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4)
2023(10260)
2022(8300)
2021(7534)
2020(6426)
2019(14992)
2018(14083)
2017(27606)
2016(14702)
2015(16896)
2014(16414)
2013(16952)
2012(15609)
2011(13787)
2010(13546)
2009(13078)
2008(13610)
2007(11902)
2006(10422)
2005(9599)
作者
(40197)
(33662)
(33401)
(31903)
(21790)
(16076)
(15209)
(12886)
(12737)
(11977)
(11666)
(11278)
(11055)
(10593)
(10366)
(10142)
(10021)
(9904)
(9663)
(9298)
(8189)
(8096)
(8053)
(7586)
(7529)
(7523)
(7415)
(7165)
(6580)
(6483)
学科
(80899)
企业(80899)
(80421)
(78107)
经济(78016)
管理(68138)
方法(42670)
(35372)
数学(34814)
数学方法(34717)
(25995)
财务(25988)
财务管理(25964)
企业财务(24908)
业经(22962)
中国(18877)
(15808)
(15666)
贸易(15655)
(15378)
技术(15065)
(14527)
(14335)
(13516)
(13163)
(12577)
企业经济(12425)
经营(11781)
体制(11274)
理论(11170)
机构
大学(224559)
学院(224314)
(113169)
经济(111801)
管理(96811)
理学(84081)
理学院(83438)
管理学(82884)
管理学院(82447)
研究(67753)
中国(58298)
(55527)
(45294)
财经(44998)
(41248)
经济学(37594)
经济学院(34300)
财经大学(33937)
科学(32852)
(31697)
(30936)
商学(30633)
中心(30436)
商学院(30379)
北京(28685)
研究所(28030)
经济管理(26531)
业大(24498)
(24069)
(23989)
基金
项目(141963)
科学(117020)
基金(112109)
研究(105187)
(95050)
国家(94282)
科学基金(84757)
社会(75412)
社会科(72085)
社会科学(72068)
基金项目(58453)
自然(52375)
自然科(51351)
自然科学(51339)
自然科学基金(50600)
(49981)
教育(47546)
资助(46776)
(42012)
编号(38624)
(34939)
国家社会(33597)
教育部(31841)
(31246)
人文(30930)
重点(30883)
成果(30201)
(29457)
中国(29200)
创新(29186)
期刊
(116937)
经济(116937)
研究(68299)
(49827)
管理(41348)
中国(36864)
科学(27750)
学报(24630)
财经(24589)
(23038)
金融(23038)
(21178)
经济研究(20924)
大学(20647)
学学(19851)
技术(19055)
(18542)
业经(16190)
(15919)
问题(15476)
财会(14767)
技术经济(14582)
国际(13634)
会计(13503)
世界(13154)
农业(12346)
统计(12090)
(11237)
商业(10880)
经济管理(10724)
共检索到331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洲旻   王晓云   张小鹿  
受全球投资理念及我国“双碳”目标影响,改善ESG表现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近年来的重要目标,但更优外部目标的追求可能会影响企业内部治理效果。本文以2009—2022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践行ESG理念的内部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企业更好的ESG表现会拉大企业内部管理者和职工间的收入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就业规模扩容效应、效率激励损耗效应和群体禀赋分化效应是更好ESG表现拉大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是否更加严格的外部审计和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是影响这一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揭示了企业改善ESG目标的同时,可能面临内部不同群体利益的权衡取舍;研究结论提醒企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时,应注重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胥佚萱  
本文以1999到2007年沪深A股非管制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相对薪酬差距角度研究薪酬业绩敏感性,通过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分为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和高管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对薪酬差距与企业业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差距安排与业绩显著正相关,支持锦标赛理论;民营企业薪酬差距安排有更强的激励效果;高管对董事会的控制强度可能影响薪酬差距;管理层持股和管理层更换作为薪酬安排的替代机制,与薪酬差距负相关;企业规模对不同类型的薪酬差距有显著影响;2004年以来的国企薪酬管制减弱了薪酬差距与业绩的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程新生  孙利军  耿袆雯  
内部审计制度是由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构成的内部监督制度,本文从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关系模型出发,就内部审计制度对财务控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改善公司财务控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萍  徐巍  
从组织间社会关系网络视角出发,文章以2006年-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高管联结对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高管联结关系的公司间,内部控制质量具有显著的相似性,联结关系越紧密,相似度更高;处于同一行业、同规模等级的联结公司间,其内部控制质量的相似度更高;进一步地,将高管联结按照其专业背景划分为财务专家型联结与非财务专家型联结后,发现财务专家型联结能够显著地促进内部控制质量相似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相昱  何甜甜  
本文结合数字化发展背景,就数字化转型发展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并通过采用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为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经验价值。研究表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高管和普通员工的收入水平,但也同时加大了高管与普通员工间的收入差距。将企业按其所有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缓解了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的现象。进一步地,溯源租金产生于不确定性的研究表明:市场风险和市场化进程是影响数字化转型扩大薪酬差距的重要渠道。基于此,应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企业生态链合理化收入分配制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忠意   陈海涛   郑国洪  
本文利用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同一城市内企业间地理距离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衡量企业数字化集群程度,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集群程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集群程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正相关,即存在企业数字化集群效应。进一步经济效应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集群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绩效及创新动能,释放正向的经济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较低的银行业集中度有利于数字化集群效应的释放,且数字化集群效应对于不同科技属性和行业竞争地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均能够发挥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本文揭示了数字化集群效应的存在,并对其正向经济效应进行检验,为我国加快制定数字经济集群式发展政策提供经验证据和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媛媛  杜闪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误定价对公司投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高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则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价高估能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当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差时,股价高估则降低了投资收益敏感性。进一步从市场化进程的角度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差异,发现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股价高估对投资现金流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股价高估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媛媛  杜闪  
本文基于年中国沪深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误定价对公司投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高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则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价高估能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当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差时,股价高估则降低了投资收益敏感性。进一步从市场化进程的角度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差异,发现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股价高估对投资现金流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股价高估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筱筱  卢国军  崔小勇  
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改变着收入分配。本文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视角,借助201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识别出自动化程度对非国有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并检验了可能的影响机制:以机器人渗透度衡量的自动化程度每提高1%,高级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平均扩大0.17%。自动化程度通过降低管理成本和改善经营绩效两个方面提升可供管理层分享的租金,进而提升高管薪酬,扩大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高管持股份额越高、普通员工议价能力越强或所在行业资本密集度越低的企业,自动化程度增加对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提升幅度越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金南  李云龙  杨亚达  
本文使用配对样本对照组的方法收集沪深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信息化视角对信息技术能力与内部控制绩效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拥有卓越信息技术能力的上市公司在经营效率效果、公司价值和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和完整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但是信息技术能力对提高资产安全性和促进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不仅验证了信息技术能力对内部控制绩效的积极作用,还为有效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夏芸  徐欣  
本文以2007~2009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并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契约之间的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能有效增加企业获得新增贷款的可能性,并且能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改善债务期限结构。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为国家深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进一步保护债权人利益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王玥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企业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所展现出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优势,能够成为提高就业水平、实现稳就业目标的新动力。本文从微观层面考察了ESG优势对就业的影响,发现ESG优势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就业水平,其中ESG优势的就业提升效应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更为明显。本文从劳动力需求维度和劳动力供给维度进行了机制检验,发现生产规模扩张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劳动力吸引效应是ESG优势促进企业就业的重要渠道。从就业动态变化角度看,ESG优势通过提高就业创造和降低就业破坏的方式促进了企业就业净增长。本文还考察了ESG优势对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发现ESG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对中高技能以及与企业ESG活动密切相关的劳动力的雇佣,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后,本文进一步研究了ESG分项对就业的影响,发现ESG中的社会责任因素对企业就业水平的提升效应最大。本文揭示了ESG优势对于提高企业就业水平和优化就业技能结构的积极作用,不仅证实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在促进稳就业、助力中国民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对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董裕平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企业的投资决策受资本成本的约束显著,符合市场理性;(2)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外部负债融资和股权融资都具有敏感性,但回归系数依序递减,可能说明了不同融资形式的成本差异;(3)产品市场需求增长为企业带来了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具有拉动企业投资的显著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晨  
文章利用2007年沪深两市731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以及南京大学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基于全部样本的分析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优势没有显著影响,反映出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行为离成熟的市场经济还有很大距离;在特定情境的子样本分析中,东部地区总资产规模大于20亿元的国有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对其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最后将该子样本的企业竞争优势分解成企业生存能力、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能力,表明在该子样本中企业社会责任对这三种企业能力也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晨曦  董启琛  许江波  
自贸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下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新发展格局依赖于扩大内需和提高居民收入,如何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以自贸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自贸区政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政策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自贸区政策主要通过改善企业竞争环境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其对非国有企业、非服务业企业以及沿海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且该政策具有一定的微观经济效应。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微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解释,同时也为完善自贸区政策以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