)
- 管理学(93412)
- 管理学院(92895)
- 中国(71734)
- 京(59140)
- 财(58071)
- 科学(57803)
- 农(53642)
- 所(48916)
- 财经(47198)
- 业大(45644)
- 研究所(44466)
- 中心(43397)
- 农业(43124)
- 经(42938)
- 江(40858)
- 经济学(38903)
- 北京(37048)
- 经济学院(35826)
- 财经大学(35247)
- 范(33791)
- 师范(33312)
- 院(33222)
- 基金
- 项目(188680)
- 科学(147582)
- 基金(139331)
- 研究(131036)
- 家(123415)
- 国家(122429)
- 科学基金(103500)
- 社会(85074)
- 社会科(80916)
- 社会科学(80887)
- 基金项目(74517)
- 省(72328)
- 自然(68439)
- 自然科(66869)
- 自然科学(66842)
- 自然科学基金(65712)
- 划(62066)
- 教育(60292)
- 资助(57526)
- 编号(51352)
- 部(43063)
- 重点(42633)
- 成果(41090)
- 发(39834)
- 创(39236)
- 科研(37384)
- 创新(36780)
- 教育部(36714)
- 计划(35786)
- 国家社会(35771)
共检索到405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华桂宏 成春林
资本形成是指从社会储蓄的动员经由投资而使物质资本存量增加的动态过程。本文着重对FDI(外国直接投资 )影响我国储蓄和投资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FDI对我国国内储蓄的影响可以归结为挤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对国内投资的影响可分为联系效应和挤出效应
关键词:
FDI 资本形成 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倩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外资持续大规模流入与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及国内银行巨额存差并存的现象。面对内外资的“双溢出”,本文基于我国1979—2001年间的经济数据,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器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计量技术分析外资流入对我国内投资、国内储蓄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流入总额对国内总投资和总储蓄皆产生促进作用,但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外资流入的三种形式对国内投资和国内储蓄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
关键词:
外资流入 国内投资 国内储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志凌
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金形成问题,而研究资金形成理论的关键是怎样正确认识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本文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条件决定论;指出了储蓄与投资的非均衡必然伴生着通货膨胀现象和外资流动现象;为提高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形成的数量水平与质量标准,必须制定正确贷币政策与外资利用政策,否则将会出现储蓄与投资缺口的贷币超经济发行拉大效应和外资撑大效应;解决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根本出路只能在于提高国内储蓄率,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通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尚希
在现代经济社会,储蓄对积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下,居民的储蓄意识、储蓄动机、进而储蓄行为都会产生异变现象,研究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对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娟
哈罗德模型包含的经济增长保证理论成为现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石,文章根据1978~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储蓄率和边际资本—产出比进行理论分析;在基础上测算了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漏损率,并结合哈罗德波动理论对我国近三十年的经济波动状况进行解释;最后进行总结,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哈罗德模型 储蓄-投资 转化漏损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勇华
完整的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应该包括资本形成效率和资本形成后的资本配置使用效率两个层次。通过设计一定的量化指标对之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资本形成效率总体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资本配置使用效率,不但起点不高,而且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
关键词:
居民 储蓄-投资转化 效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章泽武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5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基于单位根协整理论对FDI、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内储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中,国内储蓄、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我国的储蓄水平有促进作用,也验证了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两缺口”模型的适用性:吸引国外投资确实能够有效地弥补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缺口;”因为它不只是单纯地使国外储蓄变为国内储蓄,而且有利于国内储蓄的形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巍 徐颖
连续七次降息能拉动国内总需求吗?本文通过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居民储蓄存款理论函数和计量模型。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制约:个人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银行存款利率和证券收益率。本文利用1979~1997年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计量模型。由于偏回归系数与变量的原有单位都有直接的联系,单位不同,彼此不能直接比较,因而用Beta系数方法,分析了四个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同时,本文用弹性分析方法,测度了储蓄存款额对各个解释变量的敏感性:国民收入和物价指数呈现强弹性,银行名义存款利率的弹性较弱,证券市场资金吸纳率的弹性极弱。
关键词:
存款额 存款利率 可支配收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董占斌 牛秀起 章丽盛 严春兰 徐宏 戴晓燕
一、储蓄率的国际比较(一)储蓄率的定义储蓄率是指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国民总储蓄率等于国民总储蓄额占GNP(即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国内总储蓄率是指全国总储蓄额占GDP(即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全国总储蓄额亦即家庭、企业和政府储蓄之总。常见的储蓄率计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别用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仁祥
本文就当前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居民高储蓄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居民的预防性心理。
关键词:
居民储蓄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包群 阳小晓 赖明勇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2年期间样本数据考察了储蓄、投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协整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与投资之间具有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但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率低下是制约资本形成的关键原因。进一步基于VAR系统的脉冲响应检验结果证实我国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过程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同时投资行为具有自我积累效应。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指出如何通过形成储蓄—投资转化方式的多元化和转化过程的竞争性来促进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小花
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低消费"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居民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落脚点,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这一微观主体行为为基础,选用2000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茂佳
储蓄究竟是多多益善,还是越少越好,这个问题在建国初期就有争论。自1988年银行储蓄存款滑坡和1989年银行储蓄存款超速扩大以来,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又有甚嚣尘上之势。在这里,笔者试图运用数理和实证的分析方法,来对储蓄效用进行较为精确地评估,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储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一、数理分析:储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超越了一般的文字阐述所谓数理分析,也就是乘数分析。为了推导方便起见,我们既剔除储蓄增量与融资增量脱节的现象,也可排除融资增量与经济增量失衡的因素。假定:储蓄增量等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增量;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增量等于经济增量。则,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学乘数原理,我们可以找出一个较为简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武鑫海
1993年以来,随着强劲的投资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双重拉动以及直接融资规模的失控,居民储蓄由增幅减缓到出现负增长,直接影响了银行业的正常运营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那么,影响储蓄分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本文力求从实证的角度给以回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