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1)
2023(8676)
2022(7533)
2021(7122)
2020(6296)
2019(14771)
2018(14547)
2017(28053)
2016(15144)
2015(17668)
2014(17778)
2013(18114)
2012(17134)
2011(15680)
2010(15598)
2009(14721)
2008(14682)
2007(13048)
2006(11142)
2005(10081)
作者
(44837)
(37888)
(37817)
(36218)
(23811)
(18080)
(17377)
(15002)
(14281)
(13252)
(13054)
(12550)
(12154)
(11940)
(11863)
(11844)
(11535)
(11257)
(10856)
(10826)
(9411)
(9305)
(9199)
(8689)
(8538)
(8497)
(8366)
(8216)
(7647)
(7551)
学科
(72628)
经济(72565)
管理(41785)
(40347)
方法(37154)
数学(33777)
数学方法(33569)
(31307)
企业(31307)
中国(20441)
(18159)
(16812)
贸易(16807)
(16796)
(16375)
(13780)
业经(12443)
(12411)
农业(11871)
地方(11651)
(10776)
银行(10747)
(10635)
金融(10633)
(10364)
(10341)
环境(10295)
(9316)
财务(9300)
财务管理(9273)
机构
大学(233046)
学院(228811)
(106700)
经济(104929)
管理(87544)
研究(82647)
理学(76070)
理学院(75197)
管理学(74059)
管理学院(73646)
中国(63590)
(49211)
科学(48676)
(46097)
(42544)
研究所(38937)
(38867)
财经(37631)
中心(36732)
经济学(34790)
(34411)
业大(33194)
北京(31725)
(31678)
经济学院(31569)
农业(30892)
(29073)
(29046)
师范(28796)
财经大学(28050)
基金
项目(151002)
科学(119542)
基金(113319)
研究(107869)
(99354)
国家(98608)
科学基金(83547)
社会(71403)
社会科(67823)
社会科学(67803)
基金项目(59598)
(55003)
自然(53355)
自然科(52189)
自然科学(52172)
自然科学基金(51280)
教育(49428)
(47736)
资助(47678)
编号(41570)
(35956)
重点(34124)
成果(33551)
(32404)
教育部(30965)
(30780)
国家社会(30703)
中国(30006)
科研(29431)
人文(29210)
期刊
(112625)
经济(112625)
研究(68553)
中国(40831)
学报(36219)
(34540)
科学(34167)
(34154)
管理(30324)
大学(27073)
学学(25589)
农业(23214)
经济研究(20412)
(20032)
金融(20032)
财经(19095)
教育(18040)
技术(17792)
业经(16690)
(16473)
问题(15351)
(15010)
(13810)
世界(13115)
国际(12901)
技术经济(12464)
统计(12265)
商业(11608)
(10637)
理论(10470)
共检索到334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素  王波志  
建立了能源消费强度和FDI规模的面板VAR模型和面板计量模型,采用1995—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能源消费强度和FDI规模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FDI规模对能源消费强度有显著的正向效应;FDI规模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保持在4.3%左右;FDI规模和能源消费强度之间呈典型的倒U型关系,说明能源消费强度随着FDI规模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岭  武春友  赵奥  
基于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动态方差分解法,从不同视角对两组变量的交互动态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旨在揭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内在联系、互动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呈现波动态势,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组变量的动态脉冲响应为负,体现出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之间的反向变动走势;与城市化相比,能源强度的脉冲曲线波动剧烈,说明单纯依靠能源系统内部来改善能源效率缺乏可持续性;方差分解时序值显示,能源强度对城市化变动因素的累计贡献较低,而城市化水平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显著且增长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晓平  孙磊  
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对工业内部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结构变化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政策措施。基于改进的差值分解法,本文把1997年-2007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基本上归因于效率效应,其总体贡献率达90.48%。对工业内部36个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分解结果显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工业等部门的效率效应对降低全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贡献最大,但同期高耗能冶金工业规模扩张产生的结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效率效应。未来中国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耀华  仲伟周  庆东瑞  
运用Theil指数研究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0—2010年间碳排放强度分布及其差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总体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反映了近年来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存在增大的趋势,且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增大造成的;中国四区域间碳排放强度呈现"俱乐部收敛"的特征。地区间碳排放强度差异不断扩大,一方面增大了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为不同地区间在节能减排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枫  王丽丽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95年-2009年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面板数据,使用费雪理想指数分解法对我国能源强度的变动趋势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1995年-200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来自于能源效率的提高,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较为有限。从省际层面来看,1995年-2009年各地区的能源强度都普遍降低,但各省市区之间的能源强度的绝对水平与变动幅度差距在扩大。在这一时期,由地区间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强度变化分化明显,并与部门内能源效率的作用相互加强,造成了地区间能源强度分布趋于分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巧生  陈亮  张炎涛  成金华  
本文选取中国各省1986~2005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异质面板协整和基于面板的误差修正模型重新检验中国能源消费和GDP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总体存在能源消费与GDP的双向因果关系,同时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只存在从能源消费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而中西部地区则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就短期而言,中国总体及东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与GDP无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则存在能源消费和GDP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少君  
本文在理论分析能源消费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FMOLS与DOLS估计法、VECM等方法,实证分析了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能源消费与进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期内,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发展均显著地促进了能源消费的需求;短期内,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但能源消费与进口贸易间不存在短期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能源消费与进、出口贸易间的关系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各地区简单实行减少能源消费类措施将对出口贸易或进口贸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更应注重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改进技术、提高能源传输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优化出口结构、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耀彬  
文章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和协整分析来实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测算出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变动的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联系,且二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这种长期均衡的短期纠正力量并不很强;现阶段城市化对我国能源需求的贡献作用尚比较小,而且还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建立有助于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是中国降低能耗的根本路径选择和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丽娜  赵涛  刘广为  孙金帅  
能源强度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以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可以由能源结构来表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分析1990-2010年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据。基于SVAR模型构建的所需条件,对3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构建SVAR模型。通过S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应用方差分解技术,探究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能源强度变化中的贡献度。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庆刚  郭菊娥  师博  
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技术对我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省际能源强度具有全域性空间依赖关系,并随距离的扩大而减弱,已呈现西北省份和东南省份两大局域性"空间俱乐部"式收敛分布特征。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RM)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LS)的对比分析发现,能源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空间溢出对能源强度的边际效应超过许多传统影响因素;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和开放度对能源强度变动依然具有较强解释力度,但边际效应有所下降。投资率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稳定且非常显著。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影响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结论,本文认为我国能源强度总目标分省份分解执行时,省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毅  
本文基于“碳排放强度”的分组思路,分别建立低碳发展区域和高碳发展区域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信贷投放的面板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上述三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信贷投放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低碳发展区域和高碳发展区域存在显著差异。(2)低碳发展区域的信贷投放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存在着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而高碳发展区域的这一现象并不显著。(3)信贷投放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表明金融机构较好地执行了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了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金红  
文章利用历史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能源消费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从现实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导致资源短缺,为支撑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确实进行了大量的资源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文章得出启示:中国经济继续增长会刺激能源消费继续增加,从而对外直接投资还会增加。为配合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增加资源导向型的直接投资,中国政府应该加强能源外交,为中国企业境外资源开发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为其提供政策支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海曙  乔继伟  
依据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8~2013年面板数据,考量长期资金市场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资金市场发展对东部地区能源强度下降影响较大,产业结构升级、人均GDP提高均有利于各地区能源强度下降,技术进步、对外贸易度对各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呈现出分化态势。鉴此,应充分发挥长期资金市场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重视研发投入产出技术成果转化等,多渠道降低能源强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晓平  
能源消费强度反映国民经济发展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其变动方向及影响因素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但研究中大多以我国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为对象,对地域差异关注不足。本文选取多项指标,构建能源消费规模份额指数、能耗强度指数、增长速度指数、综合消费指数,从不同角度刻画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法,定量研究了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与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工业化程度、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存在直接关系,尤其是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的提高将会显著增加地区经济能耗强度。现阶段,控制高耗能重化工业的重复建设与盲目投资,对于减小能源消耗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玉环  李倩  陈婷  
本文根据我国三次经济普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行业差异的基础上,利用LMDI分解法与完全分解法,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将能源消费强度分解为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率因素逐渐超越结构因素成为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主要因素,以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效率因素的提高,对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发挥积极作用;工业部门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能源消费强度降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