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9)
- 2023(4449)
- 2022(3965)
- 2021(3939)
- 2020(3504)
- 2019(8239)
- 2018(8380)
- 2017(15857)
- 2016(9032)
- 2015(10439)
- 2014(10601)
- 2013(10130)
- 2012(9173)
- 2011(8223)
- 2010(8752)
- 2009(8190)
- 2008(8227)
- 2007(7426)
- 2006(6528)
- 2005(5756)
- 学科
- 济(35372)
- 经济(35337)
- 管理(24203)
- 业(22416)
- 方法(19800)
- 企(19684)
- 企业(19684)
- 数学(17790)
- 数学方法(16957)
- 学(8676)
- 理论(8475)
- 农(8369)
- 中国(8215)
- 业经(6889)
- 财(6614)
- 教学(6028)
- 贸(6028)
- 贸易(6021)
- 易(5855)
- 制(5735)
- 地方(5307)
- 和(5280)
- 技术(5243)
- 农业(5141)
- 策(4889)
- 划(4709)
- 银(4564)
- 银行(4542)
- 融(4310)
- 金融(4310)
- 机构
- 学院(128903)
- 大学(128257)
- 管理(47263)
- 济(44645)
- 经济(43518)
- 研究(42951)
- 理学(40787)
- 理学院(40313)
- 管理学(38900)
- 管理学院(38702)
- 中国(31776)
- 科学(30556)
- 京(27803)
- 农(26619)
- 所(23735)
- 业大(22924)
- 研究所(21810)
- 农业(21465)
- 江(20073)
- 中心(19824)
- 财(19610)
- 北京(17436)
- 技术(17206)
- 范(16888)
- 师范(16587)
- 州(16351)
- 财经(15670)
- 院(15356)
- 省(14817)
- 经(14107)
- 基金
- 项目(86875)
- 科学(66009)
- 基金(60563)
- 研究(58150)
- 家(55454)
- 国家(55029)
- 科学基金(45520)
- 省(35893)
- 社会(33548)
- 自然(32441)
- 自然科(31770)
- 自然科学(31761)
- 社会科(31685)
- 社会科学(31671)
- 自然科学基金(31145)
- 基金项目(31122)
- 划(30685)
- 教育(28830)
- 资助(27250)
- 编号(23796)
- 重点(20413)
- 成果(19516)
- 计划(18631)
- 部(18085)
- 发(17999)
- 创(17991)
- 课题(17393)
- 科研(17046)
- 创新(16768)
- 科技(16731)
共检索到189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军 邵明安 张兴昌 Williams J R
侵蚀和生产力影响估算模型EPIC是世界上较有影响的水土资源管理和作物生产力评价动力学模型。文章简要介绍了EPIC模型中描述作物生长、产量形成和环境胁迫的主要数学方程,有助于理解EPIC模型模拟作物生长与产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可供我国作物生长模拟与生产力定量评价研究中借鉴。最后指出了该模型中需要改进之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蕊 董冰 吴海涵 李天来
构建合理的作物受光模型和作物光合作用模拟模型,对科学进行作物栽培管理、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温室设施条件下作物光合作用的数学模拟,对于优化设施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以温室作物光合作用数学模拟为主线,一方面对目前描述植物冠层结构的主要模型大叶模型、多层模型和二叶模型在构建温室作物受光模型中应用进行了详细总结,并对上述模型的理论基础、结构功能及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针对不同的设施栽培条件及作物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型,同时针对温室环境控制条件改变所引起的作物生理变化和栽培管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参数,是构建温室作物受光模型成功的关键。另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军 李贤军 张璧光
该文根据对流干燥过程中刨花内部水分和热量迁移的机理,建立了刨花对流干燥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较宽的含水率范围内,可以用该模型对刨花的对流干燥过程进行较高精度的数学模拟,刨花平均含水率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相关系数的平方在0.97以上。表明该模型基本反映了刨花对流干燥的全过程,可以应用于对流干燥的研究和分析中,并可指导此类干燥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
刨花 对流干燥 数学模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有润 ,陈丙珍 ,张能力
人们已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人口必须有计划地加以控制。只有人口的增减与资源及生产水平相适应,才能促使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控制与许多因素有关。诸如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生产能力等,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的控制问题。某项人口政策的执行,它的影响不是在当时,而是长时期内起作用。例如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贤军 孙伟圣 周涛 吕建雄
从热传导的物理规律出发,建立微波加热过程中木材内部热传导模型,并通过理论模拟揭示不同微波加热方式对预处理中木材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波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均匀性与微波加热方式直接相关;当采用单向微波辐射的方式进行加热时,沿着微波入射方向,木材温度逐渐降低,木材内部温差较大,且温度分布均匀性较差;当使用双向微波辐射的方式进行加热时,木材内能形成内高外低的温度梯度,且温度分布均匀性较好。
关键词:
微波 木材 温度分布 模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天铎
本文论证了农业生产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农业生产措施加以优化,而系统工程方法要求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各过程做数学模拟,以建立生产函数。
关键词:
系统工程,数学模拟,计算机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莉 贺立源
通过对国内外作物模拟模型研究阶段的分析,指出作物模拟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问题,作物模拟模型与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天气发生器GS,3S技术等耦合在信息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学标 韩湘玲
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模拟有二个目的:一是要了解作物生长的状态及产量;二是要了解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对环境变化和栽培措施的反应,以便作出有利于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管理决策。 一、作物生长发育模拟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合作用测定技术的发展,作物生长模拟也得到了发展,国际上出现了许多作物生长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红征 吕冰清 郑国清 段韶芬 高亮之
根据"物质-能量转化-能量平衡"理论及作物生理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以田间试验数据和搜集相关区试资料为基础,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数学物理方法等手段,首先建立了玉米群体光合生产动态模拟模型,模型考虑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向各器官的分配及干物质积累等主要生理过程,然后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玉米产量形成模拟模型。利用江苏省大面积栽培品种掖单13和苏玉9号的田间试验数据和区试资料对产量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
关键词:
玉米 光合生产 产量 模拟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贤军 张璧光 李文军 周永东
该研究根据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和热量的迁移机理,建立了木材微波真空干燥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木材的微波真空干燥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升温加速干燥段(Ⅰ)、恒温恒速干燥段(Ⅱ)和后期升温减速干燥段(Ⅲ),且恒温恒速干燥段在整个干燥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木材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其模拟精度较高,模拟值与试验值之间相关系数的平方在0.9以上,且含水率变化规律的模拟精度高于温度变化规律的模拟精度。
关键词:
木材 干燥 微波真空 数学模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国清 尹红征 段韶芬 黄静
分析了作物模拟研究中模型检验的常用统计判据相关系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原理和不足 ,提出了模拟值的置信度和置信带的概念。以玉米发育期模型为例 ,分别用相关系数和置信度对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检验
关键词:
作物模拟 模型检验 置信度 置信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春亮 杨桂霞 辛晓平 唐华俊 王尔大
本研究利用EPIC模型对北京顺义地区的春播紫花苜蓿当年生长中的地上部生物量的累积和刈割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EPIC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地上生物量累积;在对刈割的模拟中,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的模拟结果可以接受,但对于留茬的模拟结果不理想。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长模拟 EPIC 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温美丽 高晓飞 谢云 刘宝元
本文使用ALMANAC作物生长模型对黑龙江省嫩江县鹤山农场的大豆产量进行了模拟,并探讨了影响大豆模拟产量与实际产量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1991年~2003年鹤山农场大豆的平均实际产量和模拟产量分别为2·75t/hm2和3·00t/hm2左右,误差为8·9%左右;大豆的实际产量与模拟产量趋势一致,均呈降低的趋势,说明模型能够用于模拟大豆的生产。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某些突发的自然灾害。模拟得到的温度和水分的胁迫日数与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有较一致的关系,即温度胁迫有减少的趋势,水分胁迫有增加的趋势。模拟结果还发现,提高大豆的出苗密度可以增加大豆的产量,但增加值与生长季的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ALMANAC模型 大豆产量 模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庆荣 李玉山
本研究依据农田土壤非恒温及水热耦合运移的特征,建立了一个水热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能较精确地预报农田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典型天气和作物生长不同时期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剖面变化特征,模拟结果与实验之间的比较令人满意。
关键词:
水热耦合 数学模型 变化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晓飞 谢云
冬小麦是黄淮海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精确模拟冬小麦产量能够帮助生产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实验资料调整了ALMANAC作物生长模型部分参数后,用其对该地区的冬小麦生长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ALMANA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叶面积指数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值为1.0552,可决系数R2为0.7021;生物量模拟的最大误差为-6.01%,经济产量模拟的最大误差为-5.41%。模型还可以揭示影响冬小麦生长的主要胁迫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