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2)
- 2023(11840)
- 2022(9932)
- 2021(8946)
- 2020(7537)
- 2019(16909)
- 2018(16225)
- 2017(32300)
- 2016(17263)
- 2015(18942)
- 2014(18553)
- 2013(18679)
- 2012(17557)
- 2011(15923)
- 2010(16188)
- 2009(15508)
- 2008(14592)
- 2007(12943)
- 2006(11718)
- 2005(10572)
- 学科
- 济(76647)
- 经济(76569)
- 业(46698)
- 管理(45756)
- 企(34562)
- 企业(34562)
- 方法(32274)
- 数学(29532)
- 数学方法(29301)
- 中国(27556)
- 融(27137)
- 金融(27135)
- 银(25534)
- 银行(25481)
- 行(24707)
- 农(21744)
- 地方(21059)
- 财(20391)
- 制(17334)
- 贸(15838)
- 贸易(15823)
- 业经(15544)
- 农业(15459)
- 易(15434)
- 学(15325)
- 务(12124)
- 财务(12106)
- 财务管理(12084)
- 地方经济(11850)
- 环境(11797)
- 机构
- 大学(254058)
- 学院(253411)
- 济(109989)
- 经济(107975)
- 管理(92344)
- 研究(90294)
- 理学(80265)
- 理学院(79247)
- 管理学(77865)
- 管理学院(77408)
- 中国(73808)
- 科学(56126)
- 京(52922)
- 财(51935)
- 农(48773)
- 所(47118)
- 研究所(43191)
- 中心(41946)
- 财经(41842)
- 业大(39841)
- 农业(38876)
- 经(38015)
- 江(36658)
- 经济学(35966)
- 北京(33099)
- 经济学院(33020)
- 范(32234)
- 院(32000)
- 师范(31793)
- 财经大学(31282)
- 基金
- 项目(171181)
- 科学(134130)
- 基金(126129)
- 研究(119293)
- 家(112778)
- 国家(111887)
- 科学基金(93642)
- 社会(78844)
- 社会科(74987)
- 社会科学(74968)
- 基金项目(67340)
- 省(66086)
- 自然(60429)
- 自然科(59008)
- 自然科学(58984)
- 自然科学基金(57946)
- 划(56656)
- 教育(53392)
- 资助(51011)
- 编号(46059)
- 重点(39581)
- 发(38884)
- 部(38054)
- 成果(36937)
- 创(35937)
- 创新(33855)
- 国家社会(33841)
- 科研(33337)
- 计划(32536)
- 教育部(32054)
- 期刊
- 济(115452)
- 经济(115452)
- 研究(75353)
- 学报(45576)
- 中国(44294)
- 农(43705)
- 科学(40390)
- 融(38985)
- 金融(38985)
- 财(37150)
- 大学(33294)
- 学学(32122)
- 管理(31520)
- 农业(28679)
- 财经(20929)
- 经济研究(20169)
- 业经(18621)
- 教育(18572)
- 经(17962)
- 技术(17371)
- 问题(16476)
- 业(14297)
- 贸(13994)
- 国际(12621)
- 商业(12570)
- 理论(12444)
- 版(12347)
- 统计(12080)
- 技术经济(12062)
- 业大(11487)
共检索到374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年猛 王垚
利用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各区域金融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FDI对中国金融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存在区域差异效应。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存在明显梯度差异的特性,提出了FDI对区域金融增长的倒"U"型假说。建议各地区根据本地区金融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引资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璋 周彩云 江金荣
文章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利用整理出来的面板数据,分时段分区域考察了1978~2007年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生产效率水平,同时分析了TFP增长率及其组成。结论是:(1)1978~1990期间,我国的平均生产效率水平是上升的,但1990年代以后呈下降特点;且东部平均生产效率水平大于中、西部。(2)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均是我国TFP增长的重要来源,不过在不同的时段,二者地位不一。(3)东部的TFP增长率大于中、西部;但是各区域TFP增长的主要来源不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驱动一个地区GDP增长的最终根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比较和探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根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各大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特点,对于我国决策机构有效地统筹区域发展具有极大帮助。然而,由于过去我们一直缺乏可用于这一方面研究的有效的实证研究工具,因此对于我国区域间GDP增长根源的研究很不深入,始终停留在表面的定性研究上,未能揭示出我国各大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真正根源。本文就是要通过研制的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从我国各大区域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贡献做实证性追溯。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我国的区域发展给予理论支持。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投入产出 最终需求 带动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召元 李善同
本文利用一个30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根据中国实际劳动力流动规模,并考虑了汇款、外地与本地劳动力工资差异、人口流动滞后于劳动力流动等多种因素,定量分析了区域间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影响。结果显示,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可以有效改善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速缩小地区间生活水平差距,但由于在一国内部资本流动性很强,存在"资本追逐劳动"现象,因此并不能缩小人均GDP的地区差距。虽然劳动力迁移显著提高了输出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但单纯的劳动力输出并不能缩小同发达地区人均产出的差距。
关键词:
CGE 劳动力迁移 地区差距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费宇 王江
本文运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国外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选取了FDI及影响FDI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8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PSTR模型。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之间存在着平滑转换机制效应;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FDI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龙威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金融发展门限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位于门限值以下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之,当金融发展水平位于门限值以上时,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并不显著。此外,收入增长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依存关系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当收入增长高于门限值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现阶段我国应当注意控制金融发展的速度,同时注重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门限回归 收入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重在对区域间产业布局和关系的调整与规划。当前我国各区域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控下,都在奋力地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飞速地向前发展着,西部需要开发,中部需要崛起,东北需要振兴。然而,摆在我们现实面前急需要关心的问题是,这种大规模的开发是否真能带动全国的发展,各区域之间在这种大规模的开发中相互间的影响作用究竟有多强,各自的受益又如何。本文将通过研制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从实证研究角度出发,对区域间的这种GDP相互溢出效应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以透视区域间GDP增长中的溢出强度和关联效应。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投入产出 产业 溢出效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徐阳 屈广玉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的时变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TV-PSTR),在非线性的框架下对我国30个省份(地区)的2000-2015年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展开深入研究。我们构建包括金融系统因素和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的非线性模型,重点考察金融深化过程中,在金融系统变化情况下,保险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渐进影响效应及传递路径。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区域金融系统的资金配置效率和投资效率越有效,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强拉动效应,其中寿险的融资功能比财险经济补偿功能更具经济增长效应;地区金融风险程度增高,会大幅度提高金融系统坏账率和投资风险,弱化财险经济补偿功能对实体经济正效应,同时阻碍寿险储蓄资金对实体经济的转换投资,进而挤占部分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形成负效应。此外,研究发现2008年以后,随着金融系统风险减低,金融发展扩大,保险发展对经济增长逐渐呈现正效应。但近年不良贷款率上升,加之金融规模扩张过快造成严重泡沫,需要防范金融系统逆转对经济造成负面冲击。最后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现阶段深化金融改革与管控金融风险的若干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纪全 张晓燕 刘全胜
金融资源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保险费、证券市场筹资额、实际利用外资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资源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地区金融资源严重不平衡等。本文以1990-2004年的相应数据,分析了我国金融资源的特点,并对金融资源、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检验,以进一步明确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金融资源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大鹏
近几年来,山东省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投资在时点上的波动、行业间的倾斜以及空间的不平衡性使地区间尤其是开放区与非开放区的经济增长呈现越来越大的差异,而这一不平衡由于经济外向化而又有加剧的趋势。本文拟从投资的角度着重分析山东经济增长中的极化效应以及经济增长区域间传递机制,揭示一条有助于经济增长动态均衡的思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青 罗志红 张伟
基于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990-2013年资本存量相关指标的测算,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法和VEC模型分析法,动态比较资本存量对各区域经济增长长期均衡与短期变动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均显著拟合了扩展的经济增长函数,其中中部与西部地区的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均小于1,其经济增长模式仍是粗放型;东部与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远远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生产要素功能并不明显;在短期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的变动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增长波动,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亦较显著地正向影响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变动。
关键词:
资本存量 经济增长 VEC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婧 孟娟
本文基于我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鉴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模型,探讨在不同城镇化水平下FDI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出倒"U"型的双门槛效应,只有城镇化水平超过特定的门槛值时,FDI与经济增长才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另外,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FDI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放缓。
关键词:
FDI 城镇化 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潇文
文章以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从业人数为投入变量、存款为中间变量、贷款和金融业增加值为产出变量,运用共享投入关联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金融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效率不仅整体水平偏低,而且金融效率改善缓慢。此外,通过对我国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检验,文章研究发现金融效率改善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效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而在经济落后地区,金融效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据此,得到了不同区域金融
关键词:
金融效率 经济增长 资源配置 金融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思博 赵学娇 李冬冬
文章选取中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30个省际单位(西藏除外) 2001-2015年间的相关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分析能源产业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就整体层面而言,能源产业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分区域层面,能源产业投资对东、中部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影响,能源产业投资对西、东北部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影响,但在西部地区,这种影响在2007年后有所减弱。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产业 产业投资 区域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