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6)
2023(9190)
2022(7630)
2021(6858)
2020(5404)
2019(12522)
2018(12259)
2017(24580)
2016(13148)
2015(14928)
2014(14945)
2013(15227)
2012(14855)
2011(13779)
2010(14181)
2009(13385)
2008(13283)
2007(12250)
2006(11337)
2005(10779)
作者
(40176)
(33426)
(33163)
(31570)
(21148)
(15837)
(14990)
(12805)
(12674)
(12006)
(11418)
(11077)
(10773)
(10723)
(10466)
(10348)
(9808)
(9708)
(9683)
(9444)
(8534)
(8182)
(8115)
(7632)
(7590)
(7516)
(7490)
(7341)
(6866)
(6477)
学科
(68907)
经济(68845)
(36097)
管理(34856)
中国(25044)
(24688)
企业(24688)
方法(24325)
数学(21873)
数学方法(21751)
(20409)
地方(19109)
业经(14572)
(14205)
(14044)
银行(14027)
农业(13905)
(13866)
金融(13866)
(13856)
(13739)
(13558)
贸易(13543)
(13086)
(11297)
地方经济(10946)
环境(10401)
(10092)
技术(9373)
(9052)
机构
学院(203476)
大学(202510)
(95332)
经济(93513)
研究(74631)
管理(74539)
理学(62219)
理学院(61513)
管理学(60739)
管理学院(60336)
中国(59767)
(46398)
(43842)
科学(41000)
(38261)
财经(35931)
研究所(33805)
中心(33048)
(32538)
(31765)
(31504)
经济学(30994)
北京(28992)
经济学院(28043)
(27039)
师范(26814)
财经大学(26601)
(26483)
(25416)
业大(25402)
基金
项目(121176)
科学(96099)
研究(91744)
基金(87978)
(75524)
国家(74883)
科学基金(63554)
社会(60619)
社会科(57728)
社会科学(57718)
(46444)
基金项目(45507)
教育(41299)
(39263)
自然(37747)
资助(36893)
自然科(36827)
自然科学(36818)
编号(36707)
自然科学基金(36163)
(32288)
成果(30764)
(27885)
重点(27405)
发展(26763)
课题(26410)
(26310)
国家社会(25489)
(24745)
教育部(24245)
期刊
(114798)
经济(114798)
研究(70968)
中国(45793)
(32795)
(30548)
管理(30043)
(28216)
金融(28216)
学报(26755)
科学(26327)
教育(21011)
大学(20951)
农业(20788)
业经(19688)
学学(19677)
经济研究(19533)
财经(18974)
技术(17017)
(16402)
问题(16046)
(13832)
国际(12246)
商业(11521)
理论(11039)
技术经济(10891)
(10389)
世界(10362)
经济问题(9982)
经济管理(9850)
共检索到332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茜  
FDI投资规模的扩大缓解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非均衡状态,同时,FDI通过扩大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对员工的培训和外资企业的技术扩散效应提高了我国的劳动力素质。外资企业市场化、法制化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和管理手段也对我国的企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劳动力薪酬制度的合理化,健全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FDI从这三个方面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德昭  
外商直接投资和城市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外资产业在东部沿海的产业集聚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共同推动了"民工潮"现象的出现,外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工荒"的产生,而现阶段快速城市化及由此导致的农民工转型已成为"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政府可利用外资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快解决区域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性,并积极推动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形成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最终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均衡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频  
关于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集中于对于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界定、必要性及政策效应的评价研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界定,对中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国外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综合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缺乏对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社会效应评价的实证研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缺乏运用国外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对中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进行评价,以及中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与西方国家的比较研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喻良涛  
一、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与财政性就业服务支出的背景国际上很多国家(尤其是OECD国家)设立了支持就业的专项财政支出项目。各国的具体名称与具体统计口径并不统一,我国将财政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芳琴  于维生  
以非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具有人力资本因素的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模型,探讨了引入人力资本因素后非均衡劳动力市场如何变化,以及在不同的非均衡区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人力资本因素的要求和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决策方法和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凯  高友笙  黄志国  
本文首先通过匹配方程研究各种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然后基于2004Q1~2014Q4中国季度数据,使用ARDL-UECM模型探究我国在长期和短期中就业人数、空岗数量、薪资水平、市场利率、政府失业补助对失业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就业人数、薪资水平和市场利率对我国失业率的弹性系数始终为负,说明这三个因素对失业率总是存在抑制作用;而失业补助和空岗数量对我国失业率的弹性系数长期为正、短期为负,说明这两个因素对失业率短期存在抑制作用,而长期存在促进作用。此外,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结果,在以不损失效率、不影响整体发展的情况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储丽琴  曹海敏  
劳动报酬的提高引发了学者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就业效应的担忧。在一个均衡劳动力市场上,提高劳动报酬会阻碍就业。然而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以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典型特征的非均衡市场,劳动者的实际报酬低于劳动投入的边际贡献,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负向扭曲,劳动报酬的提高不会对就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提高劳动报酬能起到扩大内需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就业水平,改善劳动力市场失衡状况。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恒  魏修建  尹筱雨  
本文基于劳动力投入视角探讨了物流业发展的非均衡性。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发展已经基本跨越依靠劳动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阶段,但仍存在区域非均衡矛盾,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发展方式存在差异,并且东部在劳动效率提升和劳动力地区配置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中国物流业发展存在明显的产业转移现象,但仅从东部转移到中部地区,且劳动效率重心的空间变化是物流业发展重心演变的主要原因。缩小区域劳动效率差距是转变物流业非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只有进一步加强对中部地区行业(企业)内劳动力再培训教育,实现知识结构与技术水平的有效匹配,才能发挥对劳动效率提高的推动作用;并且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强化人力资本,推动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长华  陈立泰  田园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77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06-2015年劳动力市场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估计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动态演进过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小幅波动且呈下降趋势,长三角、长中游、成渝城市群均呈现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倒N型趋势,而黔中滇中城市群则呈现了"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M型趋势。区域内差异是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而五大城市群区域内差距的贡献率基本维持50%左右的水平;进一步通过Markov链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状态相对稳定,各类型地区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分布均匀,尤其在低水平地区与高水平地区表现更为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宏伟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伴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但通过对入学率的观察,我们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改革开放前10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是现有从收入角度进行研究所无法解释的一个现象。本文结合中国当时的现实情况,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经典的Basu-Van模型进行修整和扩展,从教育成本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对上述现象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解释,这是对传统分析的一个重要补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是市场经济国家 ,特别是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在缓解失业压力、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就业能力以及促进国家整体就业水平所普遍采取的有效措施。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研究和借鉴国外这方面的经验 ,对于制订和实施我国的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以减缓当前的失业压力将是十分有益的。该文较为深入、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市场经济国家 ,主要是发达国家实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方面的历史沿革、基本概念、宏观环境和具体措施等内容。该文摘自劳动保障部国际劳工研究所译审(研究员)马永堂主笔的一篇研究报告 ,课题成员有陈玉萍、李长春、骆秋野。由于篇幅较长 ,本刊将分期予以刊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时磊  田艳芳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民工荒"为特征的劳动力市场结构非均衡是制约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稳定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使用微观企业数据检验要素市场扭曲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本市场扭曲与企业部门技能员工雇佣比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资本市场扭曲及其纠偏措施降低了企业部门的技能员工雇佣比例,主要渠道可总结为:资本市场扭曲的整体受益者将长期债务短期化为不利于技能员工雇佣的短期债务;资本市场扭曲的所有制受益者国有企业具有不利于技能员工雇佣的短期化特征;资本市场扭曲的规模受害者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较为低下尚没有跨越"去技能化"阶段。当然我们也发现,资本市场扭曲中存在一些被整体效应掩盖的正面技能员工雇佣因素。...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龚刚  Willi Semmler  
真实经济周期(RBC)模型通常以市场出清的一般均衡为其理论框架。这使我们无法有效的将这一跨时期的动态优化模型应用于现实的经济环境,因为现实的世界里普遍存在着各种非均衡的状况。本文将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分离开来,从而允许非均衡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利用美国的数据,我们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及消费和就业间的关系,同时说明该模型在数据的拟和上比标准RBC模型更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鄢姣  许敏波  尹训东  
本文利用统计信息和微观数据探究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市场的特征,并基于这些特征构建了包含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就业两个市场的搜寻匹配模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展示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双重市场均衡状况,并为非农就业市场的扩张提供了机制解释。在两个非农就业市场上,不同的市场环境变量影响着岗位创造,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就业成本降低共同促进了非农就业规模的扩大;当前,生产率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而农业专业化在未来可能推动非农就业向单一市场演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新  张建卫  
企业家作为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繁荣的主体性力量之一,其均衡发展不仅与提高个人幸福指数和工作-生活质量显著相关,还与企业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紧密相关,而且与提升组织、社区和社会的总体幸福水平不无关系。但是,企业家的发展失衡则会给个体、家庭、组织和社会带来十分显著的消极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中国企业家群体表现出了成功与幸福失衡、工作与家庭冲突的明显趋向。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架构的引导下,基于价值观体系失序与物质主义倾向的视角探索了企业家发展失衡背后的深层机理,提炼出了企业家价值观体系的核心要素并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