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7)
- 2023(5952)
- 2022(5026)
- 2021(4727)
- 2020(3991)
- 2019(9408)
- 2018(8938)
- 2017(17742)
- 2016(9143)
- 2015(10774)
- 2014(10239)
- 2013(10739)
- 2012(10206)
- 2011(9465)
- 2010(9239)
- 2009(8664)
- 2008(8550)
- 2007(7166)
- 2006(6262)
- 2005(5639)
- 学科
- 济(53049)
- 经济(53002)
- 方法(29510)
- 数学(28030)
- 数学方法(27948)
- 业(25805)
- 管理(25555)
- 企(19281)
- 企业(19281)
- 中国(15693)
- 贸(12397)
- 贸易(12391)
- 易(12166)
- 农(11429)
- 财(11397)
- 制(8293)
- 融(7970)
- 金融(7970)
- 业经(7833)
- 银(7623)
- 银行(7621)
- 农业(7593)
- 行(7370)
- 出(6999)
- 地方(6862)
- 环境(6709)
- 务(6524)
- 财务(6518)
- 财务管理(6507)
- 关系(6405)
- 机构
- 大学(144612)
- 学院(139619)
- 济(76706)
- 经济(75927)
- 管理(55600)
- 研究(50726)
- 理学(48863)
- 理学院(48412)
- 管理学(48037)
- 管理学院(47765)
- 中国(40784)
- 财(33139)
- 京(29546)
- 财经(27744)
- 经济学(27243)
- 经(25780)
- 科学(24961)
- 经济学院(24860)
- 所(23948)
- 中心(22166)
- 研究所(21785)
- 财经大学(21212)
- 北京(19132)
- 农(18079)
- 院(17893)
- 江(17258)
- 商学(16586)
- 商学院(16456)
- 业大(16285)
- 经济管理(16064)
- 基金
- 项目(93861)
- 科学(76793)
- 基金(74722)
- 研究(69334)
- 家(64422)
- 国家(64008)
- 科学基金(55644)
- 社会(50346)
- 社会科(48202)
- 社会科学(48196)
- 基金项目(38068)
- 自然(33216)
- 自然科(32539)
- 自然科学(32532)
- 资助(32413)
- 自然科学基金(32062)
- 教育(31690)
- 省(30861)
- 划(27234)
- 部(24469)
- 编号(24280)
- 国家社会(23376)
- 中国(22281)
- 教育部(22073)
- 重点(21099)
- 人文(20578)
- 成果(20009)
- 发(19918)
- 创(19333)
- 大学(19016)
共检索到202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关凤利 李勇 刘飞
现有关于FDI区位选择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各种负面因素对FDI的影响,而本文首先提出一个理论假说:一个区域内的犯罪活动会对FDI的流入产生负面影响,并会影响FDI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犯罪率越高的地方,FDI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越低。采用基于中国198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GM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无法推翻上述理论假说。本文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社会环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毛颖
中国日益严重的刑事犯罪是和谐社会建设道路上的一大挑战。究竟什么导致了中国刑事犯罪率的不断攀升?在减少刑事犯罪的道路上,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有力措施?本文试图从政府民生支出的角度对之加以解释。本文首先在文献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假说;然后利用中国(1995—2008)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进行验证;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发现:民生支出的增加对刑事犯罪率的攀升具有抑制作用;但随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民生支出对刑事犯罪率的抑制作用逐渐被削弱。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政府必须转变控制犯罪率的策略,从简单的通过国家机器维稳走向关注民生的道路。
关键词:
民生支出 财政分权 刑事犯罪率 和谐社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刚 李树
在理论上,教育同时具有犯罪预防效应和犯罪扩张效应,因此,教育对犯罪率的净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不同层次的教育对犯罪率的影响也并非是单调的。文章以中国2000~2008年的地区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总体的教育扩张显著降低了中国的犯罪率,这主要受益于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且其犯罪预防效应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而递增;但大学教育不仅未能降低中国的犯罪率,反而还显著促增了诈骗一类的高技能型犯罪。
关键词:
教育 犯罪 劳动力市场 过度教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刚 李树 陈屹立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单位2000和2005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大规模人口流动是导致中国犯罪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即便在考虑了人口流动的内生性后,这个发现依然稳健;人口流动性每提高1%大约将导致犯罪率上升3.6%,就样本区间内而言,人口流动性的提高大约能够解释犯罪率增幅的20%;此外,人口流动对犯罪的上述影响主要由省际人口流动引起,省内人口流动对犯罪率提高的影响尚缺乏证据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梁甄桥 李志 丁从明
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国有企业下岗改革是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成本。基于1990—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与犯罪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因果识别。研究发现,下岗职工人数越多的省份,其后经历了更高的犯罪水平。在考虑了可能存在的衡量偏误和遗漏变量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既为国有企业改革历史补充了实证注脚,也为当下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见解——改革在为大多数人创造经济福利的同时,也应为“改革受损者群体”建立保障机制,以缓解
关键词:
国有企业下岗改革 失业 犯罪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济东 雷志春 饶映雪
本文采用中国1998~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信息化对中国犯罪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既改变了传统犯罪的结构、形式和方法,又催生了大量新型网络犯罪,造成中国的犯罪率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犯罪率的增加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伴生性,故不能完全消除犯罪,只能控制影响犯罪发生的要素。
关键词:
信息化 犯罪率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章元 刘时菁 刘亮
本文利用198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后发现:首先,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省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增加各省的犯罪率。其次,中国犯罪率的上升和"第五次犯罪高峰"的产生与城市登记失业率有关:一方面,它意味着民工失业率也可能在上升,城市居民和民工失业的增加都会直接推动犯罪率上升,而由于失业的民工缺乏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他们会更加脆弱并更容易走向犯罪,因此会更容易推动犯罪率的上升;另一方面,城市失业率的上升还会推动地方政府采取更加歧视民工的就业政策来保护城市居民的就业,因而在犯罪率上升和犯罪高峰持续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的解释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制定降低犯罪率的公共政策提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鲁元平 王韬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发现,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它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的负面影响要显著大于城市居民和高收入者。此外,收入不平等除了自身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外,还通过社会犯罪间接地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社会犯罪 主观幸福感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乐明旺 王忠明
本文将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妨害证据制度方面的犯罪作为一个罪群(罪族)从整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立法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的完善方案。
关键词:
妨害证据 立法缺陷 完善方案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石庆玲 郭峰
高房价和高犯罪率是困扰中国城市的两大顽疾。本文在标准的犯罪经济学模型中探讨了城市房价对城市犯罪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房价上涨和犯罪率上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计量经济学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在有效解决有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城市房价上涨1%,,将导致城市刑事逮捕率上升0.3%,,刑事起诉率上升0.252%,。本文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关键词:
房价 犯罪率 工具变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冬梅 李昕 刘春晓 孙伟增
21世纪以来,房价的快速上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利用2002—2016年中国2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房价与犯罪率的关系,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房价上涨对城市犯罪率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的房价上涨将导致本城市刑事犯罪批捕率与起诉率分别上涨0.16%和0.099%,在使用工具变量后影响效果仍然存在且有所提升。第二,房价对犯罪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和时间异质性,在房价水平更高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2008年以后,房价对犯罪率的影响更大;第三,房价上涨会显著加剧本地居民家庭的财富不平等,从而导致犯罪率水平的提升。第四,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有助于降低房价上涨对城市犯罪率的刺激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全面理解房价上涨的社会影响以及相关住房市场政策的制定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向达 张家平
寻求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财产性犯罪率产生非线性影响的经验证据对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收入分配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比起二者之间的线性影响,分析非线性效应能够更好地揭示中国转型期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在城乡收入差距对财产性犯罪率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本文使用中国1981-2012年的数据,运用非线性STR模型对此问题开展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是财产性犯罪率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两者存在的非线性的非对称效应表现出了阶段性的变化特征。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包括1987年以前的平衡I期、1987-1991年的迁移I期、1991-1997年的平衡II期和1997-2012年的迁移II期。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财产性犯罪率 非线性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严小兵
收入差距和流动人口是影响犯罪率的两个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基于OLS模型,在假设地域空间为均质的前提下分析其对犯罪率的影响,但现实世界的空间单元往往难以满足"均质"的假设,多数表现为"空间异质"。以OLS计量空间异质会造成计量结果出现偏差,同时无法了解不同空间单元的不同影响。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通过将空间结构嵌入线性回归模型中,很好的解决了空间异质的计量问题。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2008年中国大陆省域单元犯罪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犯罪率的影响因素表现出空间非平稳性,流动人口与犯罪率显著相关,但各个省份相关程度并不相同,影响关系随空间位置变化而变化;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计量精度和拟合度比OLS模型有大幅提高。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安 魏建
运用1981年~2006年中国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中伤害犯罪与财产诈骗犯罪的数据,检验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对伤害、财产诈骗两类犯罪的影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收入差距与犯罪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收入差距扩大初期犯罪率加速上升,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二是犯罪防御行为对犯罪的抑制作用没有得到验证。最后根据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犯罪率 收入差距 防御犯罪 犯罪门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史永东 王龑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的司法数据和纪检数据,提取了各省职务犯罪活动的代理变量。基于166家城商行和农商行2006-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方法检验了职务犯罪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1)职务犯罪对银行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职务犯罪会加剧银行风险;(2)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的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往往不到位,因而受到职务犯罪的影响更大;(3)盈利能力较强的银行,更容易成为设租的目标,因而受到职务犯罪的影响更大;(4)在"攫取之手"较强的地区,职务犯罪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更严重;(5)在法治水平落后的地区,职务犯罪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更严重。根据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职务犯罪 银行风险 反腐败 司法 纪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