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40)
- 2023(2473)
- 2022(2157)
- 2021(2092)
- 2020(1919)
- 2019(4204)
- 2018(4389)
- 2017(7925)
- 2016(4704)
- 2015(4990)
- 2014(5006)
- 2013(4881)
- 2012(5034)
- 2011(4471)
- 2010(4617)
- 2009(4396)
- 2008(4599)
- 2007(4412)
- 2006(3899)
- 2005(3532)
- 学科
- 济(13982)
- 经济(13954)
- 管理(10807)
- 业(9236)
- 企(8086)
- 企业(8086)
- 学(7894)
- 方法(5539)
- 数学(4263)
- 数学方法(4072)
- 农(3941)
- 中国(3795)
- 财(3794)
- 制(3669)
- 理论(3298)
- 贸(3145)
- 贸易(3139)
- 水产(3103)
- 易(3067)
- 业经(2838)
- 体(2722)
- 动物(2642)
- 和(2503)
- 地方(2475)
- 务(2462)
- 财务(2452)
- 银(2443)
- 财务管理(2441)
- 教育(2409)
- 银行(2408)
- 机构
- 大学(67026)
- 学院(65711)
- 研究(27307)
- 科学(21994)
- 中国(20326)
- 农(19718)
- 济(18492)
- 管理(18363)
- 经济(17897)
- 所(16588)
- 农业(15964)
- 京(15641)
- 理学(15382)
- 研究所(15331)
- 理学院(15061)
- 管理学(14346)
- 业大(14313)
- 管理学院(14254)
- 中心(12331)
- 江(11814)
- 室(11526)
- 省(10914)
- 技术(10760)
- 实验(10623)
- 实验室(10267)
- 农业大学(9994)
- 院(9878)
- 北京(9741)
- 重点(9739)
- 财(9537)
- 基金
- 项目(43597)
- 科学(32296)
- 基金(30489)
- 家(29680)
- 国家(29428)
- 研究(25699)
- 科学基金(23196)
- 自然(18042)
- 省(17713)
- 自然科(17648)
- 自然科学(17643)
- 自然科学基金(17309)
- 划(15913)
- 基金项目(15509)
- 资助(13530)
- 社会(13159)
- 社会科(12248)
- 社会科学(12244)
- 教育(12038)
- 计划(11224)
- 重点(10648)
- 科技(10547)
- 编号(9535)
- 科研(9228)
- 发(9185)
- 成果(8800)
- 专项(8648)
- 创(8422)
- 部(8413)
- 农(8194)
共检索到106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婷婷 范纯新 邹莎 宋佳坤
机械感觉毛细胞对于脊椎动物的听力和平衡能力至关重要,低等脊椎动物毛细胞在遭受损伤后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鱼类侧线神经丘毛细胞与内耳毛细胞具有相似的结构、功能、发育和再生过程。我们将受精后5~6 d的斑马鱼仔鱼置于400μmol/L新霉素溶液中处理1 h破坏神经丘毛细胞。分别对处理后2、4、8、12及24 h的斑马鱼仔鱼进行组织学切片及功能基因eya1和six1b的整体原位杂交。组织学切片结果显示:对照组神经丘毛细胞与支持细胞形态及排布都很规则,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分别位于上层和下层;处理后2~4 h,上层毛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处理后8~12h,支持细胞和毛细胞之间界限模糊,部分支持细胞变长,且与基膜脱...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葛玲玲 宋佳坤 范纯新
鱼类侧线系统源自胚胎期的侧线基板,侧线基板的特化受到多种信号的综合作用。利用转基因斑马鱼hsp:wnt8a-egfp和hsp:dkk1-egfp,增强或抑制Wnt信号,通过YO-PRO-1染色和毛细胞计数,研究斑马鱼中Wnt信号对侧线系统发育的影响。热激诱导Dkk1过表达后,斑马鱼侧线系统的神经丘不能形成。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整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Wnt信号是神经丘毛细胞前体细胞以及侧线基板标记基因Eya1和Six2b表达所必需的。综上结果:Wnt信号可能通过调控侧线基板形成影响斑马鱼的侧线发育。
关键词:
斑马鱼 侧线基板 毛细胞 Wnt信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邱超达 鲍宝龙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感紫光短波视蛋白(short-wave-sensitive 1,sws1)基因缺失的斑马鱼突变品系sws1~(-/-)。通过紫光照射实验,检测野生型AB品系和sws1~(-/-)突变品系在背腹皮肤中黑色素细胞的数量、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pomc,asip、视黄酸合成相关基因raldh2和raldh3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紫光照射60 d和100 d后,sws1~(-/-)斑马鱼背部皮肤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少于野生型斑马鱼 (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陶筱帆 谢婷婷 李小霞 罗军涛 白雅静 韩兵社 张俊芳
长散布核元件-1(Long spread nuclear element-1, LINE1)是跳跃基因。前期比较基因组研究发现,南极鱼经历漫长的低温适应进化后,与南极圈外的同亚目鱼类相比较,在基因水平上LINE1的扩增效率高达8~300倍,但LINE1的扩增与鱼类抵御寒冷之间的关系尚未明了。本实验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成纤维细胞ZF4进行了不同时间梯度的低温处理(18℃、5 d和18℃、30 d),同时对斑马鱼成鱼也进行了不同时间的低温处理(10℃, 3 h、6 h、1 d、3 d、5 d)。采用RT-qPCR检测了LINE1的mRNA水平,并克隆了斑马鱼LINE1基因启动子区,利用Luciferase双荧光报告系统,在ZF4细胞中验证LINE1 5’UTR在低温压力下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短时间低温处理下,ZF4细胞中LINE1 mRNA水平有所降低,而在长时间低温处理中,LINE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在成鱼中,短时间低温处理下,LINE1 mRNA水平降低;长期低温处理下,LINE1 mRNA水平显著升高。在ZF4细胞中发现,LINE1 5’UTR具有生物活性。在低温处理(18℃,3 d)下,报告基因信号减弱,间接表明LINE1启动子活性减弱。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压力会影响LINE1在鱼类中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LINE1在鱼类适应低温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宇飞 刘晓红 常馨月 吴海珍 张元兴
为了研究白三烯B_4受体在斑马鱼发育和免疫中的功能,本实验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斑马鱼白三烯B_4受体样(BLT1-LikE)基因BLT1-LikE1和BLT1-LikE2的全长CDNA序列,其分别编码339和356个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分析发现,其编码的2个蛋白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视紫红质蛋白亚族,并具有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特征,与人的BLT1同源度达31%以上。进一步将2个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发现其具有较好的细胞膜定位功能;WEsTERN印迹检测也证实,重组表达细胞的全细胞蛋白可与人源BLT1的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此外,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斑马鱼幼鱼发育...
关键词:
斑马鱼 BLT1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紫涵 周静 王德成 晏博
为探索chac1基因(ChaC glutathione specific gamma-glutamylcyclotransferase 1)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斑马鱼Chac1蛋白的序列特征,并用qRT-PCR检测了chac1在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chac1基因的三个外显子上设计了3条sgRNA并通过测序及qRT-PCR检测其敲除效率。苏丹黑染色3dpf (days post fertilization)野生型和chac1突变型斑马鱼幼鱼的中性粒细胞数量;qRT-PCR检测突变斑马鱼髓系造血相关因子。结果显示:chac1是母源基因,在受精后0-3 hpf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时其表达量较高,之后随着母本基因的影响逐渐变小,chac1的mRNA表达量下降;在斑马鱼成鱼中,其在肌肉、卵巢、脑中高表达;此外,突变型斑马鱼较野生型斑马鱼相比,其苏丹黑染色阳性信号更多;chac1突变后髓系造血转录调控因子pu.1的mRNA水平上调。综上,chac1为母源基因,其缺失会促进早期中性粒细胞的发育并伴随着髓系造血转录调控因子pu.1的上调。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hac1在造血及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鹏 陈阿琴 曹娜 吴婷婷 魏华
用不同浓度的促滤泡激素(FSH)和17α,20β-双羟孕酮分别作用于斑马鱼卵母细胞。结果表明,1 IU/mL的FSH和5 ng/mL的17α,20β-双羟孕酮对斑马鱼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17α,20β-双羟孕酮的作用效果较好,经过SDS-PDGE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发现,5 ng/mL 17α,20β-双羟孕酮对斑马鱼卵母细胞诱导后,分裂原蛋白激酶被激活,生发泡破裂的卵母细胞数目增多。免疫组化检测证实,第Ⅰ期的卵母细胞中分裂原蛋白激酶没有激活,第Ⅱ期、第Ⅲ期细胞质中分裂原蛋白激酶开始激活,第Ⅴ期卵母细胞的胞质与核区同时存在活性的分裂原蛋白激酶,并伴有生发泡破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邵贝丽 严继舟
利用转基因斑马鱼(Danio rerio)189b动态观察侧线系统形成及其对新霉素处理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斑马鱼荧光细胞出现、迁移和定居与侧线神经丘的形成走向和发育时间基本吻合。随着发育时间的推移,荧光点的形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最初的比较模糊的聚集在一起的荧光团,逐渐变成颗颗分明的荧光点,大小也由大变小。将受精后24 h和6 d带有荧光的细胞暴露于150μmol/L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新霉素)中,并不影响荧光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结果说明荧光标记细胞对新霉素处理不敏感,不是毛细胞,可能是神经丘形成的先祖细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琼琼 韩兵社 罗军涛 李艳 侯艳雯 胡鹏 张俊芳
为了研究鱼类低温下分子调控机制及其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成纤维ZF4细胞进行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18℃和10℃),监测其在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1 D、3 D和5 D)ros的变化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中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DcFH-Da探针法表明在低温胁迫作用下,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细胞内ros上升水平与外界胁迫压力成正相关。低温处理3 D后,18℃和10℃的细胞,其ros含量与对照组(28℃)相比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米焱 张伶俐 李海军 杜晨光 曹贵方
【目的】探讨Ghrelin和GHS-R1a mRNA在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及二者表达与FSH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体外成熟进程中牛卵母细胞Ghrelin和GHS-R1a mRNA水平表达变化,观察不同浓度FSH对Ghrelin和GHS-R1a mRNA表达的作用以及FSH与FSH受体抑制剂的组合对Ghrelin和GHS-R1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实时定量RT-PCR结果揭示牛卵母细胞Ghrelin和GHS-R1a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着成熟过程的延长而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即Ghrelin和GHS-R1a mRNA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从8 h开始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娜 范纯新 宋佳坤
本研究旨在揭示斑马鱼下颌再生中神经和肌肉的关系。通过HE染色技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分别观察斑马鱼下颌神经和肌肉的再生过程,考察神经和肌肉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截面附近的神经纤维在剪切后5 H降解,剪切后2 d时完全消失。剪切后3 d,整个芽基所在位置已出现新生的神经纤维。剪切5 d时,芽基上布满大量的神经纤维。肌纤维在剪切后12 H已发生断裂,剪切后5 d形成芽基细胞并分化成各种前体细胞如肌肉前体细胞,剪切后9 d出现新生的肌细胞,剪切后14 d新生的肌细胞与新生的神经纤维建立神经肌肉接头联系,30 d后成为成熟的肌肉组织。结果表明:如果斑马鱼1/3的下颌被人为切除,下颌肌肉可以实现...
关键词:
斑马鱼 下颌 再生 神经 肌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安娜 赖钟雄 郭志雄
以龙眼品种红核子LC2胚性细胞系为材料,进行体细胞胚胎(简称体胚)发生及其同步化调控,获取体胚发生过程中各个主要发育阶段的培养物(胚性愈伤组织、球形胚、子叶形胚、早期成熟胚、中期成熟胚、晚期成熟胚),采用双向电泳对体胚发生过程中特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pI为4-5的酸性蛋白表达种类最多,在体胚发育的过程中逐渐消失,相反,pI为5-6的微酸性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2)体胚发育后期,尤其是成熟胚晚期,分子质量大的蛋白大量减少,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增多并逐渐积累;(3)虽然在各个发育阶段都会出现一些新的特异蛋白,但是没有改变蛋白质种类逐渐减少的趋势;(4)发现了一些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英卿 赖钟雄 陈义挺 林玉玲 李惠华 张妙霞
分离克隆了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胚性愈伤组织Leafy Cotyledon 1(LEC1)基因,并分析该基因在龙眼体细胞胚胎(简称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结合RACE法及TAIL-PCR法,获得龙眼胚性愈伤组织LEC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研究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克隆得到LEC1基因803 bp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检索号为GU584089.2),该cDNA的开放阅读框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含222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LEC1具有较高同源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智振 赖钟雄
本试验克隆了龙眼体胚Obg1基因(DLObg1)的3个转录本.序列分析表明,DLOBG1蛋白具有典型的OBG蛋白结构域,与其他植物的OBG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葡萄、蓖麻和玉米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84%和82%.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DLObg1基因的转录水平随龙眼体胚的发育而变化,在心形胚和鱼雷形胚阶段的表达量最高,可能与子叶等器官的形成有关.
关键词:
龙眼体胚 Obg1基因 表达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伟 陈爱民 冯利兴 曹连莆 孙杰 王彦章
【目的】对蒺藜苜蓿ROP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ROP在共生互作过程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RT-PCR方法克隆了蒺藜苜蓿的MtROP5,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MtROP5在蒺藜苜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MtROP5在根瘤菌侵染宿主植物根系后72h内不同时间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从蒺藜苜蓿中克隆了含有MtROP5完整编码区的cDNA序列,长度826bp,编码19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MtROP5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ROP蛋白特征结构域,与其它几种植物中ROP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相似性。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