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57)
2023(4667)
2022(3959)
2021(3816)
2020(3136)
2019(6512)
2018(6652)
2017(11328)
2016(6655)
2015(7554)
2014(6968)
2013(5899)
2012(4991)
2011(4594)
2010(4619)
2009(4306)
2008(3733)
2007(3349)
2006(2870)
2005(2453)
作者
(14752)
(12297)
(12018)
(11591)
(7637)
(5815)
(5643)
(4664)
(4631)
(4477)
(4114)
(4024)
(3934)
(3694)
(3657)
(3639)
(3633)
(3573)
(3524)
(3402)
(2967)
(2942)
(2923)
(2835)
(2808)
(2767)
(2705)
(2671)
(2621)
(2535)
学科
管理(14039)
(13939)
经济(13920)
(11087)
(9286)
企业(9286)
教育(6923)
中国(6606)
教学(6268)
(5455)
理论(5250)
方法(4495)
业经(4266)
(3921)
贸易(3918)
(3854)
(3794)
数学(3512)
农业(3504)
数学方法(3396)
(3270)
学法(3126)
教学法(3126)
(3020)
地方(2993)
政治(2873)
思想(2840)
环境(2762)
工作(2761)
思想政治(2757)
机构
大学(76644)
学院(75482)
研究(23991)
管理(23519)
(21940)
经济(21220)
理学(20260)
理学院(19963)
管理学(19236)
管理学院(19100)
(16251)
师范(16159)
(16043)
科学(15081)
中国(15071)
教育(14247)
师范大学(12619)
(11952)
(11019)
中心(10864)
技术(10656)
(10490)
北京(10144)
业大(10078)
职业(10021)
研究所(10000)
(9862)
(9827)
(9210)
财经(8330)
基金
项目(49934)
研究(42361)
科学(39469)
基金(32483)
(27059)
国家(26756)
社会(24304)
教育(23588)
科学基金(23065)
社会科(22841)
社会科学(22836)
(22146)
编号(20036)
(18754)
成果(17645)
基金项目(16642)
课题(15398)
(14223)
自然(13738)
自然科(13430)
自然科学(13427)
自然科学基金(13121)
资助(12604)
项目编号(12300)
大学(12128)
重点(11954)
规划(11728)
(11331)
(11183)
(10947)
期刊
教育(28856)
(26662)
经济(26662)
研究(26568)
中国(19942)
学报(10627)
(10203)
大学(9433)
科学(9069)
管理(8472)
(8249)
农业(7592)
学学(7137)
职业(6988)
技术(6864)
业经(6356)
图书(5540)
高等(5040)
经济研究(4848)
(4639)
金融(4639)
成人(4587)
成人教育(4587)
(4152)
高等教育(4145)
书馆(4072)
图书馆(4072)
(4046)
论坛(4046)
财经(3764)
共检索到116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薄利娜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由一般用途英语(EGP)向特殊用途英语(ESP)转型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实践性教学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顺利实现ESP教师的转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一帆  崔羽杭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理念的提出,为我国当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思考。文章通过对大学英语ESP教学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校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的现实状况,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育人机制、思政培养等方面对大学英语ESP教学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海燕  
"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也对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高校学生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对于"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的认知,帮助高校教师正确定位教师角色,以适应"微时代"的变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奕俊  陈越捷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背景下,产学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校企双方的视角分别探讨了产学合作关系、产学合作内涵的重新定位,随后从法律机制、激励机制和市场机制三方面提出了产学合作制度的重构设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基层教研部门主要是指县(区)级教研室。在新课程实施中,基层教研的地位和作用怎样,教研员应如何重新进行自身定位,如何改变工作方式等,是需要关注并要着力研究的问题。本文力图从县(区)级教研室的层面,提出一些调整策略和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对教研员的工作形态和方式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佳  
智慧教学背景是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应用背景。为了能够在智慧教学背景下顺利展开教学工作,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具有TPACK能力。TPACK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来整合学科内容并进行教学的一种能力。培养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TPACK能力既是实现智慧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教师行业不断发展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除此之外,在大学英语教师具备一定TPACK能力后,也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小春  宋玮  周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卓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传统课堂教学地位受到挑战,教师不再是权威信息源。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必须重新定位,改变教师是"权威知识源"的错误认识,放弃"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身份,由教学者转变为助学者,完成从"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转型,从照顾宏观全体走向关注微观个体,利用数据真正读懂学生。在此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拓展新的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谈宏慧  
大数据时代"慕课"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习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高等学校"未来课堂"离线与在线混合学习、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将成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及其专业发展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元。教师身份中的设计者、学习者的专业发展倾向于科学维度,辅导者、引导者身份的专业发展则更倾向于艺术维度。"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强调科学,转向更加强调科学与艺术的同步交融发展,专业发展的路径应从强调个人作用,转向更加强调组织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茹  
在新一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承担起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任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将逐步由粗放型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此,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迎接挑战,适应社会和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积极响应,重视自身素养,规划专业发展。对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并对陕西省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展开了半开放性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活动,以期从研究现状中发现问题,并对今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丽莎  谭杰  
多元化教学是为差异化的学生个体提供不同个性需求的指导的过程,是围绕学生主体展开的科学化的教学形式。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精确把握学生的需求,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料,应用多元化教学评价,以此应对多元化教学带来的挑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建松  陈正江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类型,其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活跃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的图景。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新定位、肩负着新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时代背景、教育基础、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关切等因素分析高职教育发展环境,从类型、层次和功能等层面深入探讨高职教育新定位,从忠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积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科学把握高职教育新使命,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荣  
随着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将逐渐由基础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ESP)转移。文章分析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的未来趋势,并分析探讨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成功转型的校本培训模式、团队合作模式、自我发展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亚婷  
立足我国各高校聘任制改革的实践背景,从共同体视域下的学术身份建构视角出发,采用意义-阐释取向的质性研究方法,重点回答不同大学教师群体如何感知与应对改革,以及如何在变革情境中建构起关于何为一名大学教师的"主观现实"。研究发现,大多数受访教师在改革环境里建构而成的"适应者"身份,其中包括"单向度"的适应者、"符号性"的适应者和"价值分裂"的适应者三种类型。可以明显看到,大多数受访教师都在改革过程中选择以外界改革所倡导的权威标准来框定自身的学术工作实践,聘任契约所规定的聘任条件、岗位要求以及考核方式等规则不可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晋  
在学校单位转型背景下,大学教师评价路向因时而动、因势而动,大体发生了从“身份本位”到“优绩本位”的路向转变。计划经济时期,单位作为社会体制渗透到大学组织运行的各个方面,教师评价路向主要关注的是“身份”。市场经济时期,单位作为社会现象仍旧影响着大学组织运行的主要方面,教师评价路向主要关注的是“优绩”。“身份本位”和“优绩本位”路向本就各有其后果,而单位转型使得两种评价路向叠加,这亦会引发新的后果。要避免三方面的负性后果,其基础在于让行政权力突出保底功能和把评优功能交给学术共同体。大学教师评价路向需要重构,这关系到大学的未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