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2)
2023(2872)
2022(2090)
2021(1961)
2020(1404)
2019(3225)
2018(2947)
2017(5141)
2016(2973)
2015(3348)
2014(3245)
2013(3200)
2012(3161)
2011(2933)
2010(3097)
2009(2885)
2008(2977)
2007(2704)
2006(2477)
2005(2272)
作者
(10383)
(8956)
(8829)
(8337)
(5652)
(4164)
(3872)
(3386)
(3257)
(3204)
(3168)
(3077)
(2945)
(2869)
(2815)
(2780)
(2619)
(2605)
(2530)
(2527)
(2321)
(2315)
(2187)
(2158)
(2040)
(1999)
(1952)
(1862)
(1811)
(1744)
学科
(12491)
经济(12473)
管理(7648)
(6892)
(5395)
企业(5395)
(4621)
方法(4511)
(4285)
中国(3599)
数学(3464)
数学方法(3377)
业经(3308)
农业(2964)
环境(2742)
理论(2644)
地方(2572)
(2548)
(2391)
(2217)
(2210)
(2179)
(2083)
金融(2082)
(1920)
银行(1907)
(1862)
贸易(1862)
(1850)
教育(1841)
机构
大学(51831)
学院(49975)
研究(20518)
(17692)
经济(17307)
管理(16268)
科学(14181)
中国(14128)
理学(14104)
理学院(13829)
管理学(13429)
管理学院(13341)
(11383)
(11120)
(10917)
研究所(10425)
(8927)
师范(8825)
农业(8673)
中心(8476)
(8419)
业大(8381)
(8011)
师范大学(7421)
(7379)
北京(6987)
财经(6791)
科学院(6405)
(6221)
(6159)
基金
项目(35055)
科学(27704)
基金(25969)
研究(24469)
(23928)
国家(23748)
科学基金(19362)
社会(15542)
社会科(14637)
社会科学(14631)
基金项目(13385)
(12968)
自然(12566)
自然科(12277)
自然科学(12270)
自然科学基金(12052)
(11858)
教育(11154)
资助(9688)
编号(9329)
重点(8550)
成果(8462)
(7622)
(7603)
(7183)
课题(6987)
国家社会(6934)
计划(6867)
创新(6758)
科研(6703)
期刊
(20539)
经济(20539)
研究(14299)
学报(11274)
(10419)
科学(10213)
中国(9868)
大学(8173)
学学(7664)
农业(7228)
教育(6617)
(5857)
管理(5564)
(3887)
(3631)
金融(3631)
(3437)
业大(3432)
技术(3431)
财经(3322)
资源(3055)
业经(2903)
农业大学(2902)
经济研究(2870)
(2861)
问题(2823)
图书(2640)
社会(2589)
科技(2440)
世界(2383)
共检索到73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少华   王慧  
ESG近年来已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极为关注的公司治理议题。企业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股东至上的经营策略,而ESG则旨在弱化股东至上本身。ESG历来受到投资者的极力反对,认为其是施加在公司身上的成本较高的伦理道德。当下,投资者逐渐接受甚至推动ESG。公司投资者从ESG的反对者转向ESG的拥护者,背后有深层的经济、政治等逻辑。从经济层面看,ESG不能被视为是外界强加给企业的负担,而是公司实现可持续盈利的重要保障机制。从政治层面看,ESG可以让公司获得政府强有力的政治支持。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维度看,应当改革公司现有的董事会委员会架构,选择合理的董事会委员会负责ESG的实施,将ESG明确规定为董事会成员的法定义务内容。从信息披露维度看,应当选择合理的ESG信息披露模式,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披露,同时确保公司ESG信息披露方法实现统一化。最后,积极推行ESG诉讼制度,借此防止公司管理者对ESG的不当操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和保障劳动和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实现途径因为基于社会现实需要而具有多样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实现途径是,废除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生产和商品交换,实行以实际劳动时间充当生产和分配尺度的产品生产和产品交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途径是,重新认识和发挥资本的作用、发展价值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实现途径则不完全一样。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所有制形式创新,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质特征和实现途径的有机统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佑清  
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存在两种不同的问题导向(教师的问题导向和学生的问题导向),也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内容选择偏向(以教师活动为本和以学生活动为本)。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相比,学习中心课堂在教学过程组织逻辑上的突出变化是,它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导向,并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本体。针对我国大班教学的现实,这种教学过程的组织逻辑在实现策略上,主要采取"两段三环节"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即依次通过个体自学和群体研学两个阶段及对应的个体自学、小组互学与全班共学三个环节,分层完成学生问题的暴露、确认,并组织分层的学生活动解决学生问题。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宋丽娜  
从《中国制造2025》赋予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支撑看,创新思维是其逻辑起点,也是本质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学生"需求思维""互联网+思维""质量思维"和"底线思维"4种思维模式,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走出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高端、复合、创新型"的人才需求服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忠梅  
导师是研究生的信仰之师、学问之师、品行之师。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学术逻辑意蕴在于:导师和研究生是致力于寻求真理的学术共同体、致力于恪守学术道德的道德共同体、致力于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使命的命运共同体。遵循其意蕴旨归,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学术逻辑的实现理路在于:以导师的学术忠诚唤醒研究生的学术激情、当好学术传导人;以导师的学术操守涵养研究生的学术格局、当好学术训导人;以导师的学术心态优化研究生的学术生态、当好学术引导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喜祥  
在强调破"五唯"的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的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文章通过职业教育立体评价模式的建构,强化评价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将面向"完整人"的整体评价和学生个体的纵向成长结合起来。整体逻辑是在遵循"完整的人"的人才发展目标导向中,落实于"活动—实践"的人才培养过程,强化"训育并举"人才培养方法,强调现实条件与社会需求的多重调适。需要通过评价观、标准体系、运行机制、配套制度等调整进行落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健  
当下教师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实践性、实效性等问题频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和挑战,有必要建立"高质量教师培训项目"的概念,在理论研究、政策设计和实践操作层面厘清其意蕴,创新实现意蕴的策略。高质量教师培训项目应以培训取向、专业特性和学员需求为逻辑起点,涵育认知学习与情感体验并重、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结合、即时效果与延伸效应兼备、利他价值与主体价值统一等内涵特征,并实施情绪管理、校地合作、双导师制、文化濡染等创新策略。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启春  山雪艳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其中,标准化是均等化的手段和过程,均等化是标准化的目标和结果。以均等化为目标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必须同时从服务自身和财力保障两个维度开展,建立以效能为导向的政府管理制度和以均等化为导向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例,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的具体实现路径应当包括服务内容标准化、管理流程标准化、财政预算标准化、中央与地方共担机制标准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志平   卢勇  
民俗遗产化是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相遇、交融的过程,也是民俗遗产的社会性嵌入过程,因而它能够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乡村民俗的文化保护、社会认同和精神重塑等多元文化价值。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民俗遗产化的文化价值需要与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耦合。当前在地化和公众化的双重情境给民俗遗产文化价值的实现带来了多重挑战和新的机遇。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民俗遗产化的积极作用。作为乡村精神文明的精神纽带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未来发展的历史根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现就必须保障乡民的主体地位、丰富本土化实践形式、强化公众参与和全民参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磊   袁子昕   魏华  
科技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重要力量,既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也深刻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演进机制。回顾人类文明历程,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互动关系,两者之间日益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内蕴着教育与科技之间适应和引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当前,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正成为新经济形态,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走向的关键性力量,这不仅带来了人力资源需求的改变,而且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财经教育须主动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术话语等方面的重大挑战,着力从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未来前景出发,探索学科建设的跨界融通、人才培养的交叉融合、科研高地的新型平台、改革发展的评价创新、教育治理的组织变革等实现路径,深度实施“新财经”战略,推进高等财经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志平   卢勇  
民俗遗产化是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相遇、交融的过程,也是民俗遗产的社会性嵌入过程,因而它能够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乡村民俗的文化保护、社会认同和精神重塑等多元文化价值。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民俗遗产化的文化价值需要与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耦合。当前在地化和公众化的双重情境给民俗遗产文化价值的实现带来了多重挑战和新的机遇。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民俗遗产化的积极作用。作为乡村精神文明的精神纽带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未来发展的历史根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现就必须保障乡民的主体地位、丰富本土化实践形式、强化公众参与和全民参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祖辉  吴彬  徐旭初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成员资格同质性、成员角色同一性和治理结构耦合性的"三位一体"的合作社"理想类型",基于对合作社"理想类型"实践逻辑的分析及其与现实的比照,进一步辨析了我国现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性与治理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土性实践与发展给出了理论阐释。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成涛  张晓敏  
政府权力内容与边界的明晰是现代职业教育治理实施的重要前提。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对政府的职业教育治理权力重新进行了划分调整。通过将其与1996年《职业教育法》比较发现,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权力演变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纵向的权力关系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到地方政府"分权治理",政府与社会主体间的横向权力关系由政府"全面管理"到社会主体"多元共治",同时,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权力演变遵循着一定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权力转移的内容、方式及路径等维度。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权力转移的衍生价值体现为:促进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形成、提高职业教育治理成效,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政府权力清单的建立健全、企业权利保障措施的实施、职业学校内部管理措施的完善等逻辑前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筱丹  薛翠  温铁军  
本文对中国改革以来对外开放的进程和内在逻辑的演变按照宏观经济背景进行梳理,认为:进入21世纪之前新中国的对外开放,大致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在资本短缺压力下改善外部资本获利条件的应变之策类似,其成败主要取决于制度成本能否转嫁;进入新世纪之初深化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则属符合规律的演变:三大差别—内需不足—国内产业过剩向国际市场释放,伴生国际资本在金融泡沫压力下向中国要素低谷的扩张。当前中国进入应对输入型通胀挑战的新阶段,亟需主动进行政策调整,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蔡真  崔玉  
2018年8月2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宣布取消中资银行和资管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约束。这是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开放的标志。外资银行在产品营销、风险管理、创新业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体现客户价值的零售业务方面,根据BCG全球银行业数据显示,美欧和日韩等成熟市场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普遍在40%以上,个别市场如德国和法国占比接近6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