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8)
2023(5794)
2022(4685)
2021(4234)
2020(3283)
2019(7666)
2018(7188)
2017(14357)
2016(7917)
2015(8492)
2014(8592)
2013(8569)
2012(7930)
2011(7134)
2010(7216)
2009(6501)
2008(6554)
2007(6007)
2006(5165)
2005(4822)
作者
(23252)
(19422)
(19411)
(18617)
(12564)
(9421)
(8768)
(7376)
(7351)
(6971)
(6772)
(6609)
(6302)
(6182)
(6179)
(6038)
(5758)
(5647)
(5605)
(5600)
(4778)
(4731)
(4624)
(4491)
(4416)
(4350)
(4231)
(4065)
(4028)
(3787)
学科
(36057)
经济(36019)
(21572)
管理(21172)
方法(16041)
(15669)
企业(15669)
数学(14568)
数学方法(14474)
中国(13788)
(8537)
(7684)
地方(7451)
(6763)
(6686)
城市(6644)
(6422)
金融(6421)
业经(6024)
(5990)
银行(5984)
农业(5971)
(5866)
劳动(5849)
(5782)
贸易(5777)
(5763)
(5547)
(5012)
财务(5004)
机构
大学(116850)
学院(115474)
(52041)
经济(50891)
管理(43404)
研究(41492)
理学(37303)
理学院(36819)
管理学(36272)
管理学院(36029)
中国(31666)
(24724)
(24116)
科学(24039)
(20640)
财经(19854)
研究所(18574)
中心(18454)
(18380)
(18255)
经济学(17942)
(16883)
经济学院(16224)
业大(16013)
北京(15306)
(15229)
财经大学(15161)
农业(14523)
(14462)
师范(14304)
基金
项目(78658)
科学(63476)
基金(60343)
研究(54143)
(53243)
国家(52870)
科学基金(46027)
社会(37611)
社会科(35893)
社会科学(35882)
基金项目(32041)
自然(30309)
自然科(29725)
自然科学(29717)
自然科学基金(29216)
(28629)
(25156)
资助(24785)
教育(24583)
编号(19323)
(18035)
重点(17486)
(16587)
国家社会(16517)
(15992)
教育部(15769)
(15146)
创新(15093)
人文(15053)
成果(15041)
期刊
(55100)
经济(55100)
研究(36501)
中国(23255)
(18343)
学报(18195)
科学(17538)
管理(16206)
(15710)
大学(13829)
(13749)
金融(13749)
学学(13449)
财经(11061)
农业(10230)
(9579)
经济研究(9369)
问题(9344)
技术(7863)
教育(7804)
业经(7674)
城市(6766)
(6479)
(5993)
现代(5810)
(5598)
理论(5489)
商业(5416)
技术经济(5383)
统计(5187)
共检索到172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晨  葛顺奇  罗伟  
外商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和户籍制度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异质性是中国市场化转型中的重要现象,也是影响劳动者工资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结合跨国公司理论和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利用CHIP2007微观数据全面研究了跨国公司对不同户籍劳动者工资提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对城镇和流动人口的工资均有显著作用,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增加10%,流动人口工资提升1.8%,城镇劳动者工资提升2.9%;在劳动者工资获得机制方面,跨国公司增强了劳动者职业地位回报和人力资本回报,其对流动人口的作用高于对城镇人口的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3年的数据,估计不同城市规模条件下农民工城市进入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的非线性影响。根据城市规模、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差异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民工数量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的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揭示出农民工进入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工资的影响表现为先提高、再降低、再提高的规律,而对中小城市工资的影响则表现为先降低、再提高、再降低的规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3年的数据,估计不同城市规模条件下农民工城市进入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的非线性影响。根据城市规模、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差异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民工数量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的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揭示出农民工进入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工资的影响表现为先提高、再降低、再提高的规律,而对中小城市工资的影响则表现为先降低、再提高、再降低的规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敬水  丁宁  
文章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与技能工资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绩效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外资参与度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出口企业与体制内企业存在明显的技能工资溢价。(2)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男性占比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技能型员工占比与技术型员工占比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人力资本异质性进一步扩大了性别技能工资差距。(3)劳动力异质性与企业异质性交互项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技能型员工占比扩大了狭义技能工资差距,技术型员工占比进一步扩大了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大于狭义技能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朱亚卓  占少梅  
东道国劳动力异质性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与程度一直被传统研究所忽视。本文从劳动力规模、劳动力质量、劳动力成本以及劳动力结构4个维度对东道国劳动力异质性进行全面考察。利用涵盖69个国家(地区)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经常被忽略的健康水平是影响FDI流入的重要因素,东道国较高的健康水平有利于促进FDI的流入;在教育方面,中等教育的普及有利于吸引发展中国家FDI的流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对FDI流入的影响不显著;在工资方面,东道国较低的工资水平有利于吸引FDI的流入;在人口结构方面,少儿抚养比与FDI的流入呈正相关关系,老年抚养比的影响不显著;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蓉  黄桂田  
本文结合城市落户门槛指数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査数据(CMDS),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城市落户门槛将如何影响异质性劳动力的居留意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城市落户门槛的提升将显著降低流动劳动力的定居意愿,增加其离开与进行短期策略性流动的概率。具体地,城市落户门槛每上升一个单位,流动劳动力离开本地的意愿的概率将上升3.98%,停留1—2年的概率将上升6.81%,停留3—5年的概率将上升6.44%,停留6—10年的概率将上升0.84%,而有永久定居意愿的概率将下降17.90%。城市落户门槛对不同城市规模与技能水平的人群具有异质性作用:中小城市与大城市落户门槛的变化对流动劳动力的居留意愿没有显著影响;特大与超大城市中,相对于低技能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对落户门槛的变化更加敏感,落户门槛的提升可能促使高技能劳动力更快地离开本地流向其他地方。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获取与社会认同感等非经济因素是城市落户门槛影响流动劳动力居留意愿的重要途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童雨  
在扩展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探讨了低技能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和资本之间收益率的联动机制,并运用1978~2012年中国统计数据加以验证,建立了要素收益率和要素密集度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低技能劳动力工资、低技能劳动力市场规模和储蓄率均对高技能劳动力收益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储蓄率、财政支出、利率对资本密集度的变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低技能劳动力市场规模、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对资本密集度的变迁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利锋  
通过扩展Blanchard和Galí(2010)的雇用成本模型,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的异质性雇用成本的NKMP-DSGE模型。外生冲击的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表明,正规部门就业与非正规部门就业对于同一外生冲击具有不同的反应,这意味着考虑不同部门的异质性是合理的。社会福利分析的结果指出,非正规部门的存在尽管通过降低名义价格刚性而改善了社会福利,但通过失业回滞却导致了社会福利的恶化;而且总体而言恶化了社会福利。这一发现为我国当前正在积极推行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考察了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效应。研究发现,不管是长期效应还是短期效应,改革都有利于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清峰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劳动力技能异质性的理论模型,发现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导致的生产率提升效应会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所需的最低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率。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测算城市层面的中间品进口种类,并将其匹配到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微观样本,实证研究显示: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会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概率;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提升农村劳动力城市就业率的效应对省内迁移以及长期迁入的农村劳动力更大,且在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梯次递增;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对低技能农村劳动力就业率的提升效应要更显著,并显著提高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吴方卫  胡军辉  何英姿  
本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利用大规模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职业异质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歧视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职业所造成的工资歧视超过14%,其中职业的稳定性、人力资本结构、性别歧视与工资歧视程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而职业的竞争性越强则越有助于强化这种歧视效应。同时,职业特征对个体特征工资歧视效应的结构性调整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单德朋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了市场潜力、劳动异质性与劳动报酬份额的理论模型,本文运用1993-2010年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潜力、就业密度等空间集聚因素与劳动报酬份额的关系,并分时间段和东中西部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密度对劳动报酬份额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市场潜力与劳动报酬份额的关系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对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和2003-2010年时间段两者呈正向关系。受教育质量和技术进步类型的影响,平均受教育年限并没有对劳动报酬份额提升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实证结果也表明中国的劳动报酬份额的确呈"U"型变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华昱  刘厚俊  
利用中国家庭与城市层面数据,考察不同技能劳动力集聚对改善劳动者收入与就业水平所起的作用、该作用的空间范围、以及如何受技术进步影响。得到以下四点发现:首先,代表高技能的高端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正成为推动收入与就业水平增长的核心动力,制造业次之;其次,劳动力市场多样化程度上升有助于提升收入与就业水平,低端劳动力的作用不可或缺;第三,劳动力集聚所产生的影响在由城市中心外延至18公里处达到峰值后下降,呈空间局部性;最后,在给定人口密度的情况下,交通网络与互联网扩大了高、中技能劳动力集聚的作用,但交通网络的边际效果高于互联网。因此,多元包容的劳动力市场更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福利,有限空间内的劳动力集聚效应可通过技术手段加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永红  陈奡楠  张彬  
文章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城市房价上涨及区域性房价差异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房价具有"门槛"效应,城市房价的上涨促进了知识型、复合型人才的集聚而阻碍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呈高技能偏向型特点;同时,房价上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呈现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房价具有"门槛"效应,但中部地区房价上涨引致了劳动力"极化"——即低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聚集,劳动力质量向两端偏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珊珊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力度的不断强化.如何兼顾环境规制与就业稳步增长已成为理论研究者与决策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借鉴了AK模型中引入环境污染强度的方法.将环境污染强度作为环境要素引入C-D 函数.通过生产者均衡条件推导出就业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我国1995-2012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加强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最后基于劳动力收入、受教育程度异质性视角考察了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我国就业之间的关系并不冲突。总体来看.环境规制与我国就业之间存在U型曲线的动态关系.即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从不同劳动力收入水平地区来看.高收入地区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表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平  张鹏鹏  
房价过快上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影响了居民的个人生活,也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劳动力消费偏好异质性纳入理论分析,从消费视角分析房价上涨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进而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不同影响,并利用2004-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相对房价上涨导致普通劳动力的流出和技术人才的聚集,改变了城市的劳动力供给结构,进而对不同产业的迁移和布局产生影响: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排挤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演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文章认为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来提升劳动力流动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