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4)
- 2023(13553)
- 2022(11675)
- 2021(10932)
- 2020(9169)
- 2019(21531)
- 2018(20955)
- 2017(40963)
- 2016(21922)
- 2015(24924)
- 2014(24446)
- 2013(24494)
- 2012(22441)
- 2011(20295)
- 2010(19919)
- 2009(18325)
- 2008(17814)
- 2007(15257)
- 2006(13224)
- 2005(11704)
- 学科
- 济(93892)
- 经济(93786)
- 管理(65279)
- 业(63748)
- 企(52874)
- 企业(52874)
- 方法(47354)
- 数学(42160)
- 数学方法(41839)
- 中国(26732)
- 财(25570)
- 农(23298)
- 业经(19378)
- 贸(18911)
- 贸易(18902)
- 易(18405)
- 学(17362)
- 务(17163)
- 财务(17104)
- 财务管理(17077)
- 企业财务(16337)
- 制(16235)
- 地方(16210)
- 农业(15834)
- 环境(14363)
- 和(13893)
- 技术(13799)
- 融(13405)
- 金融(13404)
- 银(13378)
- 机构
- 大学(317562)
- 学院(312792)
- 济(135368)
- 经济(132958)
- 管理(128504)
- 理学(112743)
- 理学院(111596)
- 管理学(110028)
- 管理学院(109469)
- 研究(104309)
- 中国(78955)
- 京(66956)
- 科学(61396)
- 财(60657)
- 所(50794)
- 财经(50249)
- 研究所(46478)
- 中心(46313)
- 经(46163)
- 农(44898)
- 业大(44002)
- 北京(42703)
- 经济学(42462)
- 江(41392)
- 范(39308)
- 师范(39006)
- 经济学院(38624)
- 财经大学(37951)
- 院(37745)
- 农业(35189)
- 基金
- 项目(217946)
- 科学(173371)
- 基金(162483)
- 研究(160247)
- 家(140704)
- 国家(139616)
- 科学基金(121151)
- 社会(104282)
- 社会科(99084)
- 社会科学(99062)
- 基金项目(86261)
- 省(80854)
- 自然(77906)
- 自然科(76144)
- 自然科学(76128)
- 自然科学基金(74810)
- 教育(72920)
- 划(68860)
- 资助(67570)
- 编号(63595)
- 成果(51020)
- 部(50165)
- 重点(48032)
- 发(45382)
- 创(45130)
- 国家社会(43985)
- 教育部(43843)
- 课题(42684)
- 人文(42468)
- 创新(42049)
- 期刊
- 济(137172)
- 经济(137172)
- 研究(93698)
- 中国(53412)
- 学报(46465)
- 管理(45801)
- 财(45121)
- 科学(44034)
- 农(39550)
- 大学(35877)
- 学学(33746)
- 教育(30373)
- 农业(28184)
- 融(26281)
- 金融(26281)
- 技术(24959)
- 财经(24748)
- 经济研究(23689)
- 经(21077)
- 业经(20564)
- 问题(18184)
- 贸(16140)
- 业(15433)
- 技术经济(15396)
- 理论(15392)
- 图书(14993)
- 世界(14508)
- 科技(14011)
- 实践(13708)
- 践(13708)
共检索到444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王玥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企业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所展现出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优势,能够成为提高就业水平、实现稳就业目标的新动力。本文从微观层面考察了ESG优势对就业的影响,发现ESG优势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就业水平,其中ESG优势的就业提升效应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更为明显。本文从劳动力需求维度和劳动力供给维度进行了机制检验,发现生产规模扩张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劳动力吸引效应是ESG优势促进企业就业的重要渠道。从就业动态变化角度看,ESG优势通过提高就业创造和降低就业破坏的方式促进了企业就业净增长。本文还考察了ESG优势对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发现ESG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对中高技能以及与企业ESG活动密切相关的劳动力的雇佣,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后,本文进一步研究了ESG分项对就业的影响,发现ESG中的社会责任因素对企业就业水平的提升效应最大。本文揭示了ESG优势对于提高企业就业水平和优化就业技能结构的积极作用,不仅证实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在促进稳就业、助力中国民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对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洲旻 王晓云 张小鹿
受全球投资理念及我国“双碳”目标影响,改善ESG表现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近年来的重要目标,但更优外部目标的追求可能会影响企业内部治理效果。本文以2009—2022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践行ESG理念的内部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企业更好的ESG表现会拉大企业内部管理者和职工间的收入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就业规模扩容效应、效率激励损耗效应和群体禀赋分化效应是更好ESG表现拉大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是否更加严格的外部审计和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是影响这一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揭示了企业改善ESG目标的同时,可能面临内部不同群体利益的权衡取舍;研究结论提醒企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时,应注重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问题。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俏 陆洲
本文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在控制股东谋求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其盈余管理是否与公司资源的"隧道效应"有关。我们猜测在治理结构越差和超过监管阀值动力越大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激励越强烈;当隧道行为变得困难时其也减弱。我们的实证分析表明应计利润总额和行业中值调整后的应计利润(industry-median-adjusted accruals)与 H/B 股虚拟变量负相关,同时与下列因素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最大股东在公司的利益,高层管理人员在公司的利益以及董事会是否由 CEO 来控制。我们的结论显示了隧道问题在具有下列特点的公司里更为突出:一个强有力控股的股东,公司的 CEO 们对公司具有强烈的私人利益,董事...
关键词:
盈余管理 隧道效应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莉 张宗益 李宏胜
本文应用债权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选择了上市公司2001~2004年作为数据窗口,共4816个公司的混合数据样本,对银行债权治理的现金流效应、代理成本效应、以及银行债权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贷款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借款公司的治理效应都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银行对贷款人经营活动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银行债权 负债融资 公司治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笪琼瑶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产生就业替代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影响了就业结构。本文采用2006—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上市公司所在地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从就业需求与就业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数字经济的就业效应,即替代效应与创造效应,以及产业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强化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产率效应并拓展了创新集聚所产生的新业态。从整体上看,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就业机会的提升,就业创造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就业创造与就业替代效应大小因地域、企业要素类型与行业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数字经济在产业间的溢出效应表现为明显的正向挤出和逆向虹吸:第一产业劳动力逐层向第二、第三产业正向挤出,第三产业逆向虹吸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本文为数字经济发展中劳动者就业机会的提升与就业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就业替代效应 就业创造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笪琼瑶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产生就业替代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影响了就业结构。本文采用2006—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上市公司所在地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从就业需求与就业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数字经济的就业效应,即替代效应与创造效应,以及产业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强化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产率效应并拓展了创新集聚所产生的新业态。从整体上看,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就业机会的提升,就业创造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就业创造与就业替代效应大小因地域、企业要素类型与行业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数字经济在产业间的溢出效应表现为明显的正向挤出和逆向虹吸:第一产业劳动力逐层向第二、第三产业正向挤出,第三产业逆向虹吸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本文为数字经济发展中劳动者就业机会的提升与就业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就业替代效应 就业创造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文亮 罗宏 曾永良
本文基于半强制分红的制度背景,以200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总体效应与具体效应两个层面对董事会治理与股利政策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董事会治理效率高能提升上市公司分红意愿和分红水平,但董事会治理对具体股利政策("门槛"股利、"激进"股利政策等)的影响却十分复杂。半强制分红政策监管较强阶段的分红意愿与分红水平反而较弱,同时强监管也弱化了董事会的治理作用,半强制分红政策陷入"强监管"带来"弱分红"与"弱治理"的"一强两弱"困局。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董事会治理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提升董事会的治理水平。同时本文发现了非直接管控是半强制分红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机理,对提升半强制分红政策的监管效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关键词:
半强制分红政策 董事会治理 现金股利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德刚 罗勇
基于对国内外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相关研究,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并运用动态调整模型和静态模型分别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动态调整模型比静态模型的解释能力更强,同时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企业规模与资产有形性显著正相关,与盈利能力、流动性和非债务避税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资本结构 静态权衡理论 动态调整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甄红线 史永东
La Porta et al.(1999)通过追溯控制链来鉴别终极所有者的研究范武是研究所有权结构方法论上的新进展。本文以直接所有权研究方法和La Porta et al.(1999)的研究方法为基础,为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高度集中。境内法人直接控制了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国家和境内自然人更多地通过境内法人对上市公司实施间接控制.从而成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终极所有者,上市公司的终极所有权结构与直接所有权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反映出我国现有股本类型的分类方式存在弊端、中小投资者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以及上市公司内部公司治理机制薄弱等问题...
关键词:
终极所有权 直接所有权 公司治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孔玉生 朱乃平 孔庆根
成本粘性是指当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时,其业务量增加时的成本增加量大于业务量等额减少时的成本减少量,这与大多数管理会计教材中传统的成本性态模型认为成本的变动率和业务量变动的对称性是矛盾的。本文通过对我国927家A股上市公司的2001—2005年的数据测试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成本粘性;(2)时间范围越长,成本粘性水平越小;(3)成本粘性与业务量的变化幅度有关,随着收入的大幅下降,成本粘性变小;(4)各个行业和公司属性也影响成本粘性水平,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公司成本粘性水平较高。
关键词:
成本性态 成本粘性 上市公司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明 贺国光 熊熊
文章依据国外学者提出的回购动机假说并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信号传递假说、自由现金流假说在我国股票回购的动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而财务灵活性假说及杠杆假说到目前为止尚不能解释我国股票回购动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份回购 动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梅 王燕梅
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实施显著扩大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同时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政策实施通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人力资本供给作用于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要素密集度、出口行为、所有制性质、产业技术特征和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同都将带来差异化影响;数字贸易进一步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研究结论从数字贸易视角丰富了对劳动者收益变动的思考,为以稳就业夯实民生工程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屈文彬 何博语
本研究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表现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越好,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可能性就越低。中介机制分析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对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而言,ESG表现的抑制作用会更加明显;相比于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抑制程度最大;在区分了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后发现,ESG表现抑制了正向真实盈余管理,促进了负向真实盈余管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彦彦 黄建博
本文以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ESG评级表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ESG评级表现越好,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可以增强ESG评级表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而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会削弱ESG评级表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ESG可以通过减少真实盈余管理动机和提高外部关注两方面效应来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本文的研究揭示了ESG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验证了ESG具有传递出更高质量盈余信息的效果,也为我国ESG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泽艺 李常青 查大鑫
基于沟通效应与掩饰效应理论,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信息披露对股价特质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ESG信息披露降低了股价特质信息含量,支持掩饰效应;ESG信息披露没有提供增量特质信息,无法实现沟通效应。第二,对于掩饰动机强、盈利波动大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对股价特质信息含量的削减作用更为明显;管理层主要采取策略性地多披露行业层面信息而少披露公司特质信息作为掩饰手段。第三,参照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标准、主动披露公司在ESG方面存在的不足或聘请第三方机构鉴证ESG报告,可以缓解ESG信息披露对股价特质信息含量的负向影响;分析师和媒体关注可以抑制ESG信息披露的掩饰效应,降低其对股价特质信息含量的影响。上述结论带来的政策启示:要加快建立统一的ESG信息披露规范,推动上市公司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充分发挥分析师和媒体的外部治理和信息中介作用,以此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ESG评级分歧与企业绿色创新——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了企业的ESG表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企业ESG表现与劳动力需求——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ESG评级是否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ESG表现是否促进了企业出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企业ESG表现与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组织冗余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ESG表现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管薪酬对公司业绩激励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