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2)
- 2023(14426)
- 2022(12646)
- 2021(11833)
- 2020(9845)
- 2019(22488)
- 2018(22262)
- 2017(42685)
- 2016(23490)
- 2015(25943)
- 2014(25686)
- 2013(25445)
- 2012(23310)
- 2011(20883)
- 2010(20389)
- 2009(18499)
- 2008(17715)
- 2007(15054)
- 2006(13054)
- 2005(10961)
- 学科
- 济(91205)
- 经济(91106)
- 管理(63082)
- 业(58977)
- 企(47140)
- 企业(47140)
- 方法(41626)
- 数学(36573)
- 数学方法(36181)
- 农(25297)
- 中国(24841)
- 地方(23118)
- 学(21495)
- 财(20796)
- 业经(19820)
- 农业(17436)
- 贸(16465)
- 贸易(16456)
- 环境(16257)
- 易(15890)
- 理论(14055)
- 和(14052)
- 制(14042)
- 技术(13896)
- 务(12982)
- 财务(12922)
- 财务管理(12900)
- 划(12664)
- 企业财务(12124)
- 地方经济(11622)
- 机构
- 大学(325902)
- 学院(323968)
- 管理(127666)
- 济(122922)
- 经济(120111)
- 理学(112122)
- 研究(110739)
- 理学院(110730)
- 管理学(108649)
- 管理学院(108086)
- 中国(78694)
- 科学(74156)
- 京(69825)
- 农(60515)
- 所(56093)
- 业大(55285)
- 财(52371)
- 研究所(52085)
- 中心(50052)
- 农业(48015)
- 江(45772)
- 范(43942)
- 师范(43414)
- 财经(43284)
- 北京(43274)
- 院(40685)
- 经(39437)
- 州(37700)
- 经济学(36155)
- 师范大学(35498)
- 基金
- 项目(236915)
- 科学(184464)
- 基金(171244)
- 研究(165724)
- 家(152578)
- 国家(151359)
- 科学基金(128655)
- 社会(103644)
- 社会科(98148)
- 社会科学(98118)
- 基金项目(93264)
- 省(93015)
- 自然(87028)
- 自然科(84974)
- 自然科学(84949)
- 自然科学基金(83364)
- 划(79332)
- 教育(74935)
- 资助(68907)
- 编号(66675)
- 重点(53212)
- 成果(51713)
- 发(50783)
- 部(50554)
- 创(49095)
- 创新(45853)
- 科研(45841)
- 课题(45598)
- 计划(45393)
- 大学(42955)
- 期刊
- 济(128025)
- 经济(128025)
- 研究(89559)
- 学报(59984)
- 中国(56576)
- 农(53848)
- 科学(52834)
- 大学(43679)
- 管理(42787)
- 学学(41444)
- 财(37661)
- 农业(37124)
- 教育(32097)
- 技术(25629)
- 融(22276)
- 金融(22276)
- 业经(21798)
- 经济研究(20204)
- 财经(19606)
- 业(19254)
- 问题(18631)
- 科技(17604)
- 图书(17315)
- 资源(17139)
- 经(16698)
- 版(16644)
- 业大(16339)
- 理论(14593)
- 技术经济(14502)
- 现代(14274)
共检索到451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力 唐登莉 孔英 刘东君 杨园华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了2006-2013年珠三角地区FDI和雾霾污染的空间相关性问题以及FDI对珠三角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首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发现珠三角地区FDI和雾霾污染均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FDI与雾霾污染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了不同的聚集区域,FDI高值聚集区是雾霾污染的低值聚集区,FDI低值聚集区也是雾霾污染的高值聚集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FDI对珠三角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发现FDI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地区的雾霾污染,"污染天堂"假说在珠三角地区并不存在,同时三大产业的FDI对珠三角地区雾霾污染也有负向影响,但与FDI总体样本的改善作用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聪聪 王益澄 马仁锋 王静敏
雾霾污染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民生与环境问题。基于改进产出密度模型,运用地统计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长三角城市2015~2017年雾霾污染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雾霾污染存在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且各城市雾霾污染状况逐渐好转。(2)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局域集聚特征和空间异质性,杭州、宁波和台州呈现低-低集聚特征,而滁州、扬州、镇江和泰州为高-高集聚型,污染区域集中于省界处,污染程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城际空间正相关和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城市雾霾污染对本地区会产生负影响。(3)长三角城市人口集聚、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工业烟粉尘排放及城市建设均对雾霾污染产生正向影响,对外开放、能源消耗以及降水等因素对雾霾污染产生负向影响;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经济集聚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共享治污基础设施等,形成雾霾污染抑制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黎文勇
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是区域分工的高级形式,探究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对于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影响雾霾污染的机理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引致的城市功能专业化增强对区域雾霾污染有显著抑制作用,提高城市功能专业化程度不仅有助于降低本地区的雾霾污染水平,对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也有抑制作用。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减霾作用在中心城市组、非中心城市组、非G60科创走廊城市组的检验中均成立;相对于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的功能专业化程度提高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大。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劳动力禀赋效应降低区域雾霾污染。最后从构建功能互补发展格局等方面阐述了政策启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玉桃 孙菁靖 张萱
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高质转型的前沿阵地,在目前以经济集聚为要义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下,雾霾防治正面临新一轮的压力,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基于城市群集聚经济的视角,实证分析珠三角异质性环境规制、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直接影响上,珠三角城市群各类环境规制的减霾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命令型环境规制可以发挥较好的短期减霾效应,投资型环境规制对雾霾的抑制效应具有跨期性,而费用型环境规制存在失灵现象。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存在倒N型关系,且大部分城市处于集聚加剧雾霾的第二阶段,尤其是在命令型环境规制的干预下,经济集聚需跨越更高的拐点才能进入抑制雾霾的第三阶段。(2)间接影响上,珠三角各类环境规制都能通过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产生作用,但无法释放有效的减霾效应,不过强化城市群的中心极化水平可以改善费用型环境规制的失灵问题。(3)反向影响上,珠三角环境规制、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向因果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新时期区域雾霾防治和经济绿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辛悦 李学迁
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行动规划指导下,探寻贸易与环境间的协调机制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1998—2016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的条件下,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2SLS回归估计,研究贸易开放度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将会加重雾霾污染水平,且出口开放度的影响效应大于进口,"污染避风港假说"在该区是成立的。此外,长三角地区人均收入和雾霾污染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针对上述结论,文章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从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公众意识等方面提出有关雾霾治理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雾霾污染 产业转移 长三角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芳 汤然
选用2008—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中27座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数据作为衡量城市雾霾水平的代理指标,以区位熵指数作为衡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抑制城市的雾霾污染。研究还发现邻近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区的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调节产业行政壁垒改善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由此得出建议:第一,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推动制造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政府应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同时在政策上引导企业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第三,雾霾治理上应该形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各地区间协调配合形成治霾合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文余源
文章以长三角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利用空间计量学方法对其1991-2008年的FD I区位决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近20年来长三角城市FD I区位决定因素及其作用发生了动态变化,一些传统因素如市场规模、城市化水平、产业发展、工资水平、与上海距离等影响不再显著或有弱化趋势,取而代之的是外资集聚经济和工资效率因素上升为主导地位,其作用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因素影响日趋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邻域空间关联效应一直是影响长三角城市FD 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城市吸引FD I不仅取决于自身区位条件,还受周边城市FD I聚集的影响。上述发现对于长三角各城市利用FD I和跨国公司投资都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红
文章在剖析城市雾霾污染、土地资源错配对高质量发展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09—2017年长三角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原则,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通过构建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城市雾霾污染、土地资源错配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存在明显差异,上海、苏州、南京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三位,位于最后五位的城市分别为池州、盐城、滁州、宣城和安庆;分省份来看,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三位,安徽省高质量发展指数最低。动态模型估计结果显示,雾霾污染、土地资源错配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都为负值,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城市雾霾污染、土地资源错配制约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据此,长三角地区需要加强城市雾霾污染治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纠正土地资源错配。
关键词:
城市高质量发展 雾霾污染 土地资源错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文伟 李嘉琪
在对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从时空维度揭示了房价水平、城市创新能力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珠三角9个城市的房价水平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机制存在着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一种是城市房价水平会直接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另一种是城市房价通过降低城市创新能力和城市投资效率进而间接抑制产业转型升级;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房价水平会对本市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城市房价差异也对本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房价水平 城市创新能力 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祝丽云 李彤 马丽岩 孙贵珍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2013—2015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算其在雾霾约束下和非雾霾约束下的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雾霾约束下三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总体上呈现增长的变化趋势,珠三角地区年均绿色经济效率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雾霾约束促使京津冀地区大多数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下降,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城市效率上升。三地区PM2. 5和PM10的减排潜力依次下降,且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减霾重点在PM10上,而珠三角地区则在PM2. 5上。
关键词:
雾霾 城市 绿色经济 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鑫 陈志刚
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官员的决策行为对于一个城市工业污染的程度及其变化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首先探讨了地方官员的个体差异及其行为特征对城市工业污染的影响机理;然后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建立地方官员特征指标与城市工业污染间关系的计量模型,运用2005~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官员异质性(主要体现为年龄、任期和晋升来源等方面的差异)对城市工业污染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地方官员的年龄、任期和晋升来源等因素对于城市工业污染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地方官员年龄增加对城市工业污染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趋势;(2)地方官员任期增加对城市工业污染的影响呈先减后增的趋势;(3)本地晋升官员相对于外地晋升官员,其执政下的城市工业污染程度会有所缓减。最后就有效管控城市工业污染,从完善地方官员晋升机制、健全地方官员环境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官员 特征差异 城市工业污染 长三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以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效益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效益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一种动态的检测体系,作为评判开发区相对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标杆。通过对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效益比较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还有近半数的国家级开发区空间效益水平低于城市,违背其设立的初衷,最后从城市和开发区两个层面探讨了影响开发区相对于城市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祺文 吴健生 仝德 张晓娜 卢志强 司梦林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保护工作压力逐渐增大,掌握区域农地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是制定可持续土地利用政策的基础。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利用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该区农地变化特征,然后在构建传统Logistic模型基础上引入空间自相关因子,采用Auto Logistic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空间距离和土地利用特征的空间自相关性等方面探讨了区域尺度农地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0-2010年该区耕地、林地等农地以净减少为主,景观破碎度有所提高,耕地成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来源;(2)农地属性变化和土地开发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传明 Gabor Horvath
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13~2018年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数据,利用非格兰杰因果检验、复杂网络等方法,从时空交互视角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雾霾污染动态关联网络特征。结果发现:样本考察期长三角城市群总体雾霾污染指数及天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冬季、春季及对应月份雾霾污染相对较重;长三角城市群雾霾污染空间网络相对稳定,各城市间都存在关联关系,整网关系紧密度逐年提升,但空间影响等级结构则渐趋松散;基于考察期污染指数均值及空间网络核心度的二维时空标准,可将长三角城市群细分为四种区别性治理类型。最后,提出长三角乃至全国城市群雾霾污染协同治理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日新 陈向阳
大多数经济活动发生在城市,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增长极,又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珠三角地区尤其是这徉。但是城市为什么会增长?本文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框架,探讨经济活动密度在城市增长中的规模收益递增效应。文章的第一部分指出了当前理论界在城市规模增长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和不足;第二部分讨论了三个在不同假设条件下关于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增长、经济活动密度与城市增长的模型;第三部分采用珠三角地区和香港的数据资料对理论模型的主要部分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不管是在外部经济模型还是在外部经济前提下再考虑企业的垄断竞争或考虑人力资本的模型中,区域增长极的经济活动密度既是集聚的结果,反过来它又促进规模收益递增从而加速增长极的增长。因此经济活动密度在一定的递增区间内可以成为城市的主要内生增长源。本文既对廖什用市场密度来确定城市体系区位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指出了一条以点轴经济系统带动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