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8)
2023(5770)
2022(5088)
2021(4746)
2020(4225)
2019(10036)
2018(9983)
2017(20137)
2016(10929)
2015(12572)
2014(12420)
2013(12268)
2012(11308)
2011(10241)
2010(10586)
2009(9786)
2008(9414)
2007(8224)
2006(7019)
2005(5973)
作者
(31813)
(27077)
(26896)
(25455)
(17427)
(13062)
(12159)
(10514)
(10339)
(9887)
(9332)
(9104)
(8693)
(8583)
(8493)
(8248)
(8080)
(7900)
(7842)
(7752)
(6825)
(6708)
(6698)
(6073)
(6058)
(6014)
(5950)
(5861)
(5590)
(5380)
学科
(54736)
经济(54690)
方法(32868)
数学(30962)
数学方法(30433)
(30391)
管理(29973)
(24804)
企业(24804)
(11718)
(10992)
地方(10809)
中国(10594)
(9014)
贸易(9009)
业经(8834)
(8698)
(8444)
农业(8111)
理论(7719)
(7118)
财务(7090)
财务管理(7073)
技术(6934)
企业财务(6771)
(6753)
金融(6752)
(6664)
环境(6508)
地方经济(6011)
机构
学院(159058)
大学(158888)
(65864)
经济(64725)
管理(63019)
理学(55712)
理学院(55131)
管理学(53757)
管理学院(53498)
研究(50243)
中国(36549)
(32737)
科学(31934)
(28391)
(26614)
业大(25736)
(25600)
财经(23718)
研究所(23503)
中心(23104)
(22594)
(21669)
经济学(21177)
农业(21008)
北京(20393)
经济学院(19371)
(19272)
师范(19059)
(18493)
(18385)
基金
项目(113414)
科学(89298)
基金(83617)
研究(78266)
(73860)
国家(73355)
科学基金(63201)
社会(49578)
社会科(47209)
社会科学(47195)
(44333)
基金项目(43846)
自然(43097)
自然科(42168)
自然科学(42160)
自然科学基金(41407)
教育(38401)
(37353)
资助(36720)
编号(30394)
重点(25974)
(25354)
成果(23819)
(23625)
(23500)
科研(22154)
教育部(22077)
创新(21916)
课题(21612)
大学(21523)
期刊
(63312)
经济(63312)
研究(42035)
学报(26972)
中国(25543)
科学(24442)
(23233)
管理(22658)
(20929)
大学(20769)
学学(19900)
教育(15790)
农业(15643)
技术(15433)
(13094)
金融(13094)
财经(12107)
统计(11166)
经济研究(11031)
(10269)
(10095)
业经(9965)
决策(9251)
(9064)
问题(8510)
技术经济(8479)
商业(7501)
林业(7427)
科技(7269)
(7225)
共检索到218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之欣  郑森林  方小山  陆筱慧  赵立华  
【目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定量预测和评价微气候的重要研究手段。植物作为影响微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数值模拟能否准确反映其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热表现值得研究。本文的研究旨在验证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4.2 Science版)在广州地区湿热气候下模拟细叶榕生理特性和微气候表现的适用性。【方法】通过实测广州地区常用乔木细叶榕的树冠形态、叶片属性和根系形态,对其进行ENVI-met建模并进行模拟分析,将模拟结果与2017年春夏两季实测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生理特性方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付甜  朱建华  肖文发  曾立雄  
以我国亚热带的8种森林类型的乔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幂函数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分别构建各森林类型的材积-生物量转换模型和林木器官生物量比例模型。结果表明:材积-生物量转换模型的拟合结果表现为除常绿阔叶林外,其他森林类型的材积与生物量均显著相关(R2>0.5,P<0.0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宇颐  解潍嘉  黄华国  
在非均匀混合场景下模拟区域能量,三维小气候模型比一维模型考虑因素更为全面,但三维模型较复杂,研究甚少。为探究三维模型在混合像元场景中的通量模拟能力,以ENVI-met模型为例,以黑河关滩森林和加拿大北方森林为实验区,比较森林通量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季节性和日变化差异,并模拟森林三维空间结构对通量分布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模型在春季、夏季、秋季模拟拟合度(R~2)分别为0.75,0.76,0.55。模拟显热通量、潜热通量日变化符合实测趋势,日平均实测值与模拟值之差均不超过10.0%。模型对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太阳短波辐射模拟精度分别为0.68,0.63,0.80。(2)模拟总体能量闭合率(EBR)达92.9%,模型对气象参数微小变动不敏感,较为稳定。(3)自然参数不变场景下,团状分布通量值大于均匀分布,变化幅度剧烈,且显热通量对空间异质性较潜热通量更为敏感。研究结果肯定了ENVI-met模型模拟通量具有较好精度,且能够反映出森林空间分布格局在通量分配上的影响,为研究区域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图10表2参3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志波  黄清麟  庄崇洋  郑群瑞  王宏  
【目的】研究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群落的空间格局和关联性,以期更深入地了解群落构建机制和空间结构与群落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以典型群落为样板的近自然经营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在福建省万木林保护区内近原始林群落地段设5块50 m×50 m样地,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划分乔木层,使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乔木层及其各亚层的空间格局和关联性。【结果】调查样地的乔木层都可以划分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2个亚层,即第Ⅰ,Ⅱ亚层;各样地乔木层的第Ⅰ,Ⅱ亚层在025 m尺度内都主要为随机格局,在不服从随机格局的个别尺度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慧娟  解潍嘉  孙浩  黄华国  
为深入研究地表温度异质性机理,引入三维小气候模式ENVI-met开展三维植被场景的温度场模拟。以离散分布的山杨、侧柏和油松人工林场景为例,在实测的气象要素、土壤水分、植被结构、叶面积指数和组分温度等的基础上,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试验验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相对湿度对模拟土壤温度场最为敏感,太阳辐射比例因子对模拟植被温度场最为敏感。验证结果表明:ENVI-met能准确模拟三维植被温度场的分布规律,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最高R2≈0.9,最小RMSE≈0.6 K)。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段辉良  
采用RegCM4区域气候模式及全球再分析数据NNRP1,对中国亚热带地区进行了10年、水平分辨率为10km的数据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全球模式,区域模式提供了气温和降水更详细的空间分布信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史宝刚  尹海伟  孔繁花  刘佳  
垂直绿化作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绿化用地不足矛盾的重要绿化类型,可较为有效地降低以热岛效应为代表的热环境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文章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为例,将建筑尺度上有较多研究基础的垂直绿化降温效应上推至街区层面,依据垂直绿化的适建性构建其建设情景,基于ENVI-met模型对不同情景下垂直绿化的降温效应整体的、可能的特征或态势做出判断。结果表明:依据适建性所构建的3种垂直绿化建设情景,整体降温效应均呈现出早晚时间段好于中午的特征,在水平空间上降温效应随距离呈函数衰减的特点;相同面积不同建设布局的垂直绿化降温效果较为相似,但其内在降温特征存在差别;在仅考虑对研究区空气温度降低方面,垂直绿化降温效能偏弱,其整体的降温效能为部分的简单叠加。研究弥补了街区尺度上进行垂直绿化生态评价方面定量分析之不足,研究结果可为规划实践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垂直绿化的推进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 1 5a来各乔木种群组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 ,有 1 1种从群落乔木层消失 ,也有 1 0种出现 ,乔木层树种多样性 (丰富度 )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和发展 ;优势种地位保持不变 ,但次优势种地位得以加强 ;群落结构变化较大 ,突出表现为种群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化 ,群落由单优或双优种向双优或多优势种发展 ,由单一乔木层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 ,空间加厚 ,群落更复杂、稳定性增强。乔木种群平均高生长速度在 2 4~ 4...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薪升  杨鑫  
当今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而来的是快速发展背后的诸多问题。伴随着全球气候的恶化,人们赖以栖居的城市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在城市更新中更加有效地进行城市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基于城市小气候与人居舒适度有哪些可以进行的设计策略来指引具体设计工作?以北京石景山北辛安地区的景观规划与环境更新为例,通过对规划前期北辛安地区小气候情况的模拟,以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四种气候要素为基础,运用小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作为直观的展示小气候水平的辅助手段,以此为城市更新的指导策略,进行北辛安地区的城市更新,基于小气候模拟情况建立慢行系统,再将后期模拟与前期模拟进行对比,研究可行性的设计指导策略。从城市小气候与人居热舒适度关系的角度阐述新背景下,城市更新规划应采取的一些措施,使城市更新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农友  卢立华  游建华  雷丽群  王亚南  李华  杨桂芳  
以南亚热带5个年龄系列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时空互换的方法对其植物多样性及乔木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之间的植物多样性及乔木生物量差异,为次生林的管理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1)共调查植物69种,隶属于39科,55属;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多样性呈波动的不稳定状态,乔、灌、草各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乔木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林下灌、草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呈现前期平稳,中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林下灌、草层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2)通过异速生长方程计算,乔木生物量随演替的进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趋于稳定的状态,演替进行到30 a时,乔木生物量最大(296.91 t·hm~(-2))。(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S差异不显著(P>0.05),但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鲁霞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提供服务功能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各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评估在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目标方面的行动和进展。机载高光谱数据具有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特点,对估测森林物种多样性的分布具有较大潜力。但是,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有可能成为限制高光谱数据对森林物种多样性估测精度的因素,特别是当像素尺寸小于树种识别尺度(例如树冠)时。机载激光雷达是一种主动遥感方式,由于其具有探测三维植被结构的能力,在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面愈发重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家豪  张潍民  徐宗焕  陈家文  吴仁烨  汤珺琳  
以周期图分析法对南亚热带的代表地漳州市1961-2004年历年1月各旬日最低气温旬均值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进行数学模拟,寻找南亚热带地区1月各旬低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可以应用于南亚热带地区的1月各旬日最低气温旬均值的预测模型和各旬极端最低气温的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南亚热带地区1月低温出现的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崇华  樊伟  崔珺  李婧  朱永一  徐小牛  
【目的】灌木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北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生长模型,为森林生物量及其碳储量估算奠定基础。【方法】在安徽南部查湾自然保护区,选取4种常见林下灌木树种(老鼠矢、乌药、朱砂根和香桂),通过野外实测获得地径(D)、树高(H)、地径平方乘树高(D2 H)、冠径树高乘积(CH)、植冠面积(AC)和植冠体积(VC)等模型参数,拟合生物量模型,基于独立检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获得生物量最优模型。【结果】各灌木树种单器官及全株生物量模型以D2 H和CH为自变量都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0.81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开淼  
缺乏阔叶树种生物量模型是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碳库估测精度的重要原因,过去采用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估测亚热带常见阔叶林生物碳库,但其是否适用于本地区的阔叶林生物碳库估计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在三明米槠林样地采用标准木结合相对生长方程法建立31株树的生物量模型,收集亚热带其他地区136株阔叶树生物量数据建立亚热带区域生物量模型,并与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比较。结果表明:亚热带区域阔叶林生物量模型为ln(AGB)=-1.982+1.209ln(D2)和ln(AGB)=-2.907+0.932ln(D2H),树高和胸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柳新伟  申卫军  张桂莲  彭少麟  
适应度和生态位适应度既有相似性也存在区别,该文在综述两者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生态位中心、实际生态位和生态位宽度构建生态位适应度,分析两者存在的关系.结果发现生态位适应度和适应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幼苗的生理特性可以用于表征物种在演替过程中的适应度,但是生态位适应度的动态提前于适应度的动态;同时利用限制因子构建的生态位适应度模型可以了解演替过程中影响物种演替的限制因子.该文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物种生理特性定量研究演替过程中物种适应度动态的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