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8)
- 2023(5799)
- 2022(4302)
- 2021(3710)
- 2020(2945)
- 2019(6515)
- 2018(6516)
- 2017(12722)
- 2016(7116)
- 2015(8146)
- 2014(8499)
- 2013(8069)
- 2012(7210)
- 2011(6397)
- 2010(6357)
- 2009(5612)
- 2008(5365)
- 2007(4871)
- 2006(4407)
- 2005(4096)
- 学科
- 济(36770)
- 经济(36746)
- 业(17943)
- 管理(15028)
- 地方(12460)
- 企(12252)
- 企业(12252)
- 农(11105)
- 中国(11103)
- 方法(10824)
- 业经(10429)
- 产业(10399)
- 数学(9192)
- 数学方法(9140)
- 农业(8075)
- 地方经济(7104)
- 发(6353)
- 技术(6055)
- 理论(5552)
- 结构(5381)
- 发展(5246)
- 展(5239)
- 学(5085)
- 体(4988)
- 制(4790)
- 信息(4706)
- 贸(4481)
- 贸易(4478)
- 财(4473)
- 总论(4471)
- 机构
- 学院(102043)
- 大学(97861)
- 济(44890)
- 经济(44116)
- 管理(36269)
- 研究(36059)
- 理学(31156)
- 理学院(30769)
- 管理学(30218)
- 管理学院(30020)
- 中国(25229)
- 科学(21474)
- 京(20894)
- 所(17845)
- 财(17408)
- 农(16801)
- 研究所(16336)
- 江(16031)
- 中心(15954)
- 范(14751)
- 师范(14625)
- 经济学(14577)
- 业大(14310)
- 财经(14065)
- 经济学院(13273)
- 州(13104)
- 农业(12976)
- 院(12949)
- 北京(12851)
- 经(12651)
- 基金
- 项目(69903)
- 科学(55149)
- 研究(54176)
- 基金(48473)
- 家(42006)
- 国家(41666)
- 科学基金(35668)
- 社会(34863)
- 社会科(33129)
- 社会科学(33124)
- 省(29405)
- 基金项目(26060)
- 教育(24777)
- 划(23440)
- 编号(22678)
- 自然(20633)
- 自然科(20140)
- 自然科学(20137)
- 自然科学基金(19773)
- 发(18444)
- 资助(18439)
- 成果(17671)
- 重点(16358)
- 课题(16305)
- 发展(15617)
- 展(15377)
- 创(15008)
- 国家社会(14915)
- 部(14724)
- 创新(14019)
共检索到151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冼国明 文东伟
本文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布局变化的事实,并分析了推动中国产业布局变化的力量。研究发现,1985年以来,中国产业地方化和地区专业化程度都在加深。比较优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和推动产业集聚的力量在本文的经验分析中得到部分支持。同时,经验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FDI和对外贸易对中国产业布局的影响和产业集聚的推动作用变得更加强大和显著。
关键词:
FDI 地区专业化 产业集聚 新经济地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秀丽
本文从产业内(MAR型)与产业间(Jacobs型)的外部性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争论入手,构造地区专业化和产业集聚的指标,利用31个省区24个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及稳健性检验,计量结果证明:产业结构单一化与产业发展负相关,专业化非常不利于落后省区的产业发展;而产业集聚与产业发展正相关,产业集聚对产业的发展正向作用程度要大于产业专业化的负作用。
关键词:
地区专业化 产业集聚 省区 工业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良文 杨开忠
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对我国各省区专业化水平、制造业各行业的集中程度和整个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3—2003年间我国各省份的专业化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制造业大部分行业集中程度提高,整个制造业集聚程度上升。在制造业各行业集中程度和整个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测算中,引入SP指数,结果显示这一指标的引进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诺 张银银
产业集聚与转移是企业寻求最优区位的动态变化过程,专业化、多样化集聚所带来的MAR技术外部性、资金外部性Ⅰ和Jacobs技术外部性等经济效应,伴随着区位条件变化,形成的推力、拉力和阻力影响着产业转移的流向。从全国层面看,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呈现“U”型趋势,东部地区集聚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多样化集聚呈现下降趋势,但东中西趋势存在差异。服务业集聚显著低于制造业集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及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服务业集聚水平上升相对较快。文章利用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显著,而制造业多样化集聚、服务业集聚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并不明显。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最显著,中部地区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推动了区域产业承接,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对产业转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产业转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邱风 叶密 熊玮
本文梳理了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方面的指标体系并试图构建新的指标,利用相关指标测度了2000~2013年我国制造业集聚、地区专业化和结构演进的趋势。研究发现,侧重于行业角度的指标与地区角度的指标得出不同的集聚趋势,行业集聚与区域集聚基本呈反向关系,与地区专业化的走势非常接近。从行业角度看,行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结构差异化趋势较为相似;而从地区角度看,区域集聚与地区专业化、结构差异化趋势大致呈反向关系。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地区专业化 产业结构 差异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海霞
文章使用传统的引力模型方法,测度了中国与美欧日等7个主要贸易交往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成本,测算发现,中国加入WTO之后,贸易成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成本降幅最大,但是贸易成本最低的是与美国和欧盟;贸易成本最高的则是与印度和巴西。在此基础上,我们使用一般矩估计方法检验了贸易成本变动对于中国产业集聚和国际专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成本的降低能够强化中国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该地区的产业集聚和国际分工专业化,但是国内贸易成本即市场分割却显著阻碍了中国产业集聚和国际专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
贸易成本 产业集聚 国际专业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品 李良智 赵立昌
采用2006—2009年江西省11地级市20个制造业构成的时间—地区—行业的三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的关系,并运用新地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拐点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追求经济增长最大化时,加工制造业较非加工制造业需要更高的专业化水平,非加工制造业较加工制造业需要更高的集聚水平;要素禀赋高的鄱阳湖地区较要素禀赋低的非鄱阳湖地区可以达到更高的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水平;江西省11个地区的产业集聚、专业化水平远没有达到经济增长最大时的水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丽莉 侯宇琦
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双引擎——区域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空间关联视角,就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差异化作用进行考察,分析专业化产业集聚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进而以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专业化产业集聚对本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会减弱专业化产业集聚对本地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2)多样化产业集聚对本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会加剧这种抑制作用;(3)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相关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间接抑制效应,这种相关性不仅体现在地理上的邻近,还体现在经济联系和人力资本联系上,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相邻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影响的参数估计结果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绿色发展 专业化 多样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雅晖 王怡然 杨金霖 赵田野 张大红
基于2008—2018年中国林业产业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加权区位熵和赫芬达尔倒数对林业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进行测度,运用DEA-Malmquist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林业产业两种集聚类型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林业产业集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与林业发展情况差异具有一致性,同省的两种集聚类型存在一定此消彼长关系;除研究期初,全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因素始终呈平稳波动趋势;林业技术进步是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专业化集聚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U”形非线性影响,多样化集聚则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优化林业产业布局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若干对策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薛继亮
基于共同演化的视角,构建了资源型企业空间集聚和地区专业化的演化机制研究框架,运用2003—201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大资源型产业的面板数据,对资源型企业空间集聚和地区专业化的"先生"和"后生"问题及其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资源型企业的成长集聚受到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其资源型企业的成长集聚具有"后生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地区专业化受到行业资源型企业成长集聚的显著影响,其资源型企业的成长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曦 王超 廖祖君
本文以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为基础,构建“产业集聚—市场范围—横向专业化”的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四区县416户鸡农调查问卷,通过建立MLR、Ologit及Probit模型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户横向专业化水平、产业集聚程度、市场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程度与市场范围对农户横向专业化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市场范围在产业集聚程度对农户横向专业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较低的生产要素价格与合理的生产经营技能培训也对农户横向专业化水平产生促进作用。
关键词:
横向专业化 市场范围 产业集聚 中介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明
双边市场理论提出了一个为交易方提供交易平台,以及维护各方利益的理论体系。在该理论指导下,流通产业与制造业被串联起来。流通产业专业化发展与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具有促进双方的发展、提高双方的专业化与规模化程度、提升双方的市场竞争力的意义。流通产业之所以会走向专业化发展,而制造业之所以最终选择空间集聚的模式,其动力在于企业追求最大化的经营利润,市场需求增长与多样化,产业基础与外部条件的优化。针对双边市场理论下流通产业的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必须强化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树立起二者协同发展的意识,
关键词:
双边市场理论 流通产业 制造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明
双边市场理论提出了一个为交易方提供交易平台,以及维护各方利益的理论体系。在该理论指导下,流通产业与制造业被串联起来。流通产业专业化发展与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具有促进双方的发展、提高双方的专业化与规模化程度、提升双方的市场竞争力的意义。流通产业之所以会走向专业化发展,而制造业之所以最终选择空间集聚的模式,其动力在于企业追求最大化的经营利润,市场需求增长与多样化,产业基础与外部条件的优化。针对双边市场理论下流通产业的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必须强化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树立起二者协同发展的意识,促进流通产业与制造业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双边市场理论 流通产业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