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6)
2023(8487)
2022(7324)
2021(6879)
2020(5815)
2019(13459)
2018(13224)
2017(26025)
2016(13473)
2015(14859)
2014(14370)
2013(13656)
2012(12264)
2011(10592)
2010(10105)
2009(8715)
2008(7913)
2007(6251)
2006(4921)
2005(3822)
作者
(33606)
(28164)
(27904)
(26460)
(17674)
(13320)
(12788)
(11056)
(10722)
(9707)
(9510)
(9260)
(8876)
(8377)
(8372)
(8360)
(8267)
(8171)
(8043)
(7950)
(6653)
(6625)
(6496)
(6408)
(6327)
(6214)
(5921)
(5835)
(5514)
(5453)
学科
(53158)
经济(53106)
管理(43316)
(38154)
(32334)
企业(32334)
方法(30694)
数学(28124)
数学方法(27790)
(15823)
环境(13143)
(12433)
中国(11647)
(10815)
财务(10783)
财务管理(10753)
业经(10710)
企业财务(10321)
(10146)
(9421)
(9252)
银行(9248)
(9220)
贸易(9217)
(9115)
金融(9114)
(9041)
(8829)
技术(8651)
地方(8632)
机构
大学(173664)
学院(173486)
(75373)
管理(75169)
经济(74171)
理学(66645)
理学院(66097)
管理学(65055)
管理学院(64734)
研究(49859)
中国(39371)
(34087)
(33539)
科学(28659)
财经(28623)
(26489)
中心(25874)
业大(24403)
经济学(24295)
(22874)
(22529)
经济学院(22316)
财经大学(22063)
(21642)
商学(20410)
经济管理(20252)
商学院(20248)
研究所(19982)
(19852)
师范(19650)
基金
项目(132439)
科学(107206)
基金(100782)
研究(96197)
(87123)
国家(86479)
科学基金(77132)
社会(64946)
社会科(61889)
社会科学(61874)
基金项目(54053)
自然(50263)
(50252)
自然科(49167)
自然科学(49159)
自然科学基金(48273)
教育(44536)
(42407)
资助(40664)
编号(37035)
(30852)
重点(29312)
(28530)
国家社会(28260)
(27649)
教育部(27337)
成果(27115)
人文(26747)
创新(26723)
科研(26513)
期刊
(66998)
经济(66998)
研究(43047)
(26991)
管理(26152)
中国(25392)
学报(23434)
科学(22536)
大学(19293)
(18613)
学学(18433)
技术(15836)
(15018)
金融(15018)
财经(13597)
农业(13222)
教育(11633)
(11599)
经济研究(11384)
业经(10827)
统计(9193)
问题(9113)
财会(8669)
理论(8635)
(8528)
技术经济(8352)
资源(8195)
实践(7952)
(7952)
决策(7590)
共检索到228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宇  蒋殿春  
本文从外资进入对中国能源消耗所产生的影响这一基本问题出发,通过构造特定的能耗强度指标对各地区的能耗状况进行评价,并将其进一步分解得到影响能耗强度变动的产业结构、总体技术进步与地区相对技术进步指标。以此为基础对外资进入与政府监管在地区能耗强度变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外资进入与政府监管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进入并未引起中国产业结构向高能耗行业转移,同时外资的流入显著促进了当地和其他地区节能技术的应用,并对当地的环境监管起到明显的强化作用。尽管外资流入会通过弱化其他地区的环境监管引起这些地区能耗强度的提升,但其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总体影响仍是积极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德山  张淑英  
根据中国2000—2007年的可比价能源投入产出表,分析6部门的完全能耗系数变化趋势,并采用因素分解法,将能耗强度变动分解为直接能耗变化、产品技术变化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在各个部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工业对煤、石油的完全能耗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煤和石油的能耗强度总量呈负向变化,主要原因是其直接能耗强度变动;天然气和电力的能耗强度总量呈正向变化,主要原因分别是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和产品技术变化;产品技术变化不利于农业、工业、建筑业、交运仓邮和其他非物质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颖  马萍  刘璐  
研究能源消费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是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的基础。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是测度能源消耗强度影响程度的一类方法,对这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新方法,该方法分别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和投入产出法的优势,在完全分解交互项的同时,充分考虑部门之间的消耗及产品结构变化等特点。通过将此方法用于中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结果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解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春友  赵奥  卢小丽  吴荻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掠夺式开采的日益严重,中国不可再生能源供需缺口日渐放大,来自于经济增长和消耗强度的冲击使得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逐年增大。在对不可再生能源供需缺口以及消耗构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IPAT方程、LMDI分解法,对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针对作为主要驱动因素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强度,运用费雪指数分解法进行二次结构、效率效应分解,并就分析结果作出具体剖析。研究结论如下:①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呈现"谷峰交替"型变动趋势,消耗压力的增加主要源于经济因素的驱动,消耗压力的减弱主要源于消耗强度的抑制性驱动作用;②结构效应指数对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基于我国1980—2004年的经济与能源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现有能源消耗强度完全分解模型的求解方法,开展六部门结构变化及其能源消耗强度变化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影响方向及影响份额研究表明:用简单平均微分PDM2方法分解计算的结果误差是相当小的,效果满意;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其中,工业部门的技术改进是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主导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开明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一些文献认为城市化是引致能源消耗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时序数据的协整检验和横截面数据的相关与回归分析,检验城市化对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实际影响效应,发现城市化并不构成能源消费增加的重要动力,其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用能方面。结论对于合理推进城市化,降低能源消耗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刚  唐铁球  
构建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模型(SDA),采用改进的两极分解方法,运用1992-2012年我国能源消耗及最终需求的数据,从需求整体及行业层面对消费、投资、出口等驱动我国能源消耗诸效应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需求规模扩张及产业关联效应是期间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能源工业及重工业消耗能源9.62、12.47亿吨,合计占期间总能耗的78.7%,系能源消耗的关键部门。从各类具体需求(消费、投资、出口)自身驱动效应及部门特征来看,消费驱动能源消耗主要集中于农业及服务业,以规模效应为主。投资、出口驱动能源消耗主要集中于工业,以规模效应及中间结构效应为主。因此,实现经济由依靠投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巧生  
本文利用费雪指数分解模型从产业层面考察了我国能源强度指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诸因素中效率份额的贡献占绝对主导,结构份额的影响较少,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累计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从时间演变的角度看,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呈现明显逐年放缓趋势,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逐年减低。(2)198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ΔTFP)每提高1%,能源消耗强度(ΔI)相应地降低约0.33%。作为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能源强度不断降低现象的发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文章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消耗强度仍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相对于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也少得多,除了少数年份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作用是负面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份额变动和效率份额变动。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经济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除了少数年份外,各区产能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效率份额,我国各经济区钢铁行业结构份额调整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应该发挥各经济区产能调整的作用;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降低要特别注意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3大经济区的调整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宇  蒋殿春  
本文基于FDI的环境效应这一基本问题,以大气污染为切入点构造污染强度指标,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产业结构、总体技术进步与地区相对技术进步指标;以此为基础对外资进入与政府监管在地区大气污染强度变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外资进入与政府监管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进入同时具备"污染避难所"论和"污染光环"论的双重特征,在引起我国产业结构向高污染行业转移的同时显著促进了当地和其他地区的环保技术应用;同时FDI的存在在弱化邻近地区的环境监管同时对当地的环境监管起到明显的强化作用。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如何规避和限制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污染性产业转移是发挥FDI在环境保护方面积极作用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玉华  
本文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32个行业面板数据,将工业各行业研发总支出划分为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三个部分,在估算自主研发存量和技术引进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并考察了能源相对价格、FDI的进入程度以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等因素。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自主研发对全工业行业和高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效应,对低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内技术转移对全工业行业和低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的影响,对高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在所有样本中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潜  
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结构因素和技术因素。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可以从生产的角度用产业结构和能源直接消耗技术、从使用的角度用需求结构和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建立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全面地对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因素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在投入产出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补充,构造实用的和扩展的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并进行因素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贾薪昌  李德山  丁志鹏  刘华华  
基于2002—2007年四川省可比价能源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四川省6部门的异质性能源的完全能耗系数的变化趋势;采用因素分解法,将能耗强度总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直接能耗变化、产品技术变化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2—2007年间,除农业外,其他产业部门的煤炭完全能耗系数均呈下降趋势;除了建筑业的天然气完全能耗系数呈上升趋势外,其他产业部门的该系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终需求结构变动促使各类能源的消耗强度总量呈正向变化;直接能耗变动是影响4类能源的消耗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关敏芳  李萍  
本文通过在经典消费跨期替代模型中引入财富代际传承因素,构建了适合我国居民"家庭精神"的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选择模型,以我国1978—2008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财富传承偏好进行了估计,并对我国居民的消费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农村居民外,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模型能够得到实践的证实,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差别。最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