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3)
2023(1407)
2022(1138)
2021(1095)
2020(927)
2019(2276)
2018(2229)
2017(4677)
2016(2667)
2015(3081)
2014(3038)
2013(2982)
2012(2664)
2011(2321)
2010(2282)
2009(2360)
2008(2566)
2007(2350)
2006(2160)
2005(2061)
作者
(6545)
(5498)
(5442)
(5142)
(3650)
(2603)
(2545)
(2004)
(1978)
(1957)
(1845)
(1833)
(1731)
(1719)
(1705)
(1683)
(1666)
(1641)
(1581)
(1556)
(1354)
(1291)
(1289)
(1288)
(1285)
(1221)
(1193)
(1098)
(1079)
(1073)
学科
(16929)
企业(16929)
(16491)
管理(14883)
(9861)
(9593)
经济(9569)
(9337)
财务(9337)
财务管理(9324)
企业财务(9121)
方法(6141)
公司(5031)
数学(5025)
数学方法(5002)
(3529)
(3081)
体制(2919)
业经(2516)
(2154)
理论(2085)
经营(1945)
(1941)
组织(1880)
中国(1788)
(1750)
技术(1629)
决策(1615)
国公(1575)
(1575)
机构
大学(37028)
学院(36284)
管理(16195)
理学(14048)
理学院(13931)
(13893)
管理学(13837)
管理学院(13760)
经济(13596)
(10130)
研究(9249)
中国(8781)
财经(7712)
(7603)
(7051)
会计(5931)
财经大学(5907)
商学(5704)
商学院(5682)
(5157)
北京(4959)
公司(4440)
中心(4429)
会计学(4302)
(4154)
(4143)
会计学院(4116)
学会(4064)
科学(4009)
(3854)
基金
项目(20150)
科学(16401)
基金(15584)
研究(15360)
(12632)
国家(12511)
科学基金(11767)
社会(10060)
社会科(9562)
社会科学(9562)
基金项目(8525)
自然(7909)
教育(7748)
自然科(7727)
自然科学(7726)
自然科学基金(7611)
(6990)
资助(6504)
编号(6273)
(6038)
成果(5760)
(5224)
教育部(4911)
人文(4833)
(4763)
项目编号(4621)
重点(4326)
大学(4210)
(4150)
(4075)
期刊
(15419)
经济(15419)
研究(11848)
(11680)
管理(7027)
中国(6851)
财会(5128)
会计(5038)
(4400)
金融(4400)
财经(4324)
学报(3732)
教育(3650)
(3509)
科学(3493)
通讯(3471)
会通(3466)
大学(3268)
学学(2990)
经济研究(2502)
技术(2369)
(2358)
业经(2101)
之友(2023)
月刊(1858)
经济管理(1836)
国际(1745)
(1742)
问题(1726)
现代(1701)
共检索到57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世忠  
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成为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关注其经营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也需要建立健全治理机制。环境、社会和治理即ESG逐渐成为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理念和框架体系。本文在简要回顾ESG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ESG报告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展望公司报告的发展趋势,分析ESG理念将如何重塑公司报告的架构,促使股东导向的财务报告与攸关者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相互融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勃  
ESG理念鼓励企业和投资者将目光从片面的经济效益抽离,继而关注具有正外部性的社会价值,是当下国际社会公认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抽象概念下的具象化实施路径,也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环境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发展目标的主要实践方式。于金融市场而言,实际有效的ESG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者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助力要素资源向ESG表现优秀、社会贡献度较高的优势企业集中,进而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达致“有效市场”。
关键词: ESG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志坚  耿建新  师浣桑  
强化环境信息披露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财富之母”,土地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基础性资产,既有制度对该资源利用信息的披露存在着诸多不足。在ESG理念下,本文对比了国内与国外案例公司关于土地信息的披露,将上市公司土地信息披露与土地资源报表相关信息融合并进行一体化改进设计。这样的改进对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高效编制自然资源报表以及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据治理现代化是必要的。进一步,本文提出强化土地信息披露的建议,即依法统一土地分类并强化土地核算,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具体会计准则,改进企业土地利用信息披露以有助于系统解决自然资源报表编制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屠光绍  
责任投资理念源远流长。伴随社会价值取向和经济治理的历史进程,责任投资所涵盖的内容不断演化,沿着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公司治理的大致顺序,发展形成责任投资理念的三大价值支柱,即ESG投资概念,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其本质是价值取向投资,核心是把社会责任纳入投资决策,以改善投资结构,优化风险控制,最终获得长期收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屠光绍  
ESG责任投资的操作对于大多数市场投资机构,实践ESG投资意味着获得效益的同时,兼顾投资价值观取向。怎样更好地采用具体技术和手段使ESG责任投资得到体现,是我们做投资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接受的挑战。ESG投资是如何从提高预期收益或从降低风险的角度,进行ESG标准的筛选,必然对投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从策略的发展来看,ESG投资策略由直观、定性的方法论起步,近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务农  
站在历史语境中考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经历了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以及从"职业教育"到"大职业主义"的两次突破。然而,在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大职业主义"的认识螺旋中,"职业教育"的概念因为泛化而消失于无形。问题就在于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没有提取其本质属性,而是包含了一般意义上"教育"的属性。解决的办法就是剥离一般意义上"教育"的属性,提取"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秋华  周毅  
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制尚处在转型过程中,在相当程度上延续了计划经济的惯性。为此,金融法制建设面临的任务艰巨而复杂。归结起来,可概括为如何实现金融法制理念的重构,即摒弃现有的具有较强计划经济色彩的金融法制理念,致力于塑造适应金融市场化、全球化要求的全新的金融法制理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晓清   薛天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永红  宋一鸣  刘帆宇  吴凡  
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对生态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一直是全球性的重点问题。现阶段的生态资源开发存在全局性、系统性不足,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有限,人本关怀缺乏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低等问题。运用重构理念从时间、空间、资源等维度来梳理生态资源开发过程中复杂问题的多视角思路,构建了以时间重构、空间重构、资源重构为基础的生态资源系统设计的重构模式。时间重构建立了生态资源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设计,从时间维度的跨度和广度出发,在资源开发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完成具有前瞻性与延续性、全面性与系统性的重构设计。将空间重构的空间域划分为现实空间、虚拟空间、体验空间,分别指向于以空间功能的布局、资源开发数字化技术、人本空间体验为基础的多元重构方式。资源重构以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为组成部分,是对不同资源类型开展高效循环利用与全面深度开发的双向重构模式。生态资源的系统重构设计为实现生态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与规划思路,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系统性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永红  宋一鸣  刘帆宇  吴凡  
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对生态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一直是全球性的重点问题。现阶段的生态资源开发存在全局性、系统性不足,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有限,人本关怀缺乏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低等问题。运用重构理念从时间、空间、资源等维度来梳理生态资源开发过程中复杂问题的多视角思路,构建了以时间重构、空间重构、资源重构为基础的生态资源系统设计的重构模式。时间重构建立了生态资源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设计,从时间维度的跨度和广度出发,在资源开发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完成具有前瞻性与延续性、全面性与系统性的重构设计。将空间重构的空间域划分为现实空间、虚拟空间、体验空间,分别指向于以空间功能的布局、资源开发数字化技术、人本空间体验为基础的多元重构方式。资源重构以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为组成部分,是对不同资源类型开展高效循环利用与全面深度开发的双向重构模式。生态资源的系统重构设计为实现生态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与规划思路,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系统性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蒋海  陈霜怡  王梓峰  
ESG投资存在声誉溢出效应,商业银行有动机为此进行更冒险的行为。使用2009—2021年中国37家上市商业银行季度面板数据,实证检验ESG投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ESG投资通过声誉溢出效应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且该影响对股份制银行作用更强;相比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边际正影响效应最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ESG投资行为会压缩商业银行盈利质量、限制银行流动性,从而提高银行风险承担。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此,建议完善ESG投资信息披露体系与评级体系,推动银行业ESG投资良性发展,促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苏畅  陈承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亟待构建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ESG评价体系。首先,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中国本土化ESG内涵进行新的诠释。然后,以42家重污染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构建包含3个子目标、11个准则层指标和43个具体指标的ESG评价体系,采用AHP-熵值组合赋权方法确立指标权重,并运用TOPSIS方法建立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样本公司ESG整体表现处于一般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突出,排名靠前的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大多存在不均衡、不协调的状况。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黄苏萍  王珊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推动,商业银行又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ESG建设正处于从取得共识到采取行动的关键时刻。论文在剖析商业银行应大力践行ESG理念原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我国商业银行践行ESG理念的主要模式,发现瓶颈并提出解决举措,进而引导其服务的实体经济对象完善治理结构,重视社会责任,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最后,论文提出要加快完善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ESG评级体系和着力强化ESG人才培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陆军   孙娜  
基于激发新质生产力长期效能角度,将ESG理念嵌入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适配新质生产力的全新管理环境,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虑ESG理念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将ESG理念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相结合,聚焦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构件,立足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个视角探究ESG理念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使“ESG理念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象化。进一步地,将ESG理念渗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条实现路径中,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确保最大限度释放新质生产力效能的同时将生产力变革惠及全社会,推动更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温彬  宋江立  
ESG的内涵与发展情况自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将十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原则归纳为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正式提出ESG概念后,ESG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将ESG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逐渐成为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方法论。各国也纷纷出台法规制度,从信息披露、风险管控、规范市场规则与标准等方面形成制度保障。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变革管理,创新产品,不断推动可持续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以ESG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迅速传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