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7)
2023(12729)
2022(10083)
2021(9067)
2020(7314)
2019(16240)
2018(15441)
2017(28984)
2016(15349)
2015(16841)
2014(16273)
2013(16296)
2012(15316)
2011(14249)
2010(13869)
2009(12880)
2008(12301)
2007(10655)
2006(9644)
2005(8705)
作者
(46691)
(39176)
(38981)
(36894)
(24714)
(18735)
(17361)
(15365)
(14920)
(13788)
(13380)
(12722)
(12547)
(12328)
(12299)
(12010)
(11715)
(11230)
(11175)
(11106)
(9767)
(9587)
(9318)
(8927)
(8917)
(8750)
(8340)
(8019)
(7812)
(7721)
学科
(90569)
经济(90499)
管理(42115)
(36641)
方法(32189)
数学(29509)
数学方法(29375)
(27176)
企业(27176)
中国(23267)
地方(21067)
(18710)
(16728)
业经(16313)
(16279)
贸易(16271)
(15848)
环境(15474)
(14678)
地方经济(14438)
农业(12963)
(12512)
(11933)
金融(11932)
(11386)
银行(11351)
(11014)
(10783)
产业(10682)
(10296)
机构
大学(232595)
学院(230644)
(115295)
经济(113694)
研究(90009)
管理(85194)
理学(74251)
理学院(73347)
管理学(72353)
管理学院(71929)
中国(67442)
科学(53032)
(48631)
(46084)
(45589)
研究所(42043)
(41972)
中心(38593)
经济学(38508)
财经(37944)
业大(35085)
(34873)
经济学院(34693)
农业(33245)
(32032)
(31522)
北京(30760)
科学院(28908)
(28432)
财经大学(28378)
基金
项目(159921)
科学(127587)
基金(121069)
研究(110719)
(108604)
国家(107798)
科学基金(91336)
社会(77952)
社会科(74274)
社会科学(74255)
基金项目(63475)
(58984)
自然(57568)
自然科(56263)
自然科学(56242)
自然科学基金(55282)
(50891)
资助(48464)
教育(48193)
编号(39047)
重点(36832)
(36829)
(36318)
国家社会(35078)
(33397)
中国(31586)
创新(31586)
教育部(30985)
科研(30639)
成果(30038)
期刊
(125308)
经济(125308)
研究(70662)
中国(41504)
学报(40281)
(37176)
科学(37132)
(32394)
管理(31157)
大学(29938)
学学(28946)
农业(25470)
经济研究(23241)
(20840)
金融(20840)
财经(20102)
(17586)
业经(17185)
技术(16765)
问题(16765)
(15527)
(14493)
世界(14323)
国际(14073)
教育(13382)
技术经济(13048)
统计(12018)
资源(11455)
(10975)
商业(10698)
共检索到340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呙小明  黄森  
基于2006—2016年省级区域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非期望产出(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效率并进行区域比较。进而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具备异质性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偏好对该经济绿色转型效率的影响,包括规模偏好、进入方式偏好,动机偏好和行业偏好四个方面。结论认为投资规模越大、以合资方式进入、选择第三产业、且不以出口为导向的FDI有利于中国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在引进FDI时应该区分具体类型,让FDI成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同峰  陈珂  李凯  肖扬  
文章构建绿色转型的评价体系,并以辽宁省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1—2015年,辽宁省绿色GDP增长速度相对传统GDP呈上升趋势。2011年,绿色GDP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传统GDP。辽宁省经济绿色转型整体向好,总指数从2001年的0.256增加到2007年的0.436,然后又下滑到2010年0.365,2015年上升到0.598。从分项指标看,增长模式和绿色转型深度权重较大,分别为0.362和0.24,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绿色转型难易程度、速度、效率指标,各自所占比重较小,但也是影响转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兵  曹亮  何兴容  
中国过去十余年间持续的双顺差,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加工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其实中国经济外部失衡问题解决之道不仅仅是汇率问题,更在于中国经济内在的FDI偏好。本文研究发现内生金融控制引致的金融扭曲和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为何偏好FDI,并指出国内金融改革和财政分权的重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稻葵  梅松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数量最多的东道国之一。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经济所吸引的FDI数量一直高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2002年中国吸引FDI的数量曾经超过了美国,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每年吸引的FDI保持在600亿美元左右,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然而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  车治辂  
该文运用SBM-DDF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绿色生产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增长绿色化水平衡量指标,定量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绿色化进程及其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使用对中国的效率造成了较大损失,效率水平呈现"东-中-西"递减结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低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环境规制的加强使得两者在2009-2016年变动趋势趋同,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后省份排名变化较大,不同省份对环境因素的反应存在异质性;在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绿色化水平较低,分区域来看,64%的东部和63%的中部省份经济增长绿色化水平呈现改善,西部仅有18%的省份呈现较低程度的改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利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二元晋升激励与三维政府偏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投资最大化激励在短期内会迅速推动经济增长,而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长期内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将晋升激励、政府偏好与经济增长纳入同一框架后发现:投资最大化激励对投资性偏好、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对服务性偏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投资最大化激励相比,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诱导地方政府选择平衡性偏好。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新民  蔺康康  王垒  
从消费者满意度出发,考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异质偏好,构建包含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消费者对价格和绿色度的敏感程度对消费者满意度以及厂商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产品的价格与价格敏感系数负相关,与绿色度敏感系数无关;消费者的异质偏好会影响自身的满意度水平,绿色消费者满意度水平最高,经济型消费者最低。对于厂商而言,当消费者敏感系数处于较低时,对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最少,厂商利润和消费者满意度均达到最低水平;"双高"消费者满意度水平最高,为最优消费群体,厂商利润达到较高水平,此时绿色产品价格较低且绿色度水平较高,能够实现三方主体的协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波  李东进  谢宗晓  
基于已有文献,提出了一个影响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的整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的因素可以归为个人因素(道德认同中心性和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因素(规范信念和印象管理动机)两类,这两类因素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自我担当对消费者的绿色产品偏好产生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缦  
对于具有价格预测优势的机构投资者,绿色投资在发达资本市场上,是其长期价值投资的主要方式。通过我国机构投资者2010—2020年对绿色创新公司的投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以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为标志的绿色创新企业,存在投资偏好。一方面,高ESG表现公司不仅存在历史更高的绿色创新能力,还存在当期对绿色创新的较高投入。另一方面,在机构绿色创新投资偏好下,机构投资者会容忍具有绿色创新能力的上市公司更低的当期超额收益率。对比民营企业,机构投资者对高ESG表现的国有企业积极性更高,进一步研究不同的融资约束和媒体噪声对机构投资者的绿色创新偏好的影响发现,在控制融资约束和媒体噪声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的绿色创新投资偏好依然存在。基于此,就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绿色投资作用、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意识、完善ESG信息建设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丽  魏圆圆  肖仁桥  马伯凡  
碳排放权交易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波特假说”和新发展理念,探讨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将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起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累积动态效应,经过安慰剂检验和PSM-DID检验,发现结论依然成立。(2)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政策促进效应显著,而中部地区不显著,西部地区则呈现不明显的抑制效应。(3)机制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促进共享发展以实现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其中,共享发展的中介效应最大,其次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而能源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较小。(4)分区域机制检验发现,东部地区共享发展的中介效应最大,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次之,能源结构的中介效应最小;中部地区中介效应最大为能源结构,其次为绿色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的传导效应相对较小;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最大,而能源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凯妍  
绿色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中已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推动我国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推动生产方式在经济新常态下进行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和提高环境质量的双赢局面。本文将根据2001—2018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构建SAR模型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对于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增长对于绿色创新水平具有反向作用,绿色创新水平在31个省市间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对于绿色创新水平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最后,将根据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师方媛   吴菁琳   谢宜章  
【目的】人力资本合理配置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绿色协调、快速增长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分析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现状,探索改进人力资本配置扭曲的方法,以求发挥人力资本的最大效力,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2000—2021年我国各省(区、市)域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人力资本配置与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关系。【结果】1)考察期内我国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呈现出时空差异特征,时间演化方面,2000—2021年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存在无效率状态,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向好态势,空间上则呈现出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导的特征。2)人力资本配置扭曲对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错配程度越高,其对于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抑制作用越强,且该抑制效应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区域更加显著。3)人力资本配置扭曲通过抑制地区绿色技术创新负向作用于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结论】对策建议如下:1)消除人力资本流动壁垒,加快要素市场结构性改革;2)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促进人力资本与区域发展匹配;3)引导人力资本要素流向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创新效应。研究结论可为改善我国各省(区、市)人力资本配置扭曲、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庆前  李治宇  
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增加了新的约束条件。为此,将碳排放数据纳入绿色增长分析模型,采用基于估算的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SBM-DEA模型测算各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面板数据考察碳排放约束下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因素对区域绿色增长有着显著促进作用,能耗效率和绿色投资以及外贸产品结构等是制约绿色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更紧密结合,推进金融政策创新,发挥技术创新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区域协同效应,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争鸣  刘晓晨  
绿色经济效率是一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后的综合经济效率。本文运用DEA效率模型中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值的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的区域差异,然后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依次递减;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整体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偏低;未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时,传统经济效率指标高估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而低估了西部地区的效率;绿色经济效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都存在,但影响各省区绿色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玉静  左胜强  
加快流通业数字化转型以实现经营管理数字化,从而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是推进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1年流通业及各省统计年鉴数据,实证研究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两者呈U型非线性关系。机制检验表明,绿色创新在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经济效率的U型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本文为积极推动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区域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国家数字化生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