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7)
2023(13035)
2022(10936)
2021(10135)
2020(8605)
2019(19767)
2018(19044)
2017(35905)
2016(19360)
2015(21800)
2014(21562)
2013(21636)
2012(20174)
2011(18536)
2010(18306)
2009(17158)
2008(17132)
2007(15074)
2006(12961)
2005(11671)
作者
(59365)
(50011)
(49814)
(47389)
(31594)
(24184)
(22601)
(19615)
(18758)
(17395)
(17163)
(16401)
(15882)
(15802)
(15771)
(15543)
(15345)
(14783)
(14510)
(14300)
(12542)
(12131)
(12067)
(11338)
(11241)
(11047)
(10987)
(10818)
(10051)
(9989)
学科
(85637)
经济(85547)
管理(51922)
(50516)
方法(40935)
(39002)
企业(39002)
数学(36427)
数学方法(36173)
(25936)
贸易(25924)
(25222)
中国(24312)
(22696)
(20999)
(17542)
业经(16767)
地方(15892)
(15135)
农业(15067)
(13128)
银行(13068)
环境(12940)
(12940)
金融(12938)
(12517)
(12241)
财务(12224)
财务管理(12192)
(12112)
机构
大学(291543)
学院(287715)
(129770)
经济(127664)
管理(106919)
研究(105811)
理学(93195)
理学院(92062)
管理学(90654)
管理学院(90121)
中国(78828)
科学(65176)
(61208)
(56923)
(55321)
(54916)
研究所(50635)
中心(46897)
业大(46651)
农业(45604)
财经(45278)
经济学(42104)
(41521)
(40808)
经济学院(38477)
北京(38412)
(37513)
(35883)
师范(35405)
财经大学(33864)
基金
项目(197148)
科学(154451)
基金(146512)
研究(136331)
(131502)
国家(130499)
科学基金(109381)
社会(90077)
社会科(85636)
社会科学(85609)
基金项目(77514)
(73740)
自然(71351)
自然科(69791)
自然科学(69762)
自然科学基金(68611)
(64145)
教育(61430)
资助(59687)
编号(51396)
重点(45316)
(44951)
(42743)
(41179)
成果(40767)
国家社会(39108)
科研(38880)
创新(38760)
教育部(38082)
计划(37515)
期刊
(132274)
经济(132274)
研究(82592)
学报(53482)
中国(51411)
(50435)
科学(46534)
(41255)
大学(38897)
学学(37117)
管理(36496)
农业(34299)
(24784)
金融(24784)
经济研究(24194)
财经(22536)
(22022)
教育(21760)
技术(20938)
(20250)
业经(20231)
(19544)
国际(19442)
问题(19382)
世界(15905)
(14673)
技术经济(14354)
商业(13788)
统计(13430)
业大(13080)
共检索到417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琪  赵雪  
中国外贸顺差的突出引起了官、产、学、研各界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本文作者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互补效应、替代效应和顺差转移效应出发,得出中国近年来外贸顺差急剧扩大,与外商来华投资是分不开的,这为我们认识当前的中国外贸顺差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宋红军  
产品内分工是中国外贸从1994年开始连续16年保持顺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品内分工所引起的世界经济活动的新变化为中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而扩大了中国商品出口的范围和数量,产生大量的贸易顺差。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参与产品内分工程度的衡量指标,即垂直专业化比率对中国外贸顺差产生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军  
本文运用Arellano和Bond首创的动态面板数据方法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流动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差分广义矩法估计所采用的工具变量表现良好,差分方程得到的残差服从AR(1)过程,过度识别条件成立。人口抚育负担的降低、人口的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对贸易顺差有着积极显著的影响。然而,由于劳动力转移方式的差异,不同时间区段的子样本回归结果之间不尽相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野青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贸顺差不断加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国内外有不同的解读。本文认为,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由产品内分工引起的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建立在产品内分工和我国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顺差不仅是可持续的,而且对我国先进要素的集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就业增加、创新能力的提高等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战岐林  李正旺  曾小慧  
构建了区分城乡居民的42部门CGE模型,用它模拟了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降低10%对中国外贸顺差的影响,结果可见,降低平均税率有利于改善中国外贸平衡。而降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效果十分显著。企业所得税的变动对外贸顺差影响甚微,模拟发现将企业所得税提高10%会导致外贸顺差增加0.2%,因而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所得税来弥补财政收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朱志明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规模连上新台阶并在2008年达到历史高点,2009、2010年持续下降,顺差结构也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从目前来看,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促进外贸平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应振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部需求严重萎缩,出口增速下滑明显,贸易顺差规模骤减,外贸进出口发展趋于平衡。一、2009年以来我国外贸顺差锐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施炳展  
外贸顺差的可持续性决定于外贸顺差的来源结构,本文首次提出了外贸顺差的三元分解框架,并利用中国1995-2007年HS92编码的六分位贸易数据,将中国外贸顺差分解为价格顺差、数量顺差与广度顺差,从而研究中国外贸顺差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数量顺差是中国外贸顺差的唯一来源,价格和广度都是逆差;数量顺差意味着能源和要素的大量投入,价格逆差会招致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与中国相对应,德国持续外贸顺差的来源是数量顺差与价格顺差的均衡发展。由此可以判断,中国外贸顺差是不可持续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熊珍琴  
近年来,美国多次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以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文章在探讨对外贸易顺差的本质是节约社会劳动的基础上,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顺差影响甚微,并就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动机进行理性探析,提出了促进我国外贸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邓秀珍  
一、我国外贸顺差及国际比较1994年至今,我国外贸持续顺差,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外贸顺差规模持续扩大的阶段(1994年~2008年)。从1994年开始,我国外贸进入持续顺差阶段,由该年度的54亿美元,扩大到2004年的321亿美元;2005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20亿美元;2007年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643亿美元;2008年进一步扩大到2981亿美元,为迄今为止我国外贸顺差的最高峰值。2.外贸顺差规模逐渐缩小的阶段(2009年~至今)。从2009年开始,我国外贸顺差规模逐步缩小。当年外贸顺差1957亿美元,比2008年锐减了1024亿美元;2010年缩小到18...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邱国鑫  
近年来,我国外贸顺差规模迅速扩大,引起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一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意在抑制顺差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施压,要求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本文从外贸顺差的积极意义、负面影响、成因分析以及减少顺差的政策建议等多个视角,对我国贸易顺差进行了分析,并对顺差的未来走势作出初步判断。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继军  张二震  
基于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分析了生产率的结构性变动对我国外贸顺差的影响。从国内来看,我国制造业(出口行业)的生产率增速要高于服务业(进口竞争行业),在"放大效应"的作用下,出口行业产出增速较快,出口规模急剧扩张;从国际来看,我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生产率增速要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在服务业方面彼此相差不大,由此引发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要素贸易条件改善。上述因素的相互叠加,致使我国出口额超常增长,成为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信  
16到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白银大量流入,与当时发达的国内经济相适应,满足了国内货币需求,促进了商业发展和农业、手工业的专业化生产。但明清对海外贸易严格限制,使其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当前中国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扭曲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贸易顺差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能否与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相适应。明清和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由于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邱嘉锋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高额顺差,2005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06年达到1774.6亿美元,增幅高达74%。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继续快速增长,全年顺差达2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增长了47.7%,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顺差呈现特殊的结构特点,2005年以来顺差激增有其一般原因,也有个别顺差国的特殊原因。巨额顺差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削减顺差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对我国外贸顺差状况和原因进行一些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