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8)
2023(7946)
2022(6477)
2021(5883)
2020(4749)
2019(10892)
2018(10411)
2017(20525)
2016(10861)
2015(11644)
2014(11434)
2013(11147)
2012(10372)
2011(9218)
2010(9604)
2009(9094)
2008(9180)
2007(8367)
2006(7634)
2005(6947)
作者
(30082)
(24928)
(24701)
(23685)
(16074)
(11712)
(11523)
(9480)
(9425)
(9124)
(8359)
(8266)
(7910)
(7908)
(7894)
(7840)
(7522)
(7208)
(7164)
(7095)
(6217)
(5942)
(5890)
(5761)
(5718)
(5718)
(5453)
(5445)
(5005)
(4854)
学科
(41362)
经济(41321)
管理(36721)
(36610)
(29176)
企业(29176)
方法(17145)
(15745)
数学(15369)
数学方法(15137)
中国(13787)
(13144)
(13058)
银行(13054)
(12481)
(12046)
(11494)
金融(11494)
(11002)
保险(10911)
(10666)
财务(10645)
财务管理(10616)
企业财务(10225)
业经(9786)
(9767)
环境(8547)
(8122)
贸易(8117)
地方(8075)
机构
学院(150872)
大学(148712)
(66098)
经济(64623)
管理(61384)
理学(51446)
理学院(51007)
管理学(50250)
管理学院(49952)
研究(48636)
中国(44085)
(37288)
(29935)
财经(27980)
科学(26169)
(25420)
中心(23945)
(23573)
(23405)
财经大学(20840)
研究所(20581)
(20373)
经济学(19882)
北京(19454)
(18919)
业大(18459)
(18198)
经济学院(17945)
(17415)
金融(17108)
基金
项目(95377)
科学(76471)
研究(72198)
基金(70440)
(59962)
国家(59430)
科学基金(52489)
社会(47000)
社会科(44709)
社会科学(44693)
(36662)
基金项目(36367)
自然(33411)
自然科(32673)
自然科学(32665)
教育(32429)
自然科学基金(32092)
(30645)
资助(29535)
编号(28881)
成果(23862)
(21513)
重点(21082)
课题(20226)
(20136)
(19924)
国家社会(19392)
(19350)
(19199)
教育部(18868)
期刊
(73987)
经济(73987)
研究(50647)
中国(29518)
(28908)
(27290)
金融(27290)
管理(23310)
(18346)
学报(17763)
科学(17314)
大学(14566)
学学(14013)
财经(13596)
技术(12705)
教育(12686)
农业(12238)
经济研究(11890)
(11415)
业经(11247)
(9040)
问题(8966)
国际(8808)
理论(7917)
统计(7557)
财会(7488)
技术经济(7459)
(7221)
实践(7190)
(7190)
共检索到238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宇熹  
“漂绿”是投资者可能面临那些表面上符合ESG标准或宣称具有良好ESG表现的投资标的,但实际上存在潜在的ESG问题或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风险。“漂绿”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耦合风险,可能影响ESG价值链上众多利益相关者、金融市场参与者、政府有关部门。本文在总结“漂绿”的类型与风险耦合机理后指出,“漂绿上的漂绿”是投资者经常遇到的、最复杂的“漂绿”风险,其风险源数量多、信息扭曲程度高、潜在伤害大,也是监管部门要重点防范的ESG投资风险。最后提出监管ESG“漂绿”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程军  何军  袁慧萍  符方标  王峰  薛东生  陈国栋  邬敏洁  
近年来,金融科技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快速融合,形成极大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已成为当前金融创新的主流趋势。为此,调研组近期开展专题调研,聚焦金融科技风险和监管对策研究。金融科技发展情况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对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为例,近年来,深圳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金融与科技资源集聚效应增强,涌现出一批新兴金融科技机构,金融科技应用不断走向深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英文  
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核心内容包括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科学实用的风险管理模型、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安秀洪  王晓东  丁洪生  
当前,随着保险中介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风险状况不容乐观,一般性风险普遍存在,个别机构因严重违法造成的风险已相当严重,同时,因保险中介经营模式创新引发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这些风险如不能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加以控制,势必对保险中介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冲击。为此,应加快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并建立有效的市场退出制度,强化保险公司对代理机构和保险营销员的管理责任,改革现行个人保险营销体制,细化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实行从业人员分级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职能。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荣  
保险兼业代理市场上"多、乱、差"的问题现状,可能引发一定的监管风险。在按照保监会统一部署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应充分结合市场监管特点和监管实践,在思考问题背后隐藏有哪些风险需要防范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分类监管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刚  雷薇  李佳芮  
要防范综合经营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并表风险管理要求,确保集团内部各子公司彼此独立运作;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并表监管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银行业经营实力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科技进步和来自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促使我国银行业必须以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更有效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商业银行开始对综合经营进行了多方面积极探索与尝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辛波  
近年来,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以及二者的耦合是我国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也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手。通过对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的耦合条件与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在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风险,如片面的土地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动力的不可持续性、削弱了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等。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以管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国华,杨之帆,周志凯  
风险投资市场上垄断性、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要求政府进行适当的监管。为了提高风险投资运作的效率,我国应该加强对风险投资市场准入、风险投资日常运营和风险投资市场退出的监管。对风险投资的监管,要充分发挥各个不同监管主体的优势和专长,互为补充。当然,风险投资的监管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近期的证券市场走向规范的脚步逐步加快。各类监管措施及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如上市公司退市办法的公布与市场化发行及核准制的推行遥相呼应,此举疏通了市场的经络;核准制下的主承销商制度以及《证券公司从事股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武亦文   王睿  
投连险在误导销售、信息披露、资金运用等方面的监管问题皆因其投资属性未被正确规制而引发。投连险兼具保障与投资属性,投连险合同为保险与信托混合而成的混合合同。最优的监管路径为将投连险定位为兼具保险与资产管理产品属性的混合型金融产品,由金融监管总局予以功能性监管。具体构建投资部分的监管规范时,应与资产管理产品保持一致,参照较为成熟的公募基金监管标准,重点针对误导销售、信息披露和资金运用等三方面制定监管规则。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莉  晏文胜  曾玲玲  
2014年的信托兑付危机再一次将影子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作为影子银行信用中介链条的一环,它无疑敲响了防范和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的警钟。本文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紧接着在基于我国影子银行现有的不同业务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子银行的风险成因、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与损失,继而归纳总结了现有的监管制度。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应提出了可行的监管途径与对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浡力  李建军  
区域民间借贷危机再度将影子银行问题引入人们的关注,关于影子银行规模与风险的各种猜测莫衷一是。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到底有多大?其风险状况如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对国内研究文献梳理和对国内影子银行类型、产品剖析的基础上发现,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是一个倒锥体结构,2012年末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约25万亿元。影子银行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领域。加强表外业务监管,控制融资担保、投资公司等运营风险,把握好货币信贷政策力度,提升银行监管有效性等,是防范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基本对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孙树强  
2018年下半年以来,开放银行的概念及实践在我国逐渐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多家商业银行开始践行开放银行的理念,期望借此重塑银行经营生态,开辟差异化经营之路,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一般认为,我国的开放银行实践以浦发银行的API Bank为起点,随后建行的开放银行平台、招商银行的APP7.0等陆续上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