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7)
- 2023(14980)
- 2022(12869)
- 2021(12209)
- 2020(10343)
- 2019(23813)
- 2018(23381)
- 2017(44694)
- 2016(24314)
- 2015(27321)
- 2014(26815)
- 2013(26815)
- 2012(24641)
- 2011(22319)
- 2010(21968)
- 2009(20082)
- 2008(19399)
- 2007(16506)
- 2006(14341)
- 2005(12540)
- 学科
- 济(97192)
- 经济(97080)
- 管理(65924)
- 业(62982)
- 企(50791)
- 企业(50791)
- 方法(46504)
- 数学(40749)
- 数学方法(40387)
- 中国(27710)
- 农(25302)
- 财(23724)
- 贸(22349)
- 贸易(22339)
- 易(21780)
- 学(21577)
- 业经(20210)
- 地方(17681)
- 农业(16984)
- 制(16915)
- 环境(15491)
- 融(15278)
- 金融(15277)
- 和(15190)
- 银(15071)
- 银行(15002)
- 技术(14825)
- 理论(14492)
- 行(14360)
- 务(13922)
- 机构
- 大学(348054)
- 学院(342358)
- 济(142061)
- 经济(139392)
- 管理(134430)
- 研究(122345)
- 理学(117591)
- 理学院(116213)
- 管理学(114225)
- 管理学院(113639)
- 中国(90702)
- 科学(76975)
- 京(74838)
- 所(62347)
- 农(61728)
- 财(61221)
- 研究所(57718)
- 业大(55501)
- 中心(53609)
- 财经(50027)
- 农业(48982)
- 北京(47576)
- 江(46253)
- 经(45910)
- 范(44109)
- 院(43970)
- 师范(43604)
- 经济学(43324)
- 经济学院(39226)
- 州(37722)
- 基金
- 项目(242125)
- 科学(189228)
- 基金(177634)
- 研究(170892)
- 家(158170)
- 国家(156937)
- 科学基金(132730)
- 社会(108926)
- 社会科(103304)
- 社会科学(103277)
- 基金项目(94598)
- 省(91271)
- 自然(87939)
- 自然科(85918)
- 自然科学(85889)
- 自然科学基金(84386)
- 划(78905)
- 教育(77328)
- 资助(73267)
- 编号(67030)
- 重点(54524)
- 部(53973)
- 成果(53644)
- 发(51284)
- 创(50223)
- 创新(46944)
- 科研(46897)
- 课题(46080)
- 教育部(45769)
- 国家社会(45586)
- 期刊
- 济(146849)
- 经济(146849)
- 研究(100473)
- 学报(62192)
- 中国(61922)
- 科学(54953)
- 农(54855)
- 管理(47204)
- 大学(46058)
- 学学(43545)
- 财(43495)
- 农业(38271)
- 教育(33408)
- 融(27718)
- 金融(27718)
- 技术(25961)
- 经济研究(25425)
- 财经(23959)
- 业经(22676)
- 业(20763)
- 经(20527)
- 问题(19720)
- 贸(18772)
- 国际(17891)
- 科技(17648)
- 图书(16726)
- 版(16587)
- 业大(16182)
- 世界(16159)
- 技术经济(15925)
共检索到491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振林
近二十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利用FD I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进入“入世”后过渡期以来,FD I利润和红利等的汇出给收益项目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却在日益增加,致使中国国际收支平衡日渐脆弱和不稳。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及时化解。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力 刘振林
作为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近二十多年来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无疑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进入“入世”后过渡期以来,FDI利润和红利等的汇出给收益项目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却在日益增加,致使中国国际收支平衡日渐脆弱和不稳定。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预防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霞 余玲
来华加工贸易型FDI从2000年开始通过加工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顺差两个渠道促成并决定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本文借助于系统的国际收支和对外经贸统计,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展现加工贸易型FDI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确切影响,并通过情景模拟展现如果没有加工贸易型FDI的支撑,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格局是否会发生改变,从而为以往的经验分析提供更为严谨的数据支撑和论证。分析表明,如果剔除加工贸易型FDI,长期以来的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会表现出顺差和逆差交替的状态;如果将加工贸易型FDI转变为非加工贸易型FDI,则会出现经常账户持续逆差和资本金融账户持续顺差的格局。尽管加工贸易型FDI是双顺差形成的直接原...
关键词:
加工贸易 FDI 国际收支 “双顺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小五 王旭祥
本文从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局面的形成原因入手,主要探讨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失衡中的决定性作用,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形式具有较大的潜在不稳定性,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弹性还不够充分时,资本项目尤其是对于资本流出的管制不宜过快放开。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 双顺差 资本管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付海燕
国际直接投资不仅会影响东道国国际收支,也会对投资母国国际收支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机制,并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投资效应、利润汇回效应和贸易效应所包含的7种渠道影响母国国际收支;对外直接投资初期会造成母国国际收支净效应为负的情形,但伴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累积,国际收支净效应会逐步为正。最后本文测算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国际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大于国内投资收益率;近年来国际收支净效应持续为负,但对改善"双顺差"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收支 净效应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成力为 赵越
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的首要问题,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为对外开放的事后会计性记录,它的结构及各组成账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把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为对外开放的事后会计性记录,从内外均衡的视角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研究贸易账户、资本账户和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进口、出口、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经济增长是出口、进口、进出口、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及外汇储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较之于出口,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沂 王铮
笔者利用VEC模型,对1982年~2008年间中国资本流入与国内经济增长存在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资本流入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同周期变动;国内经济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国内股票收益率与房地产价格变动对中国资本流入的规模和速度会产生较强冲击;国际资本流入的周期变动能引发人民币出现新一轮内外价值偏离,能延缓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还能放大外汇储备贬值风险,甚至增强宏观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蒲应 李莉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瑶 张明
展望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大概率将呈现经常账户顺差有所下降、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季度余额变动不居、净误差与遗漏项净流出依然显著的特征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上维持着“一顺一逆”格局,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际投资头寸稳步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需求错位下贸易盈余扩增,但也表现出经常账户盈余持续积累动力有所疲软、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波动性上升、储备资产存流量背离缓解、净误差与遗漏项流出规模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小波 傅强
近年来,进入中国的FDI不断从出口导向型向市场寻求型转变,快速抢占中国市场。本文通过建立差分模型,考察FDI这一行为变迁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表明以占领东道国市场为目的FDI将在长时期内不断削减FDI产生的净出口效应,使得东道国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减小,且随着寻求市场型FDI存量占FDI的比重不断增大,极有可能导致FDI产生的国际收支净效益转为逆差,甚至引发国际收支危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腾龙 邵臻励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问题由来已久。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巨额累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造成流动性过剩,使得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预期,央行数量型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封存"过剩流动性乃至消除流动性过剩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才能彻底消除流动性过剩的威胁。从双顺差的内涵和现状分析入手,研究双顺差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利益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机制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顺差 成因 影响 再平衡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宪春
《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一文对 1 982— 1 999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差额项目进行了分析。它揭示了这一时期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差额的变动趋势 ,阐述了这些主要差额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了我国储备资产变动的原因。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差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焦武 许少强
本文主要通过对198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特征和相应带来的规模越来越大的FDI流入;中国长期存在储蓄与投资矛盾,造成储蓄持续大于投资,这些是使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失衡现象的根本原因。它实际上是在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因此国际收支失衡是结构性的。文章也分析了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产生的负向冲击问题,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以及一种可行的政策搭配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