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62)
- 2023(6496)
- 2022(5103)
- 2021(4496)
- 2020(3976)
- 2019(8767)
- 2018(8613)
- 2017(17109)
- 2016(9034)
- 2015(9830)
- 2014(9662)
- 2013(9753)
- 2012(8710)
- 2011(7292)
- 2010(7629)
- 2009(7536)
- 2008(7962)
- 2007(7362)
- 2006(6547)
- 2005(6252)
- 学科
- 业(70848)
- 企(68958)
- 企业(68958)
- 管理(50663)
- 济(48578)
- 经济(48520)
- 业经(23572)
- 方法(21745)
- 财(21725)
- 务(19109)
- 财务(19107)
- 财务管理(19101)
- 企业财务(18179)
- 农(17080)
- 数学(14589)
- 数学方法(14553)
- 技术(14548)
- 农业(13485)
- 策(12055)
- 划(11921)
- 企业经济(11883)
- 经营(11073)
- 制(10213)
- 技术管理(10131)
- 和(9896)
- 理论(9337)
- 体(9081)
- 决策(8866)
- 体制(8427)
- 计划(8346)
- 机构
- 学院(139315)
- 大学(131873)
- 济(65444)
- 经济(64579)
- 管理(63517)
- 理学(54583)
- 理学院(54235)
- 管理学(53855)
- 管理学院(53603)
- 研究(36498)
- 财(32180)
- 中国(32058)
- 京(25990)
- 财经(25487)
- 经(23088)
- 江(21693)
- 农(21263)
- 商学(20182)
- 商学院(20031)
- 经济学(18922)
- 财经大学(18637)
- 科学(18386)
- 业大(17619)
- 经济管理(17591)
- 所(17368)
- 经济学院(17257)
- 中心(16737)
- 农业(16683)
- 州(16677)
- 北京(15891)
- 基金
- 项目(84435)
- 科学(69859)
- 基金(64348)
- 研究(63880)
- 家(53500)
- 国家(52936)
- 科学基金(49223)
- 社会(43681)
- 社会科(41639)
- 社会科学(41628)
- 基金项目(34296)
- 省(33910)
- 自然(31620)
- 自然科(31003)
- 自然科学(30997)
- 自然科学基金(30552)
- 教育(28023)
- 业(27436)
- 划(26062)
- 资助(25754)
- 编号(24875)
- 创(21773)
- 创新(19194)
- 部(19078)
- 制(18881)
- 国家社会(18075)
- 成果(17988)
- 发(17897)
- 重点(17897)
- 人文(17706)
共检索到208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清华 周学琴 邓翔
本文利用商道融绿发布企业ESG评级这一准自然实验,探究ESG评级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能够显著而稳健地提升企业的环保投资,这一投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预防性环保投资方面,表明ESG评级具有“环境激励效应”而非“环境掩饰效应”;较高的ESG评级不仅能吸引投资者关注,而且能获得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进而提升企业的环保投资;影响ESG评级对企业环保投资促进作用的因素主要有环境规制强度、外部压力和内部激励;ESG评级引致的环保投资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环境绩效。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景峰 田虹 李文超
从企业文化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两个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税收激进行为的关系,利用2013~2019年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采用基础回归与“反事实”倾向值匹配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税收激进存在正向关系。企业将积极社会责任活动作为抵御税收激进行为风险的掩饰工具。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最终控制人国有性质与企业董事会警惕性负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税收激进二者的关系。税务部门应对高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企业加以关注,抑制税收激进的机会主义行为。另外,全社会应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良好实现形式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识别税收激进行为的可行性。
关键词:
税收激进 企业社会责任 倾向值匹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一群 徐赛兰
近年来,中国政府正采取日趋严格的命令型环境规制政策试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微观层面的经济主体对此如何响应?本文以新《环保法》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新《环保法》的实施抑制了重污染企业的投资规模,其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高研发强度和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新《环保法》对企业投资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协同,为异质性重污染企业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进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克服企业因经济动力不足造成对投资的抑制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新《环保法》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和机制研究,更为完善环境立法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东明 王平
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不足会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宏观激励机制和微观监督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本文以我国2011-2019年120个主要城市的上市A股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减税激励和独立董事规模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税务机关对重污染企业实施减税激励以及企业扩大独立董事规模均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并且独立董事规模的扩大能够强化减税激励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降低股权集中度有助于发挥独立董事规模的强化效应,但企业现金流较为短缺会限制独立董事规模的强化效应。本文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声誉保护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来阐述减税激励和独立董事规模对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机理,为国家税务机关持续加大减税力度、证监会要求企业逐步扩大独立董事规模,进而更好发挥减税激励的宏观调控机制和独立董事的微观监督机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联合促进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海芳 牛明彤 包建彬 邓美玲
践行ESG理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管激励作为企业内部治理重要机制之一,能够对企业管理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企业ESG表现。基于管理层短视和企业风险承担视角,利用华证ESG评级来衡量ESG表现,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激励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激励行为能够显著提高企业ESG表现。进一步检验得出,高管激励可以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从而促进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在重污染企业和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高管激励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杰民 梁文宇 樊燕萍
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选取我国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一步探讨投资者关注的调节作用和绿色技术创新在上述关系中所起的中介效应,以及不同情境下的异质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ESG表现有显著促进作用;(2)投资者关注强化了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3)高管薪酬激励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路径,提升企业ESG表现;(4)高管薪酬激励在国企和重污染企业中实施对企业ESG表现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从高管薪酬激励视角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视和提升ESG表现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我国上市公司推进ESG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管薪酬激励 ESG表现 投资者关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玉
社会责任信息是“信号利器”还是“自利工具”?文章利用2009—2021年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系统评价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降低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强制性披露的样本,在自愿披露样本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负向影响;相对于国有企业样本,在民营企业样本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负向影响。那么,外部监督机制能否有效抑制企业“言行不一”的自利行为呢?研究发现,四大审计机构审计、政府部门环境监管均能有效制约企业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显著削弱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不利影响。研究基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视角丰富了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框架。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丹 陆丰联 董志勇
创新是提升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源动力,因此找到激励企业创新的因素是重中之重。本文采用2008-2015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产出数据,考察政府创新规划执行压力、政府补贴和企业高管持股计划三种不同类型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和企业高管持股计划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具有更显著的影响;企业产权性质、公司治理和高管创新精神对激励发挥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政府和企业激励创新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创新 政府激励 企业激励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晨 曹雨清 胡梦
基于我国2013年起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并从预防性和治理性两个层面考察了对异质性环保投资的不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总体上碳排放权交易并未促进企业进行环保投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资源支持不足,但显著提高了企业进行预防性环保投资的积极性,并且其政策效应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存在差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强 施滢波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并探讨地方政府竞争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环保投资显著正相关,但地方政府竞争会削弱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地方政府竞争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有效性的弱化作用更显著。文章从市场机制角度丰富了企业环保投资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于更好地引导企业环保投资行为具有较强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会洪 张哲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五位一体”~((2)),要求企业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ESG表现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代名词,是由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组成的综合指标。以企业ESG表现为视角,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运用2012—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探讨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ESG表现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传导机制表明,高管股权激励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管股权激励背景下,在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和设立了党组织的企业样本中,企业ESG提升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市场投资者和政府提供更丰富的建议,以推动企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牛登云 杨松令 王志华
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在短期内可能存在一定矛盾,如何兼顾各类环境规制工具的特征,使其符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利益,是环境规制领域值得思考的问题。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负向惩罚型和正向激励型,以2007~2019年我国A股实体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实体企业金融投资水平的影响,系统研究宏观环境规制对微观企业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负向惩罚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实体企业金融投资水平有正向影响,正向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会抑制实体企业金融投资,上述影响通过管理者的“鞭打快牛”和“重奖轻罚”激励机制形成影响路径,融资约束、搬迁成本、污染程度和企业规模等因素对上述路径存在异质性作用。研究为地方政府和实体企业面对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提供了有利于其长期发展的决策思路和政策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红波 华凌昊 许基集
员工持股计划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对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管理层激励—公司治理—激励效果"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高管在员工持股计划中参与比例的均值为22%,而该比例在民营企业中达到27%,国企显著低于民营企业。(2)与民营企业相比,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国有企业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和减少超额雇员等公司治理层面的改善效果并不显著。(3)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经营绩效弱于民营企业。市场反应方面,国有企业的短期公告效应与民营企业无差异,但长期公告效应却显著弱于民营企业。另外,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财务绩效的增长也受到阻碍,但股票来源为非公开发行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财务绩效方面差距缩小。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度设计层面,建议国有企业提高管理层的参与比例,并强化绩效考核与监督机制。同时,应当继续鼓励国有企业以增资入股的形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夏冠军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理激励契约安排的制度背景,把经理激励契约纳入投资者非理性分析框架,就投资者情绪与经理激励契约如何相互作用影响企业投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管持股会诱发高管利用投机的股市进行过度投资,而与股价弱相关的货币薪酬没有这种作用,而且经理薪酬的这种作用因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研究表明高管持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具有负面的公司治理效应。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经理薪酬 企业投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鲍步云 刘朝臣
已有的激励理论主要是为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设计的,因而对激励员工创新精神的作用日渐衰弱。在企业日益强调创新精神的今天,需要进行激励的变革,即实现从工作激励到创新激励的转换。从人的行为理论出发,企业进行创新激励变革,包括组织环境激励、制度环境激励、员工群体激励和员工个体激励等四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