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0)
- 2023(9780)
- 2022(7904)
- 2021(7040)
- 2020(6008)
- 2019(12992)
- 2018(12683)
- 2017(24431)
- 2016(13138)
- 2015(13904)
- 2014(13425)
- 2013(13366)
- 2012(11889)
- 2011(10221)
- 2010(10170)
- 2009(9769)
- 2008(9932)
- 2007(8854)
- 2006(7737)
- 2005(7073)
- 学科
- 业(76563)
- 企(71711)
- 企业(71711)
- 济(59645)
- 经济(59569)
- 管理(57351)
- 方法(27072)
- 业经(26271)
- 财(23417)
- 农(22134)
- 数学(19618)
- 数学方法(19542)
- 务(19260)
- 财务(19257)
- 财务管理(19247)
- 企业财务(18292)
- 农业(16868)
- 技术(15727)
- 划(12911)
- 制(12692)
- 策(12568)
- 企业经济(11981)
- 中国(11897)
- 贸(11701)
- 贸易(11696)
- 易(11387)
- 经营(11289)
- 和(11134)
- 技术管理(10786)
- 理论(10450)
- 机构
- 学院(192893)
- 大学(185299)
- 济(85031)
- 经济(83838)
- 管理(82409)
- 理学(71867)
- 理学院(71254)
- 管理学(70526)
- 管理学院(70194)
- 研究(56412)
- 中国(46963)
- 农(40658)
- 财(38807)
- 京(37110)
- 科学(34222)
- 农业(32267)
- 业大(32042)
- 财经(31578)
- 经(28911)
- 江(28838)
- 所(28171)
- 中心(26613)
- 研究所(25590)
- 经济学(25315)
- 商学(25009)
- 商学院(24795)
- 经济管理(23705)
- 财经大学(23368)
- 经济学院(23238)
- 北京(22225)
- 基金
- 项目(130284)
- 科学(104681)
- 基金(98155)
- 研究(90807)
- 家(86507)
- 国家(85681)
- 科学基金(75590)
- 社会(61842)
- 社会科(58861)
- 社会科学(58844)
- 基金项目(52944)
- 省(52011)
- 自然(50382)
- 自然科(49333)
- 自然科学(49316)
- 自然科学基金(48587)
- 划(42279)
- 教育(39602)
- 资助(38430)
- 业(35807)
- 编号(33962)
- 创(31346)
- 重点(28659)
- 创新(28328)
- 部(28317)
- 发(27813)
- 国家社会(26296)
- 科研(25419)
- 制(25329)
- 人文(24671)
共检索到273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晓薇 安小雪 吕文明
以2018—2022年获得ESG评级的发债企业为样本,使用Wind、华证、商道融绿和盟浪四家机构的ESG评级数据构建ESG评级分歧指标,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信息不对称与融资约束是ESG评级分歧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具有较高的碳转型风险会加剧ESG评级分歧的企业信用评级调整效应,但国有产权性质能够缓解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相比,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发生ESG评级分歧更加容易引起企业信用评级的调整。研究结论对监管部门完善ESG评级体系与企业强化ESG管理提供理论与经验依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海林 李真
文章基于2015—2022年我国A股公司数据研究了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ESG评级分歧会显著增大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媒体负面报道、企业经营风险是ESG评级分歧影响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中介路径,管理层权力、产权性质和行业竞争程度会影响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而且ESG评级分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三类操纵活动均有增大效应。研究结论为关注并解决ESG评级差异诱发的企业合规和信息质量问题提供了支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纪亚方 孙江平
新《证券法》的实施强化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和投资者保护力度,对ESG信息披露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以201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新《证券法》实施对ESG表现与评级分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证券法》的实施显著抑制了ESG评级分歧,同时提升了ESG表现。机制检验表明,新《证券法》实施通过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抑制了ESG评级分歧并提升了ESG表现。同时,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组、中西部地区组以及非重污染企业组中新《证券法》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和对ESG评级分歧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此外,该研究为新《证券法》推进资本市场强监管效应和提高企业ESG信息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新《证券法》 ESG表现 ESG评级分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姚圣 陈龚忆
基于声誉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使用2015—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了ESG评级分歧对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较大的企业会选择提升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ESG评级分歧能够通过提升媒体关注度与分析师跟踪的方式促进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透明度较高、ESG评级均分较高的企业中,ESG评级分歧对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不显著。经过工具变量法、倾向性匹配得分、替换解释与被解释变量、滞后期回归后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甄玉晗 孙文祥
以2009—2022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ESG评级分歧会显著抑制企业绿色创新。这一影响主要通过加大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人力资本质量、减少企业研发投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行业竞争程度和企业所有权能够弱化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不利影响。将ESG评级分歧划分为3类样本后,发现在ESG评级分歧较大的样本中绿色创新水平明显下降,在ESG评级分歧较小且ESG评级较低的样本中绿色创新水平未受到显著影响,在ESG评级分歧较小且ESG评级较高的样本中绿色创新水平有所提升。结论既可为理解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提供证据,也可为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韩一鸣 胡洁 于宪荣
ESG评级是ESG投资的重要参考,而企业与评级机构间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ESG评级分歧成为限制我国资本市场ESG投资的一大难题。本文选取国内外七家ESG评级机构的评级数据,以2015—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内部信息透明度、增强外部监督关注的渠道抑制了ESG评级分歧;异质性分析表明,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非“四大”审计企业和数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地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评级分歧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抑制ESG评级分歧能够弱化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即提高股票流动性并降低股价同步性,从而有效改善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本文的研究为缓解ESG评级分歧提供了具体思路,对于促进ESG投资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瑶 徐道胜 冯晓晴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而ESG评级分歧引致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企业的劳动雇佣决策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15—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样本,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抑制了企业劳动雇佣。机制检验发现,ESG评级分歧一方面在劳动力需求端增加企业融资约束和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在劳动力供给端损害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声誉,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从而减少企业劳动雇佣规模。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评级分歧抑制企业雇佣的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上市年限较短的企业和重污染行业企业。进一步研究表明,ESG评级分歧还会影响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导致企业雇佣更多高技能员工,减少雇佣低技能员工。此外,ESG评级分歧也促使企业支付高薪酬以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本文的研究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经济后果和企业劳动雇佣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于规范ESG信息披露标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文杰 余伯健
文章从企业所有权属性视角,对中外ESG评级机构的评级分歧特征及形成动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国外评级机构相比,国内评级机构针对国有企业的评级偏高,而针对非国有企业的评级偏低。这一评级分歧的非对称性主要源于中外ESG评级机构对企业承担的稳定经济、保障就业等“隐性”社会责任以及是否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信息披露的评价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外评级机构对我国企业的评级分歧显著抑制了国外投资者对企业的持股比例,且评级分歧的非对称性对国有企业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而将“隐性”社会责任显性化并加强企业信息披露能够显著降低中外ESG评级机构对国有企业的评级分歧。文章的研究为中国推进信息披露规则的国际化,构建兼顾国际化与本土特色的ESG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秀杰 闫涵 李宇铭 李曰春
ESG评级分歧产生的信息噪音降低了信息可用性,审计师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是否会据此调整审计定价策略?文章以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越大,审计定价越高。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的信息风险、经营风险以及审计师声誉风险是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定价影响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处于重污染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或由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进行审计时,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文章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相关研究,为企业降低风险水平以及审计支出提供了路径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慧 陈科任 庞宇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ESG评级机构对同一公司的ESG评级结果往往不一致。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经济后果。结果表明:第一,ESG评级分歧显著抑制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对所有权属性和信息披露质量不同的企业,这种抑制效应呈现出非对称性特征,对国有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偏低企业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第二,ESG评级分歧通过降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外部监督、削弱声誉效应和降低信息透明度等途径,抑制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第三,ESG评级分歧不仅抑制ESG表现对企业获得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还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不利于企业“脱虚向实”、提高长期竞争力。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要尽快建立统一、标准化、与国际接轨的企业ESG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ESG评级体系,强化对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监管和评级透明度要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孔莉 刘同州
当前ESG评级存在严重分歧,且已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15~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样本,实证研究ESG评级分歧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盈余信息含量,其中小幅提高了盈余积极信息含量、大幅降低了消极信息含量,进而降低了盈余信息含量不对称性。机制检验发现,ESG评级分歧通过降低盈余质量、提高股票风险进而降低盈余信息含量。进一步分析发现,ESG评级分歧的影响在低信息透明度、非强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非重污染行业的样本中更显著。因此,应强化企业ESG信息披露和评级机构监管,为投资者创造有效的市场信息环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毕茜 曲恬立
在大力倡导可续发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ESG评级信息的使用逐渐增多,评级结果间存在的分歧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2011~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会提高审计收费水平,企业代理成本和媒体关注度在ESG评级分歧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而审计师的审计投入水平不具有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是否为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和客户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对ESG评级分歧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具有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ESG评级分歧虽然会提高审计定价,但对审计质量不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文娟 陈汉文
本文以2009~2012年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据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相关的规范文件构建审计委员会质量的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审计委员会特征及质量对公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质量越好,即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审计委员独立性越高及委员财会专业性越强,公司的信用评级越好。信用评级机构已将审计委员会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列为参考信息,表明这几年审计委员会与信用评级机构及制度的建立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质量 信用评级 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顾奋玲 曹越 付楠楠
不同评级机构出具的不同评级结果是否会使审计师感到困惑,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决策?为此,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ESG评级分歧是否会影响审计费用。研究发现,ESG评级机构对同一上市公司的ESG评级分歧越大,审计师下一年会收取越高的审计费用。机制检验发现,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是ESG评级分歧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地区法治环境好、非重污染行业以及媒体关注低的样本中,ESG评级分歧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相较于环境和社会维度,治理维度的评级分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显著。本文丰富了有关ESG评级分歧经济后果与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上市公司改善ESG表现、监管机构解决ESG评级分歧以及审计师关注被审计对象的“软数据”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僧建芬 张立杰
当下国内外各ESG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存在分歧,其释放的信号可能影响资本市场投资者行为和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基于此,运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22年的数据样本,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考察ESG评级分歧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且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回归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ESG评级分歧将通过降低企业市场获利能力、加剧股价崩盘风险及投资者异质信念等三重机制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市场化程度高、要素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ESG评级分歧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削弱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拓展了ESG评级分歧与企业行为关系研究的边界,为ESG评级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