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53)
- 2023(16752)
- 2022(13740)
- 2021(12680)
- 2020(10398)
- 2019(23491)
- 2018(23294)
- 2017(44841)
- 2016(24588)
- 2015(27383)
- 2014(27445)
- 2013(26858)
- 2012(24489)
- 2011(21674)
- 2010(21487)
- 2009(19763)
- 2008(19260)
- 2007(17063)
- 2006(14987)
- 2005(13283)
- 学科
- 济(99617)
- 经济(99492)
- 业(93444)
- 管理(85859)
- 企(84761)
- 企业(84761)
- 方法(42733)
- 数学(33214)
- 业经(33031)
- 数学方法(32858)
- 农(31686)
- 财(30891)
- 中国(25084)
- 务(22750)
- 财务(22678)
- 财务管理(22654)
- 农业(22312)
- 企业财务(21456)
- 制(20989)
- 技术(20162)
- 学(20103)
- 理论(19697)
- 和(19593)
- 地方(18813)
- 划(18436)
- 环境(18294)
- 体(16795)
- 策(16463)
- 贸(16200)
- 贸易(16193)
- 机构
- 学院(347345)
- 大学(341440)
- 管理(141074)
- 济(136008)
- 经济(133101)
- 理学(121412)
- 理学院(120155)
- 管理学(118352)
- 管理学院(117715)
- 研究(111726)
- 中国(84935)
- 京(72939)
- 科学(69788)
- 财(63394)
- 农(59287)
- 所(55749)
- 业大(52896)
- 江(52133)
- 研究所(50656)
- 财经(50472)
- 中心(50306)
- 农业(46556)
- 经(45836)
- 北京(45535)
- 范(43527)
- 师范(43090)
- 州(41842)
- 院(41490)
- 经济学(39325)
- 技术(37947)
- 基金
- 项目(236504)
- 科学(186425)
- 研究(175994)
- 基金(170114)
- 家(147723)
- 国家(146380)
- 科学基金(126669)
- 社会(109705)
- 社会科(103814)
- 社会科学(103787)
- 省(94803)
- 基金项目(90431)
- 自然(81993)
- 自然科(80057)
- 自然科学(80036)
- 教育(79782)
- 自然科学基金(78607)
- 划(78378)
- 编号(72777)
- 资助(68485)
- 成果(58007)
- 重点(52446)
- 创(51602)
- 发(51202)
- 部(50938)
- 课题(49916)
- 创新(47479)
- 业(45732)
- 项目编号(45233)
- 科研(44814)
- 期刊
- 济(154724)
- 经济(154724)
- 研究(100028)
- 中国(65857)
- 管理(55738)
- 农(55521)
- 学报(53762)
- 财(51193)
- 科学(49954)
- 大学(40783)
- 教育(39187)
- 学学(38663)
- 农业(38569)
- 技术(32203)
- 业经(28627)
- 融(28457)
- 金融(28457)
- 财经(24437)
- 经济研究(23532)
- 业(21691)
- 经(20972)
- 问题(19794)
- 技术经济(18193)
- 科技(17298)
- 现代(17054)
- 版(16261)
- 图书(16170)
- 商业(16060)
- 理论(15880)
- 财会(15670)
共检索到508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郝嘉欣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而构建ESG体系成为助力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在界定ESG体系基础上,系统分析构建ESG体系面临的各类挑战,提出借助ESG体系赋能企业低碳转型的具体实现路径:一是推动特色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完善监管政策体系;三是强化ESG理念推广;四是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五是积极创建ESG企业示范区。
关键词:
ESG体系 低碳转型 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晓 张鑫奥 王育宝
数字技术创新的强劲“东风”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是兼顾环境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基于2006—2021年中国内地279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297万件数字技术授权专利衡量中国地级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从城市碳强度视角考察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创新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国家智慧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城市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有助于增强数字技术创新的减碳作用;(2)空间计量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通过城市间“虹吸效应”和“示范效应”产生空间协同降碳作用,整体上通过空间溢出对周边经济水平相近城市群产生碳强度削弱效应;(3)数字技术创新降碳程度因城市地理区位不同、能源禀赋差异存在异质性,不同类型数字核心产业创新及不同研究类型数字创新均能显著降低碳强度。因此,应把握数字技术创新机遇,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做好城市科技创新以支持碳达峰。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低碳转型 碳排放 空间溢出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国建 吕有清
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特殊环境下,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凸显,而现有的信息服务难以满足精准纾困的情报支持需求。回顾国内外中小企业情报和融资纾困研究成果,阐述智慧情报与中小企业融资纾困的契合逻辑,从融资纾困需求、智慧情报平台和数字化赋能三个层面构建智慧情报与中小企业融资纾困的融合体系,并提出智慧情报赋能中小企业融资纾困的路径与对策,即强化智慧情报赋能的技术支撑、搭建智慧情报赋能的综合平台、协调情报数据资源共享与对接以及创新信息情报多场景应用。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纾困 智慧情报 赋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序 郑玲
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全新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给企业会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挑战。由此,在国内外最近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对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碳排放与交易会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企业碳会计体系由碳财务会计体系与碳管理会计体系构成。前者研究内容涵盖低碳经济途径下企业碳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处理、信息披露等,其核心是碳排放权确认为何种资产,信息披露内容及途径等;后者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碳成本与风险管理,以及与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连接等,其核心是企业内部碳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本文旨在通过对碳会计体系之理论起源与实务发展、基本概念与系统边界...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会计 体系 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梦冉
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平台性、智慧性的全新经济形态,对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智慧转型具有深刻影响。通过将数字经济作为乡村智治转型的新动能、新引擎,用数字技术来重塑乡村治理手段,用数字经济平台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进而在合理配置乡村治理资源、完善公共服务机制、优化决策体系的基础上,破解传统乡村治理困境,推动乡村治理实现智慧升级和深层变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智治 体系构建 建设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薛冰欣 陈敏
立足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剖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对数字经济、物流产业与碳排放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提出研究假设;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物流产业为对象,计算其2000—2020年的碳排放量,设计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和碳排放量之间的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物流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物流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但碳排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两者存在正相关,但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减弱和抑制这种正向关联,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物流碳排问题,从政策完善、绿色传播、技术开发、运输优化四个维度提出有关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苗阳 邢文杰 鲍健强
近年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给我国城市带来了较高的碳排放与环境污染,各级政府逐渐意识到了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实现的重要性。文章基于对我国重点区域能源结构发展现状统计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总结出城市能源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意义;并在AHP模型与相关指标构建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我国低碳试点城市的布局,构建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低碳试点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实现路径做了简单的梳理,以供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能源结构 低碳化 低碳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海波 王怡琴 卢海涛 刘晨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赋能价值逐渐受到实践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基于赋能和能力视角,探讨如何获取数据赋能价值,未充分考虑数据独特的资源属性。基于案例企业数据赋能实践,从资源视角出发,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利用资源编排模型打开数据赋能实现路径的“黑箱”。结果发现:第一,基于资源编排模型,企业可通过数据组合、数据与其它企业资源捆绑、数据利用与价值创造3个过程实现数据赋能。第二,处于不同业务发展阶段,企业数据赋能实现形式包括支持型数据赋能、驱动型数据赋能和使能型数据赋能,其取决于数据信息与数字技术发挥的作用及价值。据此,既为数据赋能实现路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对企业数据赋能价值获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数据赋能 资源编排 案例研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海波 王怡琴 卢海涛 刘晨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赋能价值逐渐受到实践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基于赋能和能力视角,探讨如何获取数据赋能价值,未充分考虑数据独特的资源属性。基于案例企业数据赋能实践,从资源视角出发,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利用资源编排模型打开数据赋能实现路径的“黑箱”。结果发现:第一,基于资源编排模型,企业可通过数据组合、数据与其它企业资源捆绑、数据利用与价值创造3个过程实现数据赋能。第二,处于不同业务发展阶段,企业数据赋能实现形式包括支持型数据赋能、驱动型数据赋能和使能型数据赋能,其取决于数据信息与数字技术发挥的作用及价值。结论既可为数据赋能实现路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对企业数据赋能价值获取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数据赋能 资源编排 案例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同扬 贺文静 戚玉觉
文章以中国建材集团为案例,旨在从管理赋能视角剖析不同阶段文化重塑推动国企战略转型的过程。研究发现,在初创期,随着国内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借助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重塑,推动产能提高,实现企业战略转型;在成长期,国有企业借助精神文化重塑,推动股权赋能,实现国企向产业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在变革期,从传统国企到现代国企,借助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重塑,推动市场管理效率的提升,实现国企战略转型;在成熟期,国有企业借助行为文化重塑,赋能品牌形象的升级,实现国有企业朝国际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企业家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着“文化重塑—管理赋能—战略转型”的路径发展。
关键词:
文化重塑 管理赋能 战略转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可发 杨慧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价值链重构已成为诸多企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数字化赋能的理论视角,结合对传统制药企业仁和集团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价值创造主体,进而对企业价值链进行不断重构的研究表明: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价值链重构经历“内部价值链优化—产业价值链整合—生态价值链构建”的演化路径;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对员工、客户、合作、流程和产品的赋能对企业价值链重构产生影响;数字化驱使生态价值链构建成为新的竞争模式,生态价值链构建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价值链重构的主要方向。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价值链重构演化路径模型的提出,为传统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构建生态价值链以获取系统性竞争优势提供管理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秀丽
文章以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维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企业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ESG表现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ESG表现对民营企业的绩效影响强度大于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企业ESG表现对非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绩效影响强度大于对重污染企业的影响。在两者的作用机制方面,通过中介效应验证了,ESG表现是通过融资约束为中介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
关键词:
ESG 企业绩效 中介效应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谭泽涛 刘旭明 徐子健 周士钦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以工程建设企业的低碳转型策略为研究对象,以节能降碳理念为指引,主要从项目执行、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三个方面对企业流程再造和业务升级展开研究探索。全方位地阐述了碳排放管理、技术路线低碳化、低碳采购管理体系、施工资源碳足迹跟踪管理、新兴低碳行业拓展,以及市场开发与项目执行和技术研发协同发展等低碳转型发展路径,对工程建设企业的转型提供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新波 孙浩博
聚焦数据赋能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边界与具体内容,为企业进行数据赋能自诊自检、了解自身数据应用状况提供科学的工具方法,促进制造业企业借助数据实现转型升级。基于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遵循“文献综述→参考架构→评估框架→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成熟度模型”的技术路线,在理清数据赋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数据价值链理论演进的基础上,遵从成熟度模型的设定原则,从数据赋能准备度、数据赋能深入度、数据赋能提升度3个维度开发构建制造业企业数据赋能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的数据赋能水平进行打分;同时构建相应的数据赋能成熟度等级划分模型,分为引领标杆级、提升优化级、综合集成级、成长规范级和初始规划级。未来将不断修正该评价指标体系与成熟度模型,进一步提高其普适性与准确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何继新 夏五洲
“双碳”目标成为驱动建筑企业绿色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指引。“双碳”目标驱动下的建筑企业面临的新变革是以绿色建造为根、技术创新为魂的绿色化转型,“双碳”目标促进建筑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内在根源在于带动新旧动能的衔接与转换、实现绿色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接合、推动绿色建造价值链迭代升级,“双碳”目标赋能建筑企业绿色化转型能力的路径是绿色功能研发设计、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建造方式转变和营造绿色运营场景,使能绿色化价值创新的着力点是建构企业绿色合作治理共同体、优化企业绿色管理过程、重构企业绿色能量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