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2)
2023(7714)
2022(6531)
2021(6003)
2020(5050)
2019(11010)
2018(10948)
2017(20478)
2016(10915)
2015(11979)
2014(11327)
2013(10812)
2012(9784)
2011(8757)
2010(8948)
2009(8545)
2008(8444)
2007(7739)
2006(6797)
2005(6137)
作者
(28383)
(24059)
(23791)
(22372)
(15188)
(11251)
(10566)
(9058)
(8974)
(8475)
(8145)
(7946)
(7782)
(7605)
(7419)
(7297)
(7034)
(6865)
(6836)
(6779)
(5989)
(5705)
(5531)
(5496)
(5342)
(5333)
(5315)
(5228)
(4709)
(4655)
学科
管理(43661)
(40472)
(37181)
经济(37089)
(36957)
企业(36957)
技术(15294)
(14040)
(13794)
方法(13599)
技术管理(11973)
中国(11801)
业经(11157)
数学(10934)
数学方法(10790)
(9680)
(9430)
(8587)
财务(8567)
财务管理(8547)
(8537)
银行(8525)
体制(8166)
(8159)
企业财务(8145)
(7832)
(7715)
金融(7713)
理论(7195)
(6665)
机构
大学(147790)
学院(147753)
(63194)
经济(61963)
管理(60409)
理学(51900)
理学院(51378)
管理学(50737)
管理学院(50421)
研究(47325)
中国(36937)
(32854)
(30042)
科学(25620)
财经(25015)
(23418)
(22624)
(22053)
中心(21820)
经济学(19711)
研究所(19471)
北京(18667)
财经大学(18571)
业大(18299)
(18283)
(17997)
(17761)
经济学院(17506)
(17443)
师范(17279)
基金
项目(98754)
科学(80580)
研究(75718)
基金(72877)
(62334)
国家(61800)
科学基金(54921)
社会(50895)
社会科(48327)
社会科学(48318)
(39509)
基金项目(38617)
教育(35122)
自然(33602)
自然科(32888)
自然科学(32881)
(32396)
自然科学基金(32363)
编号(29199)
资助(27676)
(27491)
(25675)
创新(24644)
成果(24098)
重点(22286)
(22269)
国家社会(21512)
课题(21156)
(20767)
教育部(19947)
期刊
(72506)
经济(72506)
研究(46889)
中国(35355)
(27464)
管理(27165)
科学(19445)
学报(18432)
教育(18317)
(16993)
大学(15389)
(15365)
金融(15365)
学学(14402)
技术(13914)
财经(13041)
业经(11544)
经济研究(11493)
(11293)
农业(10877)
科技(9786)
问题(8767)
技术经济(8135)
(6987)
论坛(6987)
(6974)
现代(6953)
财会(6932)
会计(6860)
(6528)
共检索到229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余显财  
权利福利是造成一些发达国家"高福利病"的重要诱因。由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纷纷引入了以EITC制度为代表、再配之以最低工资制度组成的综合性工作福利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公共财政建设和福利制度重构的重要时期,以医疗卫生体系为基本内容的权利福利制度改革因其"减支"而非"增收"的性质限制了其在刺激内需和就业方面的作用。借鉴和引进以"增收"和"刺激就业"为主要目标的EITC制度、配之以现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来构建中国式工作福利制度是完善政府职能、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选择。本文在分析EITC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的作用机理、优势和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EITC制度的政策目标和相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军  
伴随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福利制度的实现形式也必须从实物化向货币化转变。文章以对货币化概念的界定为逻辑起点 ,通过对福利货币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逻辑层次的分析认为货币化是福利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 ,并提出了完全否定货币化和完全否定实物化的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奇媛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为整个金融体系引入了全方位的竞争机制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后的人才本地化战略 ,必将吸引包括人民银行在内的大量优秀人才。中央银行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就必须适应和顺应市场机制 ,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一系列制度 ,其中工资和福利制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敬嵩  钟鑫  
最低工资制度影响着劳动者的收入,也关乎劳动者劳动关系等从业生态问题,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幸福指数。本文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整理和总结近些年最低工资制度的运行情况,提出深化对工资数据的研究、加强对最低工资标准的适切性研究、实施最低工资标准的分地区分行业改善管理制度等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广帅   张赛   芦梦雅  
基于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最低工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考虑到最低工资与创新之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关系,用滞后一期的最低工资作为工具变量来解决这一问题。实证结果发现,最低工资促进了区域创新,其影响机制是要素替代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稳健性分析表明,最低工资与区域创新之间确实存在正向因果关系。而异质性分析则表明,最低工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一影响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最弱的是中部地区。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资,提高劳动力质量,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通过相关政策激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在职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人力资本积累,破除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促进劳动力在不同行业和地区间的流动,加快不同知识、思想和观念的沟通、碰撞和交流,提高不同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性,从而激励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塞风  甄煜炜  
自1984年新西兰颁布《产业调停仲裁法》,从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最低工资制度至今,最低工资制度已经从个别国家的实践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作法,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130多个国家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 我国于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法》中,规定了在我国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的内容。充分认识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这样一个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发展中大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尽量减弱其消极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美艳  
本文利用翔实的宏观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从最低工资制度应该覆盖的劳动力范围、最低工资标准应该如何确定和调整,以及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应该如何监管等方面,对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自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最低工资规定》,推动中国全面实施最低工资制度,迄今为止只有八、九年的时间。最低工资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继续加以改进和完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韦鸿  
刘玉成博士撰写的《最低工资制度与中国就业性别差异》已于2015年4月由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该书是一本系统研究最低工资对就业性别差异影响的学术性专著,是作者长期在最低工资、就业、经济增长等领域内辛勤耕耘的结晶。现阶段我国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单纯通过劳动力市场来消除这些结构性矛盾还不现实,在优化和配置资源方面,除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之外,还需要其他力量加以干预,最低工资制度就是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欣  
美国最低工资有联邦与州之分。由于适用普遍性与合理工资水平之间的内在紧张难以消除,最低工资呈向下发展趋势。为了补足最低工资的低水平,20世纪90年代,一些地方政府启动了生活工资立法,形成新的最低工资形式。我国最低工资实施的背景与美国有相似之处,可考虑借鉴其经验,构建多元最低工资结构,这种多元结构应建立在劳动者"参与中心型"的立法机制之上。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田青久  金喜在  
作为一项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的手段,维护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美国最低工资制度发展较为完善,对我国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章进  韩兆洲  
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行曾备受争议,国内也有学者对其提出质疑。本文归纳了国外最低工资理论研究结果,对我国最低工资的理论研究和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提出有益启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梅  
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最低工资制度对城市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三大区域最低工资实施概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三大区域最低工资标准对城镇就业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最后根据模型计量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贯春  吴辉航  刘媛媛  
研究目标:从就业视角考察最低工资制度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企业"就业创造"率和家庭"就业接受"率的双重视角,利用拓展搜寻模型探讨最低工资制度如何通过企业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转变产业结构,并采用1998~2013年25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开展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提升有利于工业发展,但不利于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农业抑制效应和工业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经济落后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而服务业抑制效应在所有地区均有体现,且最低工资制度对于产业内部的结构变迁具有一定解释力。研究创新:拓展搜寻模型为考察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效应提供理论框架,并证实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就业效应。研究价值:有助于深入理解最低工资制度在产业结构转型中的重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