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45)
- 2023(3780)
- 2022(2914)
- 2021(2606)
- 2020(2166)
- 2019(4926)
- 2018(4438)
- 2017(9154)
- 2016(4344)
- 2015(4707)
- 2014(4688)
- 2013(4664)
- 2012(4128)
- 2011(3749)
- 2010(4108)
- 2009(4452)
- 2008(3379)
- 2007(3136)
- 2006(2963)
- 2005(2973)
- 学科
- 银(26211)
- 银行(26211)
- 融(25587)
- 金融(25587)
- 行(25151)
- 济(16085)
- 经济(16072)
- 业(14619)
- 企(13065)
- 企业(13065)
- 中国(13035)
- 管理(12042)
- 制(11531)
- 中国金融(10995)
- 财(7497)
- 业务(7348)
- 制度(6979)
- 度(6979)
- 银行制(6610)
- 方法(6466)
- 务(6126)
- 财务(6114)
- 财务管理(6108)
- 企业财务(5907)
- 数学(5798)
- 数学方法(5778)
- 地方(5576)
- 业经(5230)
- 体(4943)
- 体制(4567)
- 机构
- 学院(56554)
- 大学(55107)
- 济(27531)
- 经济(26880)
- 中国(25972)
- 管理(21143)
- 银(21105)
- 银行(20440)
- 行(19202)
- 理学(17191)
- 理学院(17073)
- 管理学(16924)
- 管理学院(16831)
- 研究(16334)
- 融(16237)
- 金融(15948)
- 财(15819)
- 人民(12837)
- 财经(12379)
- 国人(11743)
- 中国人(11704)
- 中心(11642)
- 中国人民(11608)
- 经(11193)
- 京(10775)
- 经济学(10027)
- 人民银行(9926)
- 财经大学(9523)
- 经济学院(9196)
- 中国人民银行(9005)
共检索到100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慧 陈科任 庞宇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ESG评级机构对同一公司的ESG评级结果往往不一致。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经济后果。结果表明:第一,ESG评级分歧显著抑制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对所有权属性和信息披露质量不同的企业,这种抑制效应呈现出非对称性特征,对国有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偏低企业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第二,ESG评级分歧通过降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外部监督、削弱声誉效应和降低信息透明度等途径,抑制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第三,ESG评级分歧不仅抑制ESG表现对企业获得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还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不利于企业“脱虚向实”、提高长期竞争力。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要尽快建立统一、标准化、与国际接轨的企业ESG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ESG评级体系,强化对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监管和评级透明度要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鹏程 李智 何奇龙
ESG评级分歧的存在给债权人带来了一定的决策困扰,但是也会促使企业进行“自救”,这种自救行为可能会缓解企业与债权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升企业发展潜力,从而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本文以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究ESG评级分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降低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经双重聚类、子样本回归、PSM倾向得分匹配、准自然实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ESG评级分歧通过倒逼企业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绿色创新水平以及引起分析师关注度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评级分歧对高污染行业企业和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经济后果检验表明,ESG评级分歧提升了企业市场价值,导致企业拥有更高的市场发展能力。本文从债务融资成本的角度揭示了ESG评级分歧的经济后果,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的内涵,对是否需要迫切统一ESG评级标准及如何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晓薇 安小雪 吕文明
以2018—2022年获得ESG评级的发债企业为样本,使用Wind、华证、商道融绿和盟浪四家机构的ESG评级数据构建ESG评级分歧指标,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信息不对称与融资约束是ESG评级分歧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具有较高的碳转型风险会加剧ESG评级分歧的企业信用评级调整效应,但国有产权性质能够缓解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相比,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发生ESG评级分歧更加容易引起企业信用评级的调整。研究结论对监管部门完善ESG评级体系与企业强化ESG管理提供理论与经验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艳丽 陈佳欣 林旭琦
ESG评级作为一种评估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的指标,日益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但不同评级机构的评价结果往往存在差异,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困扰。以2018~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会显著增加审计费用。机制检验表明,ESG评级分歧通过增加分析师预测偏误、增大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代理成本来增加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与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中,ESG评级分歧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经济后果和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ESG评级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崔云 万慧娟 张媛
在“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ESG已成为投资者决策时的重要依据,但不同机构对公司的ESG评级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以2018—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越大,公司越倾向选聘高质量审计师,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主要通过经营风险、代理冲突与外部关注的渠道促使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师,且当公司处于弱势的信息环境中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秀杰 闫涵 李宇铭 李曰春
ESG评级分歧产生的信息噪音降低了信息可用性,审计师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是否会据此调整审计定价策略?文章以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越大,审计定价越高。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的信息风险、经营风险以及审计师声誉风险是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定价影响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处于重污染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或由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进行审计时,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文章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相关研究,为企业降低风险水平以及审计支出提供了路径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向强 杨晴晴 胡珺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ESG评级结果已经成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但目前国内外各ESG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各异,存在较大分歧。以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商道融绿、和讯、润灵环球和彭博4家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构建ESG评级分歧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了ESG评级分歧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提高了被评级企业的股价同步性,表明ESG评级分歧存在“噪音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对股价同步性的正向影响在于加剧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当上市公司信息环境较好,以及投资者具备较强的信息解读和分析能力时,可以缓解ESG评级分歧产生的“噪音效应”。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规范ESG评级标准,推动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提升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顾奋玲 曹越 付楠楠
不同评级机构出具的不同评级结果是否会使审计师感到困惑,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决策?为此,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ESG评级分歧是否会影响审计费用。研究发现,ESG评级机构对同一上市公司的ESG评级分歧越大,审计师下一年会收取越高的审计费用。机制检验发现,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是ESG评级分歧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地区法治环境好、非重污染行业以及媒体关注低的样本中,ESG评级分歧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相较于环境和社会维度,治理维度的评级分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显著。本文丰富了有关ESG评级分歧经济后果与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上市公司改善ESG表现、监管机构解决ESG评级分歧以及审计师关注被审计对象的“软数据”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钟文 张英杰
伴随PPP的逐步规范化和市场化,PPP项目的信用评级理论和方法也将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成熟2014年以来,PPP模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推进,从政策法规、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指引和扶持。然而,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签约成功的PPP案例仍在少数。融资难成为PPP推进过程中的首要阻碍。PPP项目成立初期,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资产规模较小,而项目期限又较长,缺乏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权益性资本投入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纯
为了分析发债主体所有制性质对公司债发行定价影响的作用机理,从信用评级高估的假设出发,将所有制性质的定价作用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基于贝叶斯法则得出两个推断:评级高估会导致发债主体所有制性质对公司债发行定价的直接效应;高信用等级公司债发行定价会受到发债主体所有制性质的直接影响,低信用等级公司债则不然。通过对2007—2013年沪深两市公开发行的公司债进行实证分析,推断得到了验证。这些分析有利于剖析民营企业融资歧视的形成机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生年 张佩
企业ESG表现是评估企业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治理水平的综合性非财务指标,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替代性融资理论”,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企业ESG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降低了商业信用融资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在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政府补助较高的企业以及供应商集中度较低的企业中,企业ESG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齐鲁光 丁西林
ESG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以及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互信关系的重要工具,而商业信用建立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之上。因此,良好的ESG表现能否帮助企业提高商业信用融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2011—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良好的ESG表现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经营风险和降低供应商集中度进而增加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基于外部环境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强,ESG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果为良好的ESG表现能够产生正向经济后果提供了证据支持,同时也丰富了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孔莉 刘同州
当前ESG评级存在严重分歧,且已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15~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样本,实证研究ESG评级分歧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盈余信息含量,其中小幅提高了盈余积极信息含量、大幅降低了消极信息含量,进而降低了盈余信息含量不对称性。机制检验发现,ESG评级分歧通过降低盈余质量、提高股票风险进而降低盈余信息含量。进一步分析发现,ESG评级分歧的影响在低信息透明度、非强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非重污染行业的样本中更显著。因此,应强化企业ESG信息披露和评级机构监管,为投资者创造有效的市场信息环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丁华 杨雯淇
文章选取2015—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股价波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提高了公司的股价波动率;较高的投资者信心会削弱ESG评级分歧对股价波动率的正向影响;相比年报可读性高时,在年报可读性低时ESG评级分歧对股价波动率的影响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丽 路一帆
随着ESG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显,ESG评级已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讨论的重点问题,但目前中国ESG评级标准并不统一,不同评级机构给出的评分有较大分歧,这是否会对企业经营风险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以2015—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华证、万德、富时罗素、商道融绿、盟浪、彭博6家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构建ESG评级分歧指标,实证检验了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ESG评级分歧显著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ESG评级分歧通过加剧信息不对称以及抑制投资者情绪进而提高企业经营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信息质量较差的企业和高市场化企业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ESG评级机构间分析差异,被评级企业本身ESG信息披露不规范是ESG评级分歧加剧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规范ESG评级标准以引导企业规范披露,推动中国ESG评级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