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2)
2023(6171)
2022(5164)
2021(4325)
2020(3460)
2019(7615)
2018(7197)
2017(13783)
2016(7093)
2015(7678)
2014(7592)
2013(7772)
2012(7433)
2011(7065)
2010(7087)
2009(6533)
2008(6088)
2007(5469)
2006(5189)
2005(4738)
作者
(22594)
(19352)
(19277)
(18506)
(12231)
(9051)
(8449)
(7366)
(7290)
(6925)
(6599)
(6360)
(6192)
(6110)
(6021)
(5975)
(5702)
(5556)
(5505)
(5278)
(4948)
(4703)
(4517)
(4495)
(4474)
(4318)
(4105)
(3850)
(3792)
(3718)
学科
(60134)
经济(60105)
管理(19905)
方法(17733)
地方(16473)
数学(16318)
数学方法(16255)
(13761)
地方经济(12383)
环境(11394)
(11338)
中国(10746)
(9842)
企业(9842)
业经(9361)
(8121)
经济学(7587)
产业(6444)
(6430)
(6367)
(6151)
(6029)
金融(6028)
(5995)
贸易(5991)
农业(5865)
资源(5858)
(5715)
(5702)
(5643)
机构
大学(116241)
学院(116091)
(64522)
经济(63510)
研究(45963)
管理(40255)
理学(34690)
理学院(34228)
管理学(33694)
管理学院(33488)
中国(32381)
科学(26756)
(24876)
(23538)
(23145)
经济学(22762)
研究所(21074)
财经(20595)
经济学院(20351)
中心(19305)
(18751)
(17182)
(17011)
(16624)
业大(15743)
财经大学(15226)
科学院(14823)
北京(14643)
(14149)
师范(14029)
基金
项目(77989)
科学(62920)
基金(59846)
研究(53286)
(52742)
国家(52451)
科学基金(45350)
社会(39056)
社会科(37417)
社会科学(37411)
基金项目(31822)
(29423)
自然(28294)
自然科(27647)
自然科学(27639)
自然科学基金(27118)
(24237)
资助(23942)
教育(22698)
(18669)
重点(17923)
国家社会(17880)
编号(17801)
(17289)
(16073)
经济(15938)
发展(15438)
(15398)
(15243)
教育部(15066)
期刊
(76324)
经济(76324)
研究(38845)
中国(18475)
学报(17912)
(17520)
科学(17144)
管理(16219)
(15013)
经济研究(14133)
大学(13836)
学学(13675)
财经(11542)
(10270)
农业(10096)
问题(9976)
技术(9847)
业经(9200)
(9180)
金融(9180)
技术经济(8162)
统计(7422)
(7373)
世界(6999)
(6427)
国际(6255)
经济问题(5984)
资源(5977)
决策(5753)
商业(5721)
共检索到175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渝琳  郑效晨  
文章利用Moran I指数对我国1997-2010年31个省市的FDI和工业污染排放物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辐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DI和工业污染排放物都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高集聚型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低低集聚型省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从空间辐射角度看,FDI的高高集聚型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而工业污染排放物的高高集聚型省份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的东部地区,二者的低低集聚区域主要为西部省份。对此,文章提出要提高引资标准和引资质量,提高中心城市吸引外资空间辐射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星  聂春光  
文章主要运用De Bruyn分解模型与产业发展和转移动态性指标进行研究:把中国工业污染排放的变化分解为工业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工业规模的增大导致工业污染排放的增加,而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工业污染排放的减少,工业规模的增大所导致工业污染排放的增加大于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工业污染排放的减少。研究还发现工业产业的空间转移导致了工业污染排放的空间转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国兵  张鑫  
本文使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表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上海、江苏等25个省级区域中得到了验证,而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等5个省级区域并没有得到支持。省级开放程度的提高对本地环境的总体影响不利,并且上海、广东和江苏等21个省级区域工业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而北京和河北工业污染排放呈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相关性。据此,工业污染排放具有空间相关性的省级区域应采取区域联防联控环保政策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通过扩大开放来提升技术进步以改善省级环境质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蔚然  钟茂初  
本文主要探讨地理区位与工业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刻画中国工业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中国工业污染排放表现出向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大核心城市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局部区域范围内,工业污染排放同样向区域核心城市集聚。在不同核心城市的地区中,以上海为核心的地区出现了工业污染排放再次集聚的次级高地;而以香港为核心的地区中,区域核心城市则表现出更强的工业污染排放集聚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盛三化  李佐军  
工业污染预防技术进步理论上既能减少工业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节省治污投入,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文章构建工业污染预防技术进步测度指标,采用2003—2015年我国工业污染相关资料,运用反事实分析法,对我国工业污染预防技术进步的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进行了统计分析与估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盛三化  李佐军  
工业污染预防技术进步理论上既能减少工业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节省治污投入,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文章构建工业污染预防技术进步测度指标,采用2003—2015年我国工业污染相关资料,运用反事实分析法,对我国工业污染预防技术进步的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进行了统计分析与估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立平  李婷婷  胡义伟  
本文基于环境EKC曲线理论,采用2002~2013年中国31个省际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工业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关性进行研究。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对工业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工业污染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并形成了不同集聚区域。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对工业污染的空间影响效应明显,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呈现EKC曲线假设的倒"U"形关系,能源结构与工业污染呈现正向相关关系。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孟源  郑义  
文章基于1997-2010年省级层面的数据测算出中国的环境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FDI与工业污染排放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FDI、资本禀赋、国有产值比重、环境技术效率等变量对于我国的工业污染排放均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验证了"环境避难所"假说;FDI流入不仅直接带来大量的"三废"污染排放,而且通过关联效应驱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工业化和"资本深化",间接导致污染排放增加;资本禀赋、国有产值居高不下均强化了污染排放,环境技术效率显著弱化了污染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文斌  吴伟平  邝嫦娥  
文章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样本,选取6个反映工业污染情况的主要指标,利用主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环境污染分布状况进行深入研究,绘制中国工业污染空间分布格局图,分析各区域间工业污染的差异,并且提出环境污染治理的可行性对策建议,进而为推行节能减排和"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玉红  
工业污染是中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十几年,随着大城市"去工业化"和污染企业"退城搬迁",中国工业企业在城乡空间重新布局。本文采用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大部分小微企业和三分之一大中型企业位于农村地域;污染密集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域;农村企业集聚与分散并存,工业集聚区企业与分散企业体量相当。然而,中国环境保护力量与污染企业分布存在着空间错位:城镇地域污染企业少但政府和社会环保力量集中,农村地域工业集聚区污染企业多但环境监管弱。应针对中国工业污染源在城乡间的实际分布格局,将工业污染防治重点向农村各类工业集聚区转移;地方政府应对污染企业的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连阁  钟搏  王学渊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是企业补偿环境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其就业效应与生产性投资拉动就业截然不同。通过调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和模式,中国能否实现地区环境改善和就业增长的双重红利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变量的地区劳动力供求模型,分析得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地区劳动力需求效应取决于其企业竞争力正效应与企业生产规模负效应的高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地区劳动力供给效应取决于劳动者效用的提高程度。采用污染物无量纲化后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变量,基于1997—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并运用联立方程回归估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提高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强度能实现地区就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小林  王欢  刘丰旋  冯文昕  
分析陕西省各区域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分异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各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依据相关数据,计算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计算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权重、评价值及贴近度。分析表明,陕西省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呈现出西部和南部低于东部和北部的分布差异性;渭南市、铜川市和榆林市的排放结构中,工业烟(粉)尘对综合评价值的贡献大;渭南市、商洛市、汉中市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指标均偏高;榆林市和铜川市减排潜力集中在工业废气污染物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上。各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存在分异性,应实行分区域、差别化、针对性的减排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小林  王欢  刘丰旋  冯文昕  
分析陕西省各区域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分异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各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依据相关数据,计算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计算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权重、评价值及贴近度。分析表明,陕西省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呈现出西部和南部低于东部和北部的分布差异性;渭南市、铜川市和榆林市的排放结构中,工业烟(粉)尘对综合评价值的贡献大;渭南市、商洛市、汉中市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指标均偏高;榆林市和铜川市减排潜力集中在工业废气污染物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上。各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存在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世前  
可持续发展系统由环境、经济与社会构成,且三者间长期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与互动关系。本文基于EKC理论研究框架分析中国工业污染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关系,为了提高传统灰色预测模型的精度,借助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布谷鸟搜索算法对未来几年内中国工业污染水平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近期中国工业污染水平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污染总量和污染水平处于相对高位,这种传统的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将在未来对中国的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成果将为政府完善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艳君  张志辉  
本文从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的角度,就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我国工业污染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大,且有逐渐减缓的趋势。但就具体产业而言,外商投资确有转移污染的倾向,而且环境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对外资和外贸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以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