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5)
- 2023(13023)
- 2022(11254)
- 2021(10160)
- 2020(8877)
- 2019(20051)
- 2018(19770)
- 2017(38702)
- 2016(21189)
- 2015(23750)
- 2014(23785)
- 2013(23633)
- 2012(22334)
- 2011(20394)
- 2010(20452)
- 2009(19175)
- 2008(19188)
- 2007(17318)
- 2006(15057)
- 2005(13680)
- 学科
- 济(90009)
- 经济(89912)
- 管理(56900)
- 业(55682)
- 企(42930)
- 企业(42930)
- 方法(42046)
- 数学(37203)
- 数学方法(36906)
- 贸(25834)
- 贸易(25825)
- 易(25109)
- 中国(24280)
- 农(24075)
- 财(23209)
- 学(19379)
- 地方(19275)
- 制(17788)
- 业经(17403)
- 银(15926)
- 银行(15869)
- 融(15793)
- 金融(15791)
- 农业(15715)
- 行(15182)
- 务(13882)
- 财务(13863)
- 财务管理(13826)
- 环境(13448)
- 企业财务(13041)
- 机构
- 大学(318179)
- 学院(316006)
- 济(134103)
- 经济(131495)
- 管理(116014)
- 研究(112010)
- 理学(100536)
- 理学院(99297)
- 管理学(97679)
- 管理学院(97091)
- 中国(83433)
- 科学(70502)
- 京(66684)
- 农(62065)
- 财(61255)
- 所(59120)
- 研究所(54096)
- 业大(51409)
- 中心(50050)
- 农业(49866)
- 财经(49385)
- 江(46206)
- 经(44826)
- 经济学(42156)
- 北京(41605)
- 范(40224)
- 院(39878)
- 师范(39696)
- 经济学院(38591)
- 州(36832)
- 基金
- 项目(210903)
- 科学(164025)
- 基金(153657)
- 研究(146693)
- 家(137483)
- 国家(136388)
- 科学基金(113580)
- 社会(93973)
- 社会科(89238)
- 社会科学(89209)
- 基金项目(81809)
- 省(81622)
- 自然(74751)
- 自然科(72998)
- 自然科学(72968)
- 自然科学基金(71686)
- 划(70377)
- 教育(66932)
- 资助(62762)
- 编号(57540)
- 重点(48573)
- 部(47258)
- 成果(46501)
- 发(46358)
- 创(43678)
- 科研(41591)
- 创新(41059)
- 计划(40762)
- 课题(40014)
- 教育部(39569)
- 期刊
- 济(140660)
- 经济(140660)
- 研究(89816)
- 学报(58161)
- 农(54876)
- 中国(54206)
- 科学(49986)
- 财(45530)
- 大学(42068)
- 学学(40225)
- 管理(38976)
- 农业(37000)
- 融(30286)
- 金融(30286)
- 教育(26298)
- 财经(24383)
- 经济研究(24290)
- 技术(23160)
- 业经(22800)
- 贸(22155)
- 经(20926)
- 问题(20699)
- 国际(20196)
- 业(19808)
- 版(16176)
- 商业(16004)
- 技术经济(15296)
- 理论(14634)
- 统计(14620)
- 科技(14511)
共检索到458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海波
FDI影响我国国际贸易有两种途径:第一,外资企业直接参与国际贸易,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第二,通过溢出效应等途径对包括内资企业在内的整体国际贸易产生作用。本文沿着这两种路径,首先对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就各区域内FDI对当地进出口的整体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从贸易平衡等角度对今后我国利用外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 回归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敏 李秀婷
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被理论界所证实,但对其区域性差异的研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1991—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短期和长期中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促进作用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典型的转型特征。对此,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区域间技术创新能力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光
我国外贸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一直是我国外贸理论界和外贸实际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笔者认为,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可把视野再拓宽一些,思想再解放一点,对国有外贸企业现行的组织形式再进一步作调整,组建区域性国际贸易集团,就深化我国外贸企业改革进行一个大胆尝试。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渝琳 郭嘉志
本文在对C-D模型和标准贸易理论进一步拓展的基础上,从出口、进口过程中经济要素的不同转移方向的分析角度说明了中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对主要贸易伙伴福利水平的影响及作用途径。基于1985~200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揭示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贸易伙伴福利水平影响的差异性。从静态角度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对欧美经济体福利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与亚洲近邻则呈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格局,对其福利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贸易对主要贸易伙伴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呈现持续放大的局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游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作为全新区域单元参与国际贸易,综合反映国家外贸水平;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又是城市群外贸水平的集中体现。本文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为研究样本,观察各城市群对外贸易空间效应。结合贸易引力模型建立空间权值矩阵,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检验,发现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呈现较好集聚和辐射效应,中西部内陆地区效应并不明显,并明确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布局应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游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作为全新区域单元参与国际贸易,综合反映国家外贸水平;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又是城市群外贸水平的集中体现。本文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为研究样本,观察各城市群对外贸易空间效应。结合贸易引力模型建立空间权值矩阵,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检验,发现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呈现较好集聚和辐射效应,中西部内陆地区效应并不明显,并明确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布局应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建军 汪浩瀚
本文针对有关我国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的现有研究只重视国家层面、忽视区域差异的事实,基于跨省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广义矩估计方法,不仅就全国整体,更深入东、中、西部区域内部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影响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全国金融发展对进、出口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区域,其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进出口的长期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而短期内,虽然东部金融发展促进了进出口,但中、西部金融发展却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进出口的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姚丹 毛传新
本文采用2001-2010年全国31省、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就国际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各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全国和东部地区,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两者之间呈现转折点之左的"正U型"曲线,即在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缩小的速度会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放缓;而在中、西部地区,受制于我国对外开放的非均衡战略,贸易发展比较落后,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则表现为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蕾
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国际之间的贸易日渐紧密,中国已经成为了农产品贸易大国。分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以及影响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剖析产业应该做出的调整,指出农产品国际贸易需要优化升级的方面,改进完善贸易相关政策,不断提高贸易之间的频率和效率,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农业经济地位。
关键词:
农产品 国际贸易 区域经济 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保帅
利用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Hansen提出的面板门槛模型,以市场化水平为门槛变量,研究了FDI对区域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显著具有基于市场化水平的"双门槛效应";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的市场化水平高、吸收的FDI数量大、国际贸易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地区省份的情况与此正好相反,中部地区的情况介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在控制了金融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和政府优惠政策的影响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最后提出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赞亮 张必松
本文利用我国1983-2004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根据协整理论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结果说明外国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双向因果关系,但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我国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国家且外国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尹希果 孙惠
本文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利用我国1996~200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银行业竞争结构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银行业竞争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等差异后,各省份国际贸易的增长符合条件β收敛假说,表明省际间银行业竞争结构差异是造成各省份对外贸易差异的原因,缩小省际间银行业结构差异,加快落后地区中小银行的发展,提升银行业的竞争力度有利于国际贸易差距的减小。本文为通过改善银行业的结构关系可以促进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建设提供了理论及实证依据。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国际贸易 收敛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鹏
采用1990-2006年我国省区面板数据,检验FDI、出口贸易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结果表明:FDI与出口贸易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FDI、出口贸易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制定FDI流入的地区偏向政策有利于FDI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FDI 出口贸易 内生经济增长 经济差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静 张红旗 李慧娴 张秝湲
为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粮食贸易成为弥补我国粮食缺口,缓解水土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在数量和结构上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此本文定量计算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粮食贸易为载体进口的虚拟水量及耕地使用量。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我国以粮食为载体的虚拟水净进口量及土地替代使用量持续上升,2004年达到峰值,分别为1 244×108m3和1 580×104hm2,在进口虚拟水中径流性水资源为498×108m3,是当年全国总用水量的9%,农业总用水量的13.9%;从区域看,东南、华南、华北是粮食贸易的受益地区,粮食贸易有效的缓解了这些地区水土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关键词:
粮食 贸易 虚拟水 耕地 中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慕菡 王立军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致力于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更加开放的中国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国。但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格局使得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外贸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