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2)
- 2023(5899)
- 2022(4642)
- 2021(4042)
- 2020(3627)
- 2019(7929)
- 2018(7787)
- 2017(15583)
- 2016(8149)
- 2015(8752)
- 2014(8602)
- 2013(8810)
- 2012(7940)
- 2011(6601)
- 2010(6948)
- 2009(6914)
- 2008(7321)
- 2007(6815)
- 2006(6116)
- 2005(5828)
- 学科
- 业(65398)
- 企(62374)
- 企业(62374)
- 济(44589)
- 经济(44537)
- 管理(44519)
- 业经(21652)
- 方法(20185)
- 财(19442)
- 务(17174)
- 财务(17172)
- 财务管理(17167)
- 农(16930)
- 企业财务(16312)
- 技术(13689)
- 农业(13350)
- 数学(13318)
- 数学方法(13287)
- 策(10513)
- 企业经济(10345)
- 划(10035)
- 技术管理(9610)
- 经营(9522)
- 和(9419)
- 制(8957)
- 理论(8590)
- 体(8071)
- 体制(7464)
- 决策(7431)
- 经济理论(7286)
- 机构
- 学院(127728)
- 大学(121243)
- 济(60313)
- 经济(59534)
- 管理(57729)
- 理学(49630)
- 理学院(49322)
- 管理学(48977)
- 管理学院(48754)
- 研究(35137)
- 中国(30589)
- 财(29003)
- 京(23732)
- 财经(23019)
- 农(21789)
- 经(20825)
- 江(20470)
- 科学(18650)
- 商学(18431)
- 商学院(18294)
- 所(17505)
- 经济学(17343)
- 农业(17223)
- 业大(16809)
- 财经大学(16735)
- 经济管理(16407)
- 经济学院(15821)
- 中心(15663)
- 州(15455)
- 研究所(15367)
- 基金
- 项目(78006)
- 科学(63983)
- 基金(58966)
- 研究(58533)
- 家(49601)
- 国家(49073)
- 科学基金(44985)
- 社会(39851)
- 社会科(37973)
- 社会科学(37963)
- 省(31485)
- 基金项目(31448)
- 自然(28909)
- 自然科(28329)
- 自然科学(28320)
- 自然科学基金(27908)
- 业(26864)
- 教育(24841)
- 划(24327)
- 资助(23816)
- 编号(22450)
- 创(20202)
- 创新(17764)
- 部(17509)
- 发(16992)
- 制(16907)
- 重点(16636)
- 国家社会(16522)
- 成果(16133)
- 人文(15942)
共检索到191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FAO最新发布的《特别关注鱼类与渔产品》报告显示,全球人均渔业产品的消费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出现大幅增长并将继续其增长态势。为满足这一需求,应加大对渔业的投资,特别是增加对水产养殖业的投资。在人类直接消费方面,2014年养殖鱼类的消费量超过了捕捞鱼类。水产养殖发展迅速,从1950年几乎为零发展到2012年6 650万t的创纪录产量,自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21年10月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屈冬玉博士与全球私营部门领袖共同出席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呼吁建设转型、包容的农业粮食体系,推动全世界消除饥饿,促进应对气候危机等全球挑战。屈总干事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活动造成冲击,全球2020年新增饥饿人口因此创下历年之最,粮食不安全人口则增加1.61亿人。屈总干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规模空前的经济衰退,对粮食安全和营养造成沉重打击"。他同时警告称,
关键词:
二十国集团 总干事 FAO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FAO发布最新报告《了解山地土壤》,从技术角度论述了山地土壤的可持续管理,强调山区是人类广泛活动的场所,旨在提高人们对保护山地土壤这一重要自然资源必要性的认识,因为土壤蕴含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对于确保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山地土壤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森林砍伐、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和资源开采方法的侵害,从而影响土壤肥力,并引起土地退化、荒漠化和诸如洪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成 张伟华 高志平
本文采用2006—2012年我国29个省份水产养殖业相关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结合Malmquist指数,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水产养殖业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相对偏低;全国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所下降,其中,由技术创新所决定的技术进步呈现下降趋势,规模效率得到一定改进,由技术推广所决定的纯技术效率有所下降;全国有近2/3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1/3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共同改进,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主要是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郝振林 常亚青
本文总结了水产养殖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应该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体系,从构建行动导向培养体系、搭建内外联合实训平台、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和开动创新思维,多种教学模式并行几个方面入手,提升水产养殖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为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业 产学研一体化 模式构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双林
水产养殖系统具有食物生产、价值增殖和环境维持三大基本功能。目前,国际和国内水产养殖业在功能实现上存在着食物生产功能的弱化、价值增殖功能遇到阻力、环境维持功能遭遇挑战等问题。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平衡水产养殖系统的基本功能,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关键是要解决"粮食"生产与价值增殖、环境保护与价值增殖的矛盾。中国水产养殖产业肩负着保障未来全国16亿人口食物安全的重任,即食物生产的任务,同时,该产业的发展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因此,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系统功能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成胜 李政通 王维 廖洋琴 张新芝
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产业集中率与地区平均产业集中率4个指标以及动态面板模型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地理集聚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地理集聚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978—2013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鱼类是水产养殖业主体,但贝类发展速度最快;1997—2012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呈现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其中贝类集聚水平最高,而鱼类最低,但水产养殖业的集聚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从水产养殖业的空间演变来看,我国存在东部沿海海洋水产养殖带和内陆沿长江淡水水产养殖带,水产养殖业的南北分异特征明显,南方地区在水产品总量、鱼类和虾蟹类产量方面优于北方,但在贝类生产方面不如北方;水厂养殖业也存在显著的东西分异特征,以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将全国划分为水产养殖条件优越区(>800mm)、一般区(400mm~800mm)和限制区(<400mm)3类。从水产养殖业空间集聚演化机制方面来看,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决定了其基本空间格局,技术水平提高、消费升级、政策推动以及市场利益驱动则推动着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发展格局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双林
由于经济因素的驱动,我国水产养殖规模和集约化水平在快速扩大和提高,同时,土地、淡水和鱼粉等资源制约日趋明显,氮磷排放、碳足迹、生态足迹在迅速增大,因此,我国水产养殖业需要生态集约化发展。从多维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可以推知,内陆大水域未来仅适于发展不投饲的养殖种类或称净水渔业,近岸(10 m以浅、距岸2 km以内或有遮蔽的海域)可发展不投饵的贝、藻养殖和增殖,离岸(距岸2 km以外、水深10~50 m)应增殖、养殖并举,深远海养殖(50 m以深、高海况开放海域和12 n mile以外的专属经济区海域)大有可为,陆基池塘生态集约化改造和陆基循环水养殖的阳光工厂化改造任重道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双林
养殖种类不断增加,营养层次不断提高,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总体发展的趋势,疾病流行、良种匮乏、污染严重、产品质量堪忧等诸多难题也随之而来。但从大尺度来审视,影响水产养殖近中期目标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则是水资源短缺、排污问题和产业发展对能源、鱼粉不断增大的需求。就产业主体而言,为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实现我国CO2减排目标,高效低碳模式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未来10年甚或更长时期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目标的实现还会主要依靠一些相对简单且易被大众掌握的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发展碳汇渔业,特别是海水大型藻类和滤食性贝类的养殖,是实现水产养殖产业总体上走高效低碳道路的结构性保障。高效...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发展 高效 低碳 中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愿 张永安 周洋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高,细菌性疾病暴发频繁。现如今主流抗菌手段是抗生素,但其大规模且不规范的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问题越发严重。为了有效防治水产细菌性疾病,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人们亟需寻求新的抗菌手段来缓解当今的局面。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细菌和古细菌的病毒,具有专一性强、不易产生抗性、代谢快、易开发及成本低等优点。在国内外被广泛研究,同时也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控,其相关产品也获得认可,但其本身存在的限制也不容忽视。本文首先综合介绍了噬菌体治疗的原理和优势,然后对噬菌体治疗在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噬菌体治疗现存的困难和应对策略进行讨论,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展望,期望能够为后续噬菌体在水产上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噬菌体 水产养殖 噬菌体治疗 细菌性疾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苟杰松 李宗南 吴柏清 蒋怡 董秀春
[目的]探究四川省水产养殖业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为优化该省水产养殖业布局、促进产业提质增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该省渔业统计年鉴和地方统计年鉴,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该省水产养殖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及主导因子作用强度的空间异质性。[结果]①四川省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川东岷江和沱江沿岸平原丘陵地区(包括荣县、威远县、资中县、井研县、仁寿县、雁江区、简阳市等)为该省的主要水产养殖业集聚区;②养殖面积、平均单产水平、淡水鱼苗数量和养殖劳动力为养殖产量的主导因子;③主导因子正向回归系数影响效应中,养殖面积由中部向南北两边递减,平均单产水平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减,淡水鱼苗数量由北部向南部递减。而养殖劳动力由东南部向西部从负值向正值过渡且逐渐增加。[结论]四川省水产养殖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为该省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发展、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是优化该省水产养殖业布局、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西安 周章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