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78)
- 2023(18810)
- 2022(15995)
- 2021(14694)
- 2020(12336)
- 2019(28096)
- 2018(27905)
- 2017(53526)
- 2016(29152)
- 2015(32679)
- 2014(32607)
- 2013(32533)
- 2012(30257)
- 2011(27320)
- 2010(27602)
- 2009(25813)
- 2008(25778)
- 2007(23060)
- 2006(20866)
- 2005(19046)
- 学科
- 济(128604)
- 经济(128433)
- 业(103245)
- 管理(97845)
- 企(90383)
- 企业(90383)
- 方法(53499)
- 数学(43246)
- 数学方法(42838)
- 财(37917)
- 农(37692)
- 业经(35896)
- 中国(34686)
- 地方(30007)
- 制(28198)
- 农业(26111)
- 务(25647)
- 财务(25571)
- 财务管理(25523)
- 企业财务(24254)
- 学(23670)
- 技术(22594)
- 贸(22025)
- 贸易(22004)
- 和(21938)
- 理论(21570)
- 易(21266)
- 银(20526)
- 银行(20482)
- 融(20140)
- 机构
- 学院(421953)
- 大学(420740)
- 济(173173)
- 经济(169540)
- 管理(167922)
- 理学(143469)
- 研究(142180)
- 理学院(141897)
- 管理学(139840)
- 管理学院(139055)
- 中国(109991)
- 京(91009)
- 科学(85218)
- 财(84378)
- 所(71515)
- 农(69094)
- 江(68620)
- 财经(65758)
- 中心(64252)
- 研究所(64120)
- 业大(60490)
- 经(59583)
- 北京(57395)
- 范(54659)
- 师范(54136)
- 农业(53673)
- 州(52392)
- 院(51819)
- 经济学(51605)
- 财经大学(48456)
- 基金
- 项目(276046)
- 科学(218306)
- 研究(205352)
- 基金(200138)
- 家(172713)
- 国家(171164)
- 科学基金(148346)
- 社会(130378)
- 社会科(123552)
- 社会科学(123521)
- 省(108632)
- 基金项目(105783)
- 自然(95095)
- 教育(93491)
- 自然科(92829)
- 自然科学(92807)
- 自然科学基金(91178)
- 划(90013)
- 编号(83728)
- 资助(82289)
- 成果(68365)
- 重点(61562)
- 发(61255)
- 部(61236)
- 创(58782)
- 课题(58107)
- 创新(54350)
- 制(53379)
- 国家社会(53264)
- 教育部(52767)
- 期刊
- 济(203059)
- 经济(203059)
- 研究(130305)
- 中国(87347)
- 财(67534)
- 管理(67317)
- 农(64051)
- 学报(62030)
- 科学(58753)
- 大学(47894)
- 教育(47106)
- 学学(45043)
- 农业(43735)
- 融(42708)
- 金融(42708)
- 技术(37864)
- 业经(34724)
- 财经(33251)
- 经济研究(30768)
- 经(28413)
- 问题(26333)
- 业(24334)
- 技术经济(21993)
- 现代(20477)
- 图书(19962)
- 理论(19947)
- 贸(19608)
- 科技(19592)
- 商业(19538)
- 世界(18656)
共检索到649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为付 张二震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长三角是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最多地区的之一,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国际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的前哨阵地。本文主要是研究FDI对长三角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贡献,采用实证的方法从不同方面研究了FDI对长三角工业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促进作用,并对长三角地区不同省市利用FDI政策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FDI 长三角地区 国际制造业基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鹏 李廉水
在研究中国都市圈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经济、社会、科技在内的中国都市圈与制造业互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进行了实证评价,进而提出了促进该都市圈与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都市圈 制造业 互动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樊福卓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分工进展及分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在优化,区域内分工与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制造业的专业化倾向在增强。事实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不良竞争和内耗现象,多与政府的行为有关。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弱化"行政性边界",淡化地方利益观念,追求地区经济的整体利益。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制造业 分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玉 孙慧 吴昌南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区位商分析法和市场占有率指标,对长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54个子行业的资源配置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长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在内部结构和能力上客观存在的不平衡性和强互补性,提出了长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产业区带概念和构建长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产业区带的设想。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区带 DEA分析 区位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国良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既有垂直型国际分工,也有水平国际分工。在这两种分工形式中,长三角制造业都处于分工体系的末端。这样一种国际分工定位,使该地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局。提升产业层级、与国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扩大高新技术中间产品的生产平台是长三角制造业摆脱困局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长三角制造业 国际分工 发展困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传江 吕力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第二代核心模型为分析框架来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实证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可以用"由中心向外围的制造业空间扩散"来解释,这种扩散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伴随着制造业扩散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趋同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关键词:
产业同构 制造业空间扩散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关键词:
全球城市区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后凯
本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用专业化系数、市场占有率、产品出口率、资金利润率等指标考察其制造业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抓好品牌建设,掌握和发展核心技术;将上海建成中国的国际管理控制中心;依靠产业集群化加快外资企业“落地生根”;加强城市间合作,促进地区制造业一体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志华,陈圻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bdivision of area and industry,manufacturing structural convergence in Delta Area of ChangJiang River was measured.Competitive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in this Area was examined.Causes of occurrence of high convergence and high increase of manufacturing were analysed.The scientific attitude to structural convergence was pointed.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制造业 结构趋同 绩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卫东 彭俊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规模最大的经济区 ,上海市、江苏沿江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八市、浙江省的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六市都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 ,土地总面积 996 87.5km2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 1998年全区人口 74 4 5 .6 9万人 ,GDP总量 12 70 1.39亿元。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 ,人口分布最密集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阐明了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 ,开发区建设数量最多 ,类型最齐全的地区 ,它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现代化园区、...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开发区 建设和发展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兰 叶森 曾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人口产业密集区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都市区之一,推进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浦东新区的视角,以集成电路(IC)产业为分析对象,系统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浦东的区域产业联动具有资金境外联系强而境内联系弱、跨国产业链联系密切而境内联系少、人才流入多于流失、技术合作伙伴多在本地和境外而与江浙合作少、产业联动制度环境总体较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着力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尊重企业的区域经济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魁浩 乔观民 刘键初
本文运用区域分析法分别从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南翼层次对宁波市发展进行定位 ,指出宁波市城市特色是港城 ,城市建设目标是多功能综合性港口城市 ,并对宁波市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宁波 长江三角洲 城市功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石慧 王正卫
长江三角洲①是我国乃至亚洲和全球经济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加速发展,区内城镇建成区总面积已超过6300平方公里,占地区总面积的6.36%,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化模式。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加强地区内部整合,形成紧密合作、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来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关键词:
趋势 长江三角洲 城市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世俊 叶舒娟 王秉建
文章依据经济地理学经典理论,借助区域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大核心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的聚类分析,为划分三大核心城市的各自腹地范围提供了依据。基于三大核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状况和空间辐射范围,提出了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模式,归纳演绎出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整合架构,以期对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使之更好的发挥其在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城市群 经济联系强度 空间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