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1)
2023(9740)
2022(8464)
2021(7588)
2020(6599)
2019(15353)
2018(15186)
2017(30742)
2016(16529)
2015(18899)
2014(19167)
2013(19546)
2012(18738)
2011(17402)
2010(17737)
2009(17090)
2008(16831)
2007(15368)
2006(13832)
2005(12811)
作者
(50646)
(42814)
(42414)
(40874)
(27051)
(20349)
(19477)
(16566)
(15787)
(15160)
(14624)
(13997)
(13614)
(13613)
(13328)
(13304)
(12740)
(12538)
(12310)
(12266)
(10800)
(10608)
(10382)
(9806)
(9670)
(9597)
(9356)
(9293)
(8715)
(8361)
学科
(95979)
经济(95903)
管理(44716)
(42884)
方法(37513)
数学(34011)
数学方法(33782)
(31403)
企业(31403)
中国(23271)
(22523)
地方(22131)
(19345)
(17091)
业经(16487)
(16094)
(15992)
贸易(15983)
(15461)
农业(15209)
地方经济(14508)
(13491)
银行(13463)
(13095)
金融(13092)
(12926)
环境(12652)
(11612)
(11210)
(10381)
机构
大学(259635)
学院(258693)
(123846)
经济(121545)
管理(95300)
研究(92223)
理学(81320)
理学院(80355)
管理学(79139)
管理学院(78636)
中国(70607)
(56431)
(54304)
科学(53511)
(48025)
财经(44906)
研究所(43195)
(42395)
中心(41087)
经济学(40695)
(40476)
(38922)
经济学院(36774)
业大(35564)
北京(34801)
农业(33343)
财经大学(32995)
(32651)
师范(32376)
(31954)
基金
项目(159440)
科学(124731)
研究(116617)
基金(116275)
(100736)
国家(99951)
科学基金(84165)
社会(76437)
社会科(72522)
社会科学(72502)
基金项目(61253)
(60791)
教育(52467)
自然(51687)
(51204)
自然科(50402)
自然科学(50384)
自然科学基金(49490)
资助(48514)
编号(46745)
成果(38768)
(36601)
(36489)
重点(36133)
国家社会(32319)
(32124)
课题(31987)
教育部(31385)
人文(30480)
科研(30410)
期刊
(142943)
经济(142943)
研究(83559)
中国(45463)
(42747)
(38598)
学报(38040)
科学(35018)
管理(34224)
大学(28449)
学学(27119)
(26503)
金融(26503)
农业(25578)
经济研究(24765)
财经(23473)
技术(21526)
业经(21090)
(20349)
问题(19738)
教育(19391)
(16554)
技术经济(15474)
统计(14792)
国际(13865)
商业(13405)
理论(13144)
(13022)
(12604)
世界(12507)
共检索到395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费宇  王江  
本文运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国外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选取了FDI及影响FDI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8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PSTR模型。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之间存在着平滑转换机制效应;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FDI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婕  任保平  
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框架出发,通过构建内涵6个维度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对2010年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行测度和排序。对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数量(GDP)和经济增长质量(QEGI)排名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各地区增长数量与质量不一致现象十分明显,并将参与对比的30个省区分为五种类型:经济增长质量良好的四大直辖市、经济规模较大且增长质量相对较好的发达省区、增长质与量一致度较高的省区、增长质量与数量背离较大的省区、经济数量及质量排名都相对落后的欠发达省区,为未来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小鹰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方法,采用2000~2008年湖北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湖北省各地区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构成即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只有省会城市武汉市在这期间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一直是最为有效的,且2000~2008年间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技术变化引起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本文构建包括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等5个二级指标和23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本文探讨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基于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非线性效应,发现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有关。具体而言,对于中等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呈负相关,制度变迁并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冰  
文章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将R&D资本存量、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等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和国际R&D溢出之间的关系,并分区域研究了技术溢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金营  黄乾  
通过将所有制变革因素引入我国生产函数模型 ,并利用 1990年和 2 0 0 1年两个时期我国 2 8个省市区的平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检验 ,发现在我国近 1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 ,制度变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一个显著的因素。同时 ,发现我国的制度变迁主要是物质资本增进型 ,而制度创新主要是围绕物质资本展开 ,而由于人力资本增进型制度创新的缺位 ,制约了人力资本效应的最大发挥。目前和将来制度创新的重点需要围绕人力资本增进型展开。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琳  陈平  
导言Solow(1956)的增长模型的一个结论是,长期的经济增长趋势是收敛的。此结论意味着经过长时期后,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将趋于同一路径。在国外,作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比较研究主要关注国家之间以及更加宏观的地区之间差异,因此对收敛和发散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选功  
文章研究了河南省各地区的经济趋同现象 ,并运用经济趋同和产业集聚理论对形成经济趋同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结论是 :河南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趋同俱乐部 :郑州和洛阳 ;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以及其他地区 ;河南省的投资要发挥最大的经济效应必须根据各地区的推动产业来投资 ;各地区要想加快经济发展 ,形成本地区的推动产业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扩大市场开放程度是必由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克东  郑义  
文章基于1978~2013年我国各省市实际人均GDP数据,运用Ender&Lee(2012)提出的傅里叶单位根检验,考察了我国各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俱乐部趋同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三大区域组存在不同程度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其中,区域组Ⅰ和区域组Ⅲ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俱乐部趋同,而区域组Ⅱ趋同程度最低;傅里叶单位根检验相对于传统的单位根检验方法而言,在俱乐部趋同实证研究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婧  孟娟  
本文基于我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鉴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模型,探讨在不同城镇化水平下FDI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出倒"U"型的双门槛效应,只有城镇化水平超过特定的门槛值时,FDI与经济增长才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另外,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FDI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放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黎敏  
本文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78-2008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很强的正相关,但由于各地的经济基础不同,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总体来说,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强,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弱,这可以解释为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较强。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骅  
科技创新需要金融创新提供保障,金融的稳健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给予支撑,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科技金融协同集聚的效应及其驱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其次基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集聚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构建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模型;进而以2015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例,经验分析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银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江利  田丽  
流通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经济增长水平。本文采用双固定SDM模型,选取2011-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市流通产业面板数据,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了流通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具有差异性,即多元化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专业化集聚的促进作用。在促进方式上,多元化集聚主要通过协同本地区的其他产业,并且以空间溢出效应为传播导向,进而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本地区经济增长。专业化集聚则是通过整合自身的资源、技术等,形成具有专业化的集聚水平,进而提升地区经济增长。因地制宜的发展流通产业、提高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