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4)
2023(15839)
2022(13117)
2021(12228)
2020(9958)
2019(22745)
2018(22102)
2017(42004)
2016(22840)
2015(25537)
2014(25124)
2013(25204)
2012(23554)
2011(21345)
2010(21186)
2009(19881)
2008(19707)
2007(17942)
2006(15661)
2005(13804)
作者
(68024)
(57656)
(57313)
(54278)
(35748)
(27627)
(25659)
(22625)
(21601)
(20133)
(19705)
(18861)
(18032)
(17985)
(17832)
(17652)
(17532)
(16820)
(16467)
(16252)
(14500)
(14055)
(14049)
(13205)
(12981)
(12898)
(12567)
(12500)
(11689)
(11613)
学科
(102820)
经济(102725)
(66427)
管理(57265)
(51566)
(43213)
企业(43213)
方法(41792)
数学(37400)
数学方法(37146)
农业(34081)
中国(29518)
业经(26823)
(23436)
(21322)
贸易(21315)
地方(20995)
(20835)
(19367)
(19315)
(15314)
(15135)
银行(15078)
技术(14897)
环境(14444)
(14441)
产业(14221)
(14108)
金融(14103)
(13701)
机构
学院(335434)
大学(331853)
(147576)
经济(145023)
管理(125146)
研究(119985)
理学(108932)
理学院(107703)
管理学(106096)
管理学院(105494)
中国(91266)
(79460)
科学(73940)
(68976)
(61960)
(61864)
农业(61862)
业大(57986)
研究所(56670)
中心(54901)
财经(50117)
(49055)
经济学(46282)
(45854)
北京(43136)
(42228)
经济学院(42089)
(41820)
师范(41722)
农业大学(38900)
基金
项目(228362)
科学(179202)
基金(166780)
研究(163879)
(147881)
国家(146603)
科学基金(123386)
社会(107512)
社会科(101731)
社会科学(101701)
(89316)
基金项目(88724)
自然(78032)
自然科(76210)
自然科学(76181)
(75175)
自然科学基金(74870)
教育(72419)
资助(66218)
编号(64810)
(52134)
重点(51780)
成果(51387)
(51046)
(48102)
国家社会(45691)
创新(45025)
课题(44356)
科研(43800)
(42941)
期刊
(164023)
经济(164023)
研究(94120)
(80960)
中国(65753)
学报(59862)
农业(54932)
科学(53992)
(45596)
大学(44894)
学学(43199)
管理(40229)
业经(32339)
(31618)
金融(31618)
(27211)
教育(26475)
经济研究(26184)
技术(25307)
财经(24723)
问题(23427)
(21445)
(19442)
世界(18716)
(18160)
技术经济(16919)
业大(16415)
科技(16117)
资源(15620)
经济问题(15601)
共检索到490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彤梅  姚金安  
作为典型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尚且不完全,区域间的对外开放度不均衡,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本文从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角度,对FDI总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各产业FDI和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间流动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合理引导外商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流动、实现全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提出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洪  张玉肖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资源特征、地域特征、季节性特征和就业结构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障碍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与现代化大生产的矛盾,城市化水平低导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矛盾,农村人口持续增长与农村资源持续减少的矛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乐新  
本文试就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几点看法。 (一)立足于农村,加快发展农业,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基础,在农业内部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 1.农村劳动力的稳健转移必须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任何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必须保证粮食自足或基本自给,保证在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所必需的人力和物力的基础与前提下进行。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实现在转移了劳动力以后,仍能保证有足够的农产品供应,劳动非农化才能从农业中得到足够的原料。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农业生产规模狭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则是实行农业的规模经营,只有实行农业规模经营,才能把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新  
本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转移效率不高;转移方式多样化,就业格局以及转移劳动力群体特征发生变化;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同时总结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种基本路径:农业产业化模式、"离土不离乡"模式、"离土又离乡"模式和异地产业内开发模式,并对各种转移路径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论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立明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合理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也影响到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中,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条重要途径,强调各级政府应采取的行动和措施,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及意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智勇  梅建明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原因 ,致使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 ,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在消化大量低素质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局限 ,结合西部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以及加入 WTO后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劳动密集型倾斜的可能倾向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消除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途径。提出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政府支持 ;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俭  陆杰华  
从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及全球背景的宏观视角出发阐述了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要性,并在对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产业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道路选择的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骏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之一。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只有确立城镇化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强小城镇建设,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团虎  姚慧琴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吸收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对制度变量的讨论,建立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市场与二元劳动力"模型,并用以解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本文认为,政府的强制性制度障碍导致"S型的人力资本投资曲线"的产生,从而使城市居民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政策和人力资本优势;作为对福利制度缺失的替代,"隐形补贴"等诱致性制度创新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成本优势。这一模型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中的特殊现象有较好的解释力,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和我国一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海燕  黄丽华  金莲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后平  
本文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然而,目前我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十分沉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面临复杂的人口与就业环境,又存在理论困惑,还有现实制度障碍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银珍,周函  
一、宜昌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一)现状调查 根据宜昌市统计局对全市10个县市区(宜昌市城区、夷陵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进行的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到2001年底,宜昌市总人口397.5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