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18)
2023(16380)
2022(14030)
2021(12821)
2020(10700)
2019(24724)
2018(24247)
2017(47600)
2016(25275)
2015(28341)
2014(28173)
2013(27781)
2012(25487)
2011(23016)
2010(22873)
2009(21033)
2008(20082)
2007(17367)
2006(15280)
2005(13242)
作者
(71448)
(59906)
(59308)
(56631)
(38230)
(28651)
(26901)
(23505)
(22759)
(21181)
(20294)
(20170)
(18905)
(18685)
(18526)
(18167)
(17719)
(17409)
(17101)
(16888)
(14762)
(14523)
(14396)
(13654)
(13456)
(13267)
(12968)
(12748)
(12023)
(11550)
学科
(124259)
经济(124137)
管理(73939)
(68317)
(57150)
企业(57150)
方法(54676)
数学(47921)
数学方法(47364)
中国(27372)
(27334)
地方(26642)
(26252)
业经(25148)
(24003)
农业(18840)
(18380)
贸易(18372)
理论(18331)
(17785)
(17697)
环境(17276)
(17134)
(16520)
财务(16447)
财务管理(16412)
地方经济(15900)
技术(15729)
企业财务(15614)
(15479)
机构
大学(366723)
学院(364151)
(156458)
经济(153437)
管理(146906)
理学(128590)
理学院(127194)
管理学(124975)
管理学院(124301)
研究(119743)
中国(87385)
(76182)
科学(71659)
(68642)
(58076)
财经(56437)
中心(53860)
研究所(53097)
(52202)
业大(51665)
(51398)
(50584)
经济学(49087)
北京(47600)
(47342)
师范(46950)
经济学院(44084)
(43569)
财经大学(42188)
(41231)
基金
项目(252886)
科学(200434)
基金(185806)
研究(185388)
(160710)
国家(159438)
科学基金(138672)
社会(119619)
社会科(113502)
社会科学(113475)
基金项目(98390)
(96815)
自然(89344)
自然科(87279)
自然科学(87261)
自然科学基金(85706)
教育(85241)
(81454)
资助(76925)
编号(74663)
成果(59396)
(56478)
重点(56134)
(53885)
(52186)
课题(50530)
国家社会(49865)
教育部(49311)
创新(48696)
科研(48136)
期刊
(168110)
经济(168110)
研究(108241)
中国(60278)
学报(54070)
管理(53745)
(51458)
科学(50650)
(46312)
大学(42123)
学学(39882)
教育(36066)
技术(32799)
农业(32118)
(28935)
金融(28935)
财经(28426)
经济研究(28152)
业经(25452)
(24363)
问题(21632)
技术经济(19178)
统计(17843)
理论(17321)
图书(17128)
商业(16337)
科技(16118)
现代(15958)
(15955)
(15714)
共检索到519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林  曾华珑  黄日福  
本文从理论上对FDI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的途径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途径包括:通过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来促进二元经济转型;通过提高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产值来影响二元经济的转型。通过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对FDI与二元经济转型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农业部门的FDI对二元经济没有明显的影响,而非农业部门的FDI对二元经济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可以弱化中部地区的二元经济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日福  陈晓红  
本文从外资的资本供给和技术外溢的角度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并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中部地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在外资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并未发挥明显的作用;而在3种外资投资方式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最为明显,对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未能对产业结构产生明显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裕  师明  谢良  
文章通过1992~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中部地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FDI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来自于国内投资,劳动力因素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趋于下降,人力资本因素的作用还不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帅  张桂文  孙亚南  
二元经济转型中,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就业压力过大,资源短缺,环境约束等问题。技术创新可以使工业和农业两部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就业压力及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二元经济转型。本文选取1987年到2012年二元对比系数作为度量二元经济转型的指标、选取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作为度量技术创新的指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确定技术创新和二元经济转型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计量检验的结果提出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磊  陈坚  郭玉清  
文章提出二元转型程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分为工资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并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点,论述了劳动收入份额随二元转型程度变动的"U"型规律。文章对199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总体及分组计量分析表明,二元转型系数与劳动收入份额的"U"型关系确实存在,同时低水平组的劳动生产率负效应更大,随着二元转型程度的发展,工资效应的正向作用开始显现,而劳动生产率的负效应则逐渐减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  
中部地区覆盖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以占全国约1/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超过全国1/4的人口,创造了近1/5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一)中部地区亟须扩大经济规模长期以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因此,必须提高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0年,中部地区年底总人口3.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8%,是国内消费的重要力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小勇  陈运平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精神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从逻辑上对其做了相应的判断,认为精神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接着在这种理论判断的基础上,对精神资本进行指标的选择和量化,并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内部机理,最后在量化指标的基础上定量分析精神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精神资本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将中部地区的情况与全国以及与精神资本质量较高的区域情况进行对比,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精神资本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强  孟丽莎  
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本文利用1978~2012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二元金融与二元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金融资源均衡配置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保持向农业、农村领域适度的金融资源倾斜配置、防止农村金融抑制,有利于二元经济结构良性转换。为此,要统筹城乡金融改革,同步推进城乡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的改革,并通过"保水于田"、"强制回流"、"控制流出"等综合措施,确保适度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领域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建增  
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对FD I区位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部地区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FD I的垂直型性质,使得其难以形成吸引外商投资的积极因素。针对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现状,提出完善金融市场组织结构和提高金融机构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海兵  李华  
梳理了中部地区吸收利用FDI的现状和特征,计算出了中部的TFP(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构建VAR模型对FDI和TFP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FDI对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促进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中部地区在吸收利用FDI过程中要引导技术引进,加强自主创新;创造公平环境,扶持本土企业;鼓励中外合资,强化技术合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晨  
本文通过构建斯拉法—列昂惕夫体系下的二元经济模型,分析了二元经济形成的原因及其后果。本文认为若存在显性或隐性的要素流动限制和农产品价格管制,则非平衡的技术进步会加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采用新编制的中国历史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前六十年农产品实际价格一直低于理想的一元经济条件下的理论价格,但随着人口等要素流动限制和农产品价格干预的减少,近年来工农业差距在不断缩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本文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FD I)促进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揭示了FD I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雷日辉  王洋  喻坤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征,并进行了区域比较;建立了FDI及其来源、人力资本影响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结合面板数据方法,研究我国中部六省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发现,FDI主要通过其自身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的积累增强了FDI通过技术扩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的外溢效应,但相对于我国港澳台地区,来自欧美日等国的FDI能够更好地与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相结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利平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使得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不仅拉动了投资,并且促使居民生活方式转型,使得很多居民从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商品化、市场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而提升了货币需求。本文认为,城镇化的过程不仅是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也是产业的转型过程,更是居民生活生产方式转型的过程。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这个阶段可能带来了超额的货币需求,根据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城镇化对货币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超额货币供应可能并不总是存在,随着城镇化空间的减少,超额货币供应会逐渐减少。超额货币供应是一个历史现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的货币之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坚  常远  
运用我国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但这种推动效应较小,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依然表现为依靠投资拉动。因此,为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应优化引资政策、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