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5)
- 2023(1625)
- 2022(1065)
- 2021(779)
- 2020(468)
- 2019(1158)
- 2018(1021)
- 2017(1755)
- 2016(929)
- 2015(909)
- 2014(808)
- 2013(799)
- 2012(834)
- 2011(755)
- 2010(677)
- 2009(631)
- 2008(654)
- 2007(610)
- 2006(585)
- 2005(555)
- 学科
- 管理(5061)
- 环境(4300)
- 济(3901)
- 经济(3895)
- 业(3497)
- 企(3043)
- 企业(3043)
- 划(2452)
- 规划(2237)
- 环境规划(2221)
- 资源(1750)
- 部门(1747)
- 门环(1745)
- 发(1572)
- 中国(1496)
- 财(1414)
- 业经(1345)
- 农(1337)
- 学(1337)
- 和(1143)
- 技术(1100)
- 地方(1079)
- 融(1061)
- 金融(1061)
- 生态(1053)
- 务(1006)
- 财务(1005)
- 财务管理(1002)
- 企业财务(973)
- 利用(947)
- 机构
- 学院(13916)
- 大学(13511)
- 济(5989)
- 经济(5868)
- 管理(5490)
- 研究(5407)
- 理学(4645)
- 理学院(4611)
- 管理学(4540)
- 管理学院(4520)
- 中国(4108)
- 科学(3172)
- 财(3020)
- 京(2862)
- 农(2710)
- 中心(2642)
- 业大(2563)
- 所(2475)
- 研究所(2243)
- 财经(2232)
- 江(2111)
- 农业(2099)
- 院(2068)
- 经(2018)
- 北京(1896)
- 州(1758)
- 范(1712)
- 经济学(1698)
- 研究院(1694)
- 师范(1692)
共检索到22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世忠
《巴黎协定》签订以来,社会公众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切与日俱增,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议题备受重视,ESG报告的强制性披露呼之欲出。伴随着ESG报告的演进,"漂绿"问题相应衍生。本文首先介绍"漂绿"的缘起及其在企业界、金融界和学术界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剖析企业和金融机构"漂绿"ESG报告的外因和内因,最后从推动立法、统一标准、强制披露、独立鉴证、数字赋能和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治理和抑制"漂绿"的举措。本文认为,加强对"漂绿"的研究和治理,有助于提高ESG报告的质量,为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扎实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丹 马国团 奉雅娴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ESG报告信息披露质量越来越受到利益相关方的重视。作为评价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和价值体现,企业ESG披露意识逐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披露意愿高于民营企业,但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存在一定的“漂绿”现象。“漂绿”行为的产生主要有ESG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披露要求差异大、评价体系的构建尚待完善等外因,也有企业谋求绿色融资或补贴、内部信披制度不健全、数据采集困难和保护商业机密等内因。对ESG报告的“漂绿”行为,须以多种评价体系为基础,锚定四级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指标,通过量化指标实际披露数据与行业平均标准、最高标准和最低标准进行比对加以甄别,同时应从构建中国特色的ESG生态系统、完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标准、建立ESG数据信息采集体系、强化企业ESG责任担当等方面采取治理举措。
关键词:
ESG报告 “漂绿” 定量指标 甄别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汉友 杨雨蝶
深化绿色金融发展、助力经济绿色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ESG理念盛行的今天,金融机构的ESG投资行为因其深远影响而颇受投资者青睐,但层出不穷的“漂绿”现象也牢牢制约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制约着ESG投资的发展。西方国家作为绿色金融发展先驱,从信息披露、制度监管、实践探索等方面对“漂绿”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治理。本文在学习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对DWS Group案例进行分析,从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因素角度对金融机构ESG投资“漂绿”行为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我国“反漂绿”体系框架,以期为绿色金融的平稳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常青 辛立柱
公司的投资效率与ESG绩效密切相关,从而可能诱发ESG漂洗行为。本文以合法性理论为基础,以2009—2022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公司非效率投资对ESG报告漂洗的影响。研究发现:(1)投资不足的公司倾向于漂绿,然而,投资过度倾向于漂棕的结论不稳健;(2)投资不足对ESG报告漂绿的正向影响仅在股权制衡度较低、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较低、管理层货币薪酬较低以及管理层短视程度较高的公司中显著;(3)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全要素生产率越高、ESG基金持股比例越高以及分析师关注人数越多,都可以有效减轻投资不足对ESG漂绿的正向影响;(4)投资不足诱发ESG报告漂绿,公司声誉是其作用路径,融资约束是其深层动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则是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本文基于非效率投资的视角探究了公司投资活动对ESG报告披露的影响,弥补了现有文献在非效率投资的经济后果与ESG报告漂洗动机相关研究上的不足,为深入理解非效率投资对ESG报告披露质量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政府与监管部门据此出台相关规定以抑制ESG漂绿提供了思路,也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更好地落实“两山论”、顺利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宇熹
“漂绿”是投资者可能面临那些表面上符合ESG标准或宣称具有良好ESG表现的投资标的,但实际上存在潜在的ESG问题或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风险。“漂绿”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耦合风险,可能影响ESG价值链上众多利益相关者、金融市场参与者、政府有关部门。本文在总结“漂绿”的类型与风险耦合机理后指出,“漂绿上的漂绿”是投资者经常遇到的、最复杂的“漂绿”风险,其风险源数量多、信息扭曲程度高、潜在伤害大,也是监管部门要重点防范的ESG投资风险。最后提出监管ESG“漂绿”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漂绿 ESG 可持续投资 风险监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安新 高静
绿色产品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让人忧心的商家之"漂绿"行为也是愈演愈烈,蚕食着人们对绿色产品的信赖,有必要对"漂绿"进行深度的解读,尤其是应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对"漂绿"行为进行法律定性,并从经济法的视角对之进行有效的规约和干预。
关键词:
产品 “漂绿” 法律 规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亚东 陈艳
文章利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影响效应、传导机制、调节效应及经济后果四个方面对数字金融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企业ESG表现。(2)在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约束下,数字金融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3)数字金融通过提高环境合规性、缓解融资约束、改善信息不对称及减少委托代理四个渠道提升企业ESG表现。(4)数字金融在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高度市场竞争环境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下对企业ESG表现发挥更强的驱动作用。(5)企业ESG表现能够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企业ESG不存在“漂绿”现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维军 王昕
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量绿色金融能否如“手术刀”般真正发挥改善企业环境社会绩效的作用,抑或只成为部分企业“漂绿”营销的“麦克风”。结果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未显著加剧企业“漂绿”行为,而且对“漂绿”倾向较重的企业起到了遏制作用。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重污染企业的环境社会绩效,且这一正向作用在非国有性质、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和非高科技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鉴于此,应扩大区域绿色金融改革试点范围,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助力重污染企业改善ESG表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红军 徐寅寅 江怡
企业漂绿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识别和防止漂绿是企业信息披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然而目前关于漂绿的综述研究较为缺乏。文章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财经期刊中的重要文献,总结出以虚假披露、选择性披露和技术性解耦为重点的三类漂绿活动及其研究脉络,列举出漂绿的代表性概念和测量方式,并结合企业漂绿的情境依赖特征,分别从企业漂绿的动因、后果、调节因素、治理等方面,归纳评论了若干代表性文献。最后基于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的出现,对企业漂绿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关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学者和监管机构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波
漂绿是绿色经济和绿色消费导向下企业的不良"创新"行为,对消费者和社会有较大的危害。漂绿在同一个时间点上表现出形态多样性,原因在于约束环境与企业的异质性。漂绿的演化是一个协同演化的过程,反映了企业、政府、公益性社会组织、绿色消费者四个子系统之间的反馈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
漂绿 绿色经济 绿色消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毕思勇 张龙军
随着绿色产品的畅销,市场上的漂绿行为也日益严重。本文揭示了企业漂绿行为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含糊其辞、偷换概念和误导消费五种表现形式,并从经济利益、行政、经济学和认知四个方面深刻分析了造成漂绿行为的原因,并对我国当前存在的漂绿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绿色营销 漂绿 表现形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凌远 王姝晨
深化绿色金融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漂绿"是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政策和资本普遍向绿色金融倾斜的市场环境下,不断变化衍生的"漂绿"现象将逐渐成为侵蚀绿色金融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蚁穴"。欧洲作为全球率先探索绿色金融的地区,从信息披露、制度监管和理念普及等方面对"漂绿"现象进行了治理。我国可以借鉴欧洲相关经验,推动绿色金融的标准编制、信息融合、平台搭建以及意识形态建设,防范金融"漂绿"风险,避免绿色金融资金错配,保障绿色金融切实赋能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漂绿”现象 欧洲 经验 启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斌斌 马家海 高嵩 孙彬 胡翔 杨建强
对所采集筛选的漂浮绿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培养实验,并对筛选的绿潮漂浮种进行了ITS序列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并未见有孢子或配子产生;对漂浮种的定期形态学显微观察也未见有成熟孢子囊或配子囊形成,但藻体的生物量一直处于增加状态。在实验条件下,生物量在30 d内增加约31倍。ITS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QF1和QF2均被分在LPP复合体中,且亲缘关系较近,应属同一种类,但在外形上相差甚大。藻体的生长增殖一般情况下被并入自然生长,属于藻体自身长大。但实验藻体如其他绿潮优势种一样,均具有大量的分枝。分枝在从母体断裂或脱落后,成为新的母体进而进行增殖。这应当作为自体营养繁殖而成为绿潮漂浮种的另一种增殖方式,也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大元 贾晓琳 辛琳娜
当前企业越来越多地宣称保护环境而实际上却反其道而行的"漂绿"现象引起了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现有的企业漂绿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首先阐述了企业漂绿的内涵和形式,继而从新古典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利益相关者视角归纳了企业漂绿的动因,然后分析了漂绿对企业自身及经济社会的影响,并总结了政府监管、绿色认证、社会监督等漂绿治理措施,最后提出了漂绿问题的整合研究框架,并指出了企业漂绿行为研究的未来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波
在漂绿的治理中,消费者个体存在参与不足、对抗力量不足、诉讼困难、"羊群效应"等问题,在满足珍惜信誉的条件下,消费者组织在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个体治理漂绿存在"囚徒困境"问题,行业协会与企业形成合作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治理漂绿中的作用,需要使消费者组织和行业协会回归其民间性质。
关键词:
漂绿 治理 第三部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