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3)
2023(12020)
2022(9821)
2021(9062)
2020(7824)
2019(18014)
2018(17924)
2017(35114)
2016(19088)
2015(21746)
2014(21914)
2013(21413)
2012(19387)
2011(17105)
2010(16811)
2009(15509)
2008(15165)
2007(13508)
2006(11404)
2005(10078)
作者
(53902)
(45287)
(45083)
(43199)
(28573)
(21726)
(20807)
(17854)
(17118)
(15958)
(15266)
(15262)
(14227)
(14153)
(14116)
(14094)
(13833)
(13531)
(12960)
(12939)
(11121)
(11111)
(10990)
(10352)
(10304)
(10193)
(10025)
(9905)
(9127)
(9065)
学科
(80080)
经济(80000)
管理(54197)
(54162)
(43994)
企业(43994)
方法(40319)
数学(36058)
数学方法(35608)
(22650)
(21414)
中国(20647)
业经(17463)
农业(15154)
地方(15079)
(14977)
(14149)
贸易(14146)
(13759)
(13672)
财务(13620)
财务管理(13589)
(13427)
企业财务(12903)
技术(12224)
理论(12090)
(12002)
环境(10998)
(10978)
银行(10948)
机构
学院(269958)
大学(269551)
(110979)
经济(108799)
管理(106532)
理学(93017)
理学院(92081)
管理学(90316)
管理学院(89835)
研究(84726)
中国(63110)
(55098)
科学(52744)
(50855)
(45503)
(41784)
业大(41507)
财经(41255)
中心(40713)
(39622)
研究所(38224)
(37514)
农业(35974)
经济学(34623)
(34014)
师范(33628)
北京(33548)
经济学院(31574)
(31303)
财经大学(30716)
基金
项目(186676)
科学(147554)
基金(136322)
研究(134801)
(118756)
国家(117825)
科学基金(101878)
社会(85949)
社会科(81569)
社会科学(81546)
(73779)
基金项目(72560)
自然(66597)
自然科(65101)
自然科学(65084)
自然科学基金(63913)
教育(63234)
(61976)
资助(55447)
编号(54968)
成果(43551)
重点(42104)
(41656)
(39936)
(39294)
课题(37160)
创新(36770)
科研(36564)
教育部(35917)
国家社会(35851)
期刊
(113356)
经济(113356)
研究(73252)
中国(46101)
学报(42375)
(40841)
(40299)
科学(38272)
管理(37157)
大学(32299)
学学(30592)
农业(27667)
教育(26179)
技术(25468)
(20980)
金融(20980)
财经(19916)
业经(19383)
经济研究(18553)
(17043)
问题(16082)
(14885)
技术经济(13827)
统计(13572)
(13173)
(12461)
理论(12402)
商业(12347)
(11996)
科技(11937)
共检索到377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秦凤鸣  张中楠  
通过对1996—2005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吸收能力增强是FDI在华独资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人力资本为衡量标准的吸收能力的提高推动了FDI在华独资的倾向。在其他影响FDI在华独资化的因素中,市场规模、市场化程度对独资倾向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化程度持续提高,外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独资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以及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在华的子公司都纷纷通过外方增资扩股、收购中方股份、重组合资企业或直接投资等方式实现了控股和独资。本文应用理论模型分析了东道国吸收能力对FDI选择投资方式的影响,并且利用1996~2006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就吸收能力对FDI投资方式的决策作了初步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东道国吸收能力对FDI独资选择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如国  孟雨兴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FDI溢出理论,考虑吸收能力和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构建了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分析框架。运用1995—2012年中国30个省级单元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基于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各地区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不能充分地吸收国际先进生产技术来提升能源效率。建议中国各区域实施差异化的引资战略、注重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以增大FDI对能源效率的正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静  
自MacDougall(1960)第一次明确提出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理论界对此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难以得到一致的结论。除了实证检验所用方法不同,许多学者认为,东道国的特征不同使得对FDI技术外溢的效果检验各异。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吸收能力角度入手,全面考虑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因素,系统地分析了技术能力、市场特征、开放度等对FDI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为我国在引资过程中如何提高FDI的溢出效果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闫国庆  黄文军  
本文利用FDI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分析法,对当前我国FDI的吸收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FDI的最优吸收规模,对我国FDI的引进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忠艳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各省的F D I吸收能力普遍强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均不支持所谓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但随着人力资本的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逐步增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宇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FDI流入在不同地区所引发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FDI技术外溢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门限回归"方法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若干吸收能力因素以及FDI技术外溢影响的门限特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状况以及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测定了引发积极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瑞超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相对薄弱的吸收能力是制约FDI技术创新溢出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测算各省创新绩效的基础上,从外资异质的角度分析研究吸收能力对我国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双重作用,进入我国的FDI总体上不利于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吸收。港台外资虽有助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却不利于技术吸收,而欧美外资则反之;外资技术含量过高不仅难以吸收,而且会削弱本国自主创新能力;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相比,外商独资企业非但不利于内资部门技术吸收,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技术外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凌云  范艳霞  刘夏明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基于技术水平的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对 FDI 的技术溢出有明显促进作用,表明吸收能力的重要性。但当东道国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FDI 的溢出效应则开始减弱,即吸收能力与溢出效应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姚星  黎耕  
本文引入吸收能力变量,利用我国1982-200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分别考察了以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度衡量的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比较了跨境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两类不同传递渠道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果。结果显示:作为特殊的贸易形式,跨境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溢出效应。然而,忽略了吸收能力因素,将导致这种溢出效应的高估;跨境服务贸易出口渠道的溢出效果要高于跨境服务贸易进口的溢出效果,即使考虑了吸收能力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士强  彭纪生  
文章回顾了学界关于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梳理了关于组织吸收能力前因变量的各种观点,认为在吸收能力前因的研究中应该综合考虑相对吸收能力与绝对吸收能力的区分。最后,本研究整合了两类吸收能力的前因,提出了一个整合框架,并对未来的吸收能力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石芝玲  和金生  张丽杰  
知识结合是联结知识吸收能力四大要素的桥梁,知识结合决定了企业知识吸收的效果。文章重点分析了各个阶段知识结合的特点,并由此提出了促进知识结合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知识结合度从而有效提高知识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静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影响工业行业吸收能力的各层面因素具体化为代表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工业行业吸收能力进行了排名,并通过各行业FDI溢出效果的显著性对排名结果进行了检验,最后根据排名结果对我国一些行业的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我国吸收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魏凡  黄远浙  钟昌标  
运用2004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企业(机构)投资名录,将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引入国际投资理论体系中,从吸收能力视角出发,重点考察投资速度对母公司绩效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对母公司生产率的调节作用呈现"倒U型";(2)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生产率的调节作用大体一致,但对国有企业生产率的调节作用要弱于非国有企业;(3)吸收能力负向影响投资速度与母公司生产率间的"倒U型"关系,这一点在分样本回归中也得到了证明。政府制定政策时要调控海外投资速度,不同类型企业监管力度和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玉洁  仲伟周  
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区域吸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检验了环境规制、吸收能力和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促进了创新的专利产出,抑制了创新的商业化产出,与吸收能力的交互作用则能够提升两种创新产出;吸收能力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区域吸收能力超过特定值时,环境规制能够产生创新补偿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