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3)
- 2023(2002)
- 2022(1530)
- 2021(1328)
- 2020(1115)
- 2019(2516)
- 2018(2385)
- 2017(4194)
- 2016(2223)
- 2015(2455)
- 2014(2319)
- 2013(2283)
- 2012(2091)
- 2011(1597)
- 2010(2020)
- 2009(2082)
- 2008(1717)
- 2007(1476)
- 2006(1320)
- 2005(1432)
- 学科
- 审计(12072)
- 管理(7663)
- 济(7608)
- 经济(7588)
- 业(7425)
- 企(6848)
- 企业(6848)
- 各类(5834)
- 财(4352)
- 方法(3955)
- 中国(3434)
- 务(3114)
- 财务(3111)
- 财务管理(3045)
- 企业财务(2970)
- 数学(2806)
- 数学方法(2787)
- 制(2685)
- 技术(1836)
- 业经(1812)
- 融(1790)
- 金融(1790)
- 体(1649)
- 银(1559)
- 银行(1559)
- 体制(1464)
- 行(1450)
- 农(1408)
- 学(1369)
- 专业(1330)
- 机构
- 大学(28208)
- 学院(27730)
- 济(12250)
- 经济(12006)
- 管理(11444)
- 理学(9953)
- 理学院(9886)
- 管理学(9826)
- 管理学院(9779)
- 财(8888)
- 中国(8098)
- 研究(7642)
- 财经(6989)
- 京(6779)
- 经(6493)
- 会计(5898)
- 审计(5735)
- 财经大学(5446)
- 江(4812)
- 商学(4178)
- 商学院(4144)
- 中心(4091)
- 会计学(3974)
- 学会(3891)
- 会计学院(3821)
- 经济学(3788)
- 北京(3667)
- 所(3640)
- 省(3531)
- 州(3468)
共检索到51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秀杰 闫涵 李宇铭 李曰春
ESG评级分歧产生的信息噪音降低了信息可用性,审计师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是否会据此调整审计定价策略?文章以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越大,审计定价越高。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的信息风险、经营风险以及审计师声誉风险是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定价影响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处于重污染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或由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进行审计时,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文章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相关研究,为企业降低风险水平以及审计支出提供了路径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国富 李鼎
ESG评价是审计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但目前国内外各ESG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各异,存在较大分歧。基于此,以2015~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ESG评价分歧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ESG评价分歧通过增加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和业务风险,显著提高被评价企业的审计定价。作用机理检验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会弱化ESG评价分歧与审计定价的正相关关系。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非国有企业中ESG评价分歧对审计定价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市场化程度、行业竞争水平正向调节二者的关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毕茜 曲恬立
在大力倡导可续发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ESG评级信息的使用逐渐增多,评级结果间存在的分歧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2011~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会提高审计收费水平,企业代理成本和媒体关注度在ESG评级分歧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而审计师的审计投入水平不具有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是否为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和客户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对ESG评级分歧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具有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ESG评级分歧虽然会提高审计定价,但对审计质量不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艳丽 陈佳欣 林旭琦
ESG评级作为一种评估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的指标,日益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但不同评级机构的评价结果往往存在差异,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困扰。以2018~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会显著增加审计费用。机制检验表明,ESG评级分歧通过增加分析师预测偏误、增大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代理成本来增加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与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中,ESG评级分歧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经济后果和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ESG评级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孔莉 刘同州
当前ESG评级存在严重分歧,且已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15~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样本,实证研究ESG评级分歧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盈余信息含量,其中小幅提高了盈余积极信息含量、大幅降低了消极信息含量,进而降低了盈余信息含量不对称性。机制检验发现,ESG评级分歧通过降低盈余质量、提高股票风险进而降低盈余信息含量。进一步分析发现,ESG评级分歧的影响在低信息透明度、非强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非重污染行业的样本中更显著。因此,应强化企业ESG信息披露和评级机构监管,为投资者创造有效的市场信息环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崔云 万慧娟 张媛
在“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ESG已成为投资者决策时的重要依据,但不同机构对公司的ESG评级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以2018—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越大,公司越倾向选聘高质量审计师,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主要通过经营风险、代理冲突与外部关注的渠道促使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师,且当公司处于弱势的信息环境中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显著。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顾奋玲 曹越 付楠楠
不同评级机构出具的不同评级结果是否会使审计师感到困惑,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决策?为此,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ESG评级分歧是否会影响审计费用。研究发现,ESG评级机构对同一上市公司的ESG评级分歧越大,审计师下一年会收取越高的审计费用。机制检验发现,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是ESG评级分歧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地区法治环境好、非重污染行业以及媒体关注低的样本中,ESG评级分歧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相较于环境和社会维度,治理维度的评级分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显著。本文丰富了有关ESG评级分歧经济后果与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上市公司改善ESG表现、监管机构解决ESG评级分歧以及审计师关注被审计对象的“软数据”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何太明 李亦普 王峥 谭志东
随着“双碳”战略的不断推进,ESG理念逐步融入公司经营管理,但目前关于ESG评级的标准并不统一,同一家公司被不同ESG评级机构给予的评级结果常存在差异,这给投资者决策带来困扰。文章以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ESG评级分歧对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提升了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路径检验表明,分析师关注是ESG评级分歧推动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程度越高、投资者越敏感、管理层权力越大时,ESG评级分歧对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效果越明显;相比于非重污染企业与国有企业,ESG评级分歧提升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效应在重污染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研究识别了ESG评级分歧对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拓展了ESG评级分歧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为推进中国ESG评级体系建设、完善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晓薇 安小雪 吕文明
以2018—2022年获得ESG评级的发债企业为样本,使用Wind、华证、商道融绿和盟浪四家机构的ESG评级数据构建ESG评级分歧指标,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信息不对称与融资约束是ESG评级分歧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具有较高的碳转型风险会加剧ESG评级分歧的企业信用评级调整效应,但国有产权性质能够缓解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相比,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发生ESG评级分歧更加容易引起企业信用评级的调整。研究结论对监管部门完善ESG评级体系与企业强化ESG管理提供理论与经验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宏韬 殷海锋 张天舒 黄俊
本文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角度,研究了ESG评级分歧对于公司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表明,ESG评级分歧放大了公司股价同步性,这主要源于不同评级机构之间较大的分歧阻碍了市场对ESG信息的有效定价。异质性检验表明,当上市公司ESG表现较好,信息披露质量较高,以及环境规制强度较大时,能够削弱ESG评级分歧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作用机制为ESG评级分歧更大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下降,并且个体投资者在股吧中的正面与负面评论数量增加。拓展性分析显示,无论是本土与海外ESG评级机构之间,还是本土ESG评级机构之间存在分歧,均显著提升了公司的股价同步性。进一步从E(环境)、S(社会)、G(治理)三个分项检验评级分歧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可以发现相较于S(社会)及G(治理),E(环境)类指标的分歧更加显著地提升了股价同步性。本文的结论表明,有效管控ESG评级分歧对资本市场ESG投资十分必要,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并关注和引导ESG评级机构这类新兴的信息中介所提供的评级信息。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股价同步性 信息披露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积田 田博傲 上官相乐
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家公司给出的ESG评级存在分歧,这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冲击?本文以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视角切入,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促使审计师披露更多的关键审计事项来应对风险;机制检验表明,ESG评级分歧通过提高经营风险、代理成本和声誉风险促进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对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而言,ESG评级分歧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本文弥补了国内ESG评级分歧相关研究的不足,也为审计师规避风险、保障审计监督质量提供了重要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富显 徐晓莉 李双圆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承诺将ESG理念纳入投资决策,ESG也逐渐被企业所接受。与此同时,ESG评级分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以201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探究企业信息披露程度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信息披露程度越高,评级机构对ESG评价维度的自主选择性越高,ESG评级分歧就越大;高管特定经历能够缓解信息披露对ESG评级分歧的作用效果,且在ESG得分较低、ESG环境敏感性较高、未被问询的企业中,信息披露更显著地加剧了ESG评级分歧;ESG评级分歧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收敛特性,且分歧的存在对环境红利、社会福利、治理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降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逆向选择风险;监管部门应完善和统一ESG评级市场,促进中国特色ESG评级体系的建立,使其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相协调,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相衔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慧 陈科任 庞宇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ESG评级机构对同一公司的ESG评级结果往往不一致。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经济后果。结果表明:第一,ESG评级分歧显著抑制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对所有权属性和信息披露质量不同的企业,这种抑制效应呈现出非对称性特征,对国有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偏低企业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第二,ESG评级分歧通过降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外部监督、削弱声誉效应和降低信息透明度等途径,抑制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第三,ESG评级分歧不仅抑制ESG表现对企业获得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还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不利于企业“脱虚向实”、提高长期竞争力。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要尽快建立统一、标准化、与国际接轨的企业ESG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ESG评级体系,强化对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监管和评级透明度要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向强 杨晴晴 胡珺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ESG评级结果已经成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但目前国内外各ESG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各异,存在较大分歧。以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商道融绿、和讯、润灵环球和彭博4家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构建ESG评级分歧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了ESG评级分歧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提高了被评级企业的股价同步性,表明ESG评级分歧存在“噪音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对股价同步性的正向影响在于加剧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当上市公司信息环境较好,以及投资者具备较强的信息解读和分析能力时,可以缓解ESG评级分歧产生的“噪音效应”。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规范ESG评级标准,推动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提升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垒 刘青德 李宽
本文利用2015—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发债数据,实证检验了ESG评级分歧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会导致市场信息恶化,加剧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债券信用利差。机制分析表明,ESG评级分歧会加剧投资者的有限关注约束程度,促使其更加集中于市场信息的获取,这一现象与有限关注理论一致。该结论在考虑了债券价格中异质信息含量和考虑市场定价交易机制后依旧成立。情境分析发现,发债企业的政府和市场担保属性有利于降低在ESG评级分歧背景下投资者要求的风险补偿,而相对于仅国内评级机构之间产生的分歧,国内外评级机构之间的分歧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