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5)
- 2023(6290)
- 2022(4918)
- 2021(4323)
- 2020(3810)
- 2019(8258)
- 2018(8092)
- 2017(15556)
- 2016(8377)
- 2015(9266)
- 2014(8948)
- 2013(9068)
- 2012(8109)
- 2011(6750)
- 2010(6968)
- 2009(6731)
- 2008(7083)
- 2007(6463)
- 2006(5700)
- 2005(5377)
- 学科
- 业(66974)
- 企(65530)
- 企业(65530)
- 管理(45907)
- 济(41363)
- 经济(41307)
- 业经(23248)
- 财(19425)
- 方法(17533)
- 务(17391)
- 财务(17389)
- 财务管理(17379)
- 农(16702)
- 企业财务(16475)
- 技术(13966)
- 农业(13164)
- 企业经济(11755)
- 策(11425)
- 划(10827)
- 经营(10568)
- 数学(10354)
- 数学方法(10314)
- 和(9810)
- 技术管理(9707)
- 制(9393)
- 理论(9008)
- 体(8529)
- 决策(8411)
- 体制(7863)
- 计划(7819)
- 机构
- 学院(127690)
- 大学(119258)
- 管理(55757)
- 济(55696)
- 经济(54905)
- 理学(47798)
- 理学院(47435)
- 管理学(47027)
- 管理学院(46803)
- 研究(34821)
- 中国(30453)
- 财(27259)
- 农(24678)
- 京(24085)
- 财经(21401)
- 科学(20566)
- 江(20551)
- 农业(19636)
- 经(19359)
- 业大(18801)
- 商学(17583)
- 所(17515)
- 商学院(17441)
- 中心(16095)
- 经济学(15753)
- 州(15676)
- 经济管理(15625)
- 财经大学(15446)
- 研究所(15429)
- 北京(14517)
- 基金
- 项目(79371)
- 科学(65198)
- 基金(59702)
- 研究(58596)
- 家(50705)
- 国家(50157)
- 科学基金(45927)
- 社会(38683)
- 社会科(36795)
- 社会科学(36786)
- 省(33312)
- 基金项目(31917)
- 自然(30338)
- 自然科(29702)
- 自然科学(29694)
- 自然科学基金(29265)
- 业(27494)
- 划(25695)
- 教育(25296)
- 资助(23021)
- 编号(22846)
- 创(21042)
- 创新(18567)
- 发(17412)
- 重点(17236)
- 制(16988)
- 部(16899)
- 成果(16564)
- 企(16057)
- 国家社会(15968)
共检索到191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琪 周琳 李梦函
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22年数据,探讨企业ESG表现对杠杆操纵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的提高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杠杆操纵行为。机制分析表明,企业ESG表现的提高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明股实债行为抑制杠杆操纵。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审计质量较低企业的ESG表现对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瑞欣 郭淑娟 刘玎琳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追求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探究如何治理企业杠杆操纵并揭示ESG表现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杠杆操纵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ESG表现能显著降低杠杆操纵程度。机制检验表明,ESG表现的信息效应和资金效应是治理杠杆操纵的主要渠道,即ESG表现能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缓解融资约束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地区法治建设较好、行业竞争程度较低、非污染企业和账面杠杆率较大的企业中,ESG表现对杠杆操纵的降低作用更明显。经济后果分析表明,ESG表现对杠杆操纵的治理效应能够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并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光 刘元春
高杠杆和短债长用是企业面临的两大核心债务问题,本文将其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2000—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其对企业绩效和债务风险的影响,并首次考察了两者的交互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杠杆率降低了企业总资产回报率并提高了债务风险,但有利于提高净资产回报率,构成企业杠杆融资的微观基础;短债长用既不利于企业绩效又提高债务风险,且加剧了债务风险的隐蔽性和突发性,反映了企业融资期限约束下的被动选择。第二,短债长用与杠杆率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弱化了杠杆率的积极作用,强化了杠杆率的消极影响,恶化了企业的风险融资体征和破产风险。第三,杠杆率与短债长用通过增加企业财务成本和降低研发投入两方面恶化企业绩效。第四,上述影响存在一定的企业异质性和长短期差异。本文为杠杆率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经验证据,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学理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保昌 刘益宁 李思慧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推动市场整合有助于高效发挥市场力量,加速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基于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市场整合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整合显著提升了企业ESG表现。机制检验表明,市场整合主要通过促进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改善信息披露提高企业ESG表现。此外,在财政透明度较高地区、非重污染行业、无政治关联企业以及非僵尸企业中,市场整合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市场整合在改善企业ESG表现中所发挥的竞争促进、资源配置和信息披露效应,为正确评价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以及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明睿 马融 马文杰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赋能如何更好地帮助企业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探索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改善企业ESG表现,包括ESG综合表现以及E、S、G单项表现。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通过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以及代理成本降低促进企业内部成长改善企业ESG表现,又能通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来优化外部环境改善ESG表现。进一步本文发现金融科技可以显著地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缓解经营风险。
关键词:
金融科技 ESG表现 技术进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建秋 徐雨露
利用201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使得企业在危机期间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细化ESG不同维度发现,相较于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表现通过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声誉和抗风险能力四条路径提升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进而增强企业韧性。异质性检验发现,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增强作用在管理层决策视域较短、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较差的企业中更显著,说明ESG有助于解决管理者短视、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较差给企业带来的“生存性”难题,是企业于逆境中转“危”为“机”的重要驱动力。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倪志兴 陈嘉滢 李增福
作为中国股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对改善企业ESG表现有着独特的优势。基于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社保基金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投资显著提高了企业ESG表现,在进行稳健性及内生性处理后,该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社保基金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加大研发创新、提高盈余质量,改善了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保基金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在高污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媒体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大,且社保基金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显著降低了企业风险,提高了企业效益。建议政府鼓励社保基金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增强对高污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媒体关注度较低企业的关注;上市公司应完善对社保基金等投资者的联动响应机制,加强信息共享。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晓燕 曹金铭
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探究金融科技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ESG表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以及信息效应,能够通过促进信贷资源获取、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信息透明度来提升企业的ESG表现,且媒体关注与金融科技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具有替代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法治化水平较高、金融监管较强地区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的ESG表现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鲍树琛 许永斌 刘小雨
如何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是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以2012—2018年中央企业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在去杠杆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2016年以后的杠杆操纵行为显著增多,而政府审计的介入能够有效抑制国有企业的杠杆操纵行为。机制检验发现,约束机会主义行为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是政府审计治理国有企业杠杆操纵的两个路径。进一步讨论分析发现,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非国有股东监督、分析师监督、媒体监督的良性互动增强了对国有企业杠杆操纵的“监督合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张屿麟 贺勇
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依据扩展的XLT-LEVM法(间接法)下预期模型法计算杠杆操纵程度,研究了杠杆操纵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杠杆操纵显著降低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经稳健性检验以及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杠杆操纵通过在“企业外部”降低银行信贷配置效率,在“企业内部”降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从而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杠杆操纵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处于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企业、银行业、监管机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黎 魏文君
企业杠杆操纵会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及宏观金融系统稳定,如何治理杠杆操纵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2012~2021年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为样本,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路径、异质性特征以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在替换变量、控制内生性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优化内部治理环境以及缓解融资困境的方式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通过表外负债操纵杠杆、资金技术密集型、低市场化进程以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样本组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具有穿透性,其对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并提高未来市场价值。相关结论为抑制企业杠杆操纵、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宏 郭一铭 乔慧颖 吴丹
企业杠杆操纵行为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从信息互补视角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降低其杠杆操纵程度,且数字化转型对弱银企关联型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弱银企关联型企业公开信息透明度,缓解了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杠杆操纵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媒体关注度、研发投入和银企关联强度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杠杆操纵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调整了弱银企关联型企业杠杆结构,促进企业“脱虚向实”,且优化了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银行对抵押品的依赖。上述结论不仅从信息互补视角厘清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抑制企业杠杆操纵的路径,更为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并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溪 饶品贵 岳衡
基于中国银保监会网站金融许可证信息构建的地区层面银行竞争指标,本文研究银行竞争对企业杠杆操纵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发现银行竞争的加剧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操纵水平;为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2009年放宽分支机构设立管制的事件和份额移动法构造的Bartik工具变量,获得了一致的结果。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银行竞争影响企业杠杆操纵的结果主要见诸融资约束较强和银企距离较为接近的样本,显示银行竞争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强银行监督动机,作用于企业杠杆操纵。经济后果方面,发现银行竞争加剧导致的企业杠杆操纵降低会减少未来违约风险。本文从银行竞争的视角提供了企业杠杆操纵行为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证据,有助于厘清宏观金融环境之于微观企业杠杆操纵的自上而下的内在逻辑,同时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金融发展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银行竞争 杠杆操纵 违约风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喻彪 杨刚 王沙力
数字金融发展能否助力企业实质性去杠杆是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使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资源效应与信息效应,考察了其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杠杆操纵程度,这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等途径加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企业杠杆操纵的效应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较好和金融监管强度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显著。为此,政府相关部门要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监管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要主动进行数字化变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企业要充分利用数字金融打破外部融资障碍,赋能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魏文君 李黎
以2012~2021年非金融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进行探究,并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影响机制以及经济后果分析。主回归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抑制企业杠杆操纵,且在替换变量及控制内生性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高管理者能力、低融资能力以及高分析师关注度组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效应更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发挥信息效应、资源效应以及治理效应进而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即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缓解融资困境以及降低企业内部代理冲突的方式抑制企业杠杆操纵;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