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9)
- 2023(13303)
- 2022(11143)
- 2021(10531)
- 2020(9016)
- 2019(20612)
- 2018(20111)
- 2017(39263)
- 2016(20372)
- 2015(22911)
- 2014(22261)
- 2013(22165)
- 2012(20621)
- 2011(18376)
- 2010(17956)
- 2009(16386)
- 2008(15632)
- 2007(13372)
- 2006(11214)
- 2005(9875)
- 学科
- 济(95584)
- 经济(95502)
- 管理(62148)
- 业(59220)
- 企(48367)
- 企业(48367)
- 方法(47825)
- 数学(43500)
- 数学方法(43104)
- 中国(24992)
- 财(24408)
- 农(22819)
- 业经(19185)
- 贸(18175)
- 贸易(18168)
- 技术(18107)
- 制(18104)
- 易(17756)
- 地方(16105)
- 农业(15220)
- 融(14906)
- 金融(14905)
- 学(14884)
- 银(14836)
- 银行(14818)
- 行(14245)
- 务(14215)
- 财务(14173)
- 财务管理(14133)
- 体(13838)
- 机构
- 大学(290629)
- 学院(288308)
- 济(133866)
- 经济(131834)
- 管理(118418)
- 理学(103488)
- 理学院(102536)
- 管理学(101140)
- 管理学院(100591)
- 研究(95845)
- 中国(74726)
- 财(59660)
- 京(59610)
- 科学(54181)
- 财经(48743)
- 所(45443)
- 经(44850)
- 中心(44796)
- 经济学(43543)
- 研究所(41457)
- 农(41341)
- 业大(39623)
- 经济学院(39596)
- 江(39232)
- 北京(37100)
- 财经大学(36881)
- 院(35131)
- 范(33491)
- 师范(33126)
- 农业(32466)
- 基金
- 项目(202479)
- 科学(163039)
- 基金(153093)
- 研究(147743)
- 家(132760)
- 国家(131833)
- 科学基金(115101)
- 社会(99624)
- 社会科(95081)
- 社会科学(95061)
- 基金项目(80233)
- 省(75331)
- 自然(72751)
- 自然科(71167)
- 自然科学(71153)
- 自然科学基金(69958)
- 教育(67186)
- 划(63878)
- 资助(63684)
- 编号(56012)
- 部(47403)
- 重点(45420)
- 成果(43668)
- 国家社会(43623)
- 发(43622)
- 创(43011)
- 教育部(41550)
- 创新(40449)
- 人文(39958)
- 科研(39060)
- 期刊
- 济(132271)
- 经济(132271)
- 研究(82972)
- 中国(49847)
- 财(45570)
- 管理(43181)
- 学报(40153)
- 科学(40098)
- 农(35226)
- 大学(32150)
- 学学(30570)
- 技术(27543)
- 融(25972)
- 金融(25972)
- 农业(24767)
- 财经(24493)
- 经济研究(23796)
- 教育(21117)
- 经(21111)
- 业经(19476)
- 问题(17932)
- 统计(16954)
- 技术经济(16645)
- 贸(16307)
- 策(15317)
- 世界(14526)
- 业(14306)
- 国际(13766)
- 决策(13666)
- 科技(13349)
共检索到410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宇 蒋殿春
本文以我国的水污染为切入点构造污染强度指标,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产业结构、总体与地区相对技术进步三个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外资进入和政府监管对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在引起产业结构向污染性行业转移的同时没有产生显著的技术促进效应,同时FDI的增加会引起本地环境监管的加强和其他地区环境监管的恶化,总体上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形成负面影响。而在地区协调行动的基础上加强监管是发挥FDI积极环境效应的关键。
关键词:
环境 政府管制 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宇 蒋殿春
本文基于FDI的环境效应这一基本问题,以大气污染为切入点构造污染强度指标,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产业结构、总体技术进步与地区相对技术进步指标;以此为基础对外资进入与政府监管在地区大气污染强度变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外资进入与政府监管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进入同时具备"污染避难所"论和"污染光环"论的双重特征,在引起我国产业结构向高污染行业转移的同时显著促进了当地和其他地区的环保技术应用;同时FDI的存在在弱化邻近地区的环境监管同时对当地的环境监管起到明显的强化作用。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如何规避和限制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污染性产业转移是发挥FDI在环境保护方面积极作用的...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政府监管 外商投资 大气污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宇 蒋殿春
文章首先对FDI、东道国产业集聚和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在面板数据模型中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集聚的关系;再利用DEA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产业集聚对我国相关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FDI在其中的作用。检验结果显示,FDI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并由此推进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这一效应在高技术行业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关键词:
FDI 跨国公司 产业集聚 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长征 吉星
文章在测算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驱动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异质性视角分析技术进步率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率异质性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此外研发强度、国际贸易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也是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洋 王非 李国平
文章利用我国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影响我国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提高或降低的影响程度最大;技术进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强度;能源价格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实现"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必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合理的以市场为主导的能源价格体系,鼓励节能技术研发。
关键词:
能源强度 能源价格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静婷 何平 孟繁旺
2011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议各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预警系统。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的选取和模型构建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亚洲开发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集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对国外金融危机起到良好预警作用的指标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中国经济体系中反映银行业内部、外部各方面风险来源的指标作为预警指标集,建立线性概率模型,用历史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宏观审慎监管指标集中的指标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中国监管当局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模型的基本设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锋 谭清美 周德群 李晓晖
中国能源消费量除与GDP有关外,还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有关,本文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变量选择,通过计算各变量与中国能源消费量的灰色综合关联度,选择政府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表征技术进步,第三产业比重表征产业结构,外贸依存度表征对外开放程度。然后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本文对中国能源消费量、GDP、技术进步等五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和第三产业比对中国能源消费量起到负向作用,外贸依存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起到正向作用,能源消费量的技术进步弹性为-0.007 2,产业结构弹性为-7.724 5,对外开放程度弹性为0.579 1,误差修正模型...
关键词:
能源消费量 灰色关联 协整检验 技术进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中翘 刘耀阳 陈汉臻
为探究技术进步在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本文选取2005—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深化水平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贷存比显著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强烈的促进作用;(2)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通过两条路径,一是直接效应,二是以技术进步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因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提升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施金融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琴
文章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我国2006—2016年政府安全规制强度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政府安全规制强度与企业的技术进步状况呈现倒U型关系,并采用动态GMM两步法估计降低模型偏误,得到稳健性的估计结果。分地区的检验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倒U型曲线的拐点存在差别,结合我国安全事故发生特点,东部地区安全规制应更多地采取灵活激励的规制工具,而中、西部地区应更多地采取强制性的规制政策,以安全规制的强化倒逼企业技术创新。
关键词:
安全规制 技术进步 实证检验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赵国庆 张中元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7年)中5个行业的28个子行业的1995~2006年的相关数据考察R&D人力资本、R&D的支出费用和的FDI外溢效应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技术进步的影响。通过动态面板回归实证分析发现技术进步〔以生产率指数(TFP)、技术变化指数(TECH)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FF)作为测量指标〕是向均衡稳态收敛的。但FDI没有促进生产率、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FDI的外溢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即FDI的外溢效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的积累,当前人力资本的积累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宇
基于DEA模型测算各省份的Malmquist指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成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构建计量实证模型,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与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及地区性差异。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下降趋势,主要因技术进步变化而引起,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第二,无论是否考虑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均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其中,不考虑产业结构时,技术进步变化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作用更大;考虑产业结构时,技术效率变化的降低作用较大,技术进步变化的作用有较大的下降。第三,产业结构加剧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反映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并未考虑到环保和绿色。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雄浪 王诗语 杨春光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而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来改善生态环境的中介作用并未显现。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则不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渠道;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迈过门槛值后,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更大。为此,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应着力提升社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西部地区科研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绿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廉水 周勇
由于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存在的回报效应,使得衡量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变得复杂。本文以35个工业行业为样本,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方法分解广义技术进步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个部分,然后采用面板技术估算了这3个部分对能源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科技进步的贡献相对低些,但随着时间推移,科技进步的作用逐渐增强,技术效率的作用慢慢减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宇 蒋殿春
本文从外资进入对中国能源消耗所产生的影响这一基本问题出发,通过构造特定的能耗强度指标对各地区的能耗状况进行评价,并将其进一步分解得到影响能耗强度变动的产业结构、总体技术进步与地区相对技术进步指标。以此为基础对外资进入与政府监管在地区能耗强度变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外资进入与政府监管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进入并未引起中国产业结构向高能耗行业转移,同时外资的流入显著促进了当地和其他地区节能技术的应用,并对当地的环境监管起到明显的强化作用。尽管外资流入会通过弱化其他地区的环境监管引起这些地区能耗强度的提升,但其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总体影响仍是积极的。
关键词:
能源消耗 环境监管 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贾妮莎 韩永辉 邹建华
中国正以东道国和投资国双重身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本文剖析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理论机制,结合1982-2012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误差修正和脉冲响应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双向FDI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短期,I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更为突出;在长期,中国双向FDI对产业结构升级均有促进作用,但IFDI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效应更显著,OFDI则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动态冲击看,双向FDI都会将自身所受外部冲击传递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